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母语教育课程,它既是我们中华民族交流的语言,更是一扇认识我们民族精神的窗户。而语文素养培养是提升语文教学价值的关键所在,更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教师们要改变过去只重视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要将知识传授和语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进而使学生们能够成为合格的中华民族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内容极为丰富的课程,可以培养人的方方面面,但也是因为它太过于丰富,所以在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弯路,如,语文课程变成过思想政治课,变成过思维训练课,还变成过日常交际课等;这些课堂的构建直接影响了语文课程素养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號召下,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重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入手来为语文课程价值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论述。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他们语文素养的关键,如果学生们不爱语文课程,没有学习时的良好习惯,那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呢?所以,教授语文课程的教师们,一定要注意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说,能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字迹整洁、在课上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课等。当然,培养人的习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还是应该从教学中的点滴做起。
例如:在讲授《藤野先生》这节课之前,我为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便让他们在课前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查阅关于鲁迅的资料。等到讲授这堂课时,我就让学生们展示自己查阅到的资料,如,鲁迅的家庭背景,鲁迅的求学经历,鲁迅的作品等内容。然后我对学生们说:“现在我要讲授《藤野先生》了,请同学找一找这篇课文反映了你们找到的资料中的哪些内容。”学生们听了我的话,都开始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课,生怕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在课程将要结束时,我会让学生们进行发言,回答我之前提到的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答案,指出他们的问题,鼓励他们的表现。最后,我还会留一定的课后作业,如,根据《藤野先生》写一篇作文,并要求他们要字迹整洁,不要乱涂乱画等。我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长时间教学,逐渐让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学生们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丰富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
语文首先是一门语言,它学习的就是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或诗词,这就决定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而且,语言的积累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更是组成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因为初中生的自制力不强,所以需要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例如:在讲授《黄鹤楼》这类古诗词时,我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除了让他们背诵《黄鹤楼》以外,又在《唐诗三百首》中选择了几首课外诗词,如,《江南逢李龟年》、《瑶池》、《闺怨》等,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首或两首进行背诵。又比如,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类现代文学时,就会让学生摘录一些他们喜欢的句子,并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活动,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们推荐课外书,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简爱》等书籍。通过这样的做法,久而久之,学生们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并能够运用到作文当中和日常的写作之中,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增强学生优秀的文化底蕴
汉语之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信仰,而语文教学首先就是汉字的教学,这就要求语文教育要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增强,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对祖国的热爱,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而能够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在这些文化中汲取营养。不过,初中生不可能独自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所以教师要发挥主导性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了解文化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让他们在未来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在讲授《富贵不能淫》时,我会在向学生们讲解这堂课程的同时,给他们讲解一些《孟子》一书中的其他儒家精神,如孟子那“虽千万人吾往矣”和孔子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中庸精神等。又比如,再给学生们讲解成语“自强不息”时,我会告诉学生们这个成语出自《易经》乾卦文言中,并通过这个成语让学生们对《易经》有所了解。除此以外,在讲授诗词课程的时候,如讲授《渡荆门送别》时,我会根据诗词,向学生们讲解诗人此时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同时,介绍诗人具有的高尚人格和独立精神,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当然,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在平日里与学生们共同努力。不过,学生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其文化底蕴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增强。
总之,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能教授我们母语,还能成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钥匙,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为学生在未来为国家做出贡献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皓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训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1).
[2]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徐庆平,河南省信阳市,河南省固始县永和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内容极为丰富的课程,可以培养人的方方面面,但也是因为它太过于丰富,所以在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弯路,如,语文课程变成过思想政治课,变成过思维训练课,还变成过日常交际课等;这些课堂的构建直接影响了语文课程素养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號召下,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重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入手来为语文课程价值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论述。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他们语文素养的关键,如果学生们不爱语文课程,没有学习时的良好习惯,那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呢?所以,教授语文课程的教师们,一定要注意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说,能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字迹整洁、在课上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课等。当然,培养人的习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还是应该从教学中的点滴做起。
例如:在讲授《藤野先生》这节课之前,我为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便让他们在课前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查阅关于鲁迅的资料。等到讲授这堂课时,我就让学生们展示自己查阅到的资料,如,鲁迅的家庭背景,鲁迅的求学经历,鲁迅的作品等内容。然后我对学生们说:“现在我要讲授《藤野先生》了,请同学找一找这篇课文反映了你们找到的资料中的哪些内容。”学生们听了我的话,都开始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课,生怕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在课程将要结束时,我会让学生们进行发言,回答我之前提到的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答案,指出他们的问题,鼓励他们的表现。最后,我还会留一定的课后作业,如,根据《藤野先生》写一篇作文,并要求他们要字迹整洁,不要乱涂乱画等。我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长时间教学,逐渐让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学生们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丰富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
语文首先是一门语言,它学习的就是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或诗词,这就决定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而且,语言的积累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更是组成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因为初中生的自制力不强,所以需要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例如:在讲授《黄鹤楼》这类古诗词时,我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除了让他们背诵《黄鹤楼》以外,又在《唐诗三百首》中选择了几首课外诗词,如,《江南逢李龟年》、《瑶池》、《闺怨》等,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首或两首进行背诵。又比如,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类现代文学时,就会让学生摘录一些他们喜欢的句子,并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活动,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们推荐课外书,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简爱》等书籍。通过这样的做法,久而久之,学生们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并能够运用到作文当中和日常的写作之中,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增强学生优秀的文化底蕴
汉语之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信仰,而语文教学首先就是汉字的教学,这就要求语文教育要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增强,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对祖国的热爱,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而能够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在这些文化中汲取营养。不过,初中生不可能独自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所以教师要发挥主导性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了解文化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让他们在未来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在讲授《富贵不能淫》时,我会在向学生们讲解这堂课程的同时,给他们讲解一些《孟子》一书中的其他儒家精神,如孟子那“虽千万人吾往矣”和孔子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中庸精神等。又比如,再给学生们讲解成语“自强不息”时,我会告诉学生们这个成语出自《易经》乾卦文言中,并通过这个成语让学生们对《易经》有所了解。除此以外,在讲授诗词课程的时候,如讲授《渡荆门送别》时,我会根据诗词,向学生们讲解诗人此时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同时,介绍诗人具有的高尚人格和独立精神,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当然,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在平日里与学生们共同努力。不过,学生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其文化底蕴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增强。
总之,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能教授我们母语,还能成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钥匙,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为学生在未来为国家做出贡献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皓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训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1).
[2]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徐庆平,河南省信阳市,河南省固始县永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