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语文课堂的“大道至简”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少玩一点“新概念”,减掉一点“功利性”,回归教学的常识,回到教学的原点,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通过聚焦文本核心、结合文本特色、回归“读书”本真,以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环节,实现语文课堂的“大道至简”。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解读;文本特色;教学理念
  曾几何时,为了呈现所谓的教学效果,一些语文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的表现形式。那样的课堂,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语文课堂的本真是什么?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点又在哪里?崔峦教授的一番话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定启发——“我们期望,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深以为然。下面,我以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为例,简要谈谈如何通过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环节,践行“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实现语文课堂的“大道至简”。
  一、聚焦文本核心,精准定位目标
  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次远航,那么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给这次远航确定了航向。课前,语文教师通常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三个维度并非是割裂的、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互为依存的。课文如何解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生长高度,需要教师认真审视并作出理性判断。一堂课的容量有限,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课堂方向的把控尤为重要。教师要时刻聚焦文本要传递的最为核心的东西。
  《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老舍先生初入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表达了对草原风光的赞美,讴歌了蒙汉同胞之间的深情厚谊。这是文本的意蕴、主旨,也即作者想要借文本传达的核心精神、理念。如何依据这一文本核心来确立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呢?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及课后练习等助学系统,深入思考作者为达成写作目的使用的写作方法。由此,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文字的画面感;其二,作者在写景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其三,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体现“蒙汉情深”的句子,细细品味文字间流淌的浓浓的情谊;其四,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
  这四个教学目标不仅关注了单元语文要素,也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写作目的,简单、有效。
  二、结合文本特色,精选教学内容
  精准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有了正确的航向。合适的教学内容就相当于在驶向目的地的过程中,在“船”上带的那些有价值的“物品”。带得少了,抑或带错了,都会影响旅行的最终收获。
  语文教学就是要扎扎实实地通过字、词、句、段、篇的品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把课文当成一個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特色。为此,确定教学内容可以从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入手。针对不同的文体,教师需要关注的教学点也不一样——说明文更多关注说明方法在文中的运用,古诗词更多关注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小说更侧重一波三折的情节,等等。
  《草原》一课教学,针对教学目标一和目标二,我聚焦课文第1自然段,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找一找,作者依次写到了草原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读出画面感。哪些句子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哪些句子写的是作者想到的?作者的所想放在文中,有什么好处?课堂教学围绕以上问题展开,学生不断对话、思考。
  针对教学目标三和目标四,我聚焦课文的第2至第5这四个自然段,让学生找一找从哪里感受到了蒙汉情深,并细读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的那份真挚的情谊。学生默读并提炼出“远迎”“会见”“款待”“话别”四个画面。在课堂对话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聊聊自己与他人惜别的场景。由人及己,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回归“读书”本真,精简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是航向,教学内容是物资,教学环节就相当于方法和路径。通过怎样的路径,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船上的物资”——教学内容,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读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这里的“读书”包含阅读、诵读、默读等多种方式。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要尽可能简化。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读书”。朗读有利于学生理解,默读有利于学生思考。通过读书,聚焦核心词句,扣住关键词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带着对文本的理解,再一次次读课文。课堂就是“文本”“生本”“师本”三者沟通的有效载体。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简简单单,学生自然体味了语文课堂的真滋味。
  《草原》一课,教学目标一、目标二的实现,可以通过默读,找到文章具体描写的景物;通过朗读,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通过对比着读,感受作者的想象对彰显草原美景所起的作用,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言语意境。教学目标三、目标四的实现,依旧可以通过默读,找出相关句子,通过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主人的热情。那份热情、真诚就藏在疾驰的群马中,藏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藏在如彩虹般鲜艳的服饰中,藏在热乎乎握着的双手中,藏在尽管语言不通,但仍能彼此交融的心意中……就这样,带着理解读,又通过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的语文课堂少玩一点“新概念”,减掉一点“功利性”,回归教学的常识,回到教学的原点,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真正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罗青.大道至简道不简[J].吉林教育,2010(20).
  [2] 孟晓东.“朴素话语”道出语文教学的原点[J].小学语文教学,2020(28).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继承和发展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突出政治性,强调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彰显时代性,呈现新时代新思想新表述;凸显全面性,展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提升实操性,增强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义。这明确启示思政教师要紧跟时代,研读课标,领悟新课标的精神,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思政课常教常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 要:探究性实验由于具有不确定性,在实际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不多。而探究性实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探究性实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先规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再通过强化建模、回归实践,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其化学实验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实验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探究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以有生命情怀的教育内容为核心、以有生成体验的教育策略为抓手、以有生活现场的教育途径为纽带,教师就可以优化教育内容,推进教育过程,拓宽教育途径,建构聚焦生命教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  顾明远教授说:“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1]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旨在对学生的生命知识、生存能力、生命价值等
摘要:從执教《创编童话故事》这堂失败的作文课,挖掘失败的根源:作前调查缺失,“人为植入”过多;精准指点缺失,“人为束缚”过多。吸取教训,在《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习作指导中,主要在“作前调查”和“精准指导”两方面下功夫,让体验真实发生,让表达细致入微,习作教学成效初显。  关键词:习作教学;作前调查;真实体验;精准指导  一、缘起与归因:从一堂失败的作文课说起  那是一堂教学公开课,我执教的是统编小学
摘 要:贯彻“用教材教”的理念,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对初中科学教材的研读,一是要了解整体,二是要读懂章节。了解整体,就是要对教材有个整体认识,即了解它的体系和特色;读懂章节,主要指要读懂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联、教材编排的整体思路、教材的优点及应改进之处。其中,读懂章节是教材研读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材;教材研读;“用教材教”  教材(主要是指教科书)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
摘要:中国书画同源,诗书画一家。统编教材大大增加了古诗词的篇幅,除了读诗、解诗、悟情等常规的教学步骤外,尝试将书法练习、绘画鉴赏、绘画技法等融入古诗词教学之中,组织题写诗词、读诗作画、联想诗画、技法欣赏等活动,叩开古诗词教学的另一扇门。  关键词:古诗词;书法;绘画  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学中,书画同源,诗书画一家。统编教材大大增加了古诗词的篇幅,除了读诗、解诗、悟情等常规的教学步骤外,能否另辟蹊
音乐课堂不妨将教学的起点投向“输出端”——学生音乐理解力的提升,用“逆向设计”的思维推敲、确定目标任务,并以此为统领,开展单元的整体设计,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任务
基于数学史的数学文化的教学绝非易事.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说明基于数学史的数学文化的教学,应以数学史的梳理为基础,以数学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教学应用为重点,以教学目
先看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幸”?  生“幸”就是“幸福”的意思。  师说得不太对。我们一起来看看“幸”这个汉字。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写。  (学生伸手准备跟老师写。)  师上面是“土”,下面是人民币符号“¥”,代表“有钱”。幸福就是你得有钱,没钱就不幸福。  (学生个个睁大眼睛,疑惑地看着老师。)  师在土里种着种子,收获了很多庄稼,是不是很幸福?  生是很幸福!  师所以幸福里
摘要:整合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下册教材中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首辛词,创设情境,开展群文阅读,引导学生以整体视角贯通四首词作,读出辛词的悲壮,产生情感的共鸣。具体步骤为:初创情境,走近辛弃疾,读出辛词之“悲”;再创情境,走进辛弃疾,读出辛词之“壮”;三创情境,走出辛弃疾,产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