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书写传奇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拉·伍德拉夫、苏菲、弗朗西斯卡——这是梅丽尔电影创作中最好的三个角色。即使她只出演了其中之一,也足以使她在电影史上留下光辉的姓名,并登上创作金字塔的巅峰。
  ——[俄罗斯]г.克拉斯诺娃
  
  莎拉
  
  大西洋上空阴云密布、狂风肆虐,汹涌的巨浪撞击着堤岸,散化作无数晶莹的水花,如雨珠般洒落下来。防波堤的尽头,一名女子迎风而立。黑色的斗篷随风摇曳、舒展飞卷。她一动不动、默默地凝视远方,无视咆哮的海浪和飞溅的水花。浩瀚海洋上空一道闪电照亮了她柔美的脸庞。年轻绅士查尔斯急忙前去提醒这个行为奇特的女子。蓦然回首,时空仿佛凝固,他怔住了!引入眼帘的脸是如此的动人心魄:透着智慧和坚强又有掩盖不住决绝与反抗。没有虚假,没有伪装,目光中无以名状的哀伤,像清泉一般毫无掩饰地自然流淌。查尔斯顷刻间明了,她并没有什么危险的企图,仅仅是在欣赏大西洋上空轰鸣作响的暴风雨而已。短暂的对视之后,查尔斯再也无法忘记那目光。一场致命的邂逅,牵引出一段千回百转的痴缠情缘……
  这就是由英国著名导演卡洛尔·赖兹根据作家约翰·福尔斯的畅销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中震撼人心的一幕。女主人公莎拉·伍德拉夫是上世纪80年代西方银幕上出现的最神秘的女性形象之一。也是梅丽尔·斯特里普所塑造的最出色的银幕形象的代表。莎拉是一个被人误认为堕落、实则纯洁的女人。“如果我无法嫁给一个与我平等的男人,我宁愿耻辱地活着!”莎拉激昂的呐喊便是其性格的体现。于是她带着一种受虐似的快意肆意培育着有关她与法国军官暧昧关系的传闻。她是处女,却又甘愿背负着堕落女人的罪名。由于影片的套层结构,梅丽尔分饰两角:一边是神秘孤傲的古代女人,一边是美丽优雅的现代女演员。要演绎不同时空、不同命运、性格迥异的两个人物,其中难度可想而知。梅丽尔接受了这一巨大的挑战,用沉稳、内敛的性格和收放自如的演技向观众娓娓道来。莎拉这一银幕形象尤其成功,梅丽尔以非凡的演技出色地诠释了这个个性坚韧,追求自由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不仅赢得了原著小说作者福尔斯的推崇和欣赏,更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苏菲
  
