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家的骨架,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因此,发展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学生对旋律和节拍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曲目的内涵。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16-01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重要作用
1.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改变其教学方式,采用一些节奏训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通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模仿时钟“滴答滴答”的走针声、或者模仿泉水“叮咚叮咚”的流淌声、让学生自己体验“咚咚咚咚”自己的心跳声等方式来进行节奏训练,通过这种节奏训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类似于玩耍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到相关音乐知识内容。此外,在教学中,当教师教唱歌的时候,还可加入打击乐器或使用生活中、教室里的物品来作为乐器为歌曲伴奏,通过边唱边打节奏或邀请几个学生一起演唱其余同学伴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能学会简单的乐器演奏,又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
2.节奏创作能更好地活跃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通过长期实践表明,节奏训练能够帮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快速地感受到节奏所带来的独特音乐魅力,并在这种节奏魅力的带动下,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节奏发挥属于他们自己的想象与再创造。音乐教师在教导和学习关于音乐节奏的练习时,可以带领小学生一起运用其自身的身体各个结构来打出节拍,比如像跺脚、拍桌子、拍手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脚、动脑,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既能愉悦身心,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简析
1.鼓励学生参与节奏训练。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应该以参与学习、兴趣培养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接受全新的音乐节奏知识,实现节奏训练的目的。基于这一条件,小学生能够在自我兴趣的引导之下,形成一种自主参与学习的驱动力,以此来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为了可以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音乐节奏的兴趣,推动音乐课堂的进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训练的关注程度,使其可以在教学中找到更多的乐趣,逐渐形成热爱音乐、喜爱音乐的情感、思想,并且更好地感受音乐节奏。在音乐节奏的训练中,如果部分小学生不喜爱音乐,或者存在抵触情绪,教师就应该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完程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熟悉的古诗,根据其断句的特征进行节奏训练——“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等,采用这样的节奏训练方式,可以缓解小学生对音乐的抵触情绪。随着课程的推进,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根据节奏,将古诗改编为歌曲,使其转变为音乐,进而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实现节奏训练的教学目的。
2.借助肢体完成节奏训练。
在人体中,肢体、感官之间具有较强的协调性,所以教师也可以借助肢体,深化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的气氛。通过肢体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可以优化训练效果,提高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参与程度,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将微笑、拥抱、拍手等肢体动作,融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之中,带动小学生通过肢体感受音乐的韵律、节奏,增强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小学生站起来,随着歌词的变化、节奏的推进,将微笑、拥抱、拍手等动作融入在音乐之中。通过这样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音乐节奏的同时,感受音乐活动的内在乐趣,进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认识、理解。另外,在讲授、学习其他音乐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节奏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创造肢体动作,在掌握音乐节奏的基础上,还会逐渐形成一支简单的舞蹈,增强小学生的成就感。
3.节奏教学与课堂實践相结合。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所以,教学最好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引导学生认识音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每个音符类似的动物走路姿势,根据走路姿势、节拍形象化记忆音符。因此,在进行课堂节奏训练时,最好与相关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某支歌曲,可以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活泼有趣,迎合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活泼好动的心理,使学生通过游戏来感受音乐曲目的节奏。教师应根据音乐教材的节奏任务认真分析,积极探索适合歌曲曲目的实践形式,尽可能结合生活场景,使理论知识成为灵活生动的知识。比如,学生可以跟着音乐曲目进行相应合适节奏的动作,如摇摆、拍手、跳跃等动作,使学生对歌曲曲目的掌握更加深刻熟练。教师也可以用身边常常可以听到的声音辅助教学,使得复杂的节奏问题变得简单。如课堂进行某支曲目,教师可通过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哪些声音表达,并且根据节奏的不同,引导学生变换声音变化的速度和频率等。随后,可根据各种打击乐器,如鼓、三角铁、锣、木鱼、沙锤、响板、碰铃等乐器表现不同的节奏。如果学校没有相关的乐器,教师也可利用身边的道具,如桌椅、书本、文具用品等可以发声的东西,代替乐器,进行节奏训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乐器、根据节奏使用乐器,或是之前未曾接触,抑或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都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三、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节奏训练。教师在教课过程中需结合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节奏训练方法,提高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习主动性,提高小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同时,节奏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加入诗词朗诵,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课堂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帮湘.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6,36(18):131.
[2]赵红艳.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6(27):55.
