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对重庆市合川区、永川区农民工的创业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农民工创业教育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促进农民工创业教育服务发展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农民工;创业教育;问题;启示
作者简介:任家华(1971-),男,重庆人,重庆金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创新和民营企业治理。(重庆 400000)马奇柯(1971-),男,重庆人,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与教育创新。(重庆 40152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合川区2009年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与应用研究:以合川区为例”的部分研究成果。
为调查研究农民工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通过面对面采访和问卷方式进行了调查。面对面采访对象主要是成功的创业者、政府及中介机构等。为方便调查,课题组将时间选在了2010年春节前后的1月18日至2月28日。
一、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课题组问卷调查表包含创业者教育意愿、教育方式与方法、教育内容与培训效果、培训时间及后续教育服务四部分内容,共18个小问题,选取重庆市合川区、永川区的10个乡镇,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对70后、80后和90后的民工、创业者等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5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1%。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分别归纳出4个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1.创业培训内容与培训效果
对问卷“你如何看待学习培训的那些知识”的回答中,72%以上的人回答“不喜欢或应用性差”,这表明:“农民工兄弟”对政府举办的培训班并不买账,他们对培训知识兴趣不大;对问卷“培训内容中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状况”的回答中,76%以上的人回答“较多关注初级操作技能”,仅5%的人回答有“营销等管理方面的内容”;对“回乡期间的创业技能培训效果与作用评价”中,有37%的人回答有作用,认为仅“学了一些皮毛和理论,应用性不强”的人有46%;对“创业中的风险教育内容情况”问卷中,回答“几乎没有或较少分析”的人有62%。
出现上述结果与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1)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多差距的原因:当前针对农民工创业开展的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目标单一、专业设置老化、理论知识偏多、脱离农民工创业实际需要的状况。(2)由于对创业风险准备不足,许多创业农民工在创业与进城就业中犹豫,创业教育培训则仍然侧重于就业教育,因此较多关注初级操作技能;(3)尽管各地开办的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班没有根据农民工的年龄、技能、文化程度和创业愿望实施分类培训,但这种培训缺乏针对性,为农民工创业服务的功能不强。农民工创业者开拓能力较差,难以及时地把握和洞察市场信息,这使得他们非常关注该方面的培训内容,但创业教育培训显然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2.农民工创业教育的意愿与技能
调查结果表明:25-35岁年龄段的农民工创业意愿最强,其比例为13%,比其他年龄段都高。有回乡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中,“高中或技校学历”的比例为58%;“了解创业教育事宜”的人有31%;“打工期间的技能培训”非常初级的人有61%,很少或几乎没有的人占30%以上。“创业过程中失败是很正常的,你分析过风险或失败后果吗”,仅有9%的人回答“认真分析过”;对“是否有独立经营管理的经验或技能”的回答中,有71%的人以前没有上述经验或技能。
出现上述结果与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1)由于农民工长期在较低端的岗位或工作环节,对企业经营管理层面的工作涉足较少;(2)农民工的知识多是在“干中学”积累,对培训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够;(3)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创业意识是一种宝贵财富,但对创业知识和创业基本技能是影响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许多农民工是初次创业,对未来的风险不知道如何预测或估计不足。
3.培训时间及后续教育服务
“培训时间”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回答“参加一次性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占79%,回答“有多次培训计划,累计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的仅7%;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和指导”的回答中,83%以上的认为较少和几乎没有。
出现上述结果与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1)由于经费原因,相关机构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提供相应的帮助,缺乏针对性与连续性;(2)农民工更看重眼前利益,对教育培训提升创业知识积累的动力不强。
4.创业教育方式与方法
对问卷“你如何看待现有的教学方法”的回答中,62%以上的人回答“不喜欢课堂教学”;调查“你希望相关机构能够提供哪些教学途径(可多选)”时,回答“建设创业引导的信息平台,为创业者指导投资方向”占53%,“在市内外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中挂职锻炼”占48%,“通过创业论坛,向社会普及创业知识”占35%,“希望与一些企业结对子,提供项目信息”占64%。对“你参加了SYB创业培训吗?你的评价……”调查中,“参加”过的人回答“满意”的有59%。
出现上述结果与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1)课堂教学方式适合大众化的学生教育,对创业没有针对性,由于农民工培训涉及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致使单个部门培训的力量不足;(2)农民工的创业方向很迷茫,迫切希望有项目、信息资源平台或SYB创业教育。
二、访谈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在访谈中,课题组主要针对农民创业教育的舆论导向、组织管理和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成功的创业者、政府职能部门和一些中介机构。调查的结果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1.政府及相关媒体的舆论导向
