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里的一颗明珠。但中学课堂上较为模式化的鉴赏方法、技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的思维创造力,使学生的思维囿于一定的范围而不能大胆创新,自由飞越。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可尝试指导学生将古典诗歌改写成现代诗歌,用这种改写诗词的方法将原作者生活世界里的独特情感、人文风貌加以再现,学生亦能对诗词中的“那景那情那人”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同时又可以拓宽思维空间,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以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渭城曲》改写为现代诗歌的范例。
早 别
雨后的灞桥 尘埃落定∕在晨柳的几滴清泪里话别∕不是头一回∕送你 却是第一次
八分酒兑成十足的分量∕便是劝勉 举起杯∕斟满沉甸甸的心事∕在彼此熟悉的眼神里∕将千言万语 一饮而尽
大漠的月多冷∕戈壁的云多寒∕不再重要 因为∕一切都是故人
从长安到阳关的一段酒曲∕赶上了渭城的一袭杏雨∕芬芳了诗词的气象∕醇香了你的大唐
原诗中的“晨雨”、“嫩柳”、“美酒”及“主”、“客”等物象在这首诗中不但以更立体可感的形象出现,而且通过大胆的联想与想象使作者的情感领域无限开阔,不论从情感的把握还是意境的烘托上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有一种脱于原诗而又不拘泥于原诗的感觉,清新别致,又不悖于作者主题思想的表达。
再来赏读一首改写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为现代诗歌的范例。
最美的风景
寒夜 孤灯∕冷窗 剪影∕针尖上的母亲 穿引起∕万缕阳光 将一份份的牵挂∕缝补得密密麻麻∕一心想缝住∕南来的秋 北往的冬
行走四季的人 穿越∕一茬又一茬草木的轮回∕在一首唐诗面前 怆然止步∕沉重的步履 怎么也走不出∕对一个夜晚的思念与疼痛
一幅关于春天的卷轴∕无语凝噎 收藏起∕千万个故乡∕母亲 却是藏也藏不住的∕最美的一剪风景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首诗在原诗的基础上拓宽了意象,也大胆地裁剪了部分物象,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并未受到丝毫影响,读来仍然情真意切,回味悠长。
我国古人对于诗歌的赏读,历来有“诗无达诂”的说法,阐明在诗歌鉴赏中不同的阅读对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古典诗词的改写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包括年龄、性格、理解能力等)灵活地进行指导及提出要求,既可以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再来赏读一首对唐诗《清明》改写的例文。
打马从清明身边走过
不经意间 细雨摘下了你的表情∕星星点点的那些心事∕撒落在前往唐朝的路上∕被忧伤的马蹄踩碎在民间,遍地斑驳∕放下蓑笠,放不下三月的凝重∕抬起头,他年的杏花招展在村头的酒旗之下∕像极伊人的脸
这一刻,我叫出了你的名字∕那些发酵成肥料的往事∕在记忆的田野里疯长∕隐隐的胸口 开始撕裂的痛
我只是一个过客∕远处 你的清明∕在朦胧的青山背影处疗伤∕久久静默 终摇曳生烟
一个牧童姗姗而来∕牛背上驮着他的歌谣和笛声 还有清明∕那个他永远的春天
《清明》诗脍炙人口,但本诗作者一改原诗中的抒情对象,将主人翁对清明的愁绪化作对一位逝去的女子的思念,主题的表达与原诗迥然不同,但并不给人以荒谬感,反而显得清新脱俗,典雅别致,意蕴上别有一番滋味,令人耳目一新。
不论哪朝哪代的诗歌,都具备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情感这一共性,特别是独特时代背景与不同个人境遇的诗歌作品。因此,在充分解读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改写的过程,等同于在梳理作者独特的情感与感知作者情感世界中的一花一叶之后,用另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将“那情那景那人”再现出来,这是针对不同主题与风格的古典诗词应共同呈现的事实。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改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写作的实际能力,指导学生完全掌握诗词的有关文化信息,然后进行合理的尝试,循序渐进,逐渐成形,切不可操之过急,毕竟诗词改写只是诗词教学的拓展手段之一,也是作文教学的一种尝试,都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已。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第七中学