  凄冷昏暗的夜晚,列车在奥斯维辛停靠下来,火车喷出的烟雾弥漫在空气里。一队队人被持枪的士兵押解着走下来。黑夜里,只有一束束的聚光灯时而扫射过来。人声嘈杂,空气中隐约回荡着高音喇叭的响声。苏菲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护着儿子,站在人群中,疲惫而焦灼。一个纳粹军官经过她的身边时,停了下来。色迷迷地盯着她的脸。他说“你很美……”苏菲眼神躲闪,慌乱无措。“我是波兰人,不是犹太人。不是共产党人。我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犹豫片刻之后,她脱口而出。军官注视了一会,笑了笑,然后给了她一个“优惠待遇”——在儿子和女儿之中选择让哪一个孩子活下来。“不!我不能选,别让我选。”她乞求着。那他们都得死!把他们都带走!”纳粹军官吼叫着。“带我女儿走吧!”在与士兵的争夺撕扯中,她哭喊着,哭喊着。最终她选择了儿子,眼睁睁地看着女儿被带走。女儿凄惨的哭叫声,让她撕心裂肺。周遭一片黑暗,只留下苏菲苍白而扭曲的脸,绝望、疯狂、惊恐而痛苦的眼神和张了又张却叫不出声的嘴唇……
  威廉·斯泰隆被誉为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所创作的小说《苏菲的选择》不仅荣获了1968年的普利策奖,并被称之为“西方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由此,足见其世界影响力。导演艾伦J.帕库拉将之搬上了银幕,以冷静、克制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极度矛盾又震撼人心的故事。相信看过影片的观众,都会对上述的一幕记忆深刻。这就是根据《苏菲的选择》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中所呈现的二战纳粹集中营里惨烈的一幕。正是这个生不如死的选择,成为苏菲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令她窒息的负罪感和羞耻感,无休无止地鞭打着她。备受煎熬的她,最终选择了死亡,以求取内心的安宁与祥和。苏菲是上世纪80年代世界电影史上最富悲剧性的人物,梅丽尔以令人震惊的形象再现了二战集中营这个饱受摧残的女人。枯槁的面容、瘦削的身形、痛苦的眼神,无论外形还是内心情绪,梅丽尔以直逼内心的演技诠释了苏菲这一内心复杂、充满人性挣扎的角色:丰富的面部表情、迷茫无措的眼神、若有所思的苦笑、欲言又止的话语、神经质般的肢体动作,都出色地传达了女主人公痛苦纠结的内心世界。被很多影评^誉为“电影史上难度最高的表演”。奥斯卡奖也毫不吝啬地把最佳女主角的桂冠,授予了这个演技超群的女人。以此感谢她奉献给我们如此鲜活饱满,富有厚度和温度的银幕形象:感谢她通过影像的力量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苦难和哀伤,领悟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尊严。人们总是认为,改编自文学名著的电影很难超越文学原著本身,而电影《苏菲的选择》和梅丽尔以自己的实力,对这种措辞和观念做出了有力的批驳。
  
  弗朗西斯卡
  
  下雨天的小镇上,弗朗西斯卡抱着购物袋坐进汽车里。把东西放在座位上,抬头之间透过车窗和雨雾,她又一次看到了罗伯特。那人就站在不远处,雨水打湿了头发,淋湿了衣服。他只是一动不动,默默地注视着她。两人对视片刻之后,罗伯特转身上车。弗朗西斯卡急切地看着前方将要离去的汽车,内心矛盾着、纠结着。就在这时丈夫跨进车厢,她掩饰着慌乱的情绪,连尽情表达悲伤都无法做到。雨更大了,雾气更浓。罗伯特的汽车在前,他们的车在后,两辆车紧跟着开过了几条街。前面的交叉口是一个四向道路的中心点。这时,前面的车子停了下来,大概停了20秒,他就在她的前面。她犹豫着,握紧车门把的手,紧了又松,松了又紧。丈夫在一旁烦躁地按响喇叭催促着,她则端坐不动,眼睛死死地定在前面车辆的后窗。这时,前面的车灯亮了,罗伯特的汽车穿过交叉路口缓缓向西驶去,而丈夫开车向北驶去。她回望着罗伯特的尾灯渐去渐远,直至消失在雨雾里。“再见,罗伯特。”她在心底轻轻地说着,然后公然地哭了……
  这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电影《廊桥遗梦》中催人泪下的一幕,也成为电影史上备受赞誉的离别经典。期间没有台词,仅仅只是眼神和几个不易察觉的动作,传递出了弗朗西斯卡内心的痛苦、隐忍和不舍:苍白的脸庞和握紧门把的手,显示了其内心的摇摆不定和矛盾挣扎。最终,她目送罗伯特开车离去。由此也舍弃了这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情,选择了丈夫和孩子,同时也回归到了无边的寂寞中。这种心灵所承受的煎熬,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创作的风靡世界的同名小说。《廊桥遗梦》不仅是一部爱情电影,它的价值在于向我们指出了一种人生的选择,通过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和对中年人心理情感的表现,细腻地揭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取向与情感平衡观念。片中,两颗中年人的心渐渐贴近,撞出火花,寻觅已久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停泊的港湾。但为了家庭和责任,他们选择了放弃。这 段不了的情缘,因世事的牵绊而无奈分离,年复一年的缠绵思念,漂泊感伤的流浪情怀,刻骨铭心,凄婉绝伦。感情的喷薄欲出和理智的一压再压,为人物创造了强烈的戏剧冲突,也为演员提供了较大的表演空间。影片中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表现可谓出神入化。她以质朴的形象和毫无雕琢的演出,细腻、委婉地把一个普通家庭主妇遭遇突如其来的爱情时内心的激情澎湃,和为了责任、家庭而压抑情感所作出的艰难取舍,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她用自己的气质和形象,塑造了这个复杂又立体的人物:既有宽厚的心胸、独特的韧性,又饱含深情。梅丽尔再次用自己的实力,赋予了角色无穷的魅力,也成就了这部脍炙人口的爱情经典。
  
