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我认为其课堂上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水平;②提供背景材料,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论;③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应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这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智慧的指路人。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智慧的火花。
2、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课、做练习之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动;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可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
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
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数学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目标要求,都成为“精英”,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别.有调查反映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成就10%的精英(高分低能),约40%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而有少数的学生则完全放弃学数学。这就是以往所说的”上课昏昏昏,回答问题慢吞吞,考试得几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教育对后进生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巨大的成功。同时,新课程又认为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习知识,根据能力大小可多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评价机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持久保持,能让后进生吃得着,优秀生吃得饱,每个人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5、数学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
数学教育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讲数学史,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宏扬爱国主义精神;讲数学思想、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的每一处知识、每一个背景材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料。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欲望,培养数学的审美观等诸多方面,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的德育渗透体系。
6、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
幻灯、多媒体制作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而天空教室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平台,互联网则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水平;②提供背景材料,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论;③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应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这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智慧的指路人。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智慧的火花。
2、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课、做练习之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动;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可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
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
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数学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目标要求,都成为“精英”,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别.有调查反映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成就10%的精英(高分低能),约40%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而有少数的学生则完全放弃学数学。这就是以往所说的”上课昏昏昏,回答问题慢吞吞,考试得几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教育对后进生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巨大的成功。同时,新课程又认为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习知识,根据能力大小可多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评价机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持久保持,能让后进生吃得着,优秀生吃得饱,每个人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5、数学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
数学教育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讲数学史,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宏扬爱国主义精神;讲数学思想、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的每一处知识、每一个背景材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料。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欲望,培养数学的审美观等诸多方面,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的德育渗透体系。
6、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
幻灯、多媒体制作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而天空教室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平台,互联网则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