调查中发现,个别地方政府及媒体对“农民企业家”的培养欲望较强,教导农民要立志“敢于冒险,做大、做强”,农民创业教育陷入了关注精英创业的误区。究其原因,源于政府部门的急功近利,看重眼前政绩。
2.组织管理机制
面对农民工返乡,一些地方也加大了创业培训教育工作,但组织管理机制很不健全,往往是农业、教育、劳动、乡镇等部门各自一条线展开,部门分工不明确,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各自规划,没有建立起集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专门组织协调机构。
3.教育基地建设
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场所基础设施不齐全,缺少必要的师资力量。其原因是:由于经费有限,相关部门各自为政,教育资源没有实现整合,目前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主要依托现有的一些职业技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而完全针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基地则非常少。
三、启示与思考
1.正确的创业思想教育
(1)地方政府不要急于求成,应因势利导。追求“做大做强”和“成为农民企业家或创业精英教育”可能误导返乡农民创业,农民创业教育立足于培养农民企业家或创业精英。实践表明,农民企业家或创业精英的成长不仅需要特定的条件和非常良好的个人素质,需要制度环境的激励和良好的机遇;农民企业家或创业精英不是靠启蒙式的创业教育就能培养出来的,他们需要市场历练和打拼。显然,农民创业教育承担不了培育农民创业精英这个任务。
(2)把风险意识教育贯穿在各类培训和宣传中,着力帮助农民工提高有效防范经济风险尤其是防范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的能力。回乡创业者中有71%以前没有独立经营企业的经验;帮助农民工创业者认识和防范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2.培育创业光荣的社会氛围
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典型示范等形式,让返乡农民工逐渐意识到接受教育培训对改善自己生存发展状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培养创业精神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及时发现、宣传、表彰返乡创业的好典型,增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引导全社会尊重、关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农民工人人想创业、个个敢创业的浓厚氛围。
3.加强组织管理,做好教育服务
(1)建立创业教育指导中心,逐步形成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的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现有机构成立回乡创业者指导(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情报中心。
(2)搞好培训服务。把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扶贫部门的“雨露工程”和劳动部门的“春风行动”有效整合起来。可由区级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协调,将上述培训经费整合使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引导建立返乡创业者协会、返乡创业基金会和行业协会等民间团体,加强自我服务,维护自身权益。
(3)要创新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创业实训活动,通过组织准备创业的人员参加模拟创业和见习活动,提升其创业能力。建立完善市级公共就业实训基地购买服务和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其在促进就业再就业中的作用。
(4)地方政府应努力培育发展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的创业教育基地。这些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应主要负责农民创业心理的培训及创业过程的实际指导,特别是在农民创业的最初阶段,应经常与其保持联系,对其进行详细的咨询与指导。
4.多方位开展教育,拓宽教育途径
(1)基地式的挂职锻炼。组织创业意愿较强的回乡农民工到市内外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拓展创业思路;在挂职锻炼中,创业的农民工还能够接受法律法规和现代化经营管理知识的现场教育,尽快具备创办企业的素质和创业能力。
(2)强化技术和信息服务。通过“参加一次创业讲坛,结对一名创业青年,辅导一个创业项目,解答一些创业咨询,提供一批就业岗位”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村创业人才开办技术培训班、农业技术研发和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普及推广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帮助农村创业人才开展技术引进、开发、推广和成果转化等活动。
(3)利用各种教育和培训渠道,在社会上普及创业教育,并使之长期化。一般而言,相对保守但又有创业意识的人,在资本不能够满足创业要求时,他们主动去收集、学习、积累创业知识的动力不强,如果社会或者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便利、低价甚至是免费的系统服务,他们创业的瓶颈也就能够打破,从而提高他们回乡创业的可能性。
(4)加强农民经纪人教育。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的黄伦宽等人提出了农民经纪人教育,这个建议对创业教育培训具有借鉴意义。加快培育各类农民经纪人队伍,要对经纪人队伍进行扶持和引导,提高素质,提升档次,使经纪人队伍成为促进农民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军,安月兴.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8).
[2]李能芳.关于加强农村创业教育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9).
[3]苟小红.加强重庆农村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J].南方农业,2009,(11).
[4]潘寄青,沈洊.农民工培训需求与资金支持机制建设[J].求索,2009,(5).
[5]江苏省委党校课题组.农民工心态状况调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9).
[6]李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多维分析和体系构建[J].农村经济,2009,(11).
[7]周亚越,俞海山.区域农村青年创业与创业文化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5,(8).
[8]林斐.对安徽省百名“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2,(3).
[9]杨丽琼.关于农民创业问题研究的若干认识误区[J].农业经济问题,2009,(5).
