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勤练·创新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huig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也是令语文老师甚感棘手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作文如隔靴搔痒、不得要领,看问题片面肤浅,甚至洋洋千言却不知所云,往往没有一个正确鲜明的中心思想。究其原因,即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低,生活阅历浅薄,知识尚少,思想观点正处于逐步形成阶段。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抓好学生阅读、勤练、创新三个环节。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现在有些学生怕作文,是由于平时读得少,积累素材少,动笔少,因此,写起作文来,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往往咬破笔头,不知从何写起。其实,入选中学课本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只要教师能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善于引导,把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便可以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
  通过课内外阅读,这些优秀的文章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模仿和借鉴的素材。既可仿写开头、结尾,也可仿写某一精彩的片断。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如写游记,《雨中登泰山》采用移步换景法,可供仿写。又如写人物,《侍坐》集中写一件事同时写五个人,即孔子与冉有等四弟子。再如议论文,《六国论》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再分段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进行论证;而《过秦论》则先摆论据,再归纳出论点。这样,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对照、比较、借鉴,把课文所学的知识用于作文实践,学以致用,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学会了各种文体的写法。
  二、鼓励勤练笔,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练笔,是作文的基本功,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在乎历炼”。学生在阅读、观察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写作素材必须通过大量作文实践去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如果只靠作文课才动笔写作文,那么练笔未免太少了,难于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勤练笔的积极性。
  1.坚持一课一练,写好课后一得。
  教师每讲完一课,可布置一篇小作文。教师通过教学的引导,使学生对课文理解、琢磨思考,从中发现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或是一句话;或是一段精彩的片断;或是思想内容对自己深有启迪;或是写法上令人拍案叫绝,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成“课后一得”。在指导写作时,教师要善于引导:1.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使学生想写、会写、有内容可写。2.也可让学生自拟题目,不要束缚学生手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鼓励学生多写观察日记、周记等。
  起初,学生会出现不善于细心观察生活,难于捕捉作文素材的现象。只觉得每天上学、上课、放学回家,千篇一律,无内容可写。针对这样情况,要指导学生认真细心观察生活,捕捉发生在身边的人与事、见闻,既可写人物事件、景物描写,也可写一事一议、心得体会。同时,可让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在讲评中,对勤写的同学给予表扬、激励,对题材新颖的优秀作文可贴堂示范或装订成班里的作文选,供同学们借鉴。这样平时勤练笔,日积月累,熟能生巧。写作兴趣和能力都会逐步提高。
  三、培养创新是作文的最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该“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创新是作文的最高要求。作文教学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力求别具一格,以抒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创新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其创新火花成燎原之势。那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艺术欣赏,以感悟创新之美。
  艺术精品都是作者灵感的结晶,都具有独创性,又展示了作者的个性风采。可开设文学作品欣赏课,让学生多接触中外优秀诗文和科幻作品,以张扬学生对未来的幻想般的追求之心,激发创新的灵感。
  2.轻松作文,以营造创新氛围。
  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绪,天马行空;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如中心突出、选材精当、行为简洁等;扬弃作文的“八股遗风”,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氛围。
  3.让学生写想象性较强的作文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平时通过作文练习慢慢丰富起来的。平时作文训练不要老是写《一件有趣的事》、《上学的路上》、《我的爸爸》等之类老掉牙的作文题,命题时应多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多写一些看图作文、给材料作文、续写、将叙事性较强的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等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作文题目。
  ⒋打破思维定势,掌握创新方法。
  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最不利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走出狭小天地,放眼世界和未来。如举办读书报告会、时事讲座,可以这样为学生拟题:我主张的内地与台湾之间的关系、21世纪世界的格局、月球村的漫想、与外星人的对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同一材料,进行多种写法训练。
  勤读书,勤练笔是写好文章的唯一办法,没有其它捷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抓好“阅读、勤练、创新”三个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在考场作文中,很多考生写议论文时都会苦于无话可说而无从下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做到论据充实、材料丰富、构思新颖。而根据考场作文的实际来看,大部分的作文在选材上都存在着这样几大问题——材料偏离主旨、单一、陈旧。要想在紧张的考试时间内文思泉涌,那么考生们除了平时要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之外,还要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选择出最适合的材料做论据,以求举例精当、论证有力。怎么样选择精当的事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鼓励,就是最佳方法之一。鼓励,让学生学习主动起来。  学生需要教师的热情鼓励,耐心引导,悉心帮助。这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们用充满挚爱、信任与期望的鼓励语言,则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激励学生上进,师生才能共享成功的乐趣。钱梦龙曾说过,我们
期刊
离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题记  北雁南飞,橙黄橘绿时,我又看见这样的一个你,如喧嚣尘世中一株傲然清菊,独立寒秋,勾勒出一道忧郁的风景,我欣赏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淡泊宁静,羡慕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清明,敬仰你“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少年壮志,也悲叹你“眼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的轻叹悲吟。  悠悠南山静默,皓月当空不语,面对污浊的社会,你宁与宅边五柳同住,也不愿同朝
期刊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它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完善其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源,更失去了课外阅读的欲望,造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对语文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写作材料贫乏、语言表达苦涩。 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但笔者以为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
期刊
语文精神,说到底就是丰富的情感、深厚的人文,就是心灵的感动、思想的震撼。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课程,她能涵容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熔载道、载情、载史、载文于一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情感氛围,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多元化文化,培养其人文素养。  那么,怎样让学生能进入文本中并且学会从文章中的语句里领略深层含义,感受人
期刊
高中生的整体心理状况是健康向上的,有理想,有成就感,自尊心强,渴望获取知识,探知外面的世界,积极融入社合,有集体荣誉感,更热爱祖国。由于处于青春期,高中生难免冲动急躁,有些叛逆,特立独行,难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尤其是与父母有了隔阂,这是代沟造成的。这些状况,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因势利导,进行适当的教育,同时,也不能忽视那些个体。千人千面,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的心理世界也是神秘的,活跃的
期刊
多媒体教学让当今语文教学内容展示的方式变的多样化,很多时候多媒体成了语文老师的“代言人”。但是,我还是想慎重的提醒各位同仁,合理的去使用多媒体,不要忽视语文老师课堂语言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课堂语言是语文老师的专业技能,它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科技怎样发展,老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很重要。  一、语文老师的语言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大家要明白语文老师不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既然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话题,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困境:学生作文时,常常苦于“无米”为炊。教师坦言作文训练收效甚微。我们不妨把探寻的目光投向手头的语文教材,看看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一、品赏美文,以读促写  第一次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文本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大家名篇,其中熔铸着人文精神,包含着语文因素。高中生能从这些人文话题中获取心灵的
期刊
2012天津卷高考语文作文题是材料作文,说的是“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
期刊
上课铃声响过,教室一片寂静,我故意表情严肃地对同学们说:“告诉你们一个令人担忧,甚至可怕的消息!”同学们一听,立刻神情专注,有的面带紧张。接着,我把消息内容向同学们做了转述:据报道,最近,美国生物学家利用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种病毒的DNA分离了出来,又与另一种病毒的DNA结合重组,合成了一种具有剧毒的基因毒剂,用其万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猫,倘用其20毫克,就可以使全球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