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向梅兰芳先生求索扇面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an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上海,梅兰芳先生当时留居上海法租界马斯南路(今思南路)。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军进驻租界。为了遮盖其侵略面目,日方大肆宣扬“大东亚共荣圈”,制造老百姓生活在“皇道乐土”中歌舞升平、生活幸福的假象。为此,日伪当局逼迫各类艺人上台出演制造假象来欺骗世界舆论,而梅兰芳作为演艺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自然是日方首选目标。遂多次邀请梅兰芳上台出演,但都遭梅兰芳托病拒演。日伪当局就派人隔三岔五到梅府游说、监视,软硬兼施,逼迫梅兰芳出演。如此梅先生就请医生为自己注射奎宁,使自己大汗淋漓,脸面涨得通红,监视者见到梅先生的这副“病况”,确认他是无法上台演出了。梅先生“蓄须明志”,平日就在家习画修性养情,他的这种不与日伪当局合作、舍命爱国的民族气节深受人们敬佩。然而,不上台演戏,没了经济来源,梅兰芳生活日渐拮据,更何况他还要负担编剧、琴师、化妆师、戏服道具管理员和龙套等剧团的一大帮人生计呢!这时梅先生的画就起作用了。尽管梅先生并未标价售画,但各界人士出于对梅先生爱国志气的支持和援助都会想出各种理由和名目向梅先生索要画作,然后又以各种方式方法来酬谢。
  我父亲杨文豹是一位京剧爱好者,也算得上是一位名票,他与梅兰芳先生素有交往。父亲在中央银行俱乐部和其他场所舞台彩排演出都有梅兰芳的化妆师顾宝森在后台为父亲扎头化妆,这也可看出父亲与梅先生和梅剧团的交往甚笃。尽管我父母都早已经有了梅兰芳的画,但父亲还是以我的两位姐姐已经长大进中学、对梅先生的画很感兴趣为由,去向梅先生索画。没过几天,父亲就从梅府拿来了两幅梅先生画的扇面,画的都是带有傲气的梅花,右上角还有题款:“兰腴小姐惠存”“ 蘋倩小姐惠存”。兰腴和蘋倩是我两位姐姐的名字。她们各自拿了自己的扇面看了又看,很是高兴。过了几天父亲拿了红包去梅府酬谢。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还只是十多岁的中学生,就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律师公会礼堂与我父亲同台合演“三娘教子”,父亲饰老薛保,梅葆玖饰王春娥。梅兰芳先生亲自到现场把场,这是梅先生有意让儿子保玖有舞台演出的经验,但从中也可看出梅先生与我父亲不一般的情誼。
  非常遗憾和可惜的是,“文革”时红卫兵和造反派来抄家时,把梅先生的画幅、扇面和家中其他字画包括于右任的字幅等都毁掉了。可是梅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以及父亲和其他人士对梅先生的支持支援、团结一致的抗日精神在我们晚辈的心目中是永远也毁灭不掉的。
  2020年1月2日
  (作者为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章洁
其他文献
我从事健康教育已达60年。健康教育主要就是告诉普通大众如何预防疾病,加强自我保健,延年益寿。  人类的疾病有许多种,除了先天性遗传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以外,主要就是两大类: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又有呼吸道、消化道、虫媒、血液等不同途径,由细菌、病毒入侵引发许多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不良生活方式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等。  急性传染病来势汹汹,发病快、传染性强烈,这种病一旦
期刊
编者按:方增先先生(1931—2019),浙江兰溪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教授、一级美术师,无党派人士,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起来的著名中国人物画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具有卓越的贡献。曾任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等职。出版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人物画的造型基础问题》等专著。曾荣获第二届“中国
期刊
