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谈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时候,不少人都说要“抱朴守拙”。强调做人做事要质朴、厚道、纯真,不要过于张扬、华而不实,不能精明世故、机巧圆滑。
“抱朴”一词,来自《老子》的语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家是很讲求“朴”与“素”的。明朝洪应明《菜根谭》:“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朴鲁”是朴实鲁钝的意思,这里指憨厚,老实。洪应明用了“与其……不若”的句式,把“练达”与“朴鲁”对举,强调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认为做人应该实在、本分一些為好。
“抱朴守拙”,作为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很重视的一条修身养性之法之要,我们来看看它到底包含了哪些意蕴内涵。要弄清楚这个词语,关键是要明了“朴”和“拙”的含义。
现代汉语中,朴,是个多音字,有pǔ、pō、pò、piáo四种读音。读作pǔ时,意思是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例如:朴素,朴实,朴厚,朴质等。
从朴字的本义看,就是原貌原样,不加修饰。从做人的角度说,就是朴素,实诚,本真。不要受世俗的影响和名利的驱动,不要戴上面具,扭曲天性,朝三暮四,随波逐流。
“抱朴”,就是以真面目示人,以真性情待人,即使简陋、寒素,人家也是可以真切感受得到你的诚心的。如果戴上面具,花里胡哨的,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或者背着石头看戏,不仅自己受累,而且别人也不自在。雾里看花,看起来很美,其实是费力、费心又劳神的。
《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好一个“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认为,朴素本身就是一种美。“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而这些都可以归因为“朴素”。修心也好,养身也好,为人也好,处事也好,能真正恪守朴素的准则和之法之要,是没有人能够与之争美、媲美的。
再来看看“守拙”。晋朝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其一》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拙”是笨、不灵巧,但“守拙”是守正不阿的意思,也有质朴的含义。“守拙”就是守住纯真和质朴。
儒家倡导“修齐治平”。修身乃是基础,而“守拙”是修身的根本态度。正如孔夫子在《论语·学而》中所言的“巧言令色,鲜矣仁”,要求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不能弄巧任性。道家也有这样的观念,《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我以为,“讷”其实也包含了“拙”的意思。
近日,读了一篇题为“淡然于心,从容于表”的文章。文章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人生不过是一张清单,你要的,你不要的,计算得太清楚的人通常聪明无比。但,换来的却是烦恼无数和辛苦一场。”
抱朴守拙,是一种既朴实又高明的人生态度。看似不灵光,实则大智慧。世事洞明,不能事事精明;人情练达,不能世故圆滑。真正的福分,往往不在“精”和“巧”上,而恰恰在“朴”和“拙”中。
怀素心,守根本。抱朴守拙,行稳致远。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你的人生必定通达而光明。
(毛豆豆摘自《深圳晚报》2021年4月29日/图 沐阳)
“抱朴”一词,来自《老子》的语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家是很讲求“朴”与“素”的。明朝洪应明《菜根谭》:“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朴鲁”是朴实鲁钝的意思,这里指憨厚,老实。洪应明用了“与其……不若”的句式,把“练达”与“朴鲁”对举,强调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认为做人应该实在、本分一些為好。
“抱朴守拙”,作为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很重视的一条修身养性之法之要,我们来看看它到底包含了哪些意蕴内涵。要弄清楚这个词语,关键是要明了“朴”和“拙”的含义。
现代汉语中,朴,是个多音字,有pǔ、pō、pò、piáo四种读音。读作pǔ时,意思是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例如:朴素,朴实,朴厚,朴质等。
从朴字的本义看,就是原貌原样,不加修饰。从做人的角度说,就是朴素,实诚,本真。不要受世俗的影响和名利的驱动,不要戴上面具,扭曲天性,朝三暮四,随波逐流。
“抱朴”,就是以真面目示人,以真性情待人,即使简陋、寒素,人家也是可以真切感受得到你的诚心的。如果戴上面具,花里胡哨的,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或者背着石头看戏,不仅自己受累,而且别人也不自在。雾里看花,看起来很美,其实是费力、费心又劳神的。
《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好一个“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认为,朴素本身就是一种美。“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而这些都可以归因为“朴素”。修心也好,养身也好,为人也好,处事也好,能真正恪守朴素的准则和之法之要,是没有人能够与之争美、媲美的。
再来看看“守拙”。晋朝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其一》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拙”是笨、不灵巧,但“守拙”是守正不阿的意思,也有质朴的含义。“守拙”就是守住纯真和质朴。
儒家倡导“修齐治平”。修身乃是基础,而“守拙”是修身的根本态度。正如孔夫子在《论语·学而》中所言的“巧言令色,鲜矣仁”,要求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不能弄巧任性。道家也有这样的观念,《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我以为,“讷”其实也包含了“拙”的意思。
近日,读了一篇题为“淡然于心,从容于表”的文章。文章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人生不过是一张清单,你要的,你不要的,计算得太清楚的人通常聪明无比。但,换来的却是烦恼无数和辛苦一场。”
抱朴守拙,是一种既朴实又高明的人生态度。看似不灵光,实则大智慧。世事洞明,不能事事精明;人情练达,不能世故圆滑。真正的福分,往往不在“精”和“巧”上,而恰恰在“朴”和“拙”中。
怀素心,守根本。抱朴守拙,行稳致远。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你的人生必定通达而光明。
(毛豆豆摘自《深圳晚报》2021年4月29日/图 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