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g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文学总是处在文学系统的边缘,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也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 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接受美学重视读者在阅读和阐释作品中的能动性。本论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入手,探讨了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方法和文学作品。目的是翻译出让儿童喜欢的作品。
  【关键词】:接受美学;主体性;策略;儿童文学翻译
  一、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
  1.萌芽时期
  中国儿童文学的启蒙时期应该追溯到晚清时期。随着开展洋务运动,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中国。许多作品都是由著名的文学家所翻译:如鲁迅、周桂笙、包天笑、周作人等。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翻译题材包括寓言,童话、小说等。主要以启发童智、鞭策儿童爱国自强为内容。晚清时期译者在选择翻译材料方面更加注重文章内容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功能,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没有充分考虑儿童语言的独特性,使儿童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不适合儿童阅读。
  2.发展时期
  五四时期,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对儿童认知能力的理解,儿童文学翻译越来越贴近儿童的内心世界。译者开始选择以儿童接受为本位的作品。晚清时期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以新的方式被重新翻译。除此之外,一些体现儿童情趣、表现游戏心理的寓言、童话、小说、故事也被翻译进来。另一方面,译者还翻译了一些新的文体,如滑稽画、音乐故事等。不仅在内容上有所侧重,译者还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由于图画和插图能够帮助儿童加深对译文的理解,五四时期的译作总是尽可能多地配发插图,来满足儿童的审美情趣同时加深了读者对译文的理解。
  3.新时期
  新时期指的是从l976年至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和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也在不断发展,人们改变了对儿童文学作用的看法。译者不再以成年人的意愿和文学的教育目的为选材的角度。译者也逐渐认识到儿童文学翻译应该遵循以儿童为中心,要“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新时期大量的外国儿童文学被翻译成汉语,并深得儿童的喜爱。如《哈里波特》系列丛书就在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史上获得的巨大成功。
  二、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
  文学是一种诗意的存在方式,关注的是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意义就是人之栖息进入一种诗意的境界,即“诗意的栖居”。真正的艺术是要通过艺术意象传达出集体无意识,使个体统一为和谐的整体。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艺术的重要之处在于实现对生命灵性、人的情怀的关爱,实现人的人格发展。所以,文本的审美既指向过去的记忆,也指向来来,传达给读者的是本真的生命信息,是从对自我积极的肯定上升到人类生存方向的指引。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儿童文学是儿童间接了解世界的早期启蒙读物,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和早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再加之近些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儿童文学。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大量涌现,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优秀的外国儿童作品,而近些年以来,更是有不少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不断译入,其中有许多优秀的译本受到儿童读者的广泛喜爱。周作人是中国全面探讨儿童文学理论的第一人,其在儿童文学的性质、特征、作用、创作方法等方面做出了研究,为中国的儿童文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魏寿庸认为儿童文学是“由儿童的感官可以直达于其精神世界的,拿来表示准依儿童心理所生之创造的想象与情感之艺术”。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论性研究却远之后于儿童文学翻译实践。五四前后,安徒生童话、拉封丹寓言《爱丽思漫游奇境记》等儿童文学名著大批地译介进来,其涉及到的国家与地区包括德、意、英、法、俄、日、荷兰、丹麦、阿拉伯等,种类包括童话、神话、传说、故事、童谣、寓言、插图、儿童诗、童剧、音乐故事、科幻小说等,这些译介为中国文坛打开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儿童文学天地。
  三、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也是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由德国教授姚斯和伊塞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所谓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心理图式,就是期待视野。姚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出版成书,在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所以说,一部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成为现实的、具体的;也只有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接受美学强调译者在解释文本意义时所起的主动积极的参与作用。译者,同时也是读者,需要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负责。而对于儿童文学翻译而言,接受美学更是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接受美学都对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四、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
