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英语课堂实践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er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英语课堂实践的探索中,笔者通过英语学科与音乐、信息技术的整合确定研究内容,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完善、亲自体验,在实践中体味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要求。下面,笔者以外研版英语四年级上《Unit 5 Free Time》歌曲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一、热身阶段:导入话题,诱发兴趣
  在热身环节,教师应围绕话题设计趣味性与思维性并重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导入新课时,教师精心挑选了英文歌曲《 Proud of you》,歌词中正好包含本课的语言表达句型“I can...”。在哼唱歌曲“I can fly. I’m proud that I can fly. To give the best of mine. Till the end of the time.”中,要求学生做简单的歌词替换,为新课应用环节的歌词拓展创编做好热身准备。教师边表演边示范曲调不变但改编歌词的英语歌曲: I can swim. I’m proud that I can swim. To have fun in the sea. Enjoy the time with me. How about you?
  学生创编表演歌曲:I can jump. I’m proud that I can jump. Jump like a rabbit. Jump, jump, jump. 随后,教师运用“教学助手”中的课堂互动版块,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并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及时评价。
  演唱英文歌曲并创意改编歌词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复习了之前所学的单词,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又巧妙地揭示了本课的主题“Free Time”,引导学生将I can与动词原形swim、jump等建立联系,实现了英语学习与生活体验的有效对接。更为重要的是,创编歌曲是学生主动思考和不断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观察与发现、比较与分析等思维能力。
  二、认知阶段:围绕话题,分层解读
  在认知环节,教师不仅要关注对歌曲文本表层信息的提取,更要引导学生挖掘歌曲文本的深层含义,对歌曲进行深度解读与分析,在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其学习能力。
  由于本课的歌曲难度不大,主要知识点在前一节课中都接触过,所以教学过程遵循“听说领先”的原则。即由听到读到唱,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习得,在听、说、读、写、唱、演、做等活动中,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进入歌曲语篇之前,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从短语听说入手,让学生熟悉歌曲材料中所涉及的情景,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带动学生有意识地去听,并根据所给的问题抓取关键信息,做速记。教师通过提问和设计表格等方式辅助学生提升听音中抓取关键信息的学习能力。
  此外,阅读歌词之后的排序、回答问题的活动,实际上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和能力。根据音乐的节奏,教师在手势、击掌和肢体语言的辅助下,让学生自我感知歌曲的节奏和停顿,先感受再模仿,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此阶段,教师首先采用直观教学和情境教学,帮助学生认知短语“play the piano, stand on your head, ski, drive a car”,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地把握语言的运用。然后,教师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先通过听、视觉刺激进行感受和模仿,培养学生的语感,再以“闲聊”的方式向学生叙述自己 “I can...”。教师根据课堂反应和课程进度不间断地提出问题,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再带着学生进入课本,以听唱、回答问题的方式解决课文的重难点知识,提高学生找关键词的能力。各小组运用iPad中的微信的摄像功能,将成员的歌曲演唱录制成小视频,并发布于微信学习群中共享。在应用环节再次使用iPad中的微信功能,分享学生思维创造的作品。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有效整合,让课堂更加开放、自主。
  三、训练阶段:激活话题,互动教学
  在语言训练阶段,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互动将英语“用起来”。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愉悦、自然、顺畅地认知和内化,从而提高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把这节课习得的语言知識转化为语言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多样化、多角度、生活化的互动教学方式。
  活动1:Click and follow
  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电子书包,用耳机听音、学唱。在会话训练过程中,学生再次自主使用iPad中的在线课程,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的板块。部分学生选择发音模仿、歌词重难点辅助板块巩固操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直接选择更富有挑战的板块,如课外相关绘本读物,提前从机械操练过渡到知识的巩固练习。
  活动2:Sing an English song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先整理出关键词,再根据关键词帮助记忆演唱出歌曲。这是由听到唱的过渡阶段,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唱熟悉文本,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升学习技能,比如语音、语调、重读、语速等技能。
  节奏明快、简单的英语歌曲,让英语学习变得有趣,学生在练习中对“I/She/he can…I/She/he can’t…”句型能正确运用了。
  四、应用阶段:延伸话题,综合运用
