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代要求有新语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而现实中还是存在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的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让”出主角地位,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论述了三个方面:让学生、让教材和多媒体的适当运用。
关键词: 让学生 让教材 多媒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就能对自己充满信心,自觉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为此要求每个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传统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元素。让教学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填鸭式,而是充满活力与创新的一次次思维撞击。让学生真正地解放出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课堂是学生的,老师把课堂让给学生,在解放自己的同时,让出精彩,可谓是两全其美。下面就结合我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让”字。
一、让学生
新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语文课堂不需要老师吐沫四溅地讲解,而是把时间留给学生独立地阅读、感悟、体验,不能让教师的讲解限制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想象,一人承包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出力不讨好。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收获,一种成熟与量力而行的智慧。有的老师经常纳闷:自己课前也下了很大气力,但是课却上得不理想。我们不妨看一看那些名师上课,哪一位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感受?他们把自己放得很低,尽量做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学生一次亲身实践,胜过老师的十句讲解,用平等的心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关注,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读,让学生讲。这样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而教师只需做出“让”步。在听于永正老师上《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时,我深有体会。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这篇文章是写人的,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文中祖父和“我”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然后学生就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教师只是在学生汇报时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伴随着于老师富有魅力的指导,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重难点。老师给线索,学习是学生的事,遇到实在解决不掉的老师帮助。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精彩不断,这样的课堂是开放而有活力的。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老师不像是老师而像一名医生,文本被他肢解,东一块,西一块,一句一句地讲解,一段一段地分析,真心累。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整體,学生通过阅读会形成他自己的理解,无须老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捆绑学生的思维。记得一位专家说:“语文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做老师的要相信学生,你把课堂让给学生,学生会还你精彩。
二、让教材
语文课堂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语文课是虚实结合的,所谓虚,就是情感体验,而对于文本情感的把握,就是要通过学生对教材的多读。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反复诵读,才能感受和体会到文本对他们心灵的震撼,从而把握住文本的情感,所以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他们与文本的对话。有的年轻老师会顾虑公开课上让学生自主阅读,老师不说话,气氛会不会尴尬,那种顾虑完全没必要。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学到知识为目标,那他还会在意什么气氛,毕竟语文课堂追求的不是热闹。另外,教师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语文教师基本功第一要素就是朗读。教师在朗读时一定要从教材出发,通过自己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文本的思想感情内涵。记得有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曾说:“要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由此,我想到:要用阅读表现文本,而不是表现自己。尊重文本的情感,通过阅读展现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朗读都是和课堂教学背道而驰的。例如在教师诵读大赛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选手使出浑身解数,花样很多,却达不到入情入境的水平,我认为那就是根本出发点错了,一味地着力表现自己,不懂得“让”教材,这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还是想举于永正老师的例子,那一次听他上的是《第一次抱母亲》,于老师范读课文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读到文章最后老泪纵横,在场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被他的朗读感动,真正是走心了。于老师没有磁性的声线,也没有运用什么朗读的技巧,只是用他那带有沧桑感的声音用心地读文章,还文本原有的表达情感,朴素而又真实。
三、多媒体教学的适当运用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传统老师上课一根粉笔一本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切地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益处,多媒体带给学生的直观感,知识的延伸是教师无法达到的。教师不要太自信,认为不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能教好学生,那只能说明你的思想太保守,对于新鲜事物不接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终将被时代淘汰。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妨让一些时间给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2015年在扬州听了何捷老师的一节作文观摩课《读绘本故事,练习说话,写话》,一节课主要就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绘本,老师带着学生阅读绘本,在阅读绘本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整节课非常精彩,掌声笑声不断,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就算何捷老师这样的名师也无法达到这么好的效果。