  由于儿童文学及儿童文学翻译的读者对象是儿童,而儿童又与一般的渎者有着极大的不同。作为译者,既是原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又是儿童文学翻译的创作者,身兼二任,更是非常特殊。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中心论”,把读者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因此,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时,要始终谨记译作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充分考虑儿童的语言和文学接受能力。一般来说,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语体,一是再现儿童童趣。语体是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决定性因素,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分是儿童文学有自身独特的语体特征。这一语体特征是保证儿童文学可接受性的首要因素。儿童文学的语体特征是由儿童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容易对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感兴趣,比如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鉴于儿童的接受能力,语体应该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儿童童趣的创造是儿童文学翻译的本质。具体的说就是用风趣幽默的笔调,用富于儿童特色的语言来表现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儿童章趣的创造是儿童文学翻泽的本质。具体的说就是用风趣幽默的笔调,用富于儿童特色的语言来表现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   1.以儿童读者为中心
  不同于以往的“作者中心论”和“作品中心论”.现代西方文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绝不是被动地作出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收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在接受理论下,读者的阅读反应和创造性理解是文学意义、文学内涵形成的基础。文学的目的是为了读者接受,没有读者,就没有文学作品。读者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本,而是积极主动地“创造加工”。这个理论不但有效地拓展了文学作品的研究空间。同时也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是儿童,因此,儿童文学翻译应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地位和作用为基础。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要深,KN解儿童独有的特点,对他们的期待视野进行分析与预测,
  解析其与成人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保证译作能够为儿童读者所理解接受。
  2重现童趣。儿童情趣的刨造是儿童文学翻译的本质问题。“儿
  童情趣,即童趣,是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动的情调趣味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通常是儿童文学中情感色调趣味性的总称(《儿童文学词典)22)。”通常,它是儿童思维方式、行为心态和语言动作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具体地说,作者和译者要针对儿童生活的不同特征和心理使用幽默风趣的笔调、生动具体的描述和儿童化的语言,给儿童产生一种幽默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引起共鸣。儿童文学这种特有的情趣最终是通过一定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语言手段实现的。鉴于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有时原文的情趣很难在译文中移植,译者需要做适当的改变。利用功能对等的手段,来再现原文的情趣。下文将从词汇、语法和修辞3个方面探讨童趣在译文中的移植和创造。
  3.满足儿童的视野期待
  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文化修养、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审美趣、鉴赏水平等综合组成的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期待。“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之前,都已处在一种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识的状态。没有这种先在理解与先在知识.任何新东西都不可能为经验所接受。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闭接受美学理论下,只有儿童的阅读才使儿童文学的意义具象化。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分是儿童文学有自身独特的语体特征。这一语体特征是保证儿童文学可接受性的首要因素。儿童文学的语体特征是由儿童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容易对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感兴趣,比如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鉴于儿童的接受能力,译文的语体应该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4.尊重原作
  接受美学视阀下,原文作品不但有一定的开放性,也有一定的封闭性。其开放或封闭的程度受到作品图式化结构的影响。因此,“面对众多的翻译文本,除了从历史环境以及译者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合理解释之外,还必须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寻找各个译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原作是翻译活动的根本基础,也是评价翻译作品的根本基准。由于历史、环境、个体的差异,翻译文本的接受与理解度可能与原文本有所差异,但翻译活动必须以原文为基础。除了从历史环境以及译者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合理解释之外,还必须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寻找各个译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原作是翻译活动的根本基础,也是评价翻译作品的根本基准。由于历史、环境、个体的差异,翻译文本的接受与理解度可能与原文本有所差异,但翻译活动必须以原文为基础。
  五、结论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主体地位,重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个体理解与再加工过程。在此理论下的儿童文学翻译活动,译者需在完整真实地再现原文的同时,要肯定儿童的主体地位,儿童在阅读中的主动参与性;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特殊的年龄、心理、个性和阅读能力,满足儿童的视野期待,呈现出易于儿童理解接受的翻译文本。儿童文学翻译貌似简单,实际上并非易事。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轻易地认为译者用浅显易懂的词语、短句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事实上,儿童文学翻译的难度比之于成人文学的翻译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全面了解儿童的接受能力,用童心去鉴赏,以童趣去体会,进而选用儿童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词汇进行翻译。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的接受为旨归。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读者绝不是可有可无、不关痛痒的因素。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通常要在两种翻译方法中做出选择即归化与异化。根据儿童文学及其翻译的特点积要求,通过对原文与译文的分析对比,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儿童文学翻译应以扫化为主,异化为辅。
  参考文献:
  [1]卞建华. 文学翻译批评中运用文学接受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
  [2]郭建中. 墨伐美国稻译理论踺薹武汉:潮北教寓出版社,2000.
