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欧债危机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1987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动荡。欧债危机根源何在?出路何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需要拯救欧洲吗?
  
  欧债危机多重根源
  有人把欧债危机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欧洲福利社会的破产,或是欧元货币联盟的内在必然。笔者认为有失偏颇。
  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既有信贷高速扩张(及其伴随而来的房地产泡沫和银行业风险控制不力等)这样世界经济历次金融危机的共性,也有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导火索,还存在着财政政策缺乏纪律、欧元区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缺乏协调这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和金融危机的产生往往都逃不开信贷泡沫,欧债危机也不例外。欧元区的成立让边缘国家的风险溢价大幅下跌,低廉的借贷成本助长了信贷扩张,房地产泡沫在一些国家开始出现。比如爱尔兰的信贷占GDP比重在五六年中上升了80个百分点,其他 “欧猪”国家也上升了30个-40个百分点。
  财政政策缺乏纪律性也是很多国家出现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几乎所有成员国都没有严格遵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关于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3%以下的规定,尤其是希腊、葡萄牙等国家, 长期、大量寅吃卯粮。
  很可惜,市场却忽视了这一点,在危机前仍然以低利率借钱给这些国家。另外,欧洲的一些银行杠杆率高,并购买了大量美国次级债,在次贷危机后损失惨重,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银行。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催生了欧债危机。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使欧洲银行业损失惨重,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坏账上升,而政府不得不为金融危机买单;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收入又由于经济下滑而大幅下降,财政赤字因而扩大。在2008年到2010年三年间,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点。
  欧元区自身的制度缺陷又让危机恶化。欧元区自身结构性的缺陷在于它是一个货币联盟,而不是一个财政联盟,它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以及经济政策的协调,因而缺失统一的政策应对。市场的一再失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又推高了国债利率,加重了许多国家的借贷成本,也推高了银行在市场上拆借的成本。
  
  欧元瓦解可能上升
  随着欧债危机不断升温,“债火”已经从希腊烧到了意大利。人们常常会问,欧元区是否会就此瓦解?
  根据瑞银集团的测算,不论是欧元区的弱国还是强国,离开欧元区的经济代价都极其高昂,远大于留在欧元区的成本。以希腊这样的弱国为例,退出欧元区则本币大幅贬值,以欧元计价的主权债务将反被增长。失去欧元区的保障,希腊在违约后无法融资,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企业违约、银行体系崩溃,以及国际贸易崩溃——估计退出第一年的经济成本就将达到GDP的40%-50%。
  而以德国这样的强国为例,若退出欧元区,本币将大幅升值,而银行却持有大量欧元资产,立刻损失惨重。首先其银行体系需要注资,其次作为出口大国,若边缘国经济下滑十分严重,其国际贸易也无法独善其身——估计退出第一年经济成本将达GDP的20%-25%。
  另外,欧元区瓦解的政治代价难以估量。现代社会还没有一个货币联盟的瓦解没有伴随内乱和战争。考虑到欧元瓦解的严重后果,笔者认为到危急关头,欧洲的政府更可能还是会迈出艰难的步伐,走向更进一步的财政一体化,以欧元区整体的经济和财政实力共渡难关。
  如何实质性地缓解欧债危机?市场普遍认为,光靠之前不断出台财政紧缩政策加救赎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解决方案还必须容许债务状况明显不可持续的国家(如希腊)进行有序地债务重组,同时向银行体系注资、建立起隔离机制、防止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扩大欧洲稳定基金用来担保或拯救弱国或银行。欧洲央行还需持续大量地购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国债,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和信心。
  在主权债务危机取得实质性缓解之后,欧元区要从根本上实现某种程度的财政一体化。所谓的“某种程度的财政一体化”是指:弱国必须在宪法或财政可持续的基础上逐步减少赤字,并让出一部分财政主权;强国则需给出一定的财政转移,从而使整个欧元区恢复财政政策的纪律性;最后,欧元区国家需要千方百计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摆脱债务危机的根本途径。
