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本人就如何有效组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谈点个人看法,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有效的预设 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耗时低效的现象。 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有效的组织教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我对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的理解:
(一)课前准备充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我认为课前准备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奏”,是教师了解学情,把握课堂教学训练的重难点。指导学生预习,预设课堂生成的铺垫,更是进行深层次思维和训练的“保证”。平时我总是挑选出学生能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或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也能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师课前准备的就更多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前教师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课前准备时还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二)学法指导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
1、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2、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师生关系和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上老师幽默的表达,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
1.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因此,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我都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我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直至得出正确结论,即使一时答不出来,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信心上好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想上语文课。
2.把兴趣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教材中一些文本的单一、抽象性,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带来自己最欣赏的文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大家共享。并经常这样提问:“你对哪一段更感兴趣?”,“你最喜欢哪一句?”随着回答的深入,文章的内涵,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明朗清晰,而学生们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更是在赏读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赏识,和谐课堂的构建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出来。
(四)课后练习科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是编者遵循新修訂大纲的精神,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统筹安排、精心设计的,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后练习”题,了解编者意图,紧密结合“课后练习”的题备课,充分发挥“课后练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课文。
2、科学利用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何设计一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测题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课后探究练习题,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阅读、仿写、摘抄、背诵等,既是教学目标的载体,又与教学方法暗合,可以说课后探究练习题是一节课的主线,理所当然该在收课时好好检测。如《七律·长征》第一题:“这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图。请你各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并选择最喜欢的一副说说感受”。可以采用练习法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从学生的解答中了解诗意是否理解,从说感受中知晓学生对每幅画面的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第四题:“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写法”。有背诵检测,有书写练习,有字音字形的强调,一举多得。
(五)优化课堂常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优化课堂常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应包括:探索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作业书写习惯、写作习惯、合作学习习惯、归纳小结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必将水到渠成。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堂效率,要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生,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教师有效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钟启泉等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包南麟等主编《小学青年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4]李炳亭编著《杜郎口“旋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6。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有效的预设 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耗时低效的现象。 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有效的组织教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我对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的理解:
(一)课前准备充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我认为课前准备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奏”,是教师了解学情,把握课堂教学训练的重难点。指导学生预习,预设课堂生成的铺垫,更是进行深层次思维和训练的“保证”。平时我总是挑选出学生能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或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也能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师课前准备的就更多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前教师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课前准备时还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二)学法指导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
1、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2、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师生关系和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上老师幽默的表达,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
1.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因此,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我都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我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直至得出正确结论,即使一时答不出来,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信心上好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想上语文课。
2.把兴趣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教材中一些文本的单一、抽象性,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带来自己最欣赏的文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大家共享。并经常这样提问:“你对哪一段更感兴趣?”,“你最喜欢哪一句?”随着回答的深入,文章的内涵,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明朗清晰,而学生们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更是在赏读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赏识,和谐课堂的构建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出来。
(四)课后练习科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是编者遵循新修訂大纲的精神,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统筹安排、精心设计的,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后练习”题,了解编者意图,紧密结合“课后练习”的题备课,充分发挥“课后练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课文。
2、科学利用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何设计一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测题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课后探究练习题,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阅读、仿写、摘抄、背诵等,既是教学目标的载体,又与教学方法暗合,可以说课后探究练习题是一节课的主线,理所当然该在收课时好好检测。如《七律·长征》第一题:“这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图。请你各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并选择最喜欢的一副说说感受”。可以采用练习法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从学生的解答中了解诗意是否理解,从说感受中知晓学生对每幅画面的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第四题:“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写法”。有背诵检测,有书写练习,有字音字形的强调,一举多得。
(五)优化课堂常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优化课堂常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应包括:探索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作业书写习惯、写作习惯、合作学习习惯、归纳小结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必将水到渠成。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堂效率,要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生,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教师有效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钟启泉等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包南麟等主编《小学青年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4]李炳亭编著《杜郎口“旋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