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入微地反映百姓的需求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in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工人日报》经济部推出的“2006: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系列报道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三等奖,应该说,这是经济部全体同仁和九地记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报社的荣誉。
  这组系列报道之所以能获奖,主要是它把关注农民工求职的报道和为农民工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成功地体现了新闻性、可读性、实用性。不仅对政府各级部门解决农民工就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为农民工找工作提供了一些实际帮助。
  在推出这一组系列报道时,我正巧担任策划编辑,因此有幸参与了从策划到编辑的全过程。回顾当时的每一个细节,的确有一些值得感悟的东西。
  
  策划选题找准着力点
  
  近几年,经济新闻报道一直强调关注民生,从百姓的视角切入经济活动与经济现象,细致入微地反映百姓的需求和呼声,为群众提供有效及时的服务,从而使经济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百姓视角:一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站在大经济的立场,抓经济领域中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使经济报道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二是对普通百姓关注的问题和欲知的事情,变成经济报道的话题,解惑释疑。
  本着这一着眼点,在策划选题上,我们首先要考虑与读者的距离如何更贴近,与读者的生活如何更密切相关。而题材的角度是从读者未知、想知、愿知的方面入手。于是,我们将关注的目光依旧放到了那些最普通的人群。
  2006年2月春节过后,正值民工潮出现大规模涌动的前夕,农民工找工作难的问题日见突出。他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找工作?这些渠道是否畅通?农民工从中能获得哪些有效的服务?作为媒体能否为农民工求职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我们想做一次探索。这就是当时经济部开这个栏目的一个考虑。
  开栏之前,我们向报社总编辑、主管副总编辑做了汇报,并征求了具体意见。我们的策划将报道要解决的问题定位在为农民工提供有价值的求职帮助上。于是,在值班主任的带领下,策划编辑、白班编辑对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输入地和流入地进行了分析比较,拟定了策划报道草案,几经修改后,由分管副总编辑最终确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福建、重庆、武汉、海南9个省市作为采访地点,并确定以9个省市为单位连续推出。
  该组报道由于在策划时就明确了报道方案的目标,既要突出新闻性,还要突出服务性和实用性,因此,对报道的内容、形式进行了创新的设计、包装,让这一系列报道的主题明确、内容集中、形式活泼、角度新颖 ,也使整个报道的可读性和影响力大大增强。这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编采互动形成合力
  
  一个好的策划方案能否成功地实施,其决定因素之一取决于一线记者能否采写到扎实、鲜活的东西。
  “别耽搁,赶紧与记者沟通。”值班主任王金海说。这一重任自然落在了策划编辑身上。于是,立即将报道方案发给九省市的记者,并与每一位记者电话沟通。为了能让记者对这组报道方案给予足够的重视,几天里,编辑与记者多次联系,讲报道方案,提出采访要求,电话打了不少。记得当决定北京篇作为系列报道第一篇推出时,为了能给后面其他省市做个样板,编辑部里没少“折磨”当时在北京记者站担任记者的刘静。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但记者没有丝毫的怨言,几经采访,刘静写出的主打文章通过了,但“数据调查”显得有些“虚”。于是,对记者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想办法拿到劳动部门的第一手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北京市劳动局关于北京企业春季用工的最新调查第一个给了《工人日报》的记者。
  九地记者在这次系列报道的采访中,每个人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由于九地记者积极配合,跑劳动部门获取权威的分析数据,到劳动力市场了解用工信息以及农民工对求职的需求,经过深入一线的采访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数据和鲜活的新闻,为这次系列报道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在与记者的互动中,我们发现,当编辑部门提供一个好的选题时,不仅全力以赴深入一线采访,而且还会“活化”报道内容,主动将“前方”的新发现反馈到编辑部来。记者们深入一线调查,纵深掘进,用事实和数字说话,最终写出“亮点”新闻。同时,编辑与记者彼此间加强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往往很多事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用好用活“点睛”术
  