  实际进展如何呢?10月23日欧盟领导人宣布原则上达成一致,提出下面几点方案:对希腊主权债实行50%债券面值的“自愿削发”,削减约1000亿欧元的希腊债务,希腊债务对GDP比率将从160%降至120%;提高欧洲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是银行应先从私人部门筹集资本, 不行的话由各国政府提供支持;推出“加强版”EFSF,将剩余资金通过杠杆放大4倍-5倍,使规模达到1万亿欧元。
  正当市场以为危机的解决出现重大转机时,希腊国内政治出现变数。总理先是提出让议会对政府进行信任投票,并提出就希腊债务解决的议案进行全民公投,引起市场的严重担心;之后政府宣布取消公投,总理辞职,执政党与在野党共组联合政府以换取欧盟与IMF的继续贷款支持。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意大利的债务危机在近日迅速恶化,其国债收益率突破公认危险的7%。
  因此,虽然欧洲领导人已原则上达成一致,但具体解决方案和更重要的执行度,都由多国政府来决定,结果难以预料。欧元区瓦解的可能性已经上升,虽然我们认为它仍是小概率事件。
  
  危机拖累中国出口
  未来12个月里,欧债危机将导致全球经济出现减速或衰退,并通过出口渠道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若欧债危机能在短期内得到一定控制——各国提供充分的政策性支持推迟希腊违约时间、并通过银行注资建立起隔离希腊债务重组影响的机制,那么欧元区可以避免严重衰退和银行系统危机,经济可能在2012年上半年陷入衰退,但全年实现接近零的增长。
  这是因为,即使欧债危机短期内得到缓解,金融市场的动荡、银行拆借成本的提高都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损害,增加企业融资的困难和成本,打击居民和企业的信心。而且,所有的解决方案必然伴随着更多的财政紧缩,削减支出又会拖累经济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预计中国2012年出口额(按美元计)将仅有5%的增长,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拖累达到-1%。出口的大幅减速将拖累工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中国政府可能因此开始放松宏观政策、推出小规模的刺激计划(预计占GDP的2%左右),政策转向的时点可能在2012年初。由于刺激政策的规模可能有限,我们认为它将部分抵消外需下滑的影响,使得2012年中国的GDP增长由今年的9%放缓至8.3%。
  更严重的情形可能是,欧债危机得不到缓解,造成全球金融市场进一步动荡,甚至出现主权债违约、银行挤兑等重大信用事件,那么欧元区可能出现严重衰退,波及到全球经济出现衰退。
  若是那样,中国2012年的出口将大幅下跌,而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拖累将会更高,对制造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将推动比我们上文所述更多的公共项目投资,通过增加财政赤字、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债以及银行贷款来融资。即便如此,由于刚刚结束了一轮大规模的信贷扩张,本轮的刺激计划在规模和范围上都将受到限制。我们预计在最差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实施的刺激计划不足以令2012年GDP增速超过7%-7.5%。
  
  欧洲难靠中国拯救
  欧债危机得到解决、或至少平息下来符合中国利益——欧盟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年出口额的20%以上。
  同时,我们估算中国3.2万亿美元的外储中已有近四分之一是欧元资产,其中多数为各国政府国债,而且几乎肯定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欧元急剧下跌或债务危机恶化都将有损中国持有的欧元资产。那么,中国应不应该、以什么方式来救欧元区呢?笔者认为,指望通过中国购买更多问题国家国债来“解决”欧债危机恐怕想得过于简单。
  虽然中国增持欧洲边缘国家的国债可在短期内带来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但大多数人都知道欧债危机并不仅是信心或流动性问题。如上所述,欧债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一体化的方案,是机制问题,而这必须由欧洲人自己解决。
  如果欧元区各国能就EFSF的规模和使用、银行注资的方式、希腊债务重组的条件等达成协议,能推动危机国家推进改革、削减赤字,能押上德国的信用为欧元债务担保,那么相信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会有兴趣参加多边融资方案,包括通过IMF的融资方案。但期望中国大量购买某一国的主权债,单边解决欧债危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另外,中国可能并不会愿意进一步增加已经庞大的国债持有规模,但可能对购买其他欧元资产更感兴趣,比如实体经济资产、股权和公司债。过去几年, 一方面也是为了放慢外汇储备的积累速度,中国一直鼓励对外直接投资。2010年中国对欧盟投资额为60亿美元,是2009年的两倍。中国对收购其所欠缺的资产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最初这种兴趣集中在能源和资源方面,之后逐步转向品牌、市场渠道和技术。中欧之间在这些领域当然存在着交易潜力。
  中国对欧洲经济的拉动也是与日俱增的。中国约12%的进口来自于欧洲,2010年从欧盟的进口额超过1100亿欧元,其中约一半产自德国。按欧元计算,2010年欧元区经济体对华出口增长38%,201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4%。也许,中国内需强劲增长能“拯救”许多国家的经济,使其不至于陷入衰退。