  惊艳了两个世纪
  
  毫无疑问,演员是依靠其所塑造的角色活在观众的心里。梅丽尔·斯特里普尤其如此。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银幕形象,勾连起梅丽尔三十余年的演艺生涯。堪称“演技女王”的她,在无数性格迥异的角色里,从容游走,如鱼得水。也许大家对电影《克莱默夫妇》仍然记忆深刻。在这部在曾获得奥斯卡五项大奖的影片中,梅丽尔为我们演绎了一个现代版的“娜拉”,一个为了争取自我独立和追求生活的意义而离家出走的家庭主妇乔安娜。虽然影片讲述的重点是父子情深,作为配角的梅丽尔戏份极少,但我们仍然为梅丽尔的表现而击掌。当然,我们不会忘记梅丽尔所塑造的众多银幕形象:《西尔克伍德》中为工人权益而斗争的粗犷坚强的普通女工;《走出非洲》里屡受挫折仍然坚定执着的女作家;《紫苑草》里醉生梦死的女艺术家;《黑夜哭泣》里总饱受误解却坚强隐忍的母亲:《来自边缘的明信片》里生活和事业都失败的二流女演员……女儿、妻子、情人、母亲,不同角色、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人物形象,战争片、爱情片、惊悚片、喜剧片、歌舞片各种类型和题材,梅丽尔都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如果说有一种感觉叫惊艳的话,那么称赞梅丽尔“惊艳了两个世纪”,实不为过。回首过往,经过上世纪70年代初登影坛的一鸣惊人、80年代的光辉璀璨、90年代的厚积薄发,一路走来的梅丽尔历经岁月的磨砺,依然魅力不减。跨入新世纪的梅丽尔又一次华丽转身,再度为我们奉献出一个个全新的银幕形象:《时时刻刻》中从容豁达、知性优雅的都市白领;《妈妈咪呀》中载歌载舞、狡黠乐天的可爱母亲;《穿普拉达的恶魔》中高傲冷艳、飞扬跋扈的时尚女王;《虐童疑云》中沉郁内敛、严肃刻板的老修女;《朱莉与茱莉亚》开朗随和、热情执着的烹饪大师……种种形象和角色让我们眼花缭乱,也让我们再度无语,无语于她那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每一次出演,惊讶于她塑造角色的无限潜能。她就像一个不断延续的传奇,三十余年的演艺生涯,精心奉献了一部部精彩的作品,其所塑造的角色足以撑起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则凝聚着悲欢离合、生死离别和爱恨纠结。
  时光荏苒,如今的梅丽尔已至耳顺之年。正当人们感叹流年似水之时,岁月恰似神奇的珍宝,赋予了梅丽尔无穷的魅力。既如菊花般恬淡大方,又如梅花般高贵清傲。纵使天寒地冻、万物凋零,仍然繁花满枝,暗香浮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志存高远的梅丽尔依然活跃于银幕之上,透过影像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光彩。对于她的下一部作品,我们合十双手,虔诚期待。
其他文献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发现自己从没活过。  ——梭罗    1989年6月,由导演彼得·威尔、主演罗宾·威廉姆斯共同倾力打造的电影《死亡诗社》上映之后,在当年创下了1亿4千多万美金的票房记录,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业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就,并且获得了同年奥斯卡的最佳剧本奖。  在没有任何电影
美剧《情妇》(Mistresses)于2013年6月由美国ABC公司推出。作为一部新剧,它所引起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单单是剧名就能引发观众的无限遐想。男人们对这个称谓有着一种潜意识的“期待视野”,更多的是期待一种活色生香的视觉体验;而女人们或许对其背后所隐藏的故事更感兴趣。在优酷网的剧情介绍中对这部剧是这样描述的:该剧讲述了四个女人的秘密恋情及“自我发现之旅”。她们随时都要面对丑闻
(一)    2005年万圣节前的一天早上,在美国西部一处偏远农庄内,51岁的布莱恩探长正带着数名警员勘查案发现场。就在一个小时前,这里刚刚发生了一桩命案。  据报案人斯帕克斯夫妇讲,农庄主是一位老人。老人一辈子没有结婚,晚年独自生活。三个月前,年近古稀的老人决定将农庄出售,重置一个适宜养老的安乐窝。于是,斯帕克斯夫妇花费巨资将整座农庄买了下来。  案发那天早上,斯帕克斯夫妇和13岁的独生女莎莉,