  当前方记者的稿子一篇篇传到了编辑部时,后方编辑开始对每一篇来稿进行加工提炼、补充改写,无论是在主题确定、结构安排,还是在标题制作上,努力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⒈提炼主题,选取素材,突出亮点
  这一系列报道的每一个板块的主打新闻,是要反映当地求职市场的趋势及当地就业的最新政策。如何把最能够体现新闻本质、生动现实的材料用到稿件中,让读者觉得好看有用,编辑们下了不少功夫。如编辑深圳篇时,记者传来了三篇消息和一篇特写:消息主要有(1) 《深圳首季用工需求近40万,餐饮服务加工制造业是用工大户》,(2)“《春风行动”为劳务工求职保驾护航10万“春风卡”吹暖万人心》,(3)《深圳一放心职介仅存一天即被取缔 / 39家放心职介成求职者定心丸 / 收费最高不得超过400元》;特写是《深圳劳务工市场供需两旺/ 三万岗位迎来5万求职者想立足/ 学技术已成劳务工当务之急》,总共有4000多字。
  深圳篇被安排在第5板块推出,由于版面所限,与前几个板块相比,深圳篇的版面安排需要作适当的压缩。这就要求主打文章更要精编浓缩。从记者采写的稿件以及与记者的电话沟通中我们了解到,深圳的劳动力市场当时更急需的是大量女工。另外,与前几个板块不同的是,到深圳盲目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少了,多年在那里打工的农民工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也开始跳槽选岗位了。于是我们将主打文章重新进行了提炼,精编浓缩后,1100余字的文章展现在读者面前(见报时主题为:《深圳今年需要20万女工》;副题:《提薪幅度不大,平均月薪800元-1200元/凭技术跳槽者众多,农民工学技术蔚然成风/选出39家放心职介,收费不允许超过400元》)。
  另外,在主打文章的结构上,以“点”带“面”巧妙结合,通过对农民工求职现场的个案描写,反映出该地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既增加了可读性,又突出了新闻性。
  ⒉标题“点睛”
  俗话说,文章是脸,标题是眼。制作新闻标题,一是着眼于挖掘新闻事实本身的内涵,将新闻所报道的最主要的事实、对读者最有用、与读者最贴近的信息,用准确、简约、贴切的语言表现出来。二是选准“卖点”,抓住人“眼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这组报道中,为了使标题表达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我们大多采用了实题,既标出了“事实”,又标出了“卖点”,把求职者最感兴趣的东西,以及劳动力市场多方有效信息提供给读者。如杭州篇的主打文章的标题是:引题:《光凭力气干活儿的时代结束了》;主题:《手里没“证”别去浙江碰运气》;副题:《杭州90个工种8类职业的录用要凭资格证书/全省到处在招熟练工人,部分岗位要求职业资格五级以上》。
  
  成功离不开团队精神
  
  系列报道的成功推出,来自于集体的智慧。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精心指导,二是九地记者与经济部全体同仁的通力合作,二者缺一不可。特别是经济部的每位编辑,他们在后台默默地做着大量的编辑工作。白天,白班编辑、策划编辑、值班主任进行稿件精加工,搜索图片;夜里,夜班编辑、夜班主任对版面精心设计,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应该说,齐心合力的团队精神为系列报道获得成功打下了根基。如今,这组系列报道获奖,荣誉应该属于大家。
  (作者单位:工人日报社)
  
