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解读
世间不仅有有字的书,还有更多的无字之书。在书里,你可以读到人生的哲理,读到历史的传承,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人与人之间的共识或分歧。人生就是一本书,阅读长辈这本书,既能从中汲取人生的营养与智慧,也能进行自我反思,提升人生境界。
范文诵读
我妈语录及其学习心得
记不清我妈对我说过多少话,但有几句却会记一辈子。
“享福不用学,吃苦得学啊!”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妈对我这样说。那正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家六口人分了四个地方:爸爸进了呼兰的军管会学习班,妈妈去了北安的凤凰山农场,姐姐去了密山的生产建设兵团,我与两个弟弟留在哈尔滨上学。和当时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家庭一样,我们家已经没了家的样子。幸好姥爷赶来,这个家才算有了个大人,我半懂事不懂事的,就开始帮助姥爷持家了。
妈妈偶尔回家看到我给弟弟补的裤子上补丁摞补丁,她说:“享福不用学,吃苦得学啊!”其实,当我还是小女孩时,我就已经跟妈妈学了。妈妈曾拿来两块布,剪上三角口子,绷上方补丁、圆补丁、大扣子、小扣子,让我和姐姐学着做针线活儿,像完成作业一样让她检查。那时我没想到像玩一样学的本事,到过苦日子时用上了。
后来我想,假如当时妈妈说:“可怜的孩子!”我也许会哭,为自己,为弟弟;而妈妈说:“得去吃这苦。”我就不认为苦是苦了,而是受到一种鼓励,去学我该学的,甚至以苦为乐。于是,我补衣服的针脚越发细密了,还学会了做棉衣棉裤,缝手套、纳鞋底、绣花。
苦日子把“物尽其用”四个字深深地烙在我的行为里。衣服褪色了,染一染,短了,接一接,实在太破不能穿了,也不能扔,用来扎拖布。直到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新式拖布,我仍喜欢自己扎拖布,扎好了,抖擞抖擞那整齐的旧布条,仍能体会到一种快意,一种成就感。
妈妈的话让我学会吃苦,学会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确实让我受用一生。
“少有少的美,老有老的美。”我30多岁的时候,我妈对我这样说。那天,我在镜子里端详自己不再年轻的脸,叹了一口气:“唉,我都有皱纹了。”我妈站在我身后说:“一丹啊,少有少的美,老有老的美。”初听这句话,觉得没什么,甚至有些不以为然,可是越琢磨越有味道,尤其是40岁以后,就更觉得这简直是至理名言。
哪个女人不在乎自己的面容?何况以抛头露面为职业的人呢!我当电视节日主持人时已经不再年轻了,虽然没有把这一行看作是青春职业,但面对渐深的皱纹和初生的白发,也不免有些说不清的滋味。妈妈的这句话是一个提醒,让我能认识自己,把握自己,让我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主持人最看重的应当是内在的气质与修炼。年龄,可能是一种负担,也可能是一种财富,就看自己用什么眼光去看它了。我30多岁时,还觉得自己正是好年华,而到40岁,却觉得面对着一个坎儿。人到40,是一个标志;女人到了40,这标志里多了几许含义。
“80岁也是女人。”我妈对我说这句话时,她说,这是她爹对她说的。
我妈并不是一个很刻意的人,但她一直要求我和姐姐要有女人样儿。按她的标准,女人要端庄、得体、利落、能干。在外面和男人一样要强,待人处事却要有女人样子,在家要学会过日子。记得小时候随妈妈到一个人家串门,那家屋子里乱七八糟,妈妈说,这日子过的,连个月份牌儿都没有!从此,我就有了一个朦胧的过日子的概念。平常日子,干干净净有规矩,过年过节大扫除,弄出点特別的气氛。当主妇的,再忙再累也要为老人孩子过节,为家人过生日。月份牌儿的印象很深,后来自己成家了,每个房间都放上日历,甚至连厕所都贴上了一张。过得就是日子嘛。
(选自《一丹随笔》)
