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SPARC)对吉西他滨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吉西他滨处理后MIA PaCa2、MIA PaCa2/V和MIA PaCa2/SPARC69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吉西他滨对胰腺癌MIA
【机 构】
:
212001镇江,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张建新、毛正发、王旭青、范昕、王莹);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蒋海华、刘宇),212001镇江,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张建新、毛正发、王旭青、范昕、王莹);江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SPARC)对吉西他滨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吉西他滨处理后MIA PaCa2、MIA PaCa2/V和MIA PaCa2/SPARC69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吉西他滨对胰腺癌MIA PaCa2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作用24、48、72 h的IC50分别为(40.1±2.5)μmol/L、(15.0±0.5)μmol/L和(6.6±0.1)μmol/L。过表达SPARC可增加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MIA PaCa2/SPARC69的生长抑制作用,且也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作用24、48、72 h的IC50分别为(24.3±1.5)μmol/L、(7.7±0.3)μmol/L和(4.8±0.2)μmol/L。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吉西他滨处理前,MIA PaCa2、MIA PaCa2/V和MIA PaCa2/SPARC69细胞的克隆数分别为(2350±125)个、(2130±120)个和(1567±11)个。吉西他滨处理后,MIA PaCa2、MIA PaCa2/V和MIA PaCa2/SPARC69细胞的克隆数分别为(1674±79)个、(1587±94)个和(557±61)个,过表达SPARC增加了MIA PaCa2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10 μmol/L吉西他滨处理48 h后, MIA PaCa2、MIA PaCa2/V和MIA PaCa2/SPARC69细胞中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6.0±5.5)%、(55.0±4.5)%和(68.0±7.0)%,MIA PaCa2/SPARC69细胞中阻滞于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MIA PaCa2、MIA PaCa2/V和MIA PaCa2/SPARC6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2.4±2.5)%、(19.9±2.0)%和(37.7±3.9)%,MIA PaCa2细胞中过表达SPARC提高了吉西他滨诱导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与MIA PaCa2和MIA PaCa2/V细胞比较,MIA PaCa2/SPARC69细胞中caspase-2、caspase-9、caspase-8和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降解产物(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结论SPARC可以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强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治疗前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逐点分析法测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其疗效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73例单发病灶HCC患者,其中疾病稳定组35例,疾病进展组38例。在RFA治疗前对全部患者行屏气DWI扫描,使用DWI逐点分析法在病灶最大层面,测得最小10% ADC值(ADC 10)、最小30% ADC值(ADC 30)、最小50%A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53基因(Ad-p53)能否增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方法以Ad-p53和(或)吉非替尼处理MDA-MB-468细胞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p53和EGFR蛋白的表达以及PI3K/Akt通路和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建立裸鼠
目的探讨miR-34a过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ADR)药物敏感性的机制。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34a在MCF-7和MCF-7/ADR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将miR-34a模拟物及阴性对照转染MCF-7/ADR细胞,将miR-34a抑制物及阴性对照转染MCF-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前后MCF-7和MCF-7/ADR细胞中Not
目的研究miR-15a和miR-16靶向调控bcl-2的表达对结肠癌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方法将miR-15a和miR-16模拟物或抑制物转染结肠癌长春新碱(VCR)敏感细胞株HCT8或耐药细胞株HCT8/VC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5a和miR-1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P糖蛋白(P-gp)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盒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VCR对
目的比较初治淋巴瘤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后不同的复查方式是否影响对肿瘤复发的及时诊断,探讨合理的长期随访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初始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并出现首次复发的277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其治疗后复查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规律影像学复查组(A组)和不规律影像学复查组(B组)。比较复发时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和肿瘤侵犯区域数量,比较两组患者至复发时的影像学检查次数。分析两组患者首次发现复发的主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3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M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并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68例M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8.5岁,男女比例为2.8∶1,Ann Arbor分期以Ⅲ~Ⅳ期为主(占86.8%)。首发于淋巴结者56例,累及淋巴结外器官者49例,其中骨髓受侵19例
目的比较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系统和UICC-AJCC第7版胃癌TNM分期系统在食管胃交界腺癌Siewert Ⅱ型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199例食管胃交界腺癌Siewert 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 UICC-AJCC第7版食管癌和胃癌TNM分期标准重新分期,用赤池信息标准(AIC)
目的 探讨Bcl-2 siRNA和10-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Bcl-2 mRNA序列的siRNA,将Bcl-2 siRNA转染入小鼠H22肝癌移植瘤内并联合HCPT治疗,观察肿瘤体积和小鼠体重的变化以及小鼠的生存情况.对肿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的形态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瘤组织中Bcl
目的探讨肺癌相关蛋白OL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取5~6周龄Bal B/c小鼠,OLC1全长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制备OLC1抗体。每只小鼠免疫4次,每间隔2周免疫1次,每次15~30 μg抗原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方法筛选抗体,制备检测血浆中OLC1蛋白的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并检测281例NSCLC患者和9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