1946年7月,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推荐下,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司徒雷登为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同年10月18日至20日,应杭州市长周象贤的邀请,司徒雷登重回阔别已久的故乡杭州。  重回杭州为亲人扫墓  司徒雷登的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876年,他出生于杭州,从童年时代到做传教士,在这里生活了14年。他的乳母是一位本土妇女,因此,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杭州方言。他认为杭州方言“具有其他方言所没有的轻快悦耳的
期刊
编者按:近日,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武重年口述、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马长林撰稿的《武重年口述历史》一书作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第四辑第19种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丛书第五辑编撰工作也正式启动。  武重年先生因病于2017年12月遽归道山,本刊自2018年第1期起选刊武老生前已结稿的《武重年口述历史》一书中的《席慕容曾是我儿时的玩伴》《我所知道的邱清泉之子邱国渭》《“藏龙卧虎”的上图》等多篇
期刊
从苏联秘密回到上海  留苏学生回归祖国一般均须先到上海,因为党中央在上海,工作分配须经党中央的指派;另一方面是留苏学生归国时为了避免被间谍跟踪,必须隐蔽一个时期,然后由秘密交通陪同,送到中苏边界,方可偷越国境到一个秘密联络站,尔后就独立行动,多数是搭火车回到上海。  这里顺便要谈谈我后来的丈夫沙文汉。他在苏联化名明苏,在少共国际办的马列学院学习完成后,决定回国工作。他先入住了一个旅馆内,我和其他同
期刊
外婆陈洁如是1952年从香港返回上海的,居住在重庆南路巴黎新村。外婆在沪期间深居简出,极少露面。1962年4月,外婆应周恩来夫妇之邀去北京私叙,受到黄埔军校校长夫人和北伐军总司令夫人之礼遇。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外婆参观游览均由契女廖梦醒陪同,同时还会见了许多在京的黄埔军校故旧,并两次赴西花厅家宴。外婆向周恩来提出请求数项,包括去香港索债等等,总理一一应允,并嘱咐在座的廖承志和徐冰部长执行办理。  辗
期刊
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先生,是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现代文学家。他虽是学习外文出身,早年极力提倡现代文学,致力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并以创作新诗为己任,一度还被误认为是崇尚西方文学,打压台湾乡土文学的“打手”。然而他中年以后的作品,却流露着浓郁的祖国情、同胞爱,他以感人的文字,道出了一位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深深触动了两岸同胞心中深藏的感情,跨越了台湾海峡的地理阻隔,弥足珍贵。  有缘同在高雄,相
期刊
1974年1月5日,复旦大学开展了一场“教授考试”的闹剧,我的父亲李振麟亲身经历此事。  是考试,还是灭“威风”?  那天,我恰好在家。父亲李振麟(语言学家,复旦大学外语系和中文系教授)说:“接到复旦通知,今天要去学校听‘市革会’领导的报告。”于是骑上我自行装配的26英寸永久自行车前往学校了。  待父亲回到家中,他满脸不悦,只说一句“搞突然袭击”。等到他平静下来,我们细细询问才知道了一些情况。原来
期刊
1947年,我曾在广州沙面生活了5个月,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日子。岁月流去,然而沙面满目拾翠、浪花拍堤的情景却依然清晰,不会远去。  1947年2月的一天,上海地下党领导“文委”工作的唐守愚同志突然来到我就职的联华广告图书公司(宁波路470弄4号),紧急通知我:据情报,我已被列入反动派的黑名单之中,随时可能被捕,必须迅速离开上海。于是,在转移至沪、浙郊区几处地方后,我于1947年11月,得岳父之助,
期刊
编辑家、散文家徐开垒先生晚年住在上海新华路413弄,此弄另有个名字叫“文缘村”。徐先生辞世之前的近10年中,笔者曾多次前往看望,为《文学报》《文学港》等报刊写徐开垒人物访谈,也是在徐老寓所完成采访的。徐先生的书房取名“荧荧楼”,我第一次去徐府就向主人询问“荧荧”之名的来由,先生回答说幼年在老家宁波翰香小学念书,家里为节省用电,房间里装了一个只有5支光的小灯泡,他每天凌晨四点钟就起床,就着小電灯的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