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课后作业提问 这种最常见,学生在完成布置的作业时,遇到困难,向老师请教提问。但有的学生来问的确实是相当简单明了,或在课堂上已多次强调,我们千万不能有不悦之色,甚至说:“你怎么回是?上课没听见?这么简单的不知道?回去再想想。”本想弥补上课不足的他就这样被你打发走了。你是做到了严格要求学生,给他一个教训,望他以后上课能专心一些,可他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来找你了,接下去的就是问题越积越多越不敢问,抄作业、不做作业、兴趣淡然、不懂装懂,进入学习习惯差的恶性循环。所以不管怎样,对于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我们应耐心地进行辅导,多方寻求途径帮助他了解原理、运用原理,或分析解题思路、点拨关键之处。如部分学生解答光照图时,总觉得困难,我们要耐心地帮他找出图中隐含的已知条件,达到举一反三。平时课余时间也应主动出击多到学生那儿去转转,做到平易近人,诲人不倦,及时帮助,让他尝试成功,提高兴趣,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主动向你提出问题。
2.课堂上的提问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教学任务,常采用讲授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记,学生答,没有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而且师道尊严,学生也不敢在课堂上发问,即使我们还注意了师生间的交流,但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约制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
2.1 保护独立见解,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课堂上,当你非常投入地讲解的时候,下面冷不丁地会冒出一个'为什么?',甚至是与你想启发得出结论完全相反的时候,你不能用眼一瞪,一白,自管自地讲下去,这时候你最好停顿下来,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一下,并感到惊喜,学生在思考、在学习,有他的发散思维在活跃,应热情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其创造性的发现给予诚恳的表扬。因为独立见解也是一种创新思维,不但不能轻易地否定它,而且應该大力保护赞赏,特别是异想天开、别出心裁的学生更应格外保护。当你对一个学生独立思维过程进行评价与指导时,受益的毕竟是全班同学,即使他是错误的,也要允许他犯,鼓励他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领悟正确的结果和答案。
2.2 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在平时还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教学,激活思维,给予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思考,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热力环流图时,在举些例子引入热力环流后,可安排学生自己读图,你读懂了哪些,哪些是你要问的?这时候有的同学会说,他看懂箭头怎么指向而成一环流,会问从字面上看为什么水平面上是高压指向低压而垂直面上却是低压指向高压,图中的点数多少表示什么涵义?等压面为什么有向上突起及向下弯曲?当他能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时候,他就成功了一半,作为学习的主体进入轨道,他要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辅助者。这种经过思索而获得知识会更牢固、更扎实。所以说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启发诱导释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2.3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可采用多种方法,现代媒体教育对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培养求异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也必不可少。例如屏幕上黄沙覆盖,随风波动,村庄一退再退。房屋已经被风吹得不得不用木棍拄着,屋外人们却在大风黄沙中砍着零星的树木。我们的教育主题当然是沙尘暴和植被,同学们通过观看,感官受到刺激,他们群情激昂,相互讨论,相互问答,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并深入到'那儿人们应该怎么做?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不收敛在一个点上,而是探索多种情况,研究多个'为什么'。若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问学生,领着学生走,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僵化,产生惰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3.课余提问 教师在抛开师道尊严的外套,树立了“善解人意,乐于交流”新形象后,平时学生就敢于向教师提问了。教师应当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在对待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可对老师提出质疑或批判否定,这对培养学生勤奋好学,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是大大有益。有的同学提出,新教材中地转偏向力对长江三角洲发育的作用的第二幅图不能说明问题,三幅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图不宜采用正午两字。这一个个凝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后的结晶,决不是单纯输入后的输出,已有了质的改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媒体的出现,学生了解新信息、新事物比老师要快得多,可与他们互相质疑问难,共同探讨问题,形成教学相长的状态,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融洽了师生关系。高中学生由于知识不断丰富,学习能力逐步发展,有些问题你一下会回答不上来,千万不能强不知以为知或王顾左右而言他糊弄人,或强词夺理压抑学生,那么你比“我不太清楚、容我想想,我们一起去查查资料。”这种回答要失败得多。要引导他们通过课外阅读,发展求异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合作,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
