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也是令语文老师甚感棘手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作文如隔靴搔痒、不得要领,看问题片面肤浅,甚至洋洋千言却不知所云,往往没有一个正确鲜明的中心思想。究其原因,即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低,生活阅历浅薄,知识尚少,思想观点正处于逐步形成阶段。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抓好学生阅读、勤练、创新三个环节。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现在有些学生怕作文,是由于平时读得少,积累素材少,动笔少,因此,写起作文来,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往往咬破笔头,不知从何写起。其实,入选中学课本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只要教师能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善于引导,把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便可以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
通过课内外阅读,这些优秀的文章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模仿和借鉴的素材。既可仿写开头、结尾,也可仿写某一精彩的片断。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如写游记,《雨中登泰山》采用移步换景法,可供仿写。又如写人物,《侍坐》集中写一件事同时写五个人,即孔子与冉有等四弟子。再如议论文,《六国论》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再分段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进行论证;而《过秦论》则先摆论据,再归纳出论点。这样,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对照、比较、借鉴,把课文所学的知识用于作文实践,学以致用,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学会了各种文体的写法。
二、鼓励勤练笔,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练笔,是作文的基本功,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在乎历炼”。学生在阅读、观察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写作素材必须通过大量作文实践去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如果只靠作文课才动笔写作文,那么练笔未免太少了,难于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勤练笔的积极性。
1.坚持一课一练,写好课后一得。
教师每讲完一课,可布置一篇小作文。教师通过教学的引导,使学生对课文理解、琢磨思考,从中发现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或是一句话;或是一段精彩的片断;或是思想内容对自己深有启迪;或是写法上令人拍案叫绝,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成“课后一得”。在指导写作时,教师要善于引导:1.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使学生想写、会写、有内容可写。2.也可让学生自拟题目,不要束缚学生手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鼓励学生多写观察日记、周记等。
起初,学生会出现不善于细心观察生活,难于捕捉作文素材的现象。只觉得每天上学、上课、放学回家,千篇一律,无内容可写。针对这样情况,要指导学生认真细心观察生活,捕捉发生在身边的人与事、见闻,既可写人物事件、景物描写,也可写一事一议、心得体会。同时,可让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在讲评中,对勤写的同学给予表扬、激励,对题材新颖的优秀作文可贴堂示范或装订成班里的作文选,供同学们借鉴。这样平时勤练笔,日积月累,熟能生巧。写作兴趣和能力都会逐步提高。
三、培养创新是作文的最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该“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创新是作文的最高要求。作文教学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力求别具一格,以抒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创新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其创新火花成燎原之势。那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艺术欣赏,以感悟创新之美。
艺术精品都是作者灵感的结晶,都具有独创性,又展示了作者的个性风采。可开设文学作品欣赏课,让学生多接触中外优秀诗文和科幻作品,以张扬学生对未来的幻想般的追求之心,激发创新的灵感。
2.轻松作文,以营造创新氛围。
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绪,天马行空;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如中心突出、选材精当、行为简洁等;扬弃作文的“八股遗风”,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氛围。
3.让学生写想象性较强的作文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平时通过作文练习慢慢丰富起来的。平时作文训练不要老是写《一件有趣的事》、《上学的路上》、《我的爸爸》等之类老掉牙的作文题,命题时应多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多写一些看图作文、给材料作文、续写、将叙事性较强的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等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作文题目。
⒋打破思维定势,掌握创新方法。
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最不利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走出狭小天地,放眼世界和未来。如举办读书报告会、时事讲座,可以这样为学生拟题:我主张的内地与台湾之间的关系、21世纪世界的格局、月球村的漫想、与外星人的对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同一材料,进行多种写法训练。
勤读书,勤练笔是写好文章的唯一办法,没有其它捷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抓好“阅读、勤练、创新”三个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现在有些学生怕作文,是由于平时读得少,积累素材少,动笔少,因此,写起作文来,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往往咬破笔头,不知从何写起。其实,入选中学课本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只要教师能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善于引导,把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便可以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
通过课内外阅读,这些优秀的文章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模仿和借鉴的素材。既可仿写开头、结尾,也可仿写某一精彩的片断。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如写游记,《雨中登泰山》采用移步换景法,可供仿写。又如写人物,《侍坐》集中写一件事同时写五个人,即孔子与冉有等四弟子。再如议论文,《六国论》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再分段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进行论证;而《过秦论》则先摆论据,再归纳出论点。这样,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对照、比较、借鉴,把课文所学的知识用于作文实践,学以致用,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学会了各种文体的写法。
二、鼓励勤练笔,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练笔,是作文的基本功,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在乎历炼”。学生在阅读、观察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写作素材必须通过大量作文实践去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如果只靠作文课才动笔写作文,那么练笔未免太少了,难于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勤练笔的积极性。
1.坚持一课一练,写好课后一得。
教师每讲完一课,可布置一篇小作文。教师通过教学的引导,使学生对课文理解、琢磨思考,从中发现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或是一句话;或是一段精彩的片断;或是思想内容对自己深有启迪;或是写法上令人拍案叫绝,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成“课后一得”。在指导写作时,教师要善于引导:1.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使学生想写、会写、有内容可写。2.也可让学生自拟题目,不要束缚学生手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鼓励学生多写观察日记、周记等。
起初,学生会出现不善于细心观察生活,难于捕捉作文素材的现象。只觉得每天上学、上课、放学回家,千篇一律,无内容可写。针对这样情况,要指导学生认真细心观察生活,捕捉发生在身边的人与事、见闻,既可写人物事件、景物描写,也可写一事一议、心得体会。同时,可让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在讲评中,对勤写的同学给予表扬、激励,对题材新颖的优秀作文可贴堂示范或装订成班里的作文选,供同学们借鉴。这样平时勤练笔,日积月累,熟能生巧。写作兴趣和能力都会逐步提高。
三、培养创新是作文的最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该“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创新是作文的最高要求。作文教学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力求别具一格,以抒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创新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其创新火花成燎原之势。那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艺术欣赏,以感悟创新之美。
艺术精品都是作者灵感的结晶,都具有独创性,又展示了作者的个性风采。可开设文学作品欣赏课,让学生多接触中外优秀诗文和科幻作品,以张扬学生对未来的幻想般的追求之心,激发创新的灵感。
2.轻松作文,以营造创新氛围。
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绪,天马行空;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如中心突出、选材精当、行为简洁等;扬弃作文的“八股遗风”,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氛围。
3.让学生写想象性较强的作文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平时通过作文练习慢慢丰富起来的。平时作文训练不要老是写《一件有趣的事》、《上学的路上》、《我的爸爸》等之类老掉牙的作文题,命题时应多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多写一些看图作文、给材料作文、续写、将叙事性较强的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等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作文题目。
⒋打破思维定势,掌握创新方法。
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最不利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走出狭小天地,放眼世界和未来。如举办读书报告会、时事讲座,可以这样为学生拟题:我主张的内地与台湾之间的关系、21世纪世界的格局、月球村的漫想、与外星人的对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同一材料,进行多种写法训练。
勤读书,勤练笔是写好文章的唯一办法,没有其它捷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抓好“阅读、勤练、创新”三个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