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078-01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每个年段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贯彻,很多家长、老师开始注意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一、为了读课外书而读课外书。二、“课外书就是作文阅读训练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及家长这样认为。三、“课外读物就应该在课外、校外进行阅读。”许多班主任老师这样认为。四、“读课外书就是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是存在于学生身上的误区。所以走出这些误区,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让课外阅读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里。
一、资源共享,打开课外阅读之路
要真正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首先解决的是课外书籍的来源。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父母会给他们提供许多阅读的书籍;但家庭条件差的同学,课外书对他们来说就是奢侈品。这种资源的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班级内同学之间资源共享。号召全班同学把家里的课外书拿到学校来,和同学互相交换着阅读。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普九达标中,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为每所学校成立了或大或小属于自己的图书馆。3、利用学校所在地或社区的阅览室、图书馆达到资源共享。4、让网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信息时代,在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网络的方便快捷也可以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提供广泛的阅读材料。
二、精挑细选,严把课外阅读质量
小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判断能力都处在相对稚嫩的阶段,还不能做到独立选择课外读物,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精挑细选,让健康、合适的课外读物成为学生的阅读内容,严格把好课外阅读的质量关。首先要为学生选择那些健康向上的,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书籍。还要把能开发他们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书籍挑选出来,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在小学阶段的六年时间里,孩子会有许多大的改变。对于阅读也是如此。
三、走进校园,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现在很多学校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场地、书籍等方便。如班级建立起图书角,教学楼内的走廊也为学生开辟出阅读角,准备了书籍、座椅供学生阅读。这些都是外部条件,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读课外书的行为真正走进校园。每个孩子阅读课外书开始时并不是自觉自愿的。所以在学校内,教师应每天抽出固定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而不是只把它作为家庭作业。这样班级中才能营造才出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沉浸于其中,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1、早自习时间,初升的太阳,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伴随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叫声,孩子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凝神专注地遨游在课外书的海洋中。这是一幅多么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啊!即使对课外书没有多少兴趣的孩子,在这种氛围的熏染下,长此以往他也一定会走进阅读的无我境界中。2、平时的自习课上。“自习”顾名思义,应自己主动学习提高,不要让无尽的讲解演练占满这本该属于学生的自我提升时间。给学生充分的在校阅读时间,使课外阅读真正走进校园,让孩子们看到同伴认真读书的情景,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积极投入到阅读课外书的行列之中。
四、内外联合,发挥课外阅读作用
课外阅读最后的目的是积累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它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把课外阅读有机地融入到课内阅读之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名家作品,在学习某位作者的文章时,教师可通过介绍他的作品及生平,鼓励学生去阅读更多有关作者的其他作品及书籍。这样既可增加阅读量,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家写作风格的把握。2、小学高年级要求学生写心得笔记,这项内容也可以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把自己读课外书的感悟体会,以心得笔记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能读课外书的基础上,还要读得认真,读得投入。真正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受益,使课外阅读行为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教师指导,确保课外阅读畅行
学生在接触课外书之初,完全凭自己的兴趣,没有目的,没有方法。这样读课外书收效甚微,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会读书,掌握好的读书方法,从中得益。1、读书要坚持,选好的书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2、读书要有计划,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时间,容量比较大的书籍,可以化整为零,每天固定读一部分,直至把整本书读完。3、不同书籍不同对待,诗歌、短篇文章抓住精彩语段,体会积累、以至背诵;故事、信息大致浏览,了解主要内容既可;篇幅较长的书籍、文章,抓住目录、内容提要、序言、后记、导读迅速了解主要内容,整体把握,然后再抓住精彩部分,反复阅读理解。4、“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中要使学生养成动笔圈划、批注、摘抄的好习惯。好的方法会使课外阅读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地给于指导,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使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步走出误区,走进一片崭新的天地。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每个年段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贯彻,很多家长、老师开始注意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一、为了读课外书而读课外书。二、“课外书就是作文阅读训练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及家长这样认为。三、“课外读物就应该在课外、校外进行阅读。”许多班主任老师这样认为。四、“读课外书就是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是存在于学生身上的误区。所以走出这些误区,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让课外阅读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里。
一、资源共享,打开课外阅读之路
要真正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首先解决的是课外书籍的来源。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父母会给他们提供许多阅读的书籍;但家庭条件差的同学,课外书对他们来说就是奢侈品。这种资源的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班级内同学之间资源共享。号召全班同学把家里的课外书拿到学校来,和同学互相交换着阅读。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普九达标中,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为每所学校成立了或大或小属于自己的图书馆。3、利用学校所在地或社区的阅览室、图书馆达到资源共享。4、让网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信息时代,在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网络的方便快捷也可以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提供广泛的阅读材料。
二、精挑细选,严把课外阅读质量
小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判断能力都处在相对稚嫩的阶段,还不能做到独立选择课外读物,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精挑细选,让健康、合适的课外读物成为学生的阅读内容,严格把好课外阅读的质量关。首先要为学生选择那些健康向上的,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书籍。还要把能开发他们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书籍挑选出来,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在小学阶段的六年时间里,孩子会有许多大的改变。对于阅读也是如此。
三、走进校园,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现在很多学校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场地、书籍等方便。如班级建立起图书角,教学楼内的走廊也为学生开辟出阅读角,准备了书籍、座椅供学生阅读。这些都是外部条件,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读课外书的行为真正走进校园。每个孩子阅读课外书开始时并不是自觉自愿的。所以在学校内,教师应每天抽出固定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而不是只把它作为家庭作业。这样班级中才能营造才出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沉浸于其中,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1、早自习时间,初升的太阳,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伴随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叫声,孩子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凝神专注地遨游在课外书的海洋中。这是一幅多么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啊!即使对课外书没有多少兴趣的孩子,在这种氛围的熏染下,长此以往他也一定会走进阅读的无我境界中。2、平时的自习课上。“自习”顾名思义,应自己主动学习提高,不要让无尽的讲解演练占满这本该属于学生的自我提升时间。给学生充分的在校阅读时间,使课外阅读真正走进校园,让孩子们看到同伴认真读书的情景,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积极投入到阅读课外书的行列之中。
四、内外联合,发挥课外阅读作用
课外阅读最后的目的是积累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它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把课外阅读有机地融入到课内阅读之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名家作品,在学习某位作者的文章时,教师可通过介绍他的作品及生平,鼓励学生去阅读更多有关作者的其他作品及书籍。这样既可增加阅读量,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家写作风格的把握。2、小学高年级要求学生写心得笔记,这项内容也可以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把自己读课外书的感悟体会,以心得笔记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能读课外书的基础上,还要读得认真,读得投入。真正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受益,使课外阅读行为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教师指导,确保课外阅读畅行
学生在接触课外书之初,完全凭自己的兴趣,没有目的,没有方法。这样读课外书收效甚微,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会读书,掌握好的读书方法,从中得益。1、读书要坚持,选好的书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2、读书要有计划,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时间,容量比较大的书籍,可以化整为零,每天固定读一部分,直至把整本书读完。3、不同书籍不同对待,诗歌、短篇文章抓住精彩语段,体会积累、以至背诵;故事、信息大致浏览,了解主要内容既可;篇幅较长的书籍、文章,抓住目录、内容提要、序言、后记、导读迅速了解主要内容,整体把握,然后再抓住精彩部分,反复阅读理解。4、“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中要使学生养成动笔圈划、批注、摘抄的好习惯。好的方法会使课外阅读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地给于指导,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使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步走出误区,走进一片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