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由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的“西部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参与式教学”教师培训在我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参加培训的老师对此反响热烈: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实施“参与式”教学,它能充分展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教育目标,满足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能让教改理念大放光芒。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进行参与式教学与对教育改革理念的体悟。
一、目标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
2.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
3.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义的生命启迪。
二、课前准备
把全班同学按男女、成绩、性格、表现等不同分为四个小组,并让他们在本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任务:记下本组同学讨论后得出的答案要点),一名发言代表(代表本组同学回答、阐述有关问题),一名板书员(代表本组同学把本组的答案书写在黑板上指定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1.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讨以下问题: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几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2)《散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你觉得它美在那里?为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相关内容提示:
A.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
B.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C.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做分析。
A.是情趣昂然。B.是含义丰富。
C.是句式对称、音韵的铿锵。
3.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四、作业:每一位同学写一篇读后感。
【对参与式教学理论的认识】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是:(1)当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当事者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只看作是外在激励的推动。(2)当外在激励弱而内在激励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3)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并缺乏具有诱激力的报偿。(4)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引人入胜并具有颇富诱激力的外偿。
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也使外在激励加强。在这种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
【教改理念回放】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它一改过去接受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参与交流合作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独立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具有重大意义。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感悟】
一、通过学生参与式教学实践,我们已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环节多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少了。教师退出表演舞台甘当导演,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学习。教法的改革、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在不断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自制能力等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新课程背景下确立课堂中的课程开发意识,把执行新教材看作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抓住机遇,接受挑战,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来对待新教材,边质疑边探究,用心收集、捕捉和筛选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并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而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材”走向师生“互动生成”,使自己从一个单纯的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样,课堂必将成为孕育发展性人才的沃土。
三、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这堂课,我真正明白了课前教学设计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条永远流动的河。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我愿永远把握这生命的脉搏。
一、目标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
2.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
3.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义的生命启迪。
二、课前准备
把全班同学按男女、成绩、性格、表现等不同分为四个小组,并让他们在本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任务:记下本组同学讨论后得出的答案要点),一名发言代表(代表本组同学回答、阐述有关问题),一名板书员(代表本组同学把本组的答案书写在黑板上指定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1.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讨以下问题: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几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2)《散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你觉得它美在那里?为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相关内容提示:
A.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
B.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C.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做分析。
A.是情趣昂然。B.是含义丰富。
C.是句式对称、音韵的铿锵。
3.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四、作业:每一位同学写一篇读后感。
【对参与式教学理论的认识】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是:(1)当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当事者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只看作是外在激励的推动。(2)当外在激励弱而内在激励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3)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并缺乏具有诱激力的报偿。(4)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引人入胜并具有颇富诱激力的外偿。
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也使外在激励加强。在这种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
【教改理念回放】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它一改过去接受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参与交流合作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独立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具有重大意义。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感悟】
一、通过学生参与式教学实践,我们已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环节多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少了。教师退出表演舞台甘当导演,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学习。教法的改革、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在不断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自制能力等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新课程背景下确立课堂中的课程开发意识,把执行新教材看作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抓住机遇,接受挑战,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来对待新教材,边质疑边探究,用心收集、捕捉和筛选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并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而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材”走向师生“互动生成”,使自己从一个单纯的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样,课堂必将成为孕育发展性人才的沃土。
三、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这堂课,我真正明白了课前教学设计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条永远流动的河。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我愿永远把握这生命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