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社团组织作为大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而大学生环保社团以其人员多、活力足的特点在高校环境教育乃至社会环保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拟从分析高校环保社团的意义和现状入手,以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实施项目化管理为例,探索提高社团科学化水平的途径,切实加强高校环保社团在弘扬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环保社团 科学化水平 项目化管理 校园文化
高校学生社团以其特有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特点,在弘扬校园文化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高校环保社团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探索合理的组织结构,逐渐走向了“管理规范化、工作部门化、活动常态化”的社团发展道路。环保社团将具有共同志向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汇聚到一起,有着较强的群众基础,同时,本着保护环境的相同目标进入到团体中,社团成员均具有较强的行动力和责任感,因此渐渐成为群众性环保活动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需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而氛围的营造,需要社会全员力量的参与。因此,探索高校环保社团内涵式发展途径,提升社团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既是凝聚广大青年,繁荣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必由之路,又是推动环保社团良性发展,为环保事业注入更多活力的题中之义。
一、高校环保社团的作用和发展现状
首先,大学生环保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立足于学校,主要服务于广大学生,在繁荣校园文化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环保社团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先进的思想给校园文化注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社团成员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能够有力带动周围的同学,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为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贡献了力量;另一方面,环保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和实践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论教育的不足。此外,通过宣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大学生环保社团面向社会,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以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为例,社团通过宣教型、体验型和实践型三种形式,每年开展环保类活动200余次。其中,“小学宣教”、“自然讲解员培训”、“绿色学院”等都是面向社会开展的环保知识普及活动;“洪湖湿地调研”、“观鸟赛”、“废品DIY创意大赛”等则是面向社会的环保实践类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从而使广大民众更好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然而,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社团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比较薄弱,活动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据中华环保基金会《全国大学生环保社团发展现状报告》显示:当下大学生环保社团的项目主要有探寻自然之美、应对环境污染、践行和倡导低碳环保生活、青少年环境教育、环保科技创新5大类。其中,践行和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类项目在大学生环保实践中所占的比重达到45%。究其原因,一方面,社团成员受传统的社团运作方式影响,大多将重心放在环保类宣教活动上,缺乏必要的科研意识;另一方面,社团成员主要由非环境类专业的本科生组成,在科研能力和科研经验方面相对于研究生来说都更显薄弱,导致所进行的环保类宣教和实践活动多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科学内涵,影响了活动实效。二是高校环保社团缺乏充足的软硬件条件支持。资金匮乏是目前高校社团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同时,各高校社团主要是由团委指导,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的社团指导老师,而环保类社团要想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并为环保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必须提升活动质量和内涵,因此,高校环保社团的科学化水平亟待提高。
二、项目化管理在高校环保社团中的运用
“当今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美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 Grace断言。项目化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方法之一,近年已在企事业部门管理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所谓“项目化管理”,即以“项目”作为独立的组织单元,通过项目的形式来保证组织的灵活性和管理责任分散,以目标为导向解决问题。将“项目化管理”运用到环保社团建设当中,针对不同的项目选取专业指导老师,一方面,将责任细分落实到社团的每位成员身上,能有效提高社团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以项目为单位联系专业的指导老师,能够提高社团发展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使社团建设更具深度和广度。以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为例,协会成立于2000年,先后有7600余名学生加入绿色协会。经过十三年的发展,社团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为创新社团管理方式,提升社团建设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自2008年起,协会尝试以“项目化运作”进行社团管理和建设,先后进行了10余个项目运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2012年,绿色协会凭借“洪湖湿地调研”项目获得“中华水环保年度人物(大学生组)”奖,凭借“绿苗计划”项目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万元资助。
第一,项目化运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提高社团成员的参与度和活动组织效率。传统的“一刀切”活动方式没有充分考虑成员的参与意愿和个人特征,不利于充分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而通过不同的项目来进行社团管理和活动组织,能充分考虑成员的参与意愿,并结合个人的专业特征或兴趣爱好机动灵活的组建项目小组,有助于成员各司其职,提高社团活动组织效率。
第二,项目化运作能够将高校科研项目资源、人才资源、活动资源统一于环保社团建设当中,实现资源优化整合。由于环保社团的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而社团成员的环境专业知识并不全面,因此,加强对社团的指导十分必要。实施项目化运作以后,项目小组在申报初期即可根据项目的具体类型,结合环境类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联系指导老师,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资源,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业务咨询,指导成员开展活动、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提升项目运行效率,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同时,也有效缓解了社团指导力量薄弱、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使社团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走向内涵式发展。 第三,项目化运管理有助于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使社团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目前各个高校社团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在迅速发展,学校拨款、社团成员缴纳会费和社会赞助等为学生社团提供的物质支持与经费资助十分有限,据中华环保基金会《全国大学生环保社团发展现状报告》显示:71.6%的社团通过收取会员费、会员个人集资、帮助商家组织校园推广活动等方式自筹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通过项目化运作,环保社团可积极向社会拓展,加强与政府部门、环保NGO或环保类企业的合作,借助社会力量筹集资金,获得项目资助。同时,社团还可协助环保部门开展有关环境状况的调查、统计和数据分析,不仅使学生获得环保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获得环保活动体验,还与环保部门实现了资源共享。如,绿色协会通过“绿苗计划”项目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万元经费支持,在数据采集、实验操作、论文撰写与发表、论坛活动组织等环节均有相应的经费保障,保证了项目的正常运行。此外,绿色协会还通过其它项目获得环保局、环保基金会等机构和组织的资金支持,部分项目成果被用于环保决策的依据。
