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锅出现前古人怎么吃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生活的饮食主要还是以炒菜为主,蒸菜、煮菜等为辅。要想炒出一份可口的菜品,首先需要有一个炒锅,炒锅在饮食的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宋代以前制作炒锅的技术还未成熟,宋代人制作出炒锅之后,中国的饮食文化就翻开了新的篇章。那么在炒锅还未出现之前,古人每天吃什么呢?
  古人的饮食
  在上古时期,因为火的出现,人们的饮食从生食过渡到了熟食。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一团火加上一份食材,保留了食物最天然的味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烧烤之后,鲜美的味道就充满了四周。
  烧烤是最原始的烹饪方式,到了先秦时期,流行的饮食方式变为了羹。羹就是粥的升级版,往粥里加入各种食材和调料就成为了羹。老百姓一般每天吃菜羹,而中上阶层每天可以吃肉羹。一份羹,做法简单,食材简便,却承载着先秦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朴素生活。
  简单,就是先秦流行的饮食文化,时间转到汉代,一项发明至今影响着无数的吃货朋友们。汉代发明了火锅,当时被称为“古董羹”。汉初,百姓们每天基本只能吃些酱菜和咸菜,就跟早期韩国人的饮食差不多。火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汉朝百姓们的饮食,涌动的火锅汤汁与食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给人带来立体的感官刺激。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胡萝卜、香菜、蚕豆、大葱、黄瓜等农作物,这让火锅的食材更加丰富。
  时间再往前就来到了唐代,这是面食的天下。唐代人发明了面条和烧饼,大米的地位瞬间被超越了。各个地方的面食和烧饼开始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碗面、一份烧饼在不同的地方拥有着不同的味道,满足了大江南北的口味。盛唐充满包容性的饮食亦包容了不同的口味,但是在武后时期,唯一不能包容的就是肉类,因为武后信佛。这也间接推动了面食的发展,讓面食成为中国饮食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宋代,炒锅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炒菜瞬间成为百姓最喜欢的饮食方式。《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民间喜爱的一些炒菜,例如炒鸡、炒兔、炒牡蛎、炒腰子等。如今的诸多炒菜大多来源于宋代,这一切还要感谢冶铁技术的发展以及植物油的普及。
  明清时期,老百姓们更加有口福了,因为当时引进了非常多的外来农作物。例如辣椒、土豆、红薯、南瓜、苦瓜、洋葱、菜花、西红柿等等。这些外来农作物,成为了明清百姓们以及现代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
  我们了解了古人的饮食方式后,还需要了解的就是古人的饮食习惯。古人也是一日三餐,偶尔来点宵夜吗?
  古人的习惯
  一日吃几餐在早期的历史中,是一个关乎地位的问题。周朝的礼法制度相当严格,当时就规定只有天子能够享受一日三餐,其他人都是一日两餐。这除了是礼法的规定外,还因为当时的粮食有限。古人在9点到11点左右吃第一顿饭,称为“朝食”。下午4点左右,人们吃第二顿饭,称为“飨”或“饔”。《孟子·滕文公上》记载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始。”意思就是说一天吃两顿饭,以朝食为开端,飨食结束。
  《史记》中就记载刘邦用三餐犒赏士兵,最终攻下峣关的史实,可见一日三餐是当时许多普通人的梦想。到了汉朝,周朝的礼法对人们的影响逐渐消失,一日三餐的制度慢慢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庄子的《逍遥游》中记载,“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意思就是只有一天吃三顿饭,才能保证人体一日所需,这是关于一日三餐最早的科学佐证。
  宋代的时候,大多数百姓就已经是一日三餐了,这都源于宋代发达的经济,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进行过渡的朝代。宋代的繁荣催生了夜市,历史上最早的宵夜生活就此开始。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满足了人们心中对美味的所有期望,例如火腿、爆米花、汤圆、饺子等等。在伏暑的季节,宋人还可以在街上买冷饮解暑,那时的宋人已经成熟掌握了将冰雪做成冷饮的方法。
  到了元朝的时候,饮食文化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改变。在元代以前,古人吃饭实行的是分餐制,意思就是各自吃各自器具中的食物。而元代的时候,作为统治阶层的蒙古人拥有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他们实行的是合餐制。合餐制就是我们如今的吃饭方式,大家从公用的菜碗中夹菜。蒙古人的这种习俗加上某些其它的原因,使合餐制彻底取代了分餐制。