  [3]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宵出版娃,1998.
  [4]马萧. 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M】.中国翻译, 2000(2).
  [5]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分析奥登的几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来分析美籍英国著名诗人奥登的作品创作取向,与其创作诗歌的背景。奥登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分析了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心理和道德问题,他用现代工业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供的形象,以堂皇和不雅的字眼并列,用现代口语的节奏,创造了新风格和新意境,并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融入到诗歌中。作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诗人及其作品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与论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古希腊的模仿说是一个源远流长的重要理论学说,不同派别间的哲学家对于模仿的看法也莫衷一是。本文从不同的哲学理论入手,试图分析不同哲学派别间模仿说的差异,并且从中找到模仿说不同的阶段和不同脉络。从目的论方面分析模仿说之不同。  【关键词】:古希腊;模仿说;比较  模仿说是一个贯穿西方美学史的重要学说。各时代的哲学家对模仿的概念和理解看法不一,都带着各自时代的鲜明特色。早在在古希腊,模仿说就已
期刊
【摘要】:在人类漫长的文明长河中,纤维艺术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一种文化艺术比纤维艺术更有生命力。现为艺术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而这当中,很多艺术流派对现为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其中,又尤以包豪斯最为深远。  【关键词】:纤维;包豪斯  “艺术、手工艺和工业三者之间建立新颖关系的地方不是在法国,而是在德国。”这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爱德华·露西·史密斯在他的著作《世界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然而也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空心化的挑战。本文以成都市温江区现代服务业园区为例,通过对它的产城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寻找这类城市发展建设的共性和内涵要素。运用相关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进行指导,从城市经营、产业发展和政府公共管理的视角探讨了进一步实现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城一体化的路径,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成都市温江区;规划控制;产城
期刊
【摘要】:锔瓷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近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改变而濒临消亡。本文将阐述锔瓷手艺延续上千年的传承历史,并探讨其现状以及今后发展。  【关键词】:锔瓷;工艺;传承;发展  锔瓷手艺作为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但随着今天人们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的变化使其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处于濒危的状态。郭琪美、刘鹏[1]等学者认为“不能过
期刊
【摘 要】《雾都孤儿》是伟大现实主义学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巨著,它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小奥利佛的悲惨遭遇。南希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关键人物,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她不像是小说中其他的人物表现出好的或坏的一面,而是表现出时好时坏的一面。正因为这样一个人物更贴近于生活,也使得我们对其印象深刻。  【关键词】查尔斯·狄更斯;南希;人物形象  查尔斯·狄更斯作为一位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一般是以展开活动让学生体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品格教育,同时也需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这个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但在目前的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为研究对象,剖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中学里存在的问题,简略分析问题,并从中找出相对应的对策。  【关
期刊
墙上的钟依旧嘀嘀嗒嗒地叫着,它是否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机械?它是否也会把自己敲痛呢?还是刻意,在提醒着什么?我如那钟一般,机械的习惯着这样的不习惯。回忆,是我最幸福的存活方式,无所谓自欺欺人。  我加你,等于回忆……  我为自己创造了一片天地。在那里,我可以尽情的恣肆,难过时,我可以用“毒酒”将自己灌醉,开心时,我会用“蜜汁”让自己甜的忘乎所以。这一个地方,你不知道。  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不想起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海明威为例,通过分析海明威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作品来反映当年美国“迷惘的一代”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迷惘的一代”所带来的影响。深度剖析在战争的大背景下,那些曾经积极乐观,对社会以及未来充满美好向往的优秀作家们是如何变得“迷惘”和“叛逆”的。  【关键词】一战;理想主义;波西米亚式生活方式;守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有一批青年作家陆续登上文坛。他们不仅年龄相仿,经历相似,而且思想情
期刊
【摘 要】1922年沈从文离乡远足,二十年的湘西风雨浸润了其无欲无求,儒雅质朴的文人气质,之后的异域生活并没有剔除其对乡土的眷恋,情绕故乡始终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具多作品中他以不同形态的笔调来展现其对故乡的挚爱。本仅从地域形态,田园形态,都市形态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探究其深蕴表达。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形态;地域形态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一、地域形态的乡愁表达  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