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国际政治的认知心理方法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_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罗伯特·杰维斯是一位著述颇丰的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始终坚持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希望通过对微观层次的行为体的心理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实质,找到国家间冲突的实质及解决方法。其中,他于1976年出版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全面阐述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作。首先简单介绍了《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扫描了该书有关国际政治中认知心理研究的成果,最后对这一理论作为一种研究国际冲突的方法具有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罗伯特·杰维斯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05-02
  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是一位著述颇丰的西方国际关系学者,研究领域也相当广泛,包括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性互动、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复杂系统效应和非本意结果等多个方面。 虽然杰维斯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但他始终坚持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希望通过对微观层次的行为体(特别是决策者)的心理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实质,找到国家间冲突的实质及解决方法。其中,他于1976年出版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应该是其最成熟的一部理论著作,全面阐述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作。
  一、研究国际冲突的个人视角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主要通过聚焦个人层次从而试图发展一种研究国际冲突的微观层面国际政治理论。众所周知,冲突与合作一直是国际政治领域永恒的研究问题,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越来越倾向于宏观或中观层次上的研究,而“个人在国际政治分析中从未成为一个常见的范畴” [1] 。而杰维斯正是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试图通过分析国家决策中的个人(特别是决策者)的心理认知来观察国际政治,打破整体论和结构主义理论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垄断的地位。
  相对于个体概念而言,国家事实上是一个抽象的实体,国家作为这样一个客观实体的抽象性便决定了国家行为作为一个分析变量时似乎难以把握。然而,国家行为终归是要通过人的个体行为表现出来的,个人在国际政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0-11 。国际关系心理学流派个体心理分析理论的主要理论预设是个体作为国家行为的行使主体,一国的国家领导人与政策精英才是抽象国家行为的具体实践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个体尤其是领袖或重要的领导人建构了一国的国家行为。在此基础上,杰维斯提出的理论假设为:在不确定的国际条件下,国家决策者事实上很容易发生错误知觉,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倾向于将其他国家视为具有冲突意图的对手,并夸大对方的敌意。因为互动的双方都趋向于发生这样的错误知觉,国际冲突的几率将会明显大于合作的几率 [2]。因此,作者抽提出两个研究变量:决策者的知觉(自变量)与国家之间的冲突行为(因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是:国家决策者之间的错误知觉很可能会加剧国家之间的冲突,甚至会导致国家之间的战争。
  二、错误知觉的生成机制
  在提出理论假设之后,杰维斯将心理学中几个重要的导致错误知觉的机制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并运用大量的历史数据证实自己的假设,分析了为什么决策者会发生错误知觉。错误知觉的产生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认知相符现象、诱发定式及历史学习和类比。首先是认知相符现象,即人们总是倾向于保持自己的原有知识,希望能将新的信息融入原有的认识框架。如果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不一致时,他们往往会对其视而不见甚至曲解误断,以使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保持一致。其次是诱发定式。人们在接收到外来信息时,往往会以他们即时关注及考虑的问题为定式,并据此来认识和解读接收的信息。即便在信息完全沟通的情况下,双方也很难理解发送信息者的意义。如果处于相互敌对和有限沟通的情况下,加之由于政府内部信息的不平衡、双方关注点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下,错误知觉就更常发生。第三是历史包袱。人们往往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但如果机械地将现实同历史相比,则会由于人的认知局限产生误导,将一些实质上不相同的现实事件同历史事件牵强地联系在一起,出现严重的错误知觉。
  在从理论层面探讨了错误知觉的种种生成机制后,杰维斯继续剖析了四种常见的错误知觉。首先是国家决策者往往倾向于将其他国家视为团结一致、高度令行禁止的行为体,在这种设定下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对方有计划的而绝对不是无意或偶然的。其次,决策者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和自身作为目标的重要性。假如对方国家的行为与己方期望一致,那么决策者往往容易高估其自身政策对结果产生影响的程度;但如果对方国家的行为与己方期望不相符,决策者往往认为这是对方的敌意预谋,而非对其自身行为的一种反应。第三是一厢情愿(wishful thinking)的认知陷阱。由于期望和惧怕塑造着个体的知觉,行为体所感知到的往往是他们(潜意识里)所希望感知到的东西。最后是认知失调,即决策者总是为自己的既定政策寻找理由,以自圆其说。
  三、评介与思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心理学界兴起了一场认知革命。之后,国际关系研究中也大量借鉴了认知革命的成果,包括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信息处理加工、意象与信念体系及知觉与错误知觉等在国际关系的理论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领会和运用。其中,罗伯特·杰维斯无疑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进行了将心理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到国际政治研究的开创性尝试,揭示了一个理性行为体是如何由于心理机制和认知过程中的偏差而带来难以避免的非理性决策[3]。同时,杰维斯的理论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认识到个体知觉的根源将有助于减少国际关系实践中大量存在的错误计算与误解,有助于学者和决策者对其他国家的意图进行更为精确的分析,从而能制定或提供比仅仅依靠 “国家利益”分析框架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更有效的政策。   当然,杰维斯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研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第一是理论解释力的不足。国际冲突和战争的原因是国际体系、国家内部及决策者多个层次上不同的变量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仅仅单纯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是难以完全说明战争产生的根源的。正如美国学者沃纳·利瓦伊(Werner Levi)教授指出的那样,“在这些关于战争的心理根源的生动猜测中,总是缺少一种把人的根本天性同战争的爆发联系起来的环节。……正确的做法往往是把人的心理因素和人类本性归纳为战争的条件,而不是战争的根源。”[4]第二是理论模型与个案研究的问题。杰维斯运用心理学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国际关系层面的实证研究,而理论研究和创新略显不够。所以,这种研究取向客观上将导致国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说服力不足并大大限制它的发展空间。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政治现象往往具有烟云的特性,是多种因素和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心理学研究中一般注重运用的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杰维斯借鉴的很多结论也都是实验室的结果。这些结论在应用到国际政治事务的分析时是否足够客观及有效,尚有待验证。第三是政治心理与国家政治文化问题。政治心理研究是与一国的政治文化研究紧密相连的,但现有研究在两者的结合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现有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国家决策和国际危机的心理分析等大部分都拘囿于欧美文化情境。有学者就认为杰维斯仅局限于分析“大国间关于战争以及双方意图的议题。……但对于国际谈判以及南北关系则几乎没有涉及。”[5]这种背景之下的理论成果能否超越时空的局限而具有普遍相通的适用性,至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确证。其次,杰维斯“仅仅讨论了个人经历是如何影响观念预期的,但忽视了整个官僚文化、社会背景等对个体认知起到的作用。”[5]这说明我们需要把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的研究高度统一起来,需要进一步解释历史事件和社会实践对个体的身份、思维、个性与认知等心理因素的建构作用。