  归根结底,古人每天能吃什么,还是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良好的社会发展,能让古人的餐桌变得丰富;恶劣的社会发展,能让古人连餐布都买不起。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央视《朗读者》首期节目播出后,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登上微博热搜。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钱钟书教他英语杨振宁和他同窗  许渊冲1921年出生在江西南昌,就读于江西第二中学
期刊
不知是谁最先使用了“书香”一词,用得真是好极了。在书的世界就该纸墨飘香,仿佛予人玫瑰之手,芬芳犹存。我猜想,旧时所谓“敬惜字纸”之说,当也源于对书本的尊崇、敬爱和珍惜。  闲暇时,我喜欢逛旧书铺和旧书摊。倒不一定是像那些旧书收藏者,怀着明确的猎书、淘书的功利目的,我有时纯粹只为感受一种故纸芬芳,享受一下翻阅旧书的好奇和乐趣。那些曾经出入过许多人家、因为各种原因而流落到书店和书摊的旧书,也确实让我感
期刊
西游记里有很多隐藏的高手,第一个就是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  别看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门下学了十年艺,但菩提祖师真正教孙悟空的时候却不多,书中总共提及了三次,时长不过几个小时,孙悟空就成了仙人中的最高级——天仙,虽然仅仅是个散仙,是天仙的最低级别,但不要忘了这可是个速成品。可见,菩提祖师毫无疑问是名师,其实力肯定是莫测高深。  很多人对菩提祖师的身份有诸多猜测,因为这么一个法力高强的人,怎么会在天庭、
期刊
有这样一座图书馆,它横跨两个国家,两国之间的边界线把图书馆一分为二。图书馆在美国境内摆放着儿童读物,而在加拿大境内则有阅览室和其他图书。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图书馆,就是著名的赫斯克尔图书馆。  赫斯克尔图书馆位于美国佛蒙特州和加拿大魁北克省之间的边界线上。为什么这座图书馆会建立在两国之间呢?故事,还得从卡洛斯·赫斯克尔和玛莎斯·赫斯克尔夫妻两人说起。  赫斯克尔是美国佛蒙特州德比城人,从师范学校毕业
期刊
我国的武术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在我国武术界有一个词叫“南拳北腿”。那么这里面的拳到底是什么“拳”,腿又是什么“腿”呢?  这里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里的拳就是“洪拳”,也就是电影《洪熙官》里面的那套武功;腿则是“谭腿”,就是电影《功夫》里面猪笼寨三大高手里面那位“十二路谭腿”。  不过,这种说法并非大家的共识。还有一种说法似乎更为客观一点,认为:“南拳是因为南方的内家拳有名,北腿则是因
期刊
如果有机会穿越时空,你愿意去到什么朝代?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读书品茶,闲雅自在  宋朝文人辈出,苏东坡、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他们饱读诗书,不只为出仕、做学问。读书,读的是一种意趣,让自己找到生命的意义,过得悠闲。  文人见面,寒暄后总会互问:“近读何书?”各种聚会,会作诗能写佳句者,方可进入。文士们将“掉书袋”作为娱乐活动,李清照和丈夫赵明
期刊
提起《百家姓》,几乎人人都能背出它开头的几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说来有趣,“百家姓”版本众多,不少朝代都有编写。及至当代,我国每数年也都会有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更新的“新百家姓”出炉。然而无论怎么变更,我们最为耳熟能详的“百家姓”,依旧还是那个从宋代就开始流传的古老版本。  这一版《百家姓》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姓氏排序有怎样的依据?它又为什么如此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呢?  宋代人的幼教课本  “
期刊
要生活得写意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我知道恺撒与亚力山大〔亚历山大(前336—
期刊
枣庄龙泉寺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张掖大佛寺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济南千佛寺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杭州灵隐寺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
期刊
1  女儿:爸爸,我长大了会不会很漂亮?  爸爸:会的!  女儿:那就好!  爸爸:咋了?这么小就打算谋划未来了吗?  女儿:那倒不是,我怕将来和妈媽长得一样,一个月买个化妆品就要好几千,到时候连自己的孩子都抚养不起!  爸爸……  2  今天看书才知道,长期喝酒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等等……反正坏处老多了!  艾玛,可吓死我了。  回到家赶紧喝了杯酒压压惊,暗暗下定决心,对灯发誓:以后再也不看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