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一般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方式完成,它将决定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几例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一、穿插介绍背景故事,渗透价值观教育
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内因,教师的讲授、指导都是外因。但现在部分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的重要性不明确,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畏难、轻视的心理,认为学习无意义,学习无价值,这种思想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就是——被动地学习。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改变学生的错误思想。针对类似情况,江苏省金坛市建昌小学利用课前五分钟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是如何刻苦学习,并通过刻苦学习取得成功,为祖国作出贡献的故事。学生能够从这些事迹中,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家们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学习精神,并把这种学习精神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学生处在社会中,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加上心理发育不完全,难免会作出不恰当的反应,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经常挖掘教材中体现德育的因素,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实际体验,对学生的错误思想作正确的指导。如在教学《元、角、分》后,可引导学生就家庭中的水电开支情况作一次调查,统计出本班学生的家庭水电消费情况,再继续引导学生计算学校18个班的学生家庭水电消费情况。学生从统计的庞大数字中,形象地感受到了水电浪费的严重性。这时教师趁热打铁,把从网上搜集到的部分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的水电严重缺乏的图片和新闻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如此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自主地展开大讨论: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思想触动很大,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自身周围的事物去想一想、算一算。
三、巧妙利用学生的“出错”,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出错”则多是淡然处之,这无疑违背了数学教学目标。相反,我们如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这些“出错”,适时地加以引导,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
记得有一次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我找了4道题让学生练习,并请一位学生上来板演。当学生写完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很大声地叫喊了起来:“高老师,他错了,他最后一题错了……”同时还听到了一些笑声。
我没有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也没有批评那些笑的学生,而是问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做对了几题?”学生小声地答道:“3题。”接着我说了下面的一段话:“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他做错的这题,而看不到他前面做对的3题呢?看来,我们是只看到别人做错的地方而看不到别人做对的地方;其实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要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我们要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 学生听完后都低下了头。是的,当我们老师带着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比老师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有效得多。
四、课外正确引导,渗透做人的道理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生活不仅是教育场所,而且还是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直接参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是开展体验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要抓住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还必须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产生内心体验,并在活动中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五、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和模仿对象,是学生可信赖的人。因此,一个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还应该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神形合一,这样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业。
总之,小学教育要着眼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建昌小学)
一、穿插介绍背景故事,渗透价值观教育
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内因,教师的讲授、指导都是外因。但现在部分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的重要性不明确,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畏难、轻视的心理,认为学习无意义,学习无价值,这种思想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就是——被动地学习。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改变学生的错误思想。针对类似情况,江苏省金坛市建昌小学利用课前五分钟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是如何刻苦学习,并通过刻苦学习取得成功,为祖国作出贡献的故事。学生能够从这些事迹中,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家们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学习精神,并把这种学习精神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学生处在社会中,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加上心理发育不完全,难免会作出不恰当的反应,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经常挖掘教材中体现德育的因素,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实际体验,对学生的错误思想作正确的指导。如在教学《元、角、分》后,可引导学生就家庭中的水电开支情况作一次调查,统计出本班学生的家庭水电消费情况,再继续引导学生计算学校18个班的学生家庭水电消费情况。学生从统计的庞大数字中,形象地感受到了水电浪费的严重性。这时教师趁热打铁,把从网上搜集到的部分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的水电严重缺乏的图片和新闻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如此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自主地展开大讨论: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思想触动很大,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自身周围的事物去想一想、算一算。
三、巧妙利用学生的“出错”,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出错”则多是淡然处之,这无疑违背了数学教学目标。相反,我们如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这些“出错”,适时地加以引导,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
记得有一次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我找了4道题让学生练习,并请一位学生上来板演。当学生写完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很大声地叫喊了起来:“高老师,他错了,他最后一题错了……”同时还听到了一些笑声。
我没有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也没有批评那些笑的学生,而是问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做对了几题?”学生小声地答道:“3题。”接着我说了下面的一段话:“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他做错的这题,而看不到他前面做对的3题呢?看来,我们是只看到别人做错的地方而看不到别人做对的地方;其实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要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我们要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 学生听完后都低下了头。是的,当我们老师带着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比老师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有效得多。
四、课外正确引导,渗透做人的道理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生活不仅是教育场所,而且还是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直接参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是开展体验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要抓住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还必须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产生内心体验,并在活动中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五、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和模仿对象,是学生可信赖的人。因此,一个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还应该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神形合一,这样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业。
总之,小学教育要着眼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建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