世间不仅有有字的书,还有更多的无字之书。在书里,你可以读到人生的哲理,读到历史的传承,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人与人之间的共识或分歧。人生就是一本书,阅读长辈这本书,既能从中汲取人生的营养与智慧,也能进行自我反思,提升人生境界。
范文诵读
我妈语录及其学习心得
记不清我妈对我说过多少话,但有几句却会记一辈子。
“享福不用学,吃苦得学啊!”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妈对我这样说。那正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家六口人分了四个地方:爸爸进了呼兰的军管会学习班,妈妈去了北安的凤凰山农场,姐姐去了密山的生产建设兵团,我与两个弟弟留在哈尔滨上学。和当时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家庭一样,我们家已经没了家的样子。幸好姥爷赶来,这个家才算有了个大人,我半懂事不懂事的,就开始帮助姥爷持家了。
妈妈偶尔回家看到我给弟弟补的裤子上补丁摞补丁,她说:“享福不用学,吃苦得学啊!”其实,当我还是小女孩时,我就已经跟妈妈学了。妈妈曾拿来两块布,剪上三角口子,绷上方补丁、圆补丁、大扣子、小扣子,让我和姐姐学着做针线活儿,像完成作业一样让她检查。那时我没想到像玩一样学的本事,到过苦日子时用上了。
后来我想,假如当时妈妈说:“可怜的孩子!”我也许会哭,为自己,为弟弟;而妈妈说:“得去吃这苦。”我就不认为苦是苦了,而是受到一种鼓励,去学我该学的,甚至以苦为乐。于是,我补衣服的针脚越发细密了,还学会了做棉衣棉裤,缝手套、纳鞋底、绣花。
苦日子把“物尽其用”四个字深深地烙在我的行为里。衣服褪色了,染一染,短了,接一接,实在太破不能穿了,也不能扔,用来扎拖布。直到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新式拖布,我仍喜欢自己扎拖布,扎好了,抖擞抖擞那整齐的旧布条,仍能体会到一种快意,一种成就感。
妈妈的话让我学会吃苦,学会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确实让我受用一生。
“少有少的美,老有老的美。”我30多岁的时候,我妈对我这样说。那天,我在镜子里端详自己不再年轻的脸,叹了一口气:“唉,我都有皱纹了。”我妈站在我身后说:“一丹啊,少有少的美,老有老的美。”初听这句话,觉得没什么,甚至有些不以为然,可是越琢磨越有味道,尤其是40岁以后,就更觉得这简直是至理名言。
哪个女人不在乎自己的面容?何况以抛头露面为职业的人呢!我当电视节日主持人时已经不再年轻了,虽然没有把这一行看作是青春职业,但面对渐深的皱纹和初生的白发,也不免有些说不清的滋味。妈妈的这句话是一个提醒,让我能认识自己,把握自己,让我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主持人最看重的应当是内在的气质与修炼。年龄,可能是一种负担,也可能是一种财富,就看自己用什么眼光去看它了。我30多岁时,还觉得自己正是好年华,而到40岁,却觉得面对着一个坎儿。人到40,是一个标志;女人到了40,这标志里多了几许含义。
“80岁也是女人。”我妈对我说这句话时,她说,这是她爹对她说的。
我妈并不是一个很刻意的人,但她一直要求我和姐姐要有女人样儿。按她的标准,女人要端庄、得体、利落、能干。在外面和男人一样要强,待人处事却要有女人样子,在家要学会过日子。记得小时候随妈妈到一个人家串门,那家屋子里乱七八糟,妈妈说,这日子过的,连个月份牌儿都没有!从此,我就有了一个朦胧的过日子的概念。平常日子,干干净净有规矩,过年过节大扫除,弄出点特別的气氛。当主妇的,再忙再累也要为老人孩子过节,为家人过生日。月份牌儿的印象很深,后来自己成家了,每个房间都放上日历,甚至连厕所都贴上了一张。过得就是日子嘛。
(选自《一丹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