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诚信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规范,诚实守信既成为企业经营的基本准则,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的信用高,将加快企业经济运行的速度,推动企业的有序运行。反之,企业如果没有信誉,其品牌形象必将受到极大损害,也无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便是信用缺失。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假冒伪劣商品、虚假的合同和广告、虚假信息、逃废债务等失信行为较为普遍,严重削弱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外的交易活动中,信用交易占到60%,货币交易只占30%,而在我国交易基本都是现金交易,也就是说在同等交易额的情况下,我们企业的交易费用大大超过国外企业的交易费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不断创新的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必须大力培植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必然是与诚信经营紧密相联的。
一、企业诚信经营的战略思想
1.诚信经营是打造企业品牌扩大商誉的重要途径
企业的“品牌”声誉是社会公众对其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产品及服务质量、市场信用、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客观评价,是由广大消费者(投资者)根据企业在市场的诚信表现来判断选择和认可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就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海尔被中国企业信誉协会评为“中国产品质量放心用户满意诚信企业”,据了解,海尔是同类企业中唯一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15年来,海尔人本着“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上帝,不打价格战,把海尔发展成为产品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跨国集团。而像郑百文、银广夏这样一些违规公司的造假失信行为,是建立在侵害广大消费者、投资者利益基础之上的。他们在失去众多投资者信任的同时,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在破坏证券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也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终被投资者所抛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上市公司管理层只有全面遵守WTO的“市场规则”,才能使企业自身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打造出企业“品牌”声誉,创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2.诚信经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成功的外国企业都有其规范的“诚信”守则。诚信守则不同于常识观念中的员工手册,其内容主要是涉及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如员工、消费者、股东、政府、社区、社会大众等)的责任关系,以及公司的经营理念与道德理想。虽然其未必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诚信守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反映并影响企业的行为。对企业而言,诚信守则的制定与执行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存的基本意义及企业行为的基本方向。近些年来,美国企业纷纷实现了诚信经营的内部制度化,其主要做法就是优先制定诚信经营行为规范,并以此为依据自觉承担诚实守信的责任和义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3.诚信经营是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方法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生产活动是人对自然的活动;交易成本是指交易活动的成本,交易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生产成本的节约属于边际上的节约,这种节约只是“小头”,因为生产成本最小化是组织制度约束下的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的节约属于结构上的节约,这种节约才是“大头”,因为追求交易成本最小化决定了选择最有效的组织制度安排。可见,既要强调生产成本的节约,更要强调交易成本的节约,包括在交易中直接发生的诸如谈判签约等费用,也包括为交易而发生的产权界定与实施费用、组织形成与运转费用等。法律和诚信体系是维护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完善的法律体系和高度的社会诚信水准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事实上,与法律相比,诚信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诚信机制建立不起来,不但加大了实施法律的负荷,提高了交易成本,而且法律本身也不可能得到有效执行。法律制度的运行也离不开执法者的信誉。没有了诚信基础,法律能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4.诚信经营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对年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300家企业作企业信用和企业业绩相关的评估和研究。评估的内容包括管理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创新能力、长期投资的价值、金融状况的可靠性、吸引开发并留住人才的能力、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利益相关者认为最重要的企业信誉所涵盖的内容。从以往的调查结果看,80%的利益相关者认为管理质量是最重要的指标,但是,近年来选择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已上升为首要指标,而且这个指标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函数关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跨国公司竞争力》课题组在研究世界500强时发现:它们树立的企业核心理念几乎很少与商业利润有关。在这些公司看来,短期的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是持续增长的力量却只能从人类几千年来价值公理中获得。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从盈利能力角度解释了企业的成败。他认为,产业竞争的5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会反应在产业或企业的盈利能力上。企业的战略是否成功也主要通过利润大小来判断。但是,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共有价值观诚信的理念才是企业竞争力的动力源。
二、企业诚信经营的策略方法
1.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培养诚信意识
企业诚信文化和个人诚信心理的建立是逐步养成的,缺乏主动学习精神的组织和个人即使遭受外部再强大的诚信约束,也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持久的诚信理念。企业诚信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诚信建立起来后,需要精心维护,并通过适当的企业制度来予以保障和控制。企业诚信的持久性,必须通过相应制度的建立而得到保证。
2.完善法律制度是保障企业信用制度建立的前提
一是要完善我国民法及有关法律中关于债权保护的法律规定,以确保信用中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犯,并强制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二是参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正信用报告法,制定有关法规,严格规范涉及信用信息记录、使用及评估活动的机构和组织的行为;三是对债务人的违约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规则,同时要完善刑法中对欺诈和非法侵占等恶意背信行为的有关规定,依法惩治此类犯罪,包括法人犯罪和政府工作人员犯罪。同时从司法和执行上落实法律责任,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有效责任追究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信用关系、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追究债务人违约侵权责任的有力武器。
3.加强舆论监督,营造健康的诚信经营环境
加大社会信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识。“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治”。培养信用意识是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信用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市场主体的自律和对信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前,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向社会宣传信用作为一种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使企业珍惜已有信用,努力创造新的信用,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得尊,悖信遭耻”的舆论环境。
4.建立规范的信用体系,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
