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能够捕捉学生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文本感染力,让学生可以快速地深入到教学情景之中,感受语文文本中丰富的情感、形象的意境、深刻的内涵,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记忆。本文主要围绕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语文;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借助情境方式,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情景,渲染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各种感官,增强学习的过程感和体验感,使得学生能够在情境之中,理解文章内涵、理解作者情感、理解语文本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生活化情境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生活化的文本内容,这时候,就可以巧借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情感,同时也更加地理解生活,获得生活体验。例如,在《背影》一文,作者通过对车站送别的父亲一连串的生态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份无声的父爱。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平凡却感人的父亲角色,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父亲在生活中等自己放学回家、送自己外出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父亲平时都是如何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回味到自己所感受到的平凡却深沉的父爱,然后再由己及人,理解《背影》一课中老父亲每一个动作所传达出的浓浓情感,理解作者为何“潸然泪下”,理解这个“背影”为何温暖而强大。
二、表演情境的应用
教材中也不乏戏剧性的剧情和故事,传达着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站在人物角色的立场,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人物的所作所为。例如,在《范进中举》一文中涉及的人物较多,为了让学生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之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可以根据人物特特点,挑选学生分派角色进行表演。因为要演出角色的特点,不得不对人物进行推敲和模仿,对于演出的同学,则是一次深入角色的大好机会。在学生们进行有趣生动的表演的同时,进行观看的学生也会通过举手投足之间看到故事中人物和场景的再现,在感觉到表演趣味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物、对故事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多媒体教学情境
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教学的极大便利,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让教学更加方便,也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在情境教学法中,多媒体的运用不可或缺。通过声音、图片、影像,学生们可以近乎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文本中的世界,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能够获得这个世界的逼真感受,从而更加理解本文内容,更能体味作者情感,更能把握文章意涵。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可以找到一些生动的图片和影像视频,把济南冬天,天儿晴、水藻绿、河水尘清的景象和落日照在山腰上、薄雪露出了粉色的景致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濟南冬天的特点,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传达的“理想的境界”。
四、借助于自然情境
语言文学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材中许多景物的描写都与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课堂上的视野毕竟有限,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描绘的景色,获得身临其境的情调,得到情境的渲染,有时候,这需要把课堂设在教室之外,设在自然之中,让学生体会文字与景色交融的美感。例如,在朱自清《春》一文中,描写了春天的美妙景象,如何通过课文的带动,让学生勾画出内心的春天,则需我们积极组织学生走到大自然中,走到花草万物之间,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悟,感受自然中的奇妙景象,感受春风拂面的轻柔,感受蜂蝶簇拥的快乐,感受青山绿水的壮美……只有通过切身的感悟,才能在心里勾画出春天的质感,理解作者的春,也写出自己的春。
五、问题情境教学法
好的问题就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碎石子,能激荡出思维的涟漪,产生好奇,激发求知欲,推动探究与思考,发挥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独立的思考与感悟,获得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中,为了让学生明白普希金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并使学生获得启发式的感悟,可以进行如下提问:“生活有没有欺骗过你呢?这里的‘欺骗’你们是怎么理解的?你是否也因为生活产生过或忧郁或悲伤的时候?这些时候你是怎么度过的?”通过提问,学生们首先理解了诗中“欺骗”二字的含义。然后开始回想自己曾忧郁和悲伤过的事情,想自己当时是如何度过的,而作者又是如何进行勉励的。进行过提问与回想得到了与作者相同的体验之后,可以进行最后的提问:“为什么作者说‘过去的’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然会明白作者的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普希金的这首诗,也用这首诗为以后的生活加油打气。
总之,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让课堂更生动更有活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本文的感悟和体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理解作者情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洪兆福.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开展现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11):96-97.
[2]刘芬.情境教学让初中生爱上语文——苏教版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浅析[J].内蒙古教育,2015(26):40.