编辑 聂蕾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以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渭城曲》改写为现代诗歌的范例。
早 别
雨后的灞桥 尘埃落定∕在晨柳的几滴清泪里话别∕不是头一回∕送你 却是第一次
八分酒兑成十足的分量∕便是劝勉 举起杯∕斟满沉甸甸的心事∕在彼此熟悉的眼神里∕将千言万语 一饮而尽
大漠的月多冷∕戈壁的云多寒∕不再重要 因为∕一切都是故人
从长安到阳关的一段酒曲∕赶上了渭城的一袭杏雨∕芬芳了诗词的气象∕醇香了你的大唐
原诗中的“晨雨”、“嫩柳”、“美酒”及“主”、“客”等物象在这首诗中不但以更立体可感的形象出现,而且通过大胆的联想与想象使作者的情感领域无限开阔,不论从情感的把握还是意境的烘托上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有一种脱于原诗而又不拘泥于原诗的感觉,清新别致,又不悖于作者主题思想的表达。
再来赏读一首改写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为现代诗歌的范例。
最美的风景
寒夜 孤灯∕冷窗 剪影∕针尖上的母亲 穿引起∕万缕阳光 将一份份的牵挂∕缝补得密密麻麻∕一心想缝住∕南来的秋 北往的冬
行走四季的人 穿越∕一茬又一茬草木的轮回∕在一首唐诗面前 怆然止步∕沉重的步履 怎么也走不出∕对一个夜晚的思念与疼痛
一幅关于春天的卷轴∕无语凝噎 收藏起∕千万个故乡∕母亲 却是藏也藏不住的∕最美的一剪风景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首诗在原诗的基础上拓宽了意象,也大胆地裁剪了部分物象,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并未受到丝毫影响,读来仍然情真意切,回味悠长。
我国古人对于诗歌的赏读,历来有“诗无达诂”的说法,阐明在诗歌鉴赏中不同的阅读对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古典诗词的改写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包括年龄、性格、理解能力等)灵活地进行指导及提出要求,既可以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再来赏读一首对唐诗《清明》改写的例文。
打马从清明身边走过
不经意间 细雨摘下了你的表情∕星星点点的那些心事∕撒落在前往唐朝的路上∕被忧伤的马蹄踩碎在民间,遍地斑驳∕放下蓑笠,放不下三月的凝重∕抬起头,他年的杏花招展在村头的酒旗之下∕像极伊人的脸
这一刻,我叫出了你的名字∕那些发酵成肥料的往事∕在记忆的田野里疯长∕隐隐的胸口 开始撕裂的痛
我只是一个过客∕远处 你的清明∕在朦胧的青山背影处疗伤∕久久静默 终摇曳生烟
一个牧童姗姗而来∕牛背上驮着他的歌谣和笛声 还有清明∕那个他永远的春天
《清明》诗脍炙人口,但本诗作者一改原诗中的抒情对象,将主人翁对清明的愁绪化作对一位逝去的女子的思念,主题的表达与原诗迥然不同,但并不给人以荒谬感,反而显得清新脱俗,典雅别致,意蕴上别有一番滋味,令人耳目一新。
不论哪朝哪代的诗歌,都具备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情感这一共性,特别是独特时代背景与不同个人境遇的诗歌作品。因此,在充分解读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改写的过程,等同于在梳理作者独特的情感与感知作者情感世界中的一花一叶之后,用另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将“那情那景那人”再现出来,这是针对不同主题与风格的古典诗词应共同呈现的事实。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改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写作的实际能力,指导学生完全掌握诗词的有关文化信息,然后进行合理的尝试,循序渐进,逐渐成形,切不可操之过急,毕竟诗词改写只是诗词教学的拓展手段之一,也是作文教学的一种尝试,都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已。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第七中学
编辑 聂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