第四,项目化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环保社团的作用除了倡导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以外,还离不开其作为学生组织的本职意义,即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施“项目化管理”,能使每位成员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从项目的选题、文献资料收集、组队申报到调研、撰写论文、结题,每个环节都是社团成员全程参与的,这极大地提高了社团成员的参与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了成员在社团中的主人翁意识。部分成员还拥有担任项目管理者的机会,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比如,绿色协会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钻研专业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寻求专业老师的指导、协调整个项目的进度等,既开阔了视野,又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对于部分研究型项目,指导老师可有效利用项目研究成果扩展自身研究领域,学生也可通过在项目运行中得到的锻炼为今后考研或求职打下基础,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当然,高校环保社团在项目化管理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项目设计不够聚焦、项目的专业化水平不够高以及项目成果论据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真正提高社团的科学化水平,实现社团的内涵式发展。
三、结语
提升高校环保社团的科学化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努力探索。除了实施项目化管理以外,还可从其他方面加以尝试,如:邀请专家学者或社会环保人士进行开放式报告和讲座,以提升社团成员的专业技能,促进社团活动向专业性和学术性拓展。又如:在社团的组织建设方面,可探索实行“双导师制”,既有熟悉学生事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用于把握正确的社团发展方向,指导社团活动的开展;又有环境类专业教师或校外环保专家,用于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以保证环保社团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高校环保社团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在环保知识普及、环保氛围营造、环保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黄华. 论大学生环保社团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J]. 鸡西大学学报,2011(09).
张敬伟,陈琳,柯浔,李肖. 刍议新时期高校社团内涵式发展模式——以蓝天环保社团为例 [C]. 高等教育与专家论坛,2012.
廖良才.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J]. 湖北社会科学,2003(06).
李同果. 发达国家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7).
陈善晓,黄黎,武传宇. 项目化运作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高等农业教育,2010(03).
任允晓,杨小明,范延安. 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思考 [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9).
责任编辑:郭 学
关键词:高校环保社团 科学化水平 项目化管理 校园文化
高校学生社团以其特有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特点,在弘扬校园文化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高校环保社团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探索合理的组织结构,逐渐走向了“管理规范化、工作部门化、活动常态化”的社团发展道路。环保社团将具有共同志向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汇聚到一起,有着较强的群众基础,同时,本着保护环境的相同目标进入到团体中,社团成员均具有较强的行动力和责任感,因此渐渐成为群众性环保活动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需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而氛围的营造,需要社会全员力量的参与。因此,探索高校环保社团内涵式发展途径,提升社团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既是凝聚广大青年,繁荣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必由之路,又是推动环保社团良性发展,为环保事业注入更多活力的题中之义。
一、高校环保社团的作用和发展现状
首先,大学生环保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立足于学校,主要服务于广大学生,在繁荣校园文化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环保社团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先进的思想给校园文化注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社团成员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能够有力带动周围的同学,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为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贡献了力量;另一方面,环保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和实践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论教育的不足。此外,通过宣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大学生环保社团面向社会,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以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为例,社团通过宣教型、体验型和实践型三种形式,每年开展环保类活动200余次。其中,“小学宣教”、“自然讲解员培训”、“绿色学院”等都是面向社会开展的环保知识普及活动;“洪湖湿地调研”、“观鸟赛”、“废品DIY创意大赛”等则是面向社会的环保实践类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从而使广大民众更好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然而,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社团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比较薄弱,活动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据中华环保基金会《全国大学生环保社团发展现状报告》显示:当下大学生环保社团的项目主要有探寻自然之美、应对环境污染、践行和倡导低碳环保生活、青少年环境教育、环保科技创新5大类。其中,践行和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类项目在大学生环保实践中所占的比重达到45%。究其原因,一方面,社团成员受传统的社团运作方式影响,大多将重心放在环保类宣教活动上,缺乏必要的科研意识;另一方面,社团成员主要由非环境类专业的本科生组成,在科研能力和科研经验方面相对于研究生来说都更显薄弱,导致所进行的环保类宣教和实践活动多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科学内涵,影响了活动实效。二是高校环保社团缺乏充足的软硬件条件支持。资金匮乏是目前高校社团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同时,各高校社团主要是由团委指导,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的社团指导老师,而环保类社团要想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并为环保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必须提升活动质量和内涵,因此,高校环保社团的科学化水平亟待提高。