  总之,“杰维斯的著作填平了外交决策理论与认知研究之间的鸿沟。……对个体信息处理与认知重建之间的互动做了迄今为止最好的分析。”[6]因此,我们应重视个体层次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前辈学者业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更多的实证分析乃至于理论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米歇尔·吉拉尔.幻想与发明——个人回归国际政治[M].郗润昌,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罗伯特·杰维斯.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M].秦亚青,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3]Robert Jervis.Hypotheses on Misperception[J].World Politics,1968,20(3): 454-479.
  [4]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5]L. Freedman.Book Review of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J]. International Affairs,1978, 54(1):94.
  [6]Albert Eldridge.Book Review of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J].The Journal of Politics, 1977,39(4): 1106-1108.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就更需要我们勤于学习、努力地去发现和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累、学生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变为充满趣味性、挑战性和艺术性的互动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者“善教”、学者“乐学”,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公共艺术各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也应顺应各方面形势的变化,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坚持人本主义理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主体性和发展权利,理清关系,提高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28-0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学校规
期刊
摘 要: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起步晚,规模小。以会计硕士为例,探讨了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在培养目标、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会计硕士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00-02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
期刊
摘 要:自伤行为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是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以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为对象,调查研究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身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自伤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095-02  前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构建了新型的外语学习环境。而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外语后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外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笔者以辽宁五所师范院校为调研对象,着重探讨了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师范院校的大学外语后续教学的开展情况,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开展大学外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七大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和军队院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工作成效显著,积累了宝贵经验。认真梳理普通高校的新思路新举措,研判军队院校“三进入”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有助于军队院校“三进入”工作再上台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255-0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贫困大学生属于特殊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承受着“物质贫困”,在心理上笼罩着阴影,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以此为初衷,针对高职院校近年来相关的工作经验,从校园文化角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做出相关的分析,为促进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中圖分
期刊
摘 要:新时期要增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发展动力,必须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力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两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同性和差异性比较研究,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路径做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校园文化建设;趋同性;差异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21-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当前在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研,分析造成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因应措施,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56-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快速发
期刊
摘 要:“战争是一门艺术”,对于艺术,它需要我们在以存在和事实为准绳的基础之上,运用思维和想象之感对事物进行再创作和再加工,最终形成让人与人之间能形成共鸣并达到某种目的的深层次事物。现代战场形式千变万化,不拘一格,因此如何巧妙地运用战争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试从艺术角度论述美军在战争中如何将战争法巧妙地运用到战争中去,从而使美军在战争中化被动为主动并获取更多军事利益。  关键词:战争;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