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见龚玉的画作,会突然忆起刹那芳华这四个字。这四个字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杯红酒,在透明的杯子里沉醉,在美人的玉指间荡漾,在世人的怀念里纠结,犹如一个解不了、断不开的梦。虽然很难从她描绘的物象类别确定她关注的艺术主题,但这种意象仍会深深萦绕在观者的脑海,久久拂之不去。
她的作品有人体,如《女人体》,有表现人物状态的《集市》、《茶馆》,也有属于带有梦幻般色彩的作品《玫瑰花》,还有《年画》等颇具意味的作品。我们似已习惯在看画家的作品时看其作品的思想内涵,看其在画什么上所体现出的艺术观念,这种品评角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相互影响,成了一种潜在的标准。然而,好的艺术常常是逾越标准的,至少使“标准”变得难以适从。龚玉在绘画的过程中,巧妙认知和把握住水彩画品性,即便是再平凡、再简约的物象,依靠着自身对艺术的敏锐感觉,亦能寻觅出其独特之处,并积累成经验。在细细品味龚玉的画之后,觉得她在画中贯注了很强烈的精神要素。色彩、光感,构架等语汇被感觉有机地融汇起来,形成一种很坚实的感觉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生命体,它保持自身的统一性,面对造成各种面貌的作品要求,它坚持自己的显现,平淡中透露着曼妙而不张扬的芳华。这样,在龚玉的作品中,就出现了以感觉支配撑持画面并且随时与表现主题契合的特征。当她思考物象的存在意义时,她用局部空间中相对的个体表达自己对物象状态的感受,并且用抽象的形象、单一的色调来体现孤寂的氛境;当她意在塑造物象的生命活力时,她则洒脱地描绘各种情状下的人体姿态,流畅的笔触和虚实跌宕的色层构筑起一个个生命流动的景观;当她的感受从动态转移为静态时,她画《花卉静物》这类静谧安好的物象,用细碎的笔调和缓慢的节奏传达对于灵动生命的理解。
无论风格是潇洒奔放抑或稳扎笃实,龚玉作品这种外观多变而内感一致的特征,正符合了她是青年画家和女性画家的身份。作为青年画家,她尚处在对外部世界关注视角的多变时期,她的视角容易由心理情绪支配而转移;作为女性画家,她内心富有激越的创造热情,意欲坦白地传达自己的怀想、体验的省思。可以说她的题材是她潜意识的直觉映象,形象既有可感的具体性,又被抽象的形式语汇浸染着,在超现实的层面上闪烁出抒情的魅力,在简约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她仿佛是一个艺术的梦呓者,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绽放着芳华。
她那富有充沛力量的笔触,流畅、连绵、生动,形成一股弥漫在画面上的生机,丰富、熨帖而不呆板。在色彩把握上,她擅长的似乎是运用暖色调,尤其偏好仿古风的那种氤氲着淡淡昏黄的色彩,这完全符合了她感觉细腻,深切怀旧的特质。在她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有这样的一种色彩,在画面上或作为主调、或间杂在其他色彩之中。而且这种色彩通常充溢着一种旧时的沧桑感,它们自然而执著地流淌、弥漫在画面上,为平静的、紧固的物象状态增加了生命的活力,这样一种能直接唤起或创造观者情绪的色彩肯定是龚玉心理意识的流露。她不但有丰富的感觉,而且把感觉渗透在作品之中。由于她的画很有一种风格,容易认为她是一个情绪外倾型的画家,但从她的作品整体观察,她实际画得怀旧而不艰涩,恣意而不虚张,她不是表现感觉而是渗透感觉。渗透是一个缓慢但坚实的过程,是一种将感觉落实在具体的造型语言上而非游离画外的状态。
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情感。”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必须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二是它必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即具有审美价值。在龚玉的作品中,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比如,在《火锅馆》中,她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生活情景: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下,老百姓们围坐在一起,火锅吃得不亦悦乎,而店家则在刷锅刷碗忙得热火朝天。在这幅生活景象中,我们看到的不止是芸芸众生的生活场景,还有那种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之美。
纵观龚玉的水彩画创作,显现出了她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她的作品并不张扬,笔触亦不浓厚,但就在这片舒淡中,却有一种美的张力,真实而感人,足见画家的平日潜心及刻苦修为。而在现代社会,有些想借艺术平步青云的人,总是在思考着画什么,什么样的画才可以出名的问题。那种画缺少对艺术的真诚,缺乏一种能打动人的真实情感。绘画重要的不在于画什么样的内容,内容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来表达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对生活的态度。龚玉没有机械被动地照搬生活,而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再创造。她的作品具有强烈个性和情感,是生活与心灵碰撞之后激发出来的情感流露,她用画笔吐露着自己的心绪和态度,用画笔描绘出自然的美妙与神奇,用画笔刻画出人物的真实和性灵,她手中的画笔,是她最好的造梦工具,挥洒之中,魅力尽绽。