所谓社会信用体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由一系列与信用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的信用道德文化、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组织形式、技术手段、运作工具和运作方式而构成的综合系统。(1)普及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和信用意识。(2)引导企业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3)健全并完善社会信用信息的透明和开放制度。(4)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健全失信惩罚机制 。(5)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管体系和制度。(6)发挥行业协会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便是信用缺失。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假冒伪劣商品、虚假的合同和广告、虚假信息、逃废债务等失信行为较为普遍,严重削弱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外的交易活动中,信用交易占到60%,货币交易只占30%,而在我国交易基本都是现金交易,也就是说在同等交易额的情况下,我们企业的交易费用大大超过国外企业的交易费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不断创新的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必须大力培植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必然是与诚信经营紧密相联的。
一、企业诚信经营的战略思想
1.诚信经营是打造企业品牌扩大商誉的重要途径
企业的“品牌”声誉是社会公众对其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产品及服务质量、市场信用、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客观评价,是由广大消费者(投资者)根据企业在市场的诚信表现来判断选择和认可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就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海尔被中国企业信誉协会评为“中国产品质量放心用户满意诚信企业”,据了解,海尔是同类企业中唯一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15年来,海尔人本着“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上帝,不打价格战,把海尔发展成为产品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跨国集团。而像郑百文、银广夏这样一些违规公司的造假失信行为,是建立在侵害广大消费者、投资者利益基础之上的。他们在失去众多投资者信任的同时,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在破坏证券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也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终被投资者所抛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上市公司管理层只有全面遵守WTO的“市场规则”,才能使企业自身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打造出企业“品牌”声誉,创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2.诚信经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成功的外国企业都有其规范的“诚信”守则。诚信守则不同于常识观念中的员工手册,其内容主要是涉及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如员工、消费者、股东、政府、社区、社会大众等)的责任关系,以及公司的经营理念与道德理想。虽然其未必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诚信守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反映并影响企业的行为。对企业而言,诚信守则的制定与执行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存的基本意义及企业行为的基本方向。近些年来,美国企业纷纷实现了诚信经营的内部制度化,其主要做法就是优先制定诚信经营行为规范,并以此为依据自觉承担诚实守信的责任和义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3.诚信经营是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方法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生产活动是人对自然的活动;交易成本是指交易活动的成本,交易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生产成本的节约属于边际上的节约,这种节约只是“小头”,因为生产成本最小化是组织制度约束下的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的节约属于结构上的节约,这种节约才是“大头”,因为追求交易成本最小化决定了选择最有效的组织制度安排。可见,既要强调生产成本的节约,更要强调交易成本的节约,包括在交易中直接发生的诸如谈判签约等费用,也包括为交易而发生的产权界定与实施费用、组织形成与运转费用等。法律和诚信体系是维护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完善的法律体系和高度的社会诚信水准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事实上,与法律相比,诚信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诚信机制建立不起来,不但加大了实施法律的负荷,提高了交易成本,而且法律本身也不可能得到有效执行。法律制度的运行也离不开执法者的信誉。没有了诚信基础,法律能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4.诚信经营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对年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300家企业作企业信用和企业业绩相关的评估和研究。评估的内容包括管理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创新能力、长期投资的价值、金融状况的可靠性、吸引开发并留住人才的能力、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利益相关者认为最重要的企业信誉所涵盖的内容。从以往的调查结果看,80%的利益相关者认为管理质量是最重要的指标,但是,近年来选择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已上升为首要指标,而且这个指标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函数关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跨国公司竞争力》课题组在研究世界500强时发现:它们树立的企业核心理念几乎很少与商业利润有关。在这些公司看来,短期的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是持续增长的力量却只能从人类几千年来价值公理中获得。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从盈利能力角度解释了企业的成败。他认为,产业竞争的5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会反应在产业或企业的盈利能力上。企业的战略是否成功也主要通过利润大小来判断。但是,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共有价值观诚信的理念才是企业竞争力的动力源。
二、企业诚信经营的策略方法
1.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培养诚信意识
企业诚信文化和个人诚信心理的建立是逐步养成的,缺乏主动学习精神的组织和个人即使遭受外部再强大的诚信约束,也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持久的诚信理念。企业诚信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诚信建立起来后,需要精心维护,并通过适当的企业制度来予以保障和控制。企业诚信的持久性,必须通过相应制度的建立而得到保证。
2.完善法律制度是保障企业信用制度建立的前提
一是要完善我国民法及有关法律中关于债权保护的法律规定,以确保信用中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犯,并强制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二是参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正信用报告法,制定有关法规,严格规范涉及信用信息记录、使用及评估活动的机构和组织的行为;三是对债务人的违约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规则,同时要完善刑法中对欺诈和非法侵占等恶意背信行为的有关规定,依法惩治此类犯罪,包括法人犯罪和政府工作人员犯罪。同时从司法和执行上落实法律责任,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有效责任追究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信用关系、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追究债务人违约侵权责任的有力武器。
3.加强舆论监督,营造健康的诚信经营环境
加大社会信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识。“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治”。培养信用意识是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信用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市场主体的自律和对信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前,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向社会宣传信用作为一种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使企业珍惜已有信用,努力创造新的信用,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得尊,悖信遭耻”的舆论环境。
4.建立规范的信用体系,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
所谓社会信用体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由一系列与信用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的信用道德文化、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组织形式、技术手段、运作工具和运作方式而构成的综合系统。(1)普及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和信用意识。(2)引导企业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3)健全并完善社会信用信息的透明和开放制度。(4)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健全失信惩罚机制 。(5)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管体系和制度。(6)发挥行业协会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