以上所述,不管何时何地,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教学民主关系,营造一个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激励、合作的基础上,一个能自由思考、讨论学习,一个轻松、和谐,有心理安全的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环境和氛围,那么教学方式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实现。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如同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新与问题紧密相连,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开拓进取,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
2.课堂上的提问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教学任务,常采用讲授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记,学生答,没有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而且师道尊严,学生也不敢在课堂上发问,即使我们还注意了师生间的交流,但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约制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
2.1 保护独立见解,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课堂上,当你非常投入地讲解的时候,下面冷不丁地会冒出一个'为什么?',甚至是与你想启发得出结论完全相反的时候,你不能用眼一瞪,一白,自管自地讲下去,这时候你最好停顿下来,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一下,并感到惊喜,学生在思考、在学习,有他的发散思维在活跃,应热情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其创造性的发现给予诚恳的表扬。因为独立见解也是一种创新思维,不但不能轻易地否定它,而且應该大力保护赞赏,特别是异想天开、别出心裁的学生更应格外保护。当你对一个学生独立思维过程进行评价与指导时,受益的毕竟是全班同学,即使他是错误的,也要允许他犯,鼓励他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领悟正确的结果和答案。
2.2 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在平时还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教学,激活思维,给予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思考,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热力环流图时,在举些例子引入热力环流后,可安排学生自己读图,你读懂了哪些,哪些是你要问的?这时候有的同学会说,他看懂箭头怎么指向而成一环流,会问从字面上看为什么水平面上是高压指向低压而垂直面上却是低压指向高压,图中的点数多少表示什么涵义?等压面为什么有向上突起及向下弯曲?当他能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时候,他就成功了一半,作为学习的主体进入轨道,他要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辅助者。这种经过思索而获得知识会更牢固、更扎实。所以说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启发诱导释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2.3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可采用多种方法,现代媒体教育对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培养求异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也必不可少。例如屏幕上黄沙覆盖,随风波动,村庄一退再退。房屋已经被风吹得不得不用木棍拄着,屋外人们却在大风黄沙中砍着零星的树木。我们的教育主题当然是沙尘暴和植被,同学们通过观看,感官受到刺激,他们群情激昂,相互讨论,相互问答,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并深入到'那儿人们应该怎么做?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不收敛在一个点上,而是探索多种情况,研究多个'为什么'。若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问学生,领着学生走,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僵化,产生惰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3.课余提问 教师在抛开师道尊严的外套,树立了“善解人意,乐于交流”新形象后,平时学生就敢于向教师提问了。教师应当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在对待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可对老师提出质疑或批判否定,这对培养学生勤奋好学,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是大大有益。有的同学提出,新教材中地转偏向力对长江三角洲发育的作用的第二幅图不能说明问题,三幅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图不宜采用正午两字。这一个个凝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后的结晶,决不是单纯输入后的输出,已有了质的改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媒体的出现,学生了解新信息、新事物比老师要快得多,可与他们互相质疑问难,共同探讨问题,形成教学相长的状态,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融洽了师生关系。高中学生由于知识不断丰富,学习能力逐步发展,有些问题你一下会回答不上来,千万不能强不知以为知或王顾左右而言他糊弄人,或强词夺理压抑学生,那么你比“我不太清楚、容我想想,我们一起去查查资料。”这种回答要失败得多。要引导他们通过课外阅读,发展求异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合作,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
以上所述,不管何时何地,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教学民主关系,营造一个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激励、合作的基础上,一个能自由思考、讨论学习,一个轻松、和谐,有心理安全的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环境和氛围,那么教学方式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实现。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如同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新与问题紧密相连,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开拓进取,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