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xi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依托,基于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将有效性教学的思想、理论、方法引入课堂教学,来完成地理学科教学任务。以下是本人对于多年来从事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趣味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有了它,学生再不会昏昏欲睡,再不会被迫去学。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挖掘教材,努力使课堂形成活跃而愉快的氛围。
  1.注重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进入地理知识的海洋。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可归纳为如下几类:(1)用歌曲导入新课。如,教师歌唱《阿里山的姑娘》导入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学习。(2)以“之最”来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亚洲地形特征时,先提问:世界最高大的高原是什么?平均海拔为多少米?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它们分布在亚洲的什么位置?之后顺利地让学生得出亚洲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周低。(3)以著名景观来导入新课。例如,多媒体展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花园城市新加坡等著名风光,然后开始东南亚的学习。(4)用诗歌导入。如,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导入黄河的学习。(5)用时事新闻导入。在讲述国家地理或区域地理可用此法导入,如,用“奥巴马竞选总统”导入美国的学习。
  2.充分运用挂图和媒体教具
  除了制作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挂图、幻灯片和录像片之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动手制作一些电动教具。如“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中国农业分布”“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等主题鲜明、制作精湛的现代化电动教具。
  3.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包括一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独具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提高控制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与学生平等相待,使课堂具有师生共同探讨的浓烈气氛。
  二、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互学互助的教学模式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目标,采取先自学的方式,可以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把握课堂学习知识点,或根据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结合挂图、课件等,找到相应的问题答案。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做好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有条有理,就必须要备课充分,设计问题要有重点、有针对性,例如,在讲“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教师通过投影将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进而推断台湾的气候特点,这样让学生能真正轻松地掌握知识。
  三、分组学习,让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最有效获取知识的途径。交流的方式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性质特点,灵活使用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竞赛、演讲、游戏等各种形式。
  学生间的交流分两步进行:(1)小组内交流;(2)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小组内交流,这一步活动的目的是在小组范围内展示、交换各自的研究成果,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每一个环节要及时予以辅导,不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或质疑他人的观点、方法与过程,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人人参与,个个都有受表扬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四、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变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理论联系身边的地理,学以致用,使学生不再怕地理、背地理;使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实施新课改的基础,我们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新课改的执行者和开拓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作者单位:贵州省沿河县洪渡完全中学 565321)
其他文献
The aim of this interview is to know the preferences, expectations and beliefs of the interviewee o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terviewee is an adult learner who comes from Georgia, and works fo
期刊
摘要: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读图,并对地图信息进行分析是一项基本又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初中生必备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看图;读图;能力;培养;实践  一、引言  包括地图在内的各类图标、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中的基本构件。它集中了客观世界大量的信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学生通过阅读、分  析和解构各类地图来获得相关的地理信息。
一、阅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当前,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一问到底”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关键还是教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未能很好地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进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无比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老的这段话,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探究”教学,可是在学生实验的教学中,基本还沿袭着原本的教学方式,这也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及中考的要求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散思维,本文从三方面对实验进行了拓展:1.适当拓展课本内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并及时总结现象及规律;2.拓展课本外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3.拓展学校外简易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些实验的拓展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完善独立的人格。本文探讨了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有效形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地理实践活动;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在关于课程改革时谈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应该放在提高“既有意义,也有意思”上,要在有意思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方法,要在有意思中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达到有意义的目的。  政治课堂教学要做到“既有意义,也有意思”,教师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遵循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
一、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陶冶情操的文学作品,变化多样的教学方式,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做的是:第一,让学生热爱语文,让他们相信语文是每个人成长中的一部分。第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第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语
英语教师要提高英语教学,必须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情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喜欢学英语,容易学英语,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现代教学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关键是要优化教学,从而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学校的教学教育任务主要在课堂内完成的,因此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要达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目的,我认为应注意下述几点
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产生“新思维”,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识规律,以培养创新情感为基础,恰当设计教学,如:通过借助实物;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知识点具体形象化;启发想象猜想;设计反向问题;激励操作探索;并让学生参与挫折体验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