  在应用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歌并展示。展示的主题是合作探究生活中的“Free Time”。
  这个阶段以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为主。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合作与共享,采用歌曲创编的形式,分享彼此“活学活用”的乐趣。这不仅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能让学生充分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各小组运用iPad中微信的摄像功能,将讨论过程中成熟的环节录制成小视频,并发布于微信学习群中。其他各组学生和在线的家长可以随时浏览。这种形式让课堂更加开放自主,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在实践中体味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白云,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喻侯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陈殷
其他文献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选自现代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的诗集《繁星》。三首诗都只有短短的五句,语言精练、易懂,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对大自然的赞美,是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新诗。笔者认为,抓住三首小诗中的标点符号,引领学生阅读、体悟、赏析,是达成感知诗歌韵味、领悟关键语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表达的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以标点符号引领阅读,感知诗歌韵味。第一首诗歌“这些事——”中的破折号,有
“她又把她母亲的话重复说了一遍。说在我家门前路过时听到我的钢琴,大为感动。在外面遇到过我几次,很是崇拜。说的可是‘崇拜’哟。结果我脸都红了。怎么 好让一位布娃娃一般漂亮的女孩儿崇拜呢!不过,我想她这也并非完全说谎。当然,我已年过三十,又没她那么漂亮那么聪明,又没什么特殊才能。但我身上肯定有 一种吸引那孩子的什么东西——或许是她所缺乏的一种什么。也正因如此,她才会对我发生兴趣。暧,这可不是自吹自擂哟
正然说到这里,只见司棋、琥珀、鲍二家的走来禀道:“两边酒席都齐备了。”贾母听了点点头儿,便叫过凤姐、宝钗来吩咐道:“东边把你们的席摆上两桌,首席中间让姨太太坐。迎丫头、凤丫头、林丫头,你们三人是才回了生的人,就陪首一席,恐怕姨太太要和你们说说话儿。二席中間让刘姥姥坐,菱姑娘、尤三姑娘、尤二姑娘,他们三人也是才回了生的人,陪第二席,教他们把太虚幻境的光景告诉告诉刘姥姥,教他听了好到乡里去说说古经儿。
正说时,只见宝玉走了上来,手持着一大张花笺。元妃忙命昭容接来,宝玉即时退下,元妃接来,从头至尾细细的观看。  只见上写道:  李纨  光生合浦喜珠还,此夜欣瞻旧玉颜。  名向广寒通桂籍,秩从瑶阙领仙班。  开奁喜拂重圆镜,探树疑逢隔世环。  试问古今谁得似,漫言天上胜人间。  薛宝琴  绛节传来玉漏遥,桂花风里翠华飘。  彩鸾昔驾归三岛,丹凤今乘下九霄。  圣世帝隆新旷典,中秋天假好良宵。  省亲
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同心协力,将人类所有的认知融会贯通为一个整体:  我们必须努力将各种各样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必须将各种各样的语言汇聚成一种巨大而清新的交响;必须将各种各样的人性投入熔炉以浇铸出一种新的 人性。  请记住,我们的需要并非是任何私人的需要——并非是我们之中任何一个个人的需要。我们需要的不是荣誉,不是自我的满足;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万众一心的巨大驱动力。有了它,我们就能造就一個伟大的人类,就
《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广受年青人的欢迎,是日本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村上春树因此而更为人知悉。该书封面由村上春树亲手设计,以红绿色为上下册封面主体并加注:“百分之百的爱情小说”。  一觉醒来,已是周一早上7点。我匆匆洗把脸,刮了刮胡子,早饭也没吃就跑到管理主任房间,告诉他用两三天时间去登山。这以前我也往往一有空就出去做短途旅行,因此管理主任只“啊”了一声。我乘上拥挤的通勤电车赶到东京电站,买了张去京都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十分美好的声音--掌声。它给人以鞭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到过掌声,看看我得到的掌声吧!  有一次,我们到别的地方演出,虽然我们排练的井井有条,可我的心里像抱着一个小兔子一样,蹦来蹦去。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马上要轮到我们了。老师看到我很胆怯,看到我没有自信时。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有勇气,要有自信,这样才能跳得更出色,老师相信你能行,相信你自己永远
“我叫陈诗媛,今年5岁,是中(二)班的小朋友,陈就是姓陈的陈,诗媛……我不知道怎么说,你问我们赵老师,她什么都知道。”  “我知道我家住在哪里,还知道爸爸妈妈的名字和手机(号码)。”  “我读过好多好多的书(绘本),知道好多好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我都能说(讲)出来。”  “在家里,爸爸妈妈叫我‘小宝贝’;在学校里,老师们叫我‘小呱嗒嘴’,我们赵老师叫我‘小可爱’,小朋友们都叫我陈诗媛。”  这是记者
“跨界阅读”指突破纸质媒介的综合阅读、突破学科边界的多学科阅读、转换身份的深度阅读等阅读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可以尝试把整本书阅读与跨界阅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深化对《西游记》的理解。  一、跨媒介阅读,让整本书阅读更有意思  学生对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并不陌生,但看影视不等同于读原著。教师可以把观看影视与阅读原著结合起来,以跨媒介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整本书阅读,让
春节快到,想起了儿时家乡除夕的守岁来。  大年三十傍晚,贴完门神,放一封鞭炮,山村年的氛围已是浓得化不开了。父亲将劈好的槠栗树硬柴放在火塘旁边。记得家里的火塘就架在堂前大门右角靠房门处。火塘是一口废旧的大铁锅,放在摆成圆形的四五块厚厚的土砖上(有的人家就直接在地上挖个直径约两尺的洞,这种火塘烘火更暖和)。铁锅里装了大半锅草木灰,平时烧的干树桩是我跟小伙伴在礼拜天从山上刨来的;到了除夕夜就烧父亲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