龚玉的作品,有一种贴近心灵的含蓄和娴美,具体说不清是什么,也许是一种感动,又或许是一种温暖吧。在呼吸之间,吸引着观者,陪着她一同做一场芳华迷人的水彩之梦。
她的作品有人体,如《女人体》,有表现人物状态的《集市》、《茶馆》,也有属于带有梦幻般色彩的作品《玫瑰花》,还有《年画》等颇具意味的作品。我们似已习惯在看画家的作品时看其作品的思想内涵,看其在画什么上所体现出的艺术观念,这种品评角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相互影响,成了一种潜在的标准。然而,好的艺术常常是逾越标准的,至少使“标准”变得难以适从。龚玉在绘画的过程中,巧妙认知和把握住水彩画品性,即便是再平凡、再简约的物象,依靠着自身对艺术的敏锐感觉,亦能寻觅出其独特之处,并积累成经验。在细细品味龚玉的画之后,觉得她在画中贯注了很强烈的精神要素。色彩、光感,构架等语汇被感觉有机地融汇起来,形成一种很坚实的感觉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生命体,它保持自身的统一性,面对造成各种面貌的作品要求,它坚持自己的显现,平淡中透露着曼妙而不张扬的芳华。这样,在龚玉的作品中,就出现了以感觉支配撑持画面并且随时与表现主题契合的特征。当她思考物象的存在意义时,她用局部空间中相对的个体表达自己对物象状态的感受,并且用抽象的形象、单一的色调来体现孤寂的氛境;当她意在塑造物象的生命活力时,她则洒脱地描绘各种情状下的人体姿态,流畅的笔触和虚实跌宕的色层构筑起一个个生命流动的景观;当她的感受从动态转移为静态时,她画《花卉静物》这类静谧安好的物象,用细碎的笔调和缓慢的节奏传达对于灵动生命的理解。
无论风格是潇洒奔放抑或稳扎笃实,龚玉作品这种外观多变而内感一致的特征,正符合了她是青年画家和女性画家的身份。作为青年画家,她尚处在对外部世界关注视角的多变时期,她的视角容易由心理情绪支配而转移;作为女性画家,她内心富有激越的创造热情,意欲坦白地传达自己的怀想、体验的省思。可以说她的题材是她潜意识的直觉映象,形象既有可感的具体性,又被抽象的形式语汇浸染着,在超现实的层面上闪烁出抒情的魅力,在简约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她仿佛是一个艺术的梦呓者,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绽放着芳华。
她那富有充沛力量的笔触,流畅、连绵、生动,形成一股弥漫在画面上的生机,丰富、熨帖而不呆板。在色彩把握上,她擅长的似乎是运用暖色调,尤其偏好仿古风的那种氤氲着淡淡昏黄的色彩,这完全符合了她感觉细腻,深切怀旧的特质。在她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有这样的一种色彩,在画面上或作为主调、或间杂在其他色彩之中。而且这种色彩通常充溢着一种旧时的沧桑感,它们自然而执著地流淌、弥漫在画面上,为平静的、紧固的物象状态增加了生命的活力,这样一种能直接唤起或创造观者情绪的色彩肯定是龚玉心理意识的流露。她不但有丰富的感觉,而且把感觉渗透在作品之中。由于她的画很有一种风格,容易认为她是一个情绪外倾型的画家,但从她的作品整体观察,她实际画得怀旧而不艰涩,恣意而不虚张,她不是表现感觉而是渗透感觉。渗透是一个缓慢但坚实的过程,是一种将感觉落实在具体的造型语言上而非游离画外的状态。
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情感。”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必须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二是它必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即具有审美价值。在龚玉的作品中,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比如,在《火锅馆》中,她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生活情景: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下,老百姓们围坐在一起,火锅吃得不亦悦乎,而店家则在刷锅刷碗忙得热火朝天。在这幅生活景象中,我们看到的不止是芸芸众生的生活场景,还有那种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之美。
纵观龚玉的水彩画创作,显现出了她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她的作品并不张扬,笔触亦不浓厚,但就在这片舒淡中,却有一种美的张力,真实而感人,足见画家的平日潜心及刻苦修为。而在现代社会,有些想借艺术平步青云的人,总是在思考着画什么,什么样的画才可以出名的问题。那种画缺少对艺术的真诚,缺乏一种能打动人的真实情感。绘画重要的不在于画什么样的内容,内容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来表达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对生活的态度。龚玉没有机械被动地照搬生活,而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再创造。她的作品具有强烈个性和情感,是生活与心灵碰撞之后激发出来的情感流露,她用画笔吐露着自己的心绪和态度,用画笔描绘出自然的美妙与神奇,用画笔刻画出人物的真实和性灵,她手中的画笔,是她最好的造梦工具,挥洒之中,魅力尽绽。
龚玉的作品,有一种贴近心灵的含蓄和娴美,具体说不清是什么,也许是一种感动,又或许是一种温暖吧。在呼吸之间,吸引着观者,陪着她一同做一场芳华迷人的水彩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