[10]陈波.风险态度对回乡创业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3).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农民工;创业教育;问题;启示
作者简介:任家华(1971-),男,重庆人,重庆金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创新和民营企业治理。(重庆 400000)马奇柯(1971-),男,重庆人,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与教育创新。(重庆 40152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合川区2009年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与应用研究:以合川区为例”的部分研究成果。
为调查研究农民工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通过面对面采访和问卷方式进行了调查。面对面采访对象主要是成功的创业者、政府及中介机构等。为方便调查,课题组将时间选在了2010年春节前后的1月18日至2月28日。
一、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课题组问卷调查表包含创业者教育意愿、教育方式与方法、教育内容与培训效果、培训时间及后续教育服务四部分内容,共18个小问题,选取重庆市合川区、永川区的10个乡镇,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对70后、80后和90后的民工、创业者等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5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1%。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分别归纳出4个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1.创业培训内容与培训效果
对问卷“你如何看待学习培训的那些知识”的回答中,72%以上的人回答“不喜欢或应用性差”,这表明:“农民工兄弟”对政府举办的培训班并不买账,他们对培训知识兴趣不大;对问卷“培训内容中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状况”的回答中,76%以上的人回答“较多关注初级操作技能”,仅5%的人回答有“营销等管理方面的内容”;对“回乡期间的创业技能培训效果与作用评价”中,有37%的人回答有作用,认为仅“学了一些皮毛和理论,应用性不强”的人有46%;对“创业中的风险教育内容情况”问卷中,回答“几乎没有或较少分析”的人有62%。
出现上述结果与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1)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多差距的原因:当前针对农民工创业开展的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目标单一、专业设置老化、理论知识偏多、脱离农民工创业实际需要的状况。(2)由于对创业风险准备不足,许多创业农民工在创业与进城就业中犹豫,创业教育培训则仍然侧重于就业教育,因此较多关注初级操作技能;(3)尽管各地开办的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班没有根据农民工的年龄、技能、文化程度和创业愿望实施分类培训,但这种培训缺乏针对性,为农民工创业服务的功能不强。农民工创业者开拓能力较差,难以及时地把握和洞察市场信息,这使得他们非常关注该方面的培训内容,但创业教育培训显然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2.农民工创业教育的意愿与技能
调查结果表明:25-35岁年龄段的农民工创业意愿最强,其比例为13%,比其他年龄段都高。有回乡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中,“高中或技校学历”的比例为58%;“了解创业教育事宜”的人有31%;“打工期间的技能培训”非常初级的人有61%,很少或几乎没有的人占30%以上。“创业过程中失败是很正常的,你分析过风险或失败后果吗”,仅有9%的人回答“认真分析过”;对“是否有独立经营管理的经验或技能”的回答中,有71%的人以前没有上述经验或技能。
出现上述结果与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1)由于农民工长期在较低端的岗位或工作环节,对企业经营管理层面的工作涉足较少;(2)农民工的知识多是在“干中学”积累,对培训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够;(3)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创业意识是一种宝贵财富,但对创业知识和创业基本技能是影响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许多农民工是初次创业,对未来的风险不知道如何预测或估计不足。
3.培训时间及后续教育服务
“培训时间”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回答“参加一次性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占79%,回答“有多次培训计划,累计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的仅7%;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和指导”的回答中,83%以上的认为较少和几乎没有。
出现上述结果与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1)由于经费原因,相关机构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提供相应的帮助,缺乏针对性与连续性;(2)农民工更看重眼前利益,对教育培训提升创业知识积累的动力不强。
4.创业教育方式与方法
对问卷“你如何看待现有的教学方法”的回答中,62%以上的人回答“不喜欢课堂教学”;调查“你希望相关机构能够提供哪些教学途径(可多选)”时,回答“建设创业引导的信息平台,为创业者指导投资方向”占53%,“在市内外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中挂职锻炼”占48%,“通过创业论坛,向社会普及创业知识”占35%,“希望与一些企业结对子,提供项目信息”占64%。对“你参加了SYB创业培训吗?你的评价……”调查中,“参加”过的人回答“满意”的有59%。
出现上述结果与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1)课堂教学方式适合大众化的学生教育,对创业没有针对性,由于农民工培训涉及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致使单个部门培训的力量不足;(2)农民工的创业方向很迷茫,迫切希望有项目、信息资源平台或SYB创业教育。
二、访谈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在访谈中,课题组主要针对农民创业教育的舆论导向、组织管理和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成功的创业者、政府职能部门和一些中介机构。调查的结果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1.政府及相关媒体的舆论导向
调查中发现,个别地方政府及媒体对“农民企业家”的培养欲望较强,教导农民要立志“敢于冒险,做大、做强”,农民创业教育陷入了关注精英创业的误区。究其原因,源于政府部门的急功近利,看重眼前政绩。