  作者为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其他文献
卢沟桥事变时,蒋介石分别邀请各界人士赶往庐山,举行谈话会及国防参议会,共商救国图存大计。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等一批学界要人应邀出席。   这时,平津两地各高校正逢暑期,被邀请到庐山参加会议的各大学校长、院长与著名教授,以及部分在外地的教职员工,由于远离平津,对战事真相难辨真伪,而混乱的时局伴着恐怖的谣言,如同风中野火在中国大地上四
期刊
亚太经合组织 (APEC)夏威夷会议以“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为主题,着重谈论“下一代的贸易投资议题”,其中“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问题格外引人注目。  笔者认为,作为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尝试,TPP尽管隐含着美国稀释中日韩等区域大国影响力的战略目的,但对区域经贸合作来说,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中国应该考虑适时参与TPP谈判。     美国的战略考虑  TPP的前身是2002年新西兰
期刊
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其人口中的百分之一——即收入最高的那1%的人群——正在沦为“千夫所指”,这实在有些令人吃惊。  在美国,能够入选1%的标准,是在2006年时家庭收入至少为38.6万美元。在公众眼中,能够达到标准的,大多是寡廉鲜耻的公司高管、贪得无厌的银行家,以及大搞内幕交易的对冲基金经理。看看那些坚持进步主义的经济学家的文章,读者会觉得,美国当前的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只需向这些人征税,然
期刊
2011年入冬以来,每当有调控政策将要退出的传言时,决策层便随即发出“坚持调控不放松”的明确表态。   201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2011年12月23日,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明年要继续执行现行各项调控政策,继续落实地方政府对房价调控的责任。继续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  
期刊
从山西大同出发至终点秦皇岛港,20年来,大秦铁路一直是中国西煤东运的重要角色。煤炭这一战略级物资自西向东被运抵秦皇岛港后,以此为中转向南方“八省一市”延伸。因此,秦皇岛港又成为“北煤南运”的枢纽和龙头,被称之为“煤炭市场的晴雨表”和“煤炭价格的风向标”。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10月,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达到2.1亿吨,逼近同期全国煤炭下水总量的50%。可以说,秦皇岛港从建港之初,一直牢牢把握
期刊
2010年的坎昆气候变化大会虽然拯救了岌岌可危的联合国多边气候谈判机制,但把核心问题都顺延到了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国大会中,部分发达国家提出抛弃双轨制的建议被发展中国家疾呼为是要“扼杀《京都议定书》”,直接导致了有史以来最受关注的哥本哈根大会无果而终。约束发
期刊
10月末开始,市场资金紧张局面趋缓,反映资金供给的票据贴现利率实质性下降,松动迹象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主要地区票据贴现利率一路攀升,并于10月初一度达到12%-13%高点。10月末开始这一利率迅速下滑,根据中国票据网数据,11月中旬主要地区票据贴现利率已降至7%-8%的水平。  市场资金面暂时松动,除了与票据业务受到监管层控制,还与银行10月末突然加大放贷力度有关。  据
期刊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2011年是可怕的一年,除了卖空者外大部分人都亏损颇多。   在一年的亏损后,你几乎可以相信任何事情。根据玛雅历,如果世界将在5125年即公元2012年12月21日结束,那么大灾难将在一年后降临。中国的占星家也相信,龙年是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如果你相信欧洲怀疑论者(Euro-sceptics),那么欧元区将在明年崩溃,一个新秩序将被建立。   为什么2011年金融市场的表现
期刊
2011年11月10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9月8日刚当选的“新科”人大代表魏济民,提交了其代表生涯的第一个议案——设立越秀公益法律服务中心。该议案获得了另外12名区代表的联合署名,并得到区人大重点关注。  这次区人代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选举市人大代表。按照法律规定,市人大代表产生的程序是,被提名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及基本情况被印发全体代表,然后进行差额选举。  魏济民虽未获提名,但他
期刊
11月15日,上海市首次公开招标发行7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招标结果显示,三年期和五年期中标利率分别为3.10%和3.50%,认购倍数均超过3倍,发行情况远超市场预期。  该利率已经非常接近同期国债利率,其中三年期发行利率甚至低于同期银行间国债的到期收益率3.15%,如此低的中标利率和较高的认购倍数,市场皆评论其被“热捧”。  10月20日,财政部下发《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简称《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