  
  附 录:
  我们为农民工兄弟画“求职地图”
  ——《工人日报》“2006: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系列报道采写回顾
  我聆听农民工渴望帮助的倾诉
  工人日报社上海记者站张路
  每到春节过后的那一时段,有关求职、就业的报道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眼中闪过的是排着长龙等待入场寻求岗位的学生, 扛着大包小包从火车站挤出来的一脸茫然的民工;桌上堆放着询问“哪里有机会”“怎样才能找到对口工作”的求助信。
  2006年2月春节刚过,便接到报社精心策划的“2006: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系列报道要求,看着策划方案,那些求知者的期盼焦急的脸立刻跃然于脑海中,好像听到了他们渴望得到帮助的呼声。
  “让没有目标方向地奔向城市的打工者进入我的镜头,用我的笔为他们提供新闻服务。”我即刻在一摞信中找到一位给我写信求助的农民工兄弟——罗东明。按照他的手机打去,他刚刚在城郊的一个很小的工地上找到一份搬运工的活儿。我立刻赶了过去,这个今年刚满22岁的小伙子,还满脸稚气,虽然已经辗转好几个城市,但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又没有任何技能的他,总是不能在那里稳定下来。后来听同乡说上海招工机会多,就又奔上海了。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他17岁时,被同乡带出了家乡,到过四川、江苏等地,最后自己来到上海。
  冰冷的简陋的宿舍中,记者在和其他工友的交谈中发现,这些来到上海的打工者,毫无目标,也不知道上海劳动力市场的状况,需要什么技能,哪里需要人。他们说,如果有信息事先知道哪个城市缺啥人,就不会这么盲目了。
  这让我深深感到,报社要做的这张“求职图”,其实正是广大劳动者的需求图啊。
  而在接下来辗转数个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采访后,我的这种感受更为强烈:在求职就业的艰难过程中,劳动者更需要事先的帮助,比如哪里有更多机会就业,哪个工种、哪种岗位更缺人,可以参加哪些培训储备哪些技能,等等。
  我们的报道正是向着这个方向而去的。令人振奋和欣慰的是,上海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都已经关注到了劳动者们的呼声,并着手或者已经作了大量工作,包括推出求职地图、强化就业指导、规范中介市场等等。
  