[3]张丽.在“情境”中感受 于“体验”中提升——初中语文“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中学课程资源,2015(02):52-53.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语文;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借助情境方式,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情景,渲染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各种感官,增强学习的过程感和体验感,使得学生能够在情境之中,理解文章内涵、理解作者情感、理解语文本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生活化情境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生活化的文本内容,这时候,就可以巧借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情感,同时也更加地理解生活,获得生活体验。例如,在《背影》一文,作者通过对车站送别的父亲一连串的生态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份无声的父爱。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平凡却感人的父亲角色,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父亲在生活中等自己放学回家、送自己外出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父亲平时都是如何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回味到自己所感受到的平凡却深沉的父爱,然后再由己及人,理解《背影》一课中老父亲每一个动作所传达出的浓浓情感,理解作者为何“潸然泪下”,理解这个“背影”为何温暖而强大。
二、表演情境的应用
教材中也不乏戏剧性的剧情和故事,传达着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站在人物角色的立场,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人物的所作所为。例如,在《范进中举》一文中涉及的人物较多,为了让学生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之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可以根据人物特特点,挑选学生分派角色进行表演。因为要演出角色的特点,不得不对人物进行推敲和模仿,对于演出的同学,则是一次深入角色的大好机会。在学生们进行有趣生动的表演的同时,进行观看的学生也会通过举手投足之间看到故事中人物和场景的再现,在感觉到表演趣味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物、对故事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多媒体教学情境
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教学的极大便利,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让教学更加方便,也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在情境教学法中,多媒体的运用不可或缺。通过声音、图片、影像,学生们可以近乎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文本中的世界,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能够获得这个世界的逼真感受,从而更加理解本文内容,更能体味作者情感,更能把握文章意涵。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可以找到一些生动的图片和影像视频,把济南冬天,天儿晴、水藻绿、河水尘清的景象和落日照在山腰上、薄雪露出了粉色的景致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濟南冬天的特点,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传达的“理想的境界”。
四、借助于自然情境
语言文学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材中许多景物的描写都与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课堂上的视野毕竟有限,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描绘的景色,获得身临其境的情调,得到情境的渲染,有时候,这需要把课堂设在教室之外,设在自然之中,让学生体会文字与景色交融的美感。例如,在朱自清《春》一文中,描写了春天的美妙景象,如何通过课文的带动,让学生勾画出内心的春天,则需我们积极组织学生走到大自然中,走到花草万物之间,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悟,感受自然中的奇妙景象,感受春风拂面的轻柔,感受蜂蝶簇拥的快乐,感受青山绿水的壮美……只有通过切身的感悟,才能在心里勾画出春天的质感,理解作者的春,也写出自己的春。
五、问题情境教学法
好的问题就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碎石子,能激荡出思维的涟漪,产生好奇,激发求知欲,推动探究与思考,发挥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独立的思考与感悟,获得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中,为了让学生明白普希金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并使学生获得启发式的感悟,可以进行如下提问:“生活有没有欺骗过你呢?这里的‘欺骗’你们是怎么理解的?你是否也因为生活产生过或忧郁或悲伤的时候?这些时候你是怎么度过的?”通过提问,学生们首先理解了诗中“欺骗”二字的含义。然后开始回想自己曾忧郁和悲伤过的事情,想自己当时是如何度过的,而作者又是如何进行勉励的。进行过提问与回想得到了与作者相同的体验之后,可以进行最后的提问:“为什么作者说‘过去的’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然会明白作者的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普希金的这首诗,也用这首诗为以后的生活加油打气。
总之,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让课堂更生动更有活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本文的感悟和体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理解作者情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洪兆福.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开展现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11):96-97.
[2]刘芬.情境教学让初中生爱上语文——苏教版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浅析[J].内蒙古教育,2015(26):40.
[3]张丽.在“情境”中感受 于“体验”中提升——初中语文“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中学课程资源,2015(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