[3]陈莹.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节奏感[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164.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16-01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重要作用
1.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改变其教学方式,采用一些节奏训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通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模仿时钟“滴答滴答”的走针声、或者模仿泉水“叮咚叮咚”的流淌声、让学生自己体验“咚咚咚咚”自己的心跳声等方式来进行节奏训练,通过这种节奏训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类似于玩耍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到相关音乐知识内容。此外,在教学中,当教师教唱歌的时候,还可加入打击乐器或使用生活中、教室里的物品来作为乐器为歌曲伴奏,通过边唱边打节奏或邀请几个学生一起演唱其余同学伴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能学会简单的乐器演奏,又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
2.节奏创作能更好地活跃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通过长期实践表明,节奏训练能够帮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快速地感受到节奏所带来的独特音乐魅力,并在这种节奏魅力的带动下,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节奏发挥属于他们自己的想象与再创造。音乐教师在教导和学习关于音乐节奏的练习时,可以带领小学生一起运用其自身的身体各个结构来打出节拍,比如像跺脚、拍桌子、拍手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脚、动脑,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既能愉悦身心,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简析
1.鼓励学生参与节奏训练。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应该以参与学习、兴趣培养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接受全新的音乐节奏知识,实现节奏训练的目的。基于这一条件,小学生能够在自我兴趣的引导之下,形成一种自主参与学习的驱动力,以此来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为了可以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音乐节奏的兴趣,推动音乐课堂的进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训练的关注程度,使其可以在教学中找到更多的乐趣,逐渐形成热爱音乐、喜爱音乐的情感、思想,并且更好地感受音乐节奏。在音乐节奏的训练中,如果部分小学生不喜爱音乐,或者存在抵触情绪,教师就应该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完程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熟悉的古诗,根据其断句的特征进行节奏训练——“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等,采用这样的节奏训练方式,可以缓解小学生对音乐的抵触情绪。随着课程的推进,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根据节奏,将古诗改编为歌曲,使其转变为音乐,进而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实现节奏训练的教学目的。
2.借助肢体完成节奏训练。
在人体中,肢体、感官之间具有较强的协调性,所以教师也可以借助肢体,深化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的气氛。通过肢体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可以优化训练效果,提高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参与程度,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将微笑、拥抱、拍手等肢体动作,融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之中,带动小学生通过肢体感受音乐的韵律、节奏,增强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小学生站起来,随着歌词的变化、节奏的推进,将微笑、拥抱、拍手等动作融入在音乐之中。通过这样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音乐节奏的同时,感受音乐活动的内在乐趣,进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认识、理解。另外,在讲授、学习其他音乐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节奏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创造肢体动作,在掌握音乐节奏的基础上,还会逐渐形成一支简单的舞蹈,增强小学生的成就感。
3.节奏教学与课堂實践相结合。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所以,教学最好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引导学生认识音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每个音符类似的动物走路姿势,根据走路姿势、节拍形象化记忆音符。因此,在进行课堂节奏训练时,最好与相关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某支歌曲,可以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活泼有趣,迎合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活泼好动的心理,使学生通过游戏来感受音乐曲目的节奏。教师应根据音乐教材的节奏任务认真分析,积极探索适合歌曲曲目的实践形式,尽可能结合生活场景,使理论知识成为灵活生动的知识。比如,学生可以跟着音乐曲目进行相应合适节奏的动作,如摇摆、拍手、跳跃等动作,使学生对歌曲曲目的掌握更加深刻熟练。教师也可以用身边常常可以听到的声音辅助教学,使得复杂的节奏问题变得简单。如课堂进行某支曲目,教师可通过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哪些声音表达,并且根据节奏的不同,引导学生变换声音变化的速度和频率等。随后,可根据各种打击乐器,如鼓、三角铁、锣、木鱼、沙锤、响板、碰铃等乐器表现不同的节奏。如果学校没有相关的乐器,教师也可利用身边的道具,如桌椅、书本、文具用品等可以发声的东西,代替乐器,进行节奏训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乐器、根据节奏使用乐器,或是之前未曾接触,抑或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都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三、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节奏训练。教师在教课过程中需结合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节奏训练方法,提高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习主动性,提高小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同时,节奏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加入诗词朗诵,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课堂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帮湘.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6,36(18):131.
[2]赵红艳.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6(27):55.
[3]陈莹.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节奏感[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