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构古建筑消防技术保护体系分析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木构古建筑保护”及“消防安全”这两个部分内容构成了整个木构古建筑消防技术保护体系,本文在分析了古建筑火灾危险性的前提上,根据消防安全的现状,制定了不同的隐所患需要采取相应整改方式,并通过管理制度及技术措施的不断完善,来逐步提高古建筑抗御火灾的能力,以此来达到构建起现代消防技术在木构古建筑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木构;古建筑;消防保护
  0.引言
  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古建筑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以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实用价值,在研究历史和科学过程中,还能提供有效的实证,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就消防方面来讲,由于我国古建筑不仅历史久远,而且其结构大部分又以木构架为主,因此木构古建筑面临着严峻的防火形势,对木构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的研究就变得尤为紧迫及重要。
  1.古建筑中存在的火灾隐患
  1.1建筑材质所潜在的火灾隐患
  众所周知,我国古建筑所用材料大都以木材为主。由于长期干燥以及自然的侵蚀,古建筑中的木材往往会出现很多大小不一的裂缝。还有很多古建筑的柱子,尽管从表面上看象是一根直径很大的柱子,然而它并不是整块木料,而是由几根木料拼和而成后,在外面包裹一层麻质布料并涂抹上油漆。同时随着年代的久远,逐年疏松的木材燃点也在逐渐降低。古建筑中木材的以上这些特点都导致了古建筑一旦遇到火源,木材都很容易引起燃烧,并且火势会沿着其缝隙,向纵深蔓延,进而燃烧到建筑内的装饰品,如悬挂的绸缎、字画、匾额,纸张等易燃物。那么一旦火灾发生,木材及建筑内装饰品都能使火勢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另外,古建筑的布局形式通常使得消防通道不畅,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对古建筑火灾的扑救。
  1.2特殊的布局特点所造成的隐患
  古建筑的布局由于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消防因素,因此也存在着很多的消防安全隐患。通常,主体建筑大多建在大台基上且用红墙包围,同时又布置在古建筑群体的中心部位,在发生火灾后,消防车辆难以跨过层层布置的台阶及门槛而驶入最佳救援位置,将严重影响到对火灾的初期救援。此外,我国的很多古建筑都建在远离城镇的郊外或是环境偏僻的深山之中,由于周围没有消防给水网或天然水塘等水源,不能满足火灾扑救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条件,都不利于对古建筑火灾的扑救和救援工作。
  1.3雷击的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古建筑没有完善的避雷设施,同时又具有高耸、突出的屋檐,从而使得其容易遭受到雷击的危害。
  1.4对电气设备的使用不当所造成的隐患
  由于古建筑都不会考虑到用电问题,因此在设计之初,本身不具备敷设电气线路的条件。然而,在古建筑的管理使用中,对此容易忽视。从而造成大多数古建筑不能按照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严格安装用电线路,而是乱拉临时电线。而且,长期使用的电源线、刀闸就直接敷设在古建筑的梁、枋、柱等木质结构上。
  1.5难以控制的吸烟现象
  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古建筑被开发利用从而成为人们旅游的热门景点。一方面,旅游业的开发为古建筑单位带了能有效改善古建筑现状的经济收入。而另一方面,游人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火灾因素。最严重的就是吸烟。历经千百年风干的木质古建筑,本身耐火等级就很低,而在遇到气候干燥的季节,那么很有可能会因为一点点火星就能引燃整个木结构,从而引起严重的火灾。
  2.构建现代消防技术在木构古建筑体系
  2.1科学合理地规划消防布局
  前面已经讲到过,由于木质古建筑群通常在布局上,源自内部及周边环境的功能缺乏导致严重地影响了木构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从而为整个木构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首先要从布局出发,以有效地降低消防负荷为目的,科学地规划木构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布局,从而减少可能引起木构古建筑群发生火灾的隐患。在进行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时,要重点改善消防给水设施,比如可以通过人工水井和天然水源或市区水源以及市政供水管网对室外消火栓的合理设置,偏远的古建筑中消防池的设置等措施来解决消防用水的问题。
  2.2消防通道的设置要因地制宜
  针对在木构古建筑群普遍存在的消防通道不畅这一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采取诸如拆除部分价值相对较低的历史建筑或者拓宽拉直整条道路构建消防通道等方法,尽管解决了消防通道这一问题,提高了木构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性,然而却造成了对木构古建筑群空间特征的破坏。因此,我们需要秉承“保护为主,消防为辅”的原则,在解决木构古建筑群的消防通道问题时,要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
  2.3防雷装置的设置
  古建筑防雷装置的组成部分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接闪器被安置在建筑物的顶墙,作用是引雷。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则是通过引下线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在接收到雷电流后将其顺利地散入大地。在选择接闪器时,要根据不同的建筑风格,选择不破坏古建筑观赏性的接闪器,从而保护其艺术形象。避雷针则采取在阳光下由于视距和视角的关系,不宜被察觉的短支针。引下线的敷设,置要对称合理,选择最短路径。
  2.4用火用电制度的完善
  火源的控制是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古建筑物内,要严格禁止使用液化气或煤气,以及在供游人参观和举行宗教等活动的地方吸烟。在祭拜香火的地方,要设置采用不燃材料制成的香炉或焚纸炉,严格管理拜祭用的香火,并要有专人进行值班巡查。在用电方面,必须要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批准的前提下,严格执行电气安装规范。
  2.5规范游览秩序 严格控制吸烟
  在供游人参观的古建筑中,要通过在醒目的位置张贴、悬挂“禁止吸烟”、“严禁烟火”等标志来提醒游客禁止吸烟,如果发现有人吸烟时, 古建筑内的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制止。要力争以对一人的教育,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
  3.结论
  木构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到火灾科学、安全科学、木构古建筑以及消防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随着新时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要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学科间的交义、渗透与融合来更好地进行木构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勇,柴克承.空气采样火灾报警系统与古建筑火灾防护[J].武警学院学报,2004.
  [2]陈保胜,曹辉.古建筑火灾分析与消防安全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4.
  [3]杨旭红,王建军,高黎峰.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4.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探究和发展,生物科学成为21世纪以来人类关注的重点话题,其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面貌。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生物科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指导中小学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研究解决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实施质量,教育部基础教育
《初中地理新课标》指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摘 要】热管科技在多种热能源领域都有运用,热管一般作用是节约热能主要针对于热损失,热管作用于热能设备时回收废热减少热损耗,降低热能原材料使用数量,节约了供热原材料的使用,实现在社会上比较主流的节能科技产品,本文主要针对锅炉内热管技术应用进行浅析。  【关键词】锅炉;热管;技术;应用  热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密封罐装工业装填吸收热量液体,在装置中保持密封的工业液体吸收熱量产生蒸汽,由于管内密封因此工
新课改之下的历史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设计灵活,教学形式多样,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交流、碰撞,达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历
最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张蕾、林风雨主编的《中国语文人》(第一卷、第二卷),读罢心情顿然激奋而沉重。文中编选了30年来曾经活跃和仍然活跃在语文教育大舞台上的21位名家
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是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他们在理解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质。同时,音乐课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首要因素.它已成为21世纪的第一大资源.只要我们拥有业界优秀的人才和精英团队.就能把学校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并使之实现系统最优
通过体育教学我们了解到:体育创新能力包括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和创新情感等多方面的培养。本文就从学生、教师体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