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描写景物,在着色方面有个基调问题,不管是使用冷色还是暖色,不管是使用亮色还是暗色,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基调。着色要入调,无调之色,犹如无帅之兵,不能协调一致,也就不能给人审美享受。怎样确定文章的色彩基调呢?
一.冷峻色调。以暗色为主要色料,表现冷漠、悲凉、昏暗、沉闷、抑郁、神秘、严峻等情调和气氛。
高尔基的《鹰之歌》开头着力渲染海和山的浓郁气氛:“浩浩荡荡的大海,懒洋洋地在岸边叹息,银光泛泛;群山把高峰举上了青空,严峻的外形由于笼罩着一层温暖而可爱的南方的夜色而变得浑圆;群山庄重地在沉思中,把它的黑影投在轻盈的绿波上,将波浪罩起来,与山峰后面的月光的蔚蓝色银光一起,展开了一片神秘的宁静;黑暗的、雄伟的伸展开去的海泛着光,月亮从山峰后浮出,开始沉郁地把它的光华放射到那向它迎上去的低声叹息的海上。”
这段文字描写的天色是青的,月光是蔚蓝色的,山色和山影是黑的,海色是黑中泛光,一切都笼罩在朦胧的夜幕之中,这些暗色调的组合,显得神秘而冷峻,更好地突出了鹰的那种追求光明的英雄形象。
鲁迅的《故乡》有段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段话运用“阴晦”、“萧索”、“苍黄”、“荒村”等词语,渲染了岑寂、荒凉的气氛,给故乡蒙上一层灰暗色调。这种冷峻色调的描写,令人压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从而有力地衬托了“我”回故乡的悲凉心情。
二.热烈色调。以亮色为主要色料,表现热忱、开朗、欢乐、明快、高雅、激昂、热切、奋发、壮烈等情调和气氛。
刘白羽的《海天夜话》这样描写希腊的海:“我正月里在伊埃尔群岛看过日出:光越来越亮,布满了天空;岩石顶上突然涌起一朵火焰,像水晶一般明净的窟窿扩展出去,罩在无边的海面上,罩在无数小波浪上,罩在色调一律而蓝得那么鲜艳的水上,中间有一条金光的溪流。傍晚,远山染上紫丁香和茶色玫瑰的色彩。夏天,太阳在空中和海上,发出灿烂的光华,令人心醉神迷,仿佛进了极乐世界,浪花闪闪发亮,海水泛出蓝玉、青玉、碧玉,紫云英和各种宝石的色调,在洁白纯净之下起伏动荡。”
这段文字是热烈色调的描写。作者用“火焰”、“水晶”、“鲜艳”、“金光”、“闪闪发亮”、“灿烂的光华”等亮度很高的词语,表现海是开朗的、欢快的、热忱的。抒发了作者对海天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高国镜的《山丹》写道:“山丹花是红火而又热烈的。山村的夏天是山丹给染红了的。没有她们,山野似乎只有茫茫的绿色;而她们的绽开,则给万绿丛中添了点点青春的火花。一入六月,山丹便星星点点地开放了。远看,像跳跃在绿草地上闪闪烁烁的火苗;近看,则像一只只活泼精巧的小红灯笼。六角花瓣,自然地卷曲着,茎杆是碧绿的,细叶也是碧绿的,花蕊可是极鲜红的。大蝴蝶在花间飞舞,花蕊蹭到蝴蝶的雪白翅膀上,染得绯红。淘气的孩子们也时常用花蕊染红自己的脸蛋儿。”
这段文字是热烈色调的。在描写山丹花时,选用暖色调的词语。像“红火”、“闪闪烁烁的火苗”,还有“极鲜红的”、“绯红”等。文章通过赞美山丹花火红热烈、生命力顽强,来赞美山民们乐观、向上的一片丹心。
三.中和色调。色彩较为平和适中,情调和气氛温婉而有分寸。
日本作家井上靖的《春将至》写道:“只见一棵红梅与另一棵白梅的枝头上长满牙签尖端般小而硬的蓓蕾。”作者接着想象各种淡雅的色彩:先是幼年时代,家乡庭院的梅树初春季节齐放白英,接着又写到东京书斋旁的唯一的一株白梅,却尚年轻,因而花是纯白的。
文章描写家乡庭院的梅树,东京书斋旁的一株白梅。作者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一切都是那么清淡雅素,显出一种中和之美。
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中写道:“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
这段话描写江南微雨寒村图。写杂木树林,淡得几不成墨,再洒上粉似的白雨,色彩是那么素淡;写垂暮时分,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色彩是那么平和。从而表现了作者悠闲、宁静、逍遥的心境。
