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痕,文化有泪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年时,我曾去过敦煌,看黄沙漫漫,听悠悠驼铃。骆驼踏出的脚印,烙在沙漠深处,一阵风吹来,那脚印,便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当时的我年纪尚小,只知道敦煌莫高窟世界闻名。那时的我对于莫高窟,并没有太多的敬仰,觉得只不过就是个石窟罢了。我不止一次见到那些脸上透露着兴奋和遗憾的学者,但我不明白他们那样的神情因何流露。
  “还是鸣沙山比较有意思。”我想。
  多年后,当我捧起一本书——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時,我才发觉,我已错过一段文化的历史。这部书是余秋雨耗费十几年探索,阅遍文化,行尽千里,最终以一个虔诚的文人的身份写就的,它写出了隐藏在角落里的中国历史文化,揭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以及文化的内涵。
  书中的莫高窟,它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
  那个被人痛恨的王道士,出卖了莫高窟,为的只是那为数不多的金钱。
  可是,这些能全怪王道士吗?当时兵荒马乱,国人的生存尚无保障,谁会管这个古老的地方呢?西方的学者和商人看准了这个时机,用了一些小手段,便将一批批无价之宝运到了他们的国家。
  那些绣有华丽图案的丝绢,那些绘有人们无限遐想的画卷,那些透着鲜活生命力的雕塑,那些字里行间中透着大彻大悟的经文,就这样离开了它们的家乡。我想,如果文物会开口的话,言语之间可能早已是满满的冤屈与思念了,因为归属感是无可替代的。
  我终于明白,那石窟里藏着的,是丝绢不曾消逝的华丽,是画卷不曾抹去的色彩,是雕塑不曾褪去的鲜活,是经文不曾隐没的智慧。
  所有的石窟,都透出艺术气息,看似平常,实则是隐去了华丽的光环,以平常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以宽容大度感动人心。
  我很喜欢《文化苦旅》中的一句话:“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历史有痕,文化有泪。幸好,痕迹已无,泪水已抹,莫高窟,永远不会失去生命力。
  (山东植台县实验中学)
  对比评析
  读与悟
  读罢两篇文章,带给我们的一些现实的思考。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由壁虎说开去》,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哲理之作。它以完善人性作为出发点,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叙述自己的见闻。小壁虎捕食拯救已被封闭于瓷砖之下,毫无生还希望的同类,且坚持两三个月从不间断。这一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小”事,使作者陷入沉思。我们人类总是不屑于向动物学习,但事实上是“动物界种种美好的现象,往往比人性的美好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可是“我们的文化对此点却早已麻木不仁”,我们人类对“弱小的漠视甚至蔑视”,我们人性的美好在“大大退步”,文中极有说服力地论证要重建和完善“人性善良”的重要性。
  《历史有痕,文化有泪》一文以心怀敬仰之情游历敦煌,并以虔诚的文化心态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了解这本书表现出的中国文化的历史以及内涵,突出了这本书带给自己的震撼,并适时地引出了王道士与莫高窟的故事,做出了深刻的反思。从文化的归属感来看,小作者为它们鸣不平:离开了本土的文化瑰宝,着实是委屈的。这样的感悟,深刻而别致,让读者看后不禁沉思。
  读与写
  这两篇文章共同的特征是:理性看待问题,见解独特。
  《由壁虎说开去》采用了抛砖引玉的手法,由小壁虎救同类,引出人类应该自省,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人性的美好在缺失,我们的文化早已对此麻木不仁,在动物面前,我们应该害羞一下,有一定的高度。
  《历史有痕,文化有泪》语言凝练,叙述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开篇便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情感抑扬,因为年幼读不懂莫高窟以及学者脸上的神情;而后笔锋一转,将笔墨放在《文化苦旅》介绍上,语言和文笔都十分利落,一气呵成。且小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对王道士跟莫高窟的故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其他文献
文题呈现  题目:走在路上  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  作文雏形  走在路上  笑了,恨了,痛了。这一路上,总有可口的米汤不离不弃的陪伴。(这一段开门见山,表达了作文的主要内容,但是缺少了一点衬托和渲染。)  小时候,姥姥接我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熬米汤。我就坐在饭桌旁,看着姥姥为我熬制米汤的整个过程,感觉既有趣又漫长。在一段等待后,一碗冒着热气的米汤便端在了我的面前。轻取一勺,那汤汁似乎与勺子
期刊