“我很欣慰能将自己的骨髓和肾脏捐献给一个陌生人。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朗达与我已成了莫逆之交,而我那时给予她的帮助则令我自己也难以想象。”本文作者,美国的一位平凡女性,埃丽·伯特兰迪首次向媒体袒露了自己当年的心境。    成为骨髓捐献者    我在厨房中将1994年的新日历展开,感到自己的生活终于重新走上了正轨。在此之前,我经历了一场艰难而颇长的离婚过程。现在,我和三个儿子都适应了我作为单身母亲的家
格蕾丝·狄凡,去世前是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副教授,但这并不是传记作者要强调的传主的主要身份。作者无意于将传主突显为英雄或者行业名人,而重在讲述格蕾丝·狄凡因为对中国丈夫温婉绵长的爱而留居中国40年的故事。这位中国丈夫就是我国著名的给水排水工程师刘茀祺(1902-1955)先生。刘茀祺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尔后深造于美国康奈尔大学。1928-1932年,刘茀祺在美国纽约的著名洪水控制及水过滤专家
亚历山德拉(1844-1925)是英王爱德华七世的王后,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女,1863年3月10日在温莎的圣乔治教堂与当时还是威尔士亲王的爱德华结婚。由于她非常美丽而且仪态万方,所以立即赢得了英国公众的热爱。她生有六个子女:艾伯特·维克托、乔治(后为英王乔治五世)、路易斯、莫德(后为挪威女王)、多利亚和约翰。她于1867年患重病后,成了跛足,又患有遗传性耳聋。作为王后,她把大部分收入和时间
少年时代的一个轻率的行为导致了对一段师生关系的伤害。一个简单的“我很抱歉”的表达,能够获得谅解吗?  启发  当他还只有12岁时,这个大男孩做了一件多年后才意识到可能伤害了自己七年级任课老师的事情。那件事算不上很严重——而他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男孩儿长大了,变得明智了,他期望找到当年的任课老师,向老师道个歉。可是这位教师似乎在人间消失了。在过去了数十年后,这位当年的少年,现在
巴西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08年度大学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巴西全国2001所大学中有588所大学的教学质量出现下滑,比上次调查时教学质量出现下滑的454所大学增长了约三成,受此影响的大学生多达74万。  巴西大学质量调查每年进行一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履修课目状况、教师的师资、授课内容、教学设备等,并以此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指数以500分为满分,根据得分多少由高到低,评价分为“五”到“一”5个
如果一个普通的公民不能接近法律,那么一个高度发达的法律体系又有什么用呢?  ——【英】戴凯恩  1999年夏,英国议会大厦里所有议员都在聆听一份法案,法案的报告人是时任英国上议院(贵族院)议长、司法大臣尔文拉格大法官,该法案被称为《接近正义法》。乍听来,大家对这份法案的内容不会有清晰的了解,但是该法案的内容却是被英国延续了好几个世纪的一项司法制度——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
编译\陆家齐 苏音    拉斐尔是公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之一(另外“两杰”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虽然他去世时年仅37岁,从事绘画也只不过短短15年左右的时间,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画作,特别是他的圣母像,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他所塑造的圣母形象,圣洁、温柔,让人感到她既是天上的神,也是人间的慈母。然而他创作的圣母像,特别是西斯廷圣母的灵感,却来自他的情侣唐纳·韦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