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怎样上出语文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doc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出色的语文课,不但能给学生知识的营养,更要给学生心灵以文化的洗涤,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所以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
   语文味像一杯刚刚冲上的浓浓的咖啡,吸引着孩子们的嗅觉,沁入心脾;语文味是一曲动听的音乐,轻轻地或者激情地拨动孩子们的心弦;语文味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慢慢打开孩子们欣赏自然的心扉,爱上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鱼虫兽。这种特别的味道从文本里透发出来,在课堂中弥散开来,浸染着老师,也浸染着学生。这也是一种教学境界,一种语文教学的自然境界。
   那么,课堂上“语文的味道”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一.让琅琅的书声充满课堂
   语文课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结果的速成,而应该是“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朗读是关键。“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琅琅书声赛琴声”。
   首先要创设情境,美化朗读气氛。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重视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语文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汉语言的素养和语感水平,需要教师有对语言敏锐的把握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三峡》一课,老师用激情的语言配上生动的音画导入课堂,然后又范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垂涎三尺、在内心燃烧起朗读激情时而去朗读,那是一道最美的听觉盛宴。师生都陶醉其中。
   其次,给学生方法指导,明确朗读内涵。在朗读过程中对学生要进行关于断句、长音、重音的方法指导,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语感体验,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尊重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珍视学生的朗读个性,让学生自由开放地读,抒发和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三峡》的课堂上,指导学生分几个层次去朗读:“朗读——感三峡之美”、“译读———明三峡之美”、“品读———悟三峡之美”。在个别句子的朗读细节上给予点拨。学生是越读越明白,越读越陶醉,他们仿佛身临了三峡的四季美景之中,心生感动。
   二.让活跃思维贯穿课堂
   语文是一门“心灵的学科”,课堂上既要有情感生活,也要有心智活动。既要重视对素材的感悟,也不能忽略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所以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动,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课堂上,让新奇、独特的思维打开创造的心扉,让闪烁智慧灵光的思想在课堂上驰骋。让学生探索到尽可能的材料,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教师只抛出一个大问题,而这个大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文中的孙权、鲁肃、吕蒙这三个人,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并表演文中故事。”学生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联系有关这三个人物在《三国》里的背景,然后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提炼总结,再发表自己看法。答案不求统一。学生的发言不是教案上可以准备出来的,可谓是语出惊人。最后小组比赛表演故事让课堂达到了高潮。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研读、分析能力,把握住了人物形象,并且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这堂课上得生动有色,灵动快乐。
   三.让浓浓真情感染课堂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是感情丰富细腻的人,对待教材更像对待情人一样的满怀深情。微笑着对待每一节课,善于倾听花开的声音,善于理解尊重童真的行为,充满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其次,语文教师课堂上要在教材、学生和教师的情感点中找到联结三个情感点的桥梁,这样才能把遥远的讲得亲切,把枯燥的讲得有趣,才能讲出感染力。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是生动的、极富感情色彩的。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从感情上扣击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的情境,学生便能感悟得更深更切。
   如《背影》一文娓娓道来的文字,父子亲情,难以言表。这里,背影的一瞬间化作了永恒!一个背影力敌万语千言的倾诉!为了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老师深情引导:“背影,恰似一道闪电,照彻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同学们,你是否曾经为背影而感动过?你是否想过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那一张张难忘的脸庞?那熟悉或陌生的背影消逝在人群中的时候,你有否依恋、是否想念?那转过头去没有表情的背影告诉了你什么?当你难过或者寂寞的时候,你会想起谁的背影?”。就这样引导学生感受那容易被他们忽略的背影、亲情!学生一定可以感同身受。
   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淡淡的墨香,听到富有韵味的朗读,感受到孩子们正浸润在语言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时的那种快乐幸福……
  
   苗莉,教师,现居河南淮滨。
其他文献
文章描写景物,在着色方面有个基调问题,不管是使用冷色还是暖色,不管是使用亮色还是暗色,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基调。着色要入调,无调之色,犹如无帅之兵,不能协调一致,也就不能给人审美享受。怎样确定文章的色彩基调呢?   一.冷峻色调。以暗色为主要色料,表现冷漠、悲凉、昏暗、沉闷、抑郁、神秘、严峻等情调和气氛。   高尔基的《鹰之歌》开头着力渲染海和山的浓郁气氛:“浩浩荡荡的大海,懒洋洋地在岸边叹息,银
郭毅峰(广东佛山市九江中学高二语文组长)本次圆桌读书会交由我们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高二级师生承办,这是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对我们的信任。其实,我们高二级开展读书活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美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已经完成了霍乱弧菌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有望识别出基因并确认各基因的功能,研究出控制霍乱的新型药物和疫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是由老师进行“精批细改”。这种方法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过重要作用,只要真正做到“精批细改”,确实能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常常难以做到“精批细改”,只能“粗看略写”,写出的评语自然是概念化、形式化,大同小异,学生根本就不爱看。老师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出的评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第一点。第二,改一次作文
The Mekong is long known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largest rivers on the earth. Yet the river stays almost unrevealed(不被人知的). Development seems to be k
期刊
沈宗骞说过:“天下万物,不外形色而已。客观世界有了色彩,才显得丰富绚丽,否则,就会贫乏苍白。”作家要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就要在文章中敷设色彩。文章描写的色彩不同,表
反弹琵琶,是指打破常规思维的定势,和常规思维所指向的意义完全相反,独出心裁地去认识事物和评价事物。下面说说古今诗人是怎样反弹琵琶铸造新意的。   一、同样是写秋天,战国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兮,草木寥落而变衰。”唐朝杜甫在《登高》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朝词人吴文英写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清朝曹雪芹在《红楼梦·秋窗风雨夕》中写道:“秋花惨淡秋草黄,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