余光锦,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一.冷峻色调。以暗色为主要色料,表现冷漠、悲凉、昏暗、沉闷、抑郁、神秘、严峻等情调和气氛。
高尔基的《鹰之歌》开头着力渲染海和山的浓郁气氛:“浩浩荡荡的大海,懒洋洋地在岸边叹息,银光泛泛;群山把高峰举上了青空,严峻的外形由于笼罩着一层温暖而可爱的南方的夜色而变得浑圆;群山庄重地在沉思中,把它的黑影投在轻盈的绿波上,将波浪罩起来,与山峰后面的月光的蔚蓝色银光一起,展开了一片神秘的宁静;黑暗的、雄伟的伸展开去的海泛着光,月亮从山峰后浮出,开始沉郁地把它的光华放射到那向它迎上去的低声叹息的海上。”
这段文字描写的天色是青的,月光是蔚蓝色的,山色和山影是黑的,海色是黑中泛光,一切都笼罩在朦胧的夜幕之中,这些暗色调的组合,显得神秘而冷峻,更好地突出了鹰的那种追求光明的英雄形象。
鲁迅的《故乡》有段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段话运用“阴晦”、“萧索”、“苍黄”、“荒村”等词语,渲染了岑寂、荒凉的气氛,给故乡蒙上一层灰暗色调。这种冷峻色调的描写,令人压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从而有力地衬托了“我”回故乡的悲凉心情。
二.热烈色调。以亮色为主要色料,表现热忱、开朗、欢乐、明快、高雅、激昂、热切、奋发、壮烈等情调和气氛。
刘白羽的《海天夜话》这样描写希腊的海:“我正月里在伊埃尔群岛看过日出:光越来越亮,布满了天空;岩石顶上突然涌起一朵火焰,像水晶一般明净的窟窿扩展出去,罩在无边的海面上,罩在无数小波浪上,罩在色调一律而蓝得那么鲜艳的水上,中间有一条金光的溪流。傍晚,远山染上紫丁香和茶色玫瑰的色彩。夏天,太阳在空中和海上,发出灿烂的光华,令人心醉神迷,仿佛进了极乐世界,浪花闪闪发亮,海水泛出蓝玉、青玉、碧玉,紫云英和各种宝石的色调,在洁白纯净之下起伏动荡。”
这段文字是热烈色调的描写。作者用“火焰”、“水晶”、“鲜艳”、“金光”、“闪闪发亮”、“灿烂的光华”等亮度很高的词语,表现海是开朗的、欢快的、热忱的。抒发了作者对海天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高国镜的《山丹》写道:“山丹花是红火而又热烈的。山村的夏天是山丹给染红了的。没有她们,山野似乎只有茫茫的绿色;而她们的绽开,则给万绿丛中添了点点青春的火花。一入六月,山丹便星星点点地开放了。远看,像跳跃在绿草地上闪闪烁烁的火苗;近看,则像一只只活泼精巧的小红灯笼。六角花瓣,自然地卷曲着,茎杆是碧绿的,细叶也是碧绿的,花蕊可是极鲜红的。大蝴蝶在花间飞舞,花蕊蹭到蝴蝶的雪白翅膀上,染得绯红。淘气的孩子们也时常用花蕊染红自己的脸蛋儿。”
这段文字是热烈色调的。在描写山丹花时,选用暖色调的词语。像“红火”、“闪闪烁烁的火苗”,还有“极鲜红的”、“绯红”等。文章通过赞美山丹花火红热烈、生命力顽强,来赞美山民们乐观、向上的一片丹心。
三.中和色调。色彩较为平和适中,情调和气氛温婉而有分寸。
日本作家井上靖的《春将至》写道:“只见一棵红梅与另一棵白梅的枝头上长满牙签尖端般小而硬的蓓蕾。”作者接着想象各种淡雅的色彩:先是幼年时代,家乡庭院的梅树初春季节齐放白英,接着又写到东京书斋旁的唯一的一株白梅,却尚年轻,因而花是纯白的。
文章描写家乡庭院的梅树,东京书斋旁的一株白梅。作者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一切都是那么清淡雅素,显出一种中和之美。
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中写道:“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
这段话描写江南微雨寒村图。写杂木树林,淡得几不成墨,再洒上粉似的白雨,色彩是那么素淡;写垂暮时分,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色彩是那么平和。从而表现了作者悠闲、宁静、逍遥的心境。
余光锦,教师,现居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