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话·化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画画与写话进行有机整合,是基于“童心童画”指导思想下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在进行画画与写话的结合时,教师要钻研教材,从美术教学的视角对重点、难点和特点进行构思和优化,强调在两者之间的整体设计和无缝整合,促使学生活泼、生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心口手的协同中创造出更丰富更精彩的作品来。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谈一谈在画画与写话结合中的点滴体会。
  一、 画——直观的启迪
  生动的画面是画画和写话结合的基础,它给学生带去了直观的启迪,提供了两者交叉融合的开端和背景。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大胆创作,引领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过程中,为写话奠定感性的基础,为学生积累直观的感知体验。
  如在进行一些漫画人物和卡通角色的绘画时,教师要对表现手法和技巧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将其部分细节画得更夸张一些,使画面更富有童趣,贴近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画面中造型的有趣、形象生动、极具儿童特色。通过这些独特的带有儿童审美情趣的创作活动,在给学生带去愉悦的心理体验的同时,也为他们后继的写话奠定了鲜活的素材基础。
  二、 话——自由的表述
  在经历欣赏和创造的过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画面进行表达。儿童在语言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他们喜欢自由自在的表达,在表达中天马行空地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宽松的表达环境也能让学生们互相启发,产生许多思维火花的碰撞。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要求学生将所见所述所感诉诸于笔端,为精美的画面配上优美的文字,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充分地刺激了他们的学习情绪,学生们便会情不自禁地再次投身到创作中去。
  在画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激活之后,教师及时地指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进入到发散思维的层面,打破以往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张图,学生一张纸”的桎梏。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儿童绘画是儿童的第二语言,反映了儿童的真实内心。比如在学生的视角里,大海里的鱼儿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太阳可以是各种形状的,而苹果的颜色也可以是五颜六色的……在教师的耐心启发和悉心指导下,学生笔下的每一个细节都被被赋予独特的意义,每一处独特都能通过学生的表达变得灵性十足。
  三、 化——有机的融合
  不同的孩子对于美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避免简单生硬的融合,而要注意探寻画画和写话两者之间的衔接。当学生对美术创作有所感触、有所体悟时,才是恰当地展开画面与写话有机融合的最佳时机。此时,学生的审美能力会真正得到促动和提升,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教师要把握美术课堂教学中“再现层”→“诠释层”→“审美层”之间不可跨越的过渡,发挥画画与写话中画面与文字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补作用,让学生完全投入到美术的世界中去。
  在画画与写话的交叉渗透中,美术教学不是单纯的绘画,而是以绘画的形式让学生的大脑得到更全面的开发,实现“以点带面,协同发展”的理想效果,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提升。在以上画一画、说一说的环节过后,学生已经蓄足了动笔写话的心理冲动和素材积累,此时展开写话训练正是水到渠成之时。如学生在学习了蔬菜水果的绘画后,在他们广阔的想象空间里,蔬果都成为了具有鲜明性格和独立个性的绿色小人儿,不但在画面中显得生动和独特,在学生的写话中更是人情味儿十足,洋溢着极具童真的儿童生活气息。这与语文学科中的看图作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在美术课堂上,它更多的是激活了学生的绘画兴趣,使学生的画笔在文字的反作用下更具灵性,让文字与画面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探索美术教学中画画与写话的有机整合,需要建立在踏踏实实的探究实践活动中,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努力转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在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新思路、新方法的思考与实践中,美术课堂由此变得更加充盈着活力,学生在画与写的交叉渗透中获得更多展露自己的机会,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激越飞扬!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三和小学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有人认为,梁启超之《新史学》是黑暗旧世界透露出的第一缕曙光。作为治史大家,梁先生认为史学是最博大、最切要的学问,能够起到“爱国心之源泉”的作用。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爱国心之源泉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试以《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为例,去寻找答案。  一、历史事件的形象性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本课的学习需要能够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需要让学生知道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中日《马关条约》
期刊
古诗词作为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代表,它充分展示了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在高中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意象显得尤其重要。只有使学生充分了解意象的成因,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才能有所提高。老师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意象去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古诗词中所传达的深层思想。  本文就以李清照词中常出现的“花”意象为例,阐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意象的分析方法。  一、高中语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才能不断的自我发展。在新课标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下,怎样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数学教学构筑先进的平台?怎样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知识新的空间?如何
期刊
从2014年10月21日开始至12月13日,我市按照省“送教下乡”活动总体部署安排, 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培训全市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两学段14学科5000多名教师,作示范课227节,说课227节次、反思227节次,学科讲座59场,专家报告10场,开展与基层教师的点评、互动研讨200场次,取得了预期效果。  培训活动分为两种
期刊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与探索,笔者所主持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课题成果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局面。  一、从语文教学这个层面上看,课题组教师积极实践、不断研究,探索出诸多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当前教学,已开始关注教学环境的创设。但是,要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我们仍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大到校园环境的规划还是小到教室的
期刊
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上课前就布置了自主学习的任务,在课堂中,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展示画圆的方法,又让两个学生演示了画圆的过程,在学生演示画圆之后,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对画圆的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对不能成功画圆的原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明确了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自主的探究、小组内的交流和老师的引导反思,掌握了画圆的方法。  遗憾的是教师没能在学生已有感知体会的基础
期刊
残缺学具表面上看来是“残缺”的,实质上还隐藏着美丽的思维。教师要学会换一种思考角度,“从沙子里淘出金子”,变“残缺的遗憾”为“美丽的风景”,让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契机。  一、巧用直尺,让思维变得敏捷起来  【案例1】《认识厘米》教学片段  师:这是一把烧坏的直尺,用它还能量长度吗?(显示一把前、后两部分都被烧坏的直尺)  生:能。把“3”厘米看作起点来量。  师:为什么把它看作起点呢? 
期刊
2014年6月的一个周末,我跟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来到了位于秦巴山区的镇安县送教。镇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教育比较落后,对于很多教学点的老师来说,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非常少,参与培训的次数屈指可数。跟随青基会,我到过很多贫困地区送教,以往采用的方式大都是示范教学加专题讲座,虽说效果也不错,但是这种热情能够持续多久?毕竟,示范课再精彩,老师们也只不过是一个看客而已,他们更多的是欣赏,是赞叹。  这次
期刊
感悟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感悟对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创造力的激发、实践活动的展开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感悟”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将以语文阅读的“支点”——感悟为主要分析对象,提出促进学生感悟能力提高的几种途径,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获得感悟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将文本与生活经验、阅历联系起来的经验
期刊
余耀清,江苏省睢宁县凌北中学语文老师,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第12批特级教师,他因此成为睢宁县初中学段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特级教师。  余耀清老师相貌平平,是个典型的农民相,如果不是因为一副高度近视镜和头上那块聪明的“绝顶”,没有人会猜出他是老师,可他正是我身边的最美教师。  2012年教师节前,余耀清被光荣地评为特级教师,他一下子出了名!许多老师纷纷向他打听“秘诀”,“特级教师到底得怎么样才能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