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篇幅短小,但论证有力,教授这节课我设立了学习目标,通过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总节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自觉学习;总结规律;融会贯通;大胆质疑;拓宽知识;指导学法
  G633.3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二章》中的一篇,文章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道理。
  本节课,我设立了如下的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根据理解自行疏通文意。(2)教师讲解使动用法的规律及给一些虚词用法归类。(3)本文的思想内容。(4)学习文言文的方法。(5)课外文言文阅读。
  通过上述目标,我要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
  为了体现完整性,给教师示范一条完整的讲授文言文的路子,我把平时要求的两节课完成的这篇文章缩减到一节课完成。
  总观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一、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评一句,学生写一句,课堂内容枯燥乏味,许多应该由学生完成的都由教师来做。学生只是听话的工具而已。我打破这一常规,学生能完成的让他自己完成,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代他去做。如疏通文意,借助工具書完全可由学生自己解决。开始学生可能会不习惯,但是一旦能力形成,便会顺理成章了。这样由单一的译课文变成了丰富的师生互动参与课。
  二、总结规律性的东西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由于语言障碍,事例久远等,往往靠死记硬背,此时记住,彼时又忘了,只是文言语句翻译学生已倍感头痛,更谈不上向宽拓展、向深挖掘了。为了改变这种弊端,我向学生传授一些文言知识规律性的问题。如本课第一段只要能理解“举”之意,六句話的意思便迎刃而解了。第二段只要教师讲通使动用法的翻译规律,学生便会对内容不感困难,本课文言虚词中“之”的用法很多,教师可找学生一一例举出来,并结合学过的课文的“之”的用法,如“之”的用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有:动词的“到”;用于主谓句;代词,代人或物;助词“的”;补足音阶,用于句尾。这样,对“之”的用法有了全面理解,译文时也通畅了许多,另外也可根据本文各种修辞的译文规律(如排比句的运用)去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三、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遗忘得特别快,学了后一课,会忘了前一课,学了本册书,会忘了上册所讲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与本课有关的知识不妨提问一下,提示一下,这样,把新知与旧知很好地贯穿起来。如本课“之”的用法,排比修辞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也有体现。“是,所以,于,然后”的用法,以前也都在不同篇目中讲过。
  四、发挥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传统教学重在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课堂往往成为教师的独角舞台,学生只是观众,教师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问题的答案单一化,这些大大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去提出问题。虽然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可笑,但那毕竟是他自己劳动的果实,我也给以鼓励,这样,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开放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也能提出许多深刻性的问题,如:在今天,我们还需要那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做法吗?本文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是不是一种唯心说法?结尾指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难道国家总是打仗才会兴旺吗?如果学生不认真思考,是提不出这些问题的。
  五、拓宽知识面,为上高中打下基础
  初中文言文教学按照大纲要求,只求能疏通文意,背诵典范文章,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即可。该种指导思想,学生的文言基础打得比较好,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束缚了学生思维,很多学生只会死记,而不会活用;只能对所学了然于胸,对陌生文言文则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已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框框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也不想去跨出教师约定的范围,把教师当成永远依赖的拐棍,而对陌生知识便会束手无策,如一条老黄牛永远走不出教师画定的圈圈。而高中文言文学习则是在教材基础上进行大量课外文言文阅读,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部分全是课外的,这就形成了初中与高中有部分脱节现象。许多学生上了高中之后对文言文一筹莫展。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考查其文言文能力,我在每篇文言文之后都让学生自学一篇难易相近的课外文言文,如学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后,我便出了一道孟子的《十步笑百步》的课外阅读课。这不但拓宽了文言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指导学法,事半功倍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于渔”要比“授之于鱼”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文言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怎样去学,抓住哪些关键,使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有规律可循,有办法可找,有兴趣去学。
  讲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感觉有点收获,特别是在教育创新方面大胆地向前迈了一步,有些方法,已在本校进行推广。但是,此步竟迈得如此艰难,这不禁使我感到自己肩上担子之重,作为一名教师,我别无选择,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
  高微岩;1978年10月21日出生;性别女;民族:汉;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沾河林业局初级中学教导主任
  研究方向:“语文学科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的比较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纵观我中二班孩子,由于生活环境优越,从小习惯了家长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满足与包办,自主、自控、忍耐、等待和整理等一系列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歇尔的“糖果实验”启示,我多次借助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棒棒糖,通过不同时间长度和诱惑强度的创设,延迟孩子们的满足,在体验一糖换另一糖的经历和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只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对时事材料的学习,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思想品德课堂失去它应有的生命和活力。开展“新闻播报”,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老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新闻播报;教学  G633.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
期刊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本文以案例的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基于学生的成长背景,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制定出转化后进生的具体策略:1、感化心灵,循序渐进;2、以身作则,树立榜样;3、正面引导,赏识激励。本文通过生动的案例为班主任转化后进生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转化;激励  G64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这是党和政府从全局和
期刊
G623.5  “租船问题”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般按四个环节实施:第一环节是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是本课的主体环节。第三个环节汇报交流。第四个环节是反思提高、拓展运用。以上安排,应该是层次清晰,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显突出。在第一次试讲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似乎掌
期刊
【摘 要】 英语试卷讲评是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初三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一堂切实有效的评讲课一定是在测试、批改、统计、发卷等工作完成后,教师根据工作中的反馈信息,在认真分析研究、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利用课堂帮助学生突破考试中的重难点、矫正易错点,巩固知识结构,强化答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在考试中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审题能力。它对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关键词】讲评;实效;策略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的“点着生命之火焰,放出生命之光明",是“生命課堂”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最好的注释。强调文道并重、创设情景体验、锻炼学生思辨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从而构建写作教学的"生命课堂"。  关键词: 生命课堂;作文教学;思辨能力  G623.2  一、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们来搞个小组粽子品尝会如何?  生:(大声喊)好!  师:大家都愿意,我很高兴。我看这样吧,小组
期刊
摘要:.每个情境结合板块式问题组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究,最终小组展评,师生归纳.这种创建情境,合作探究,总结归纳的形式,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中设计了很多小的探究实验和探究问题,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去动手,去观察,去讨论,体验探究过程中的乐趣. 整个教学过程多使用类比的方法,形象的引入了磁场和磁感线,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及磁通量,将新学的内容构建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同时又活跃了学生
期刊
G623.71  一、主题与背景  虚热表演指的是看似热闹的表演,其实学生没有真正走进音乐的去表演,而是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早早的把音乐扔向了一边,从而也没有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那么遇见难以预见的虚热表演该如何把握契机,智慧地面对课堂中所发生的事情,这是值得大家考虑的问题。下面就是我在课堂内遇到的虚热表演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案例描述与评析  1.引子  教学内容是二年级的《袋鼠》,该年龄
期刊
【摘要】我校地理教研组申报了泉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地理关键问题的导学研究》,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提出充分利用生活实例,精心创设情境,灵活运用提问技巧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功效。  【关键词】问题情境;课堂提问;有效性  G633
期刊
【摘要】现在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上,经常可见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的热火朝天,部分学生却在底下沉默不语,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学生的不作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这种现象?本文通过对学生不作为现象的原因分析,试图找出解决这种不作为现象的方法,从而有效的提升英语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不作为;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H319.3  引言:  目前,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堂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