二、项目化管理在高校环保社团中的运用
“当今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美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 Grace断言。项目化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方法之一,近年已在企事业部门管理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所谓“项目化管理”,即以“项目”作为独立的组织单元,通过项目的形式来保证组织的灵活性和管理责任分散,以目标为导向解决问题。将“项目化管理”运用到环保社团建设当中,针对不同的项目选取专业指导老师,一方面,将责任细分落实到社团的每位成员身上,能有效提高社团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以项目为单位联系专业的指导老师,能够提高社团发展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使社团建设更具深度和广度。以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为例,协会成立于2000年,先后有7600余名学生加入绿色协会。经过十三年的发展,社团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为创新社团管理方式,提升社团建设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自2008年起,协会尝试以“项目化运作”进行社团管理和建设,先后进行了10余个项目运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2012年,绿色协会凭借“洪湖湿地调研”项目获得“中华水环保年度人物(大学生组)”奖,凭借“绿苗计划”项目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万元资助。
第一,项目化运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提高社团成员的参与度和活动组织效率。传统的“一刀切”活动方式没有充分考虑成员的参与意愿和个人特征,不利于充分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而通过不同的项目来进行社团管理和活动组织,能充分考虑成员的参与意愿,并结合个人的专业特征或兴趣爱好机动灵活的组建项目小组,有助于成员各司其职,提高社团活动组织效率。
第二,项目化运作能够将高校科研项目资源、人才资源、活动资源统一于环保社团建设当中,实现资源优化整合。由于环保社团的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而社团成员的环境专业知识并不全面,因此,加强对社团的指导十分必要。实施项目化运作以后,项目小组在申报初期即可根据项目的具体类型,结合环境类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联系指导老师,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资源,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业务咨询,指导成员开展活动、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提升项目运行效率,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同时,也有效缓解了社团指导力量薄弱、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使社团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走向内涵式发展。 第三,项目化运管理有助于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使社团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目前各个高校社团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在迅速发展,学校拨款、社团成员缴纳会费和社会赞助等为学生社团提供的物质支持与经费资助十分有限,据中华环保基金会《全国大学生环保社团发展现状报告》显示:71.6%的社团通过收取会员费、会员个人集资、帮助商家组织校园推广活动等方式自筹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通过项目化运作,环保社团可积极向社会拓展,加强与政府部门、环保NGO或环保类企业的合作,借助社会力量筹集资金,获得项目资助。同时,社团还可协助环保部门开展有关环境状况的调查、统计和数据分析,不仅使学生获得环保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获得环保活动体验,还与环保部门实现了资源共享。如,绿色协会通过“绿苗计划”项目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万元经费支持,在数据采集、实验操作、论文撰写与发表、论坛活动组织等环节均有相应的经费保障,保证了项目的正常运行。此外,绿色协会还通过其它项目获得环保局、环保基金会等机构和组织的资金支持,部分项目成果被用于环保决策的依据。
第四,项目化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环保社团的作用除了倡导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以外,还离不开其作为学生组织的本职意义,即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施“项目化管理”,能使每位成员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从项目的选题、文献资料收集、组队申报到调研、撰写论文、结题,每个环节都是社团成员全程参与的,这极大地提高了社团成员的参与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了成员在社团中的主人翁意识。部分成员还拥有担任项目管理者的机会,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比如,绿色协会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钻研专业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寻求专业老师的指导、协调整个项目的进度等,既开阔了视野,又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对于部分研究型项目,指导老师可有效利用项目研究成果扩展自身研究领域,学生也可通过在项目运行中得到的锻炼为今后考研或求职打下基础,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当然,高校环保社团在项目化管理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项目设计不够聚焦、项目的专业化水平不够高以及项目成果论据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真正提高社团的科学化水平,实现社团的内涵式发展。
三、结语
提升高校环保社团的科学化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努力探索。除了实施项目化管理以外,还可从其他方面加以尝试,如:邀请专家学者或社会环保人士进行开放式报告和讲座,以提升社团成员的专业技能,促进社团活动向专业性和学术性拓展。又如:在社团的组织建设方面,可探索实行“双导师制”,既有熟悉学生事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用于把握正确的社团发展方向,指导社团活动的开展;又有环境类专业教师或校外环保专家,用于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以保证环保社团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高校环保社团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在环保知识普及、环保氛围营造、环保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黄华. 论大学生环保社团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J]. 鸡西大学学报,2011(09).
张敬伟,陈琳,柯浔,李肖. 刍议新时期高校社团内涵式发展模式——以蓝天环保社团为例 [C]. 高等教育与专家论坛,2012.
廖良才.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J]. 湖北社会科学,2003(06).
李同果. 发达国家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7).
陈善晓,黄黎,武传宇. 项目化运作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高等农业教育,2010(03).
任允晓,杨小明,范延安. 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思考 [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9).
责任编辑:郭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