  我第一个拿到了最新调查资料
  工人日报社北京记者站 刘静
  2006年春节刚过,我就接到了经济部主任王金海的约稿电话,说正在策划一组“农民工求职地图”的报道。
  与以往农民工求职报道不同,这次的报道要求突出实用性、信息新,内容鲜活,“让农民工看到我们的报道就知道上哪儿找工作,如何找工作。”王主任在电话里强调说。而北京作为农民工最主要的输出地之一,准备被排在第一篇。
  认真看了编辑部传来的报道方案,感到这次要想出色地完成报道任务,绝不能仅仅打打电话、上有关部门拿拿材料、采访一下有关负责人就行了。按照方案要求,篇幅不能过长,但涉及面却非常广,因此要做好报道并不容易。
  一想到,北京篇将作为第一组推出,心里深感责任重大。于是,接到任务后我首先查阅了相关资料,接着上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采访有关人士,到北京火车站、北京西站、六里桥长途汽车站、月坛汽车站采访农民工,到多家职介机构、家政公司了解情况。为了写出鲜活的报道,我在北京冬日刺骨的寒风中城南城北奔波了好几天,跑了10多个地方,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位于城南的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我去采访了两次,有关人士挺感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我去采访的时候他们拿出一份调查报告,告诉我:“这是我们最新的春季用工调查,哪家媒体都没给,第一个给的你。”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我马上开始写稿。第一稿是2月10日凌晨1点多完成的,马上给编辑部传了过去。10日白天接到王主任电话,提出修改意见,并帮我提炼出了标题。紧接着我又按要求及时把稿子改好,传给了编辑部。
  在整个稿子的采访写作过程中,我接到过经济部值班主任和策划编辑的电话不下10次,相互之间了解情况、通报信息,切磋稿件的写法,并对稿件进行了精心修改。编辑部和记者间良好的互动,终于使报道从内容到形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希望编辑部多一些这样到位的策划
  工人日报社重庆记者站 李国
  去年初,经济部根据全总和报社领导关于要切实为农民工求职做一些实实在在工作的指示精神,联合全国九大记者站推出了一组关于各地农民工求职地图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各地好评如潮。
  编辑部在这组报道上首先是策划到位,经反复修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报道方案,并多次与各地记者站反复沟通,了解情况,确保采写出的报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其次,在采写过程中,编辑反复与记者交换意见,力求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做到东西南北中,不同发达程度的地区都有所反映;再次,稿件初步完成后,编辑与采访记者反复磋商,归纳出地方特色见报,保证了稿件的客观、真实和全面,做到了地方政府部门满意、农民工感到看了报道有收获,读者认为这组报道有深度、有意义。
  重庆记者站对这组报道高度重视,从接到编辑部的任务开始,便多次与重庆市总工会、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与有关人员商量采访的地方,摸清楚了重庆农民工求职的主要方式。随后,记者再深入到重庆农民工求职的几个主要场所,与劳务市场的管理人员和求职农民工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到很多第一手的材料,为以后的写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稿件采写完成后,经记者写的稿件交给了相关部门负责人,请他们提意见出主意,对稿件进行了反复的完备与充实,对相关举措进行了补充,这样才将稿件发回编辑部。相关编辑在审完稿件后,又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意见,记者再次进行修改补充,通过这样反复的几上几下,保证了稿件的质量。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提起薛世才,在兰州军区机关及其所属部队,很少有人不知道。虽然很多干部战士没见过他本人,但通过军内外的报纸,大家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在薛世才的工作经历中,有一半时间是在记者岗位上度过的,中间还在原公安部队的公安部队报社当了几年记者。他的足迹遍及松花江畔,中原大地,黄河源头,贺兰山下,戈壁草原,长城内外,先后发表过2000多篇(幅)的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有些稿件,还被新华社
期刊
“投入”与“产出”,原本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前者,大致是指为生产产品(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所耗成本;后者,则指产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人们总是希望在进行生产或投资时,“产出”能多于“投入”,并且是愈多愈好。笔者试图借用上述概念,从一个角度考察新闻精品的创制、生产。在此处,“投入”和“产出”被赋予了另外的含义。“投入”,指身心投入;“产出”,特指新闻精品的制成问世。那么,对于新闻精品而言,“投入”与“产
期刊
本刊讯 以研讨电视媒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为主旨的“中国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应对高层论坛”,于7月5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  此次论坛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10家单位共同举办;《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现代传播》《传媒》《今传媒》《中国新闻出版报》等19家专业报刊,《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
期刊
全球华人瞩目的文化娱乐盛典,历时长达十个月、40多万人报名参加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于2006年8月启动,2007年6月9日晚落下帷幕。来自上海赛区的李旭丹和北京赛区的姚笛笑到最后,而宝玉扮演者却留下了悬念:三名选手中没有一个人胜出。    从最初的网上报名、全国十大赛区海选,再到后来的全国总决赛,“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不仅仅记载了40多万报名者的追梦历程,也制造了2006年-2007年度最
期刊
编者按: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
期刊
2006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进入新一轮大牛市,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账户开户数一再攀升。截至2007年9月底,两家证券交易所账户总数超过1.2亿户①。对于以“贴近市民、贴近生活”为定位的市民類报纸②,“全民炒股”时代的到来,以及随着网络媒体财经报道崛起、专业财经媒体精耕细作,其证券新闻采编不仅面临巨大机遇,也面临着巨大冲击。因此对市民报证券新闻采编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证券新闻的功能和特点 
期刊
一、研究背景    电视娱乐节目与电视节目造星向来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近年来,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以及这些节目所造就的新一代“平民偶像”,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占据了电视屏幕和媒体版面,也占据了观众的视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可以说,一种漩涡式的场域业已形成,普通观众、娱乐界、媒体、管理部门以及各种学者等纷纷被“卷入”了这个选秀场之中,电视选秀节目也成为了一个传播学研究
期刊
受省委宣传部委托,省记协组织《陕西日报》、陕西电台、陕西电视台、《当代陕西》《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日报》和《今传媒》等八家媒体,评出了“2007年陕西十大新闻”,现予公布:  (1)省十一次党代会召开,确定建设西部强省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2007年5月21日至25日在西安隆重举行。大会突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提出了把陕西建成西部强省的目标,选举
期刊
2007年12月,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举办了《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研讨培训班,在各出版单位自評的基础上,审读中心和编辑学会组织专家对报送的138种科技期刊执行出版形式规范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下列116种期刊荣获执行《期刊出版形式规范》优秀期刊奖,并受到了表彰。    光子学报  石油仪器  医药与保健  西北水电  心脏杂志  工程数学学报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国外电子
期刊
《驻济高校大学生都市生活类报纸阅读情况调查》2006年被确定为山东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山东大学新闻调查组通过近2个月调查,对目前驻济高校大学生在报纸阅读,特别是都市生活类报纸阅读方面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掌握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在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撰写了这份调查报告。希望该报告对于密切济南当地媒体与驻济大学生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推动都市生活类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