一个抱在怀里的孩子是学不会走的,教师学会放手,还学生自由放飞的课堂,把课堂让给学生,让给教材,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不仅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诠释和理解,更是对孩子的尊重和最好的教育。我们把课堂让给学生,让给教材,充分运用多媒体并不是说教师忽略自己,教师是引领者,风筝的线还是攥在你的手里,至于风筝飞得如何那就看你的把握了。最后想以窦桂梅老师的一句话结尾:“处于老师的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 让学生 让教材 多媒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就能对自己充满信心,自觉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为此要求每个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传统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元素。让教学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填鸭式,而是充满活力与创新的一次次思维撞击。让学生真正地解放出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课堂是学生的,老师把课堂让给学生,在解放自己的同时,让出精彩,可谓是两全其美。下面就结合我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让”字。
一、让学生
新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语文课堂不需要老师吐沫四溅地讲解,而是把时间留给学生独立地阅读、感悟、体验,不能让教师的讲解限制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想象,一人承包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出力不讨好。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收获,一种成熟与量力而行的智慧。有的老师经常纳闷:自己课前也下了很大气力,但是课却上得不理想。我们不妨看一看那些名师上课,哪一位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感受?他们把自己放得很低,尽量做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学生一次亲身实践,胜过老师的十句讲解,用平等的心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关注,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读,让学生讲。这样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而教师只需做出“让”步。在听于永正老师上《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时,我深有体会。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这篇文章是写人的,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文中祖父和“我”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然后学生就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教师只是在学生汇报时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伴随着于老师富有魅力的指导,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重难点。老师给线索,学习是学生的事,遇到实在解决不掉的老师帮助。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精彩不断,这样的课堂是开放而有活力的。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老师不像是老师而像一名医生,文本被他肢解,东一块,西一块,一句一句地讲解,一段一段地分析,真心累。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整體,学生通过阅读会形成他自己的理解,无须老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捆绑学生的思维。记得一位专家说:“语文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做老师的要相信学生,你把课堂让给学生,学生会还你精彩。
二、让教材
语文课堂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语文课是虚实结合的,所谓虚,就是情感体验,而对于文本情感的把握,就是要通过学生对教材的多读。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反复诵读,才能感受和体会到文本对他们心灵的震撼,从而把握住文本的情感,所以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他们与文本的对话。有的年轻老师会顾虑公开课上让学生自主阅读,老师不说话,气氛会不会尴尬,那种顾虑完全没必要。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学到知识为目标,那他还会在意什么气氛,毕竟语文课堂追求的不是热闹。另外,教师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语文教师基本功第一要素就是朗读。教师在朗读时一定要从教材出发,通过自己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文本的思想感情内涵。记得有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曾说:“要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由此,我想到:要用阅读表现文本,而不是表现自己。尊重文本的情感,通过阅读展现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朗读都是和课堂教学背道而驰的。例如在教师诵读大赛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选手使出浑身解数,花样很多,却达不到入情入境的水平,我认为那就是根本出发点错了,一味地着力表现自己,不懂得“让”教材,这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还是想举于永正老师的例子,那一次听他上的是《第一次抱母亲》,于老师范读课文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读到文章最后老泪纵横,在场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被他的朗读感动,真正是走心了。于老师没有磁性的声线,也没有运用什么朗读的技巧,只是用他那带有沧桑感的声音用心地读文章,还文本原有的表达情感,朴素而又真实。
三、多媒体教学的适当运用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传统老师上课一根粉笔一本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切地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益处,多媒体带给学生的直观感,知识的延伸是教师无法达到的。教师不要太自信,认为不依赖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能教好学生,那只能说明你的思想太保守,对于新鲜事物不接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终将被时代淘汰。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妨让一些时间给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2015年在扬州听了何捷老师的一节作文观摩课《读绘本故事,练习说话,写话》,一节课主要就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绘本,老师带着学生阅读绘本,在阅读绘本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整节课非常精彩,掌声笑声不断,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就算何捷老师这样的名师也无法达到这么好的效果。
一个抱在怀里的孩子是学不会走的,教师学会放手,还学生自由放飞的课堂,把课堂让给学生,让给教材,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不仅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诠释和理解,更是对孩子的尊重和最好的教育。我们把课堂让给学生,让给教材,充分运用多媒体并不是说教师忽略自己,教师是引领者,风筝的线还是攥在你的手里,至于风筝飞得如何那就看你的把握了。最后想以窦桂梅老师的一句话结尾:“处于老师的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