【人物形象分析】  简·爱  主流文化对简·爱的一贯看法是她是一位勇于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女性。在简·爱这个人物所在的时代,她作为反抗封建束缚和长期以来社会对女性的桎梏的代表,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但是,简·爱之所以会得到主流文化的推崇,是因为简·爱的反抗和奋斗终归没有触碰到社会体制的根源——父权制。这就好比是农民起义后建立了一个新王朝,但社会性质却没有变一样。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就是这样一位持有男
期刊
每天打开电脑,都要进邮箱查看邮件。总有三五封不等,该回复的回复,能忽略的忽略,然后退出干别的。日居月累,邮箱里不觉积存了上千封邮件,连目录都有上百页。于是忽然就收到一条提示,说您的邮箱空间不足,请尽快处理过期邮件。一阵猛删,邮箱被清得一干二净,心头才踏实了。过一阵,回过神来,又怅然若失——这么些日子的应答、往还、嘘寒问暖,只几次点击,便化作二进制云烟,不留下一丝痕迹。人生真如梦啊!  在书信需要用
期刊
我们经常面临不同的选择,这好比走到一个岔路口,有不只一条路等待着我们。我们走这条路,便得放弃那条路,两路甚至多路兼得是不可能的。此时,我们就必须做出选择。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每天下午我都要乘坐公交车往返于家和补习班之间。某天,下课后,我像往常一样坐车回家。不料,正赶上下班高峰,等了好一会儿才坐上车,人可真多呀!我好不容易抢到一个座位,满心欢喜地坐了下来。忽然“嘟”的一声,后面紧跟着几个字:“老年
期刊
一、多思考事物的深刻寓意  四季轮回,梧桐的叶生叶落蕴含着作者对于人生、自然、艺术的哲思。世人眼中的丰子恺多是一位漫画家,其实不然,他的散文与他的画一样,虽然写的是生活琐事或个人小感,但往往“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细细玩味更是于无声处显其志。“隔着适当的距离”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与梧桐树的默契,韩愈因为“草色遥看近却无”才会发出“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感叹,作者通过“山远始为容”表达了对“梧桐树”的态
期刊
水均益,曾参与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等报道;深入科索沃战争,拍到了独家珍贵的画面,被全球媒体转载;2003年春节之际,他仍勇率一行人抵达巴格达,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背心,对伊拉克最新情况、紧张局势、百姓生活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第一手现场报道。战地采访,意味着随时都有危险,他在出发前往伊拉克之前,还写了一封遗书给家人。  寄语  “作为战地记者,我经历过许多真正的战争。总有人问我,去战场采访是什么感觉。
期刊
主题解读  说到“自省”,我们会想起荀子《劝学》中那句“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论语·里仁》中的那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省,就是一种自我评价、自我反省,或者说是一种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它是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  范文诵读  由壁虎說开去  ◎梁晓声  有人在用瓷砖砌阳台时,吓着了一大一小两只壁虎。小的逃到了阳台外,大的钻入了一道缝隙。  以后两三个月里,他每每发现那只小壁虎出
期刊
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着学生课业负担重,写作时间被大量挤占,写作动力不足的严峻现实。课堂成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贴堂”“传观”“范读”等传统的激励方法效果有限,学生写作动力不足,成了困扰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为此我尝试引导学生向报刊投稿。  “常子超的作文在《作文周刊》发表了!”我急急忙忙跑到班里,挥舞着样报宣布这一喜讯。班里一下炸开了锅,大家围着我,争抢着,
期刊
我,是一片绿叶,生长在最高的枝头,聆听着森林里最美的音乐,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露水给我洗澡,微风为我按摩。我站在树枝上,看着冉冉升起的红日,绽放出无比绚丽的光芒。动物们也忙活起来了,各种声音交融在一起,汇成一曲磅礴大气的交响乐,为这片林子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每天享受着惬意的时光,这,是最好的自己吗?  不知何时,我的身邊竟然多出了几朵小花,它们躲在我
期刊
记叙文的谋篇布局体现着叙事的基本能力,也能够展现学生的基本素养。那么,如何在记叙文写作中,做到从容叙事,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呢?  一、确定叙事的视角,选取最合适的叙事者  叙事视角,即作者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进行叙事,它是记叙文叙事的重要手段。记叙文叙事视角的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选准了叙事视角,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出来的作文就能更广阔地反映生活,展示人物多方面的情感世界。叙事视角的转化,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