2.组织管理机制
面对农民工返乡,一些地方也加大了创业培训教育工作,但组织管理机制很不健全,往往是农业、教育、劳动、乡镇等部门各自一条线展开,部门分工不明确,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各自规划,没有建立起集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专门组织协调机构。
3.教育基地建设
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场所基础设施不齐全,缺少必要的师资力量。其原因是:由于经费有限,相关部门各自为政,教育资源没有实现整合,目前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主要依托现有的一些职业技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而完全针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基地则非常少。
三、启示与思考
1.正确的创业思想教育
(1)地方政府不要急于求成,应因势利导。追求“做大做强”和“成为农民企业家或创业精英教育”可能误导返乡农民创业,农民创业教育立足于培养农民企业家或创业精英。实践表明,农民企业家或创业精英的成长不仅需要特定的条件和非常良好的个人素质,需要制度环境的激励和良好的机遇;农民企业家或创业精英不是靠启蒙式的创业教育就能培养出来的,他们需要市场历练和打拼。显然,农民创业教育承担不了培育农民创业精英这个任务。
(2)把风险意识教育贯穿在各类培训和宣传中,着力帮助农民工提高有效防范经济风险尤其是防范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的能力。回乡创业者中有71%以前没有独立经营企业的经验;帮助农民工创业者认识和防范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2.培育创业光荣的社会氛围
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典型示范等形式,让返乡农民工逐渐意识到接受教育培训对改善自己生存发展状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培养创业精神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及时发现、宣传、表彰返乡创业的好典型,增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引导全社会尊重、关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农民工人人想创业、个个敢创业的浓厚氛围。
3.加强组织管理,做好教育服务
(1)建立创业教育指导中心,逐步形成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的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现有机构成立回乡创业者指导(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情报中心。
(2)搞好培训服务。把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扶贫部门的“雨露工程”和劳动部门的“春风行动”有效整合起来。可由区级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协调,将上述培训经费整合使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引导建立返乡创业者协会、返乡创业基金会和行业协会等民间团体,加强自我服务,维护自身权益。
(3)要创新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创业实训活动,通过组织准备创业的人员参加模拟创业和见习活动,提升其创业能力。建立完善市级公共就业实训基地购买服务和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其在促进就业再就业中的作用。
(4)地方政府应努力培育发展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的创业教育基地。这些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应主要负责农民创业心理的培训及创业过程的实际指导,特别是在农民创业的最初阶段,应经常与其保持联系,对其进行详细的咨询与指导。
4.多方位开展教育,拓宽教育途径
(1)基地式的挂职锻炼。组织创业意愿较强的回乡农民工到市内外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拓展创业思路;在挂职锻炼中,创业的农民工还能够接受法律法规和现代化经营管理知识的现场教育,尽快具备创办企业的素质和创业能力。
(2)强化技术和信息服务。通过“参加一次创业讲坛,结对一名创业青年,辅导一个创业项目,解答一些创业咨询,提供一批就业岗位”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村创业人才开办技术培训班、农业技术研发和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普及推广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帮助农村创业人才开展技术引进、开发、推广和成果转化等活动。
(3)利用各种教育和培训渠道,在社会上普及创业教育,并使之长期化。一般而言,相对保守但又有创业意识的人,在资本不能够满足创业要求时,他们主动去收集、学习、积累创业知识的动力不强,如果社会或者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便利、低价甚至是免费的系统服务,他们创业的瓶颈也就能够打破,从而提高他们回乡创业的可能性。
(4)加强农民经纪人教育。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的黄伦宽等人提出了农民经纪人教育,这个建议对创业教育培训具有借鉴意义。加快培育各类农民经纪人队伍,要对经纪人队伍进行扶持和引导,提高素质,提升档次,使经纪人队伍成为促进农民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军,安月兴.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8).
[2]李能芳.关于加强农村创业教育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9).
[3]苟小红.加强重庆农村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J].南方农业,2009,(11).
[4]潘寄青,沈洊.农民工培训需求与资金支持机制建设[J].求索,2009,(5).
[5]江苏省委党校课题组.农民工心态状况调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9).
[6]李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多维分析和体系构建[J].农村经济,2009,(11).
[7]周亚越,俞海山.区域农村青年创业与创业文化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5,(8).
[8]林斐.对安徽省百名“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2,(3).
[9]杨丽琼.关于农民创业问题研究的若干认识误区[J].农业经济问题,2009,(5).
[10]陈波.风险态度对回乡创业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3).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