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以“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补”一般为动词,指因破损或缺失而修理和添加。“补”的内容可实指,也可虚指。比如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里的“补”便可视为一种生活态度,蕴含着节俭精神与情怀。如“补丁装”在以前是无奈,可如今却是时尚。其中的反差,值得一写。
审视这个时代,大家会惊讶地发现,衣破了,买;镜破了,换。“只换不补”,破镜重圆的佳话也就少了。对事物这样,对情感亦是如此。在“只换不补”的时代里,与“补”相关的行业少了——补鞋摊难找了,修缸补锅的工匠难觅了,老手艺,老行当,在时代的洪流中,悄然消逝,古老的传统,工匠的精神,等等,从任何一个角度入手,都足以令人感叹、深思。写作时,大家要明确交代“谁”补、补“什么”的问题。如修补破裂的情感,修补缺失的道德,修补流失的传统文化,修补扭曲的心灵……
作文要想写得深刻,最好去挖掘怎么去“补”,但不能只表明态度,却不说出怎样解决问题,这样,作文会显得立意不深刻。如可以反向立意,表达对不需要“补”而“补”的现象的担忧和批判,如“画蛇添足”式的“补”。
若写记叙文,则可以围绕“补”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表达情感,但最好能体现一个情感变化过程:原先破损、缺乏、过失、差错——修补、弥补、补救(做了什么事来“补”)——“补”的结果或感悟。写作时,可以巧妙地将实的“补”和虚的“补”结合起来,如补衣与补心;打补丁与弥补缺憾;补课与补德;补鞋与补缺点等。
通过组词,相信同学们能够发现,当“补”与不同的字词组合时,就能产生特殊的内涵。比如,“替补”可以是一种生命角色,“补白”可以是一种生命艺术,“补刀”可以是一種策略姿态,等等。
看吧,一个简单的“补”字,也是大有可挖掘的内容呢。对此,你有何启发呢?
用“补”最初的意思,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如补衣服;然后再升华到人生感悟的角度。这样,作文内容会更显充实。
补
◎孙宝坤
爷爷曾说过,补一件衣服要远比做一件衣服难得多。
那年,一位身材高且胖的顾客按响了我家的门铃。他是来做衣服的。毕竟,在这么冷的天,穿多点儿也不足为奇。只见那位客人头戴棉帽,围着围巾,宽大的上衣盖住了他庞大的身躯。他说他想要一件紧身衣,爷爷用卷尺量了量他的腰围,又量了量他的手臂,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看来,一件衣服的雏形已经出现在爷爷的心间了吧。
没过多久,一件衣服就做出来了。可那位顾客这刚一穿上,纽扣便“啪”地掉下,看来,他的胖远远超出了爷爷的判断。
爷爷只好拆开“重补”,他把一套衣服的制作方式又反着来了一遍,抽出线头,剪开,分线……爷爷神情专注。半个小时过去了,衣服终于被爷爷分开了。接下来,爷爷全神贯注地修补着紧身衣,把布对接的时候,还时不时地在顾客身上比一比,然后用针线紧紧缝住,使其再不分开。
衣领是最难“补”的,爷爷在那个男子的脖子上量了几十次,却还迟迟没有下手。终于,他拿起剪刀,手起刀落,飞快地剪下那块布上的多余部分。衣服做好了,可我仍心中打鼓,身材较胖的男人能穿上吗?嗯,只见他头一伸、手一拉,刚刚好。他付了钱,满面笑容地离开了。
“补”一件衣服验证了一个裁缝的技术是否到位。“补”,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健全。
只有用心补好每一件衣服,补好一个家,才能补好我们的社会。
(河南沁阳市第三中学初一)
点评
面对这样一位特殊的顾客,作为裁缝的爷爷不得不返工修补刚刚做好的衣服,但这不仅仅是为了让顾客更满意,也彰显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小作者从日常生活入手,选择了一个看似普通却意蕴深远的素材,真正做到了小切口、大主题。文中的描写十分细腻,主题呈现自然且不露痕迹。
从亲情的角度立意,用自然朴实的语言,“补”出那些难忘的美好瞬间。
补
◎卫 哲
亲情是一种神奇的东西,经常让我们心动落泪,而且,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消散在周围温暖的空气中。
傍晚,我偷偷地拉开抽屉,将保存了多年的一张冰棍纸取了出来,快速装进上衣的口袋里,然后奔出家门。
推开叔叔家的门,屋里散发出的热气瞬间包围了我。婶婶热情地招呼我,叔叔在厨房里炒菜,而姐姐的女儿则趴在里屋的桌子上做着作业。
“趁饭未好,你去教她几道题吧。”叔叔走过来说,我便紧走几步,推开了里屋的门。窗外棕色的墙壁配着皎洁的月光,屋里各种装饰配着明亮的灯光,一个纯天然,一个人为的,却各有各的韵味。
我弯下腰,将桌上的书抽了出来。翻着一年级的语文书,看着美丽且充满童真的插图,回忆起小学时的点点滴滴,我不禁笑了起来。把书翻到相应的页数后,小姑娘就给我背起了古诗:“一日无书,百日荒芜……”那些数学题在我看来也极为简单,看她抓耳挠腮的模样,我笑着说:“傻丫头,这也不会,来,要这样做,首先应该……”教了几道题,背了几首诗,看到小姑娘专心致志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
临走前,我拿出冰棍纸问她:“你还记得这个吗?就是那次,你请我吃冰棍的事儿……”她想了半天,却没有想起来。
或许是因为她那时年龄还小,记不住那么多事儿吧!不过,就是这小小的一张纸,勾起了我多年前的回忆。
多想一直这样走下去啊,但我明白,我不能永远陪伴他们。不过,我知道亲情是没有距离的,他们也会牵挂着我和爸妈,就像我们一直牵挂着他们一样!
只是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将那些因忙碌而失去的团聚时光给补回来啊!
(河南沁阳市第二中学)
点评
作文选材贴近生活,将“我”和叔叔一家团聚的美好时光描绘得细腻温馨,那份惬意的美好和浓浓的亲情令人动容。小作者对团聚场景的描绘、表达离去时的不舍以及对亲情永恒主题的提炼,其实都是在弥补自己心中的那份对亲情疏离的遗憾。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补”一般为动词,指因破损或缺失而修理和添加。“补”的内容可实指,也可虚指。比如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里的“补”便可视为一种生活态度,蕴含着节俭精神与情怀。如“补丁装”在以前是无奈,可如今却是时尚。其中的反差,值得一写。
审视这个时代,大家会惊讶地发现,衣破了,买;镜破了,换。“只换不补”,破镜重圆的佳话也就少了。对事物这样,对情感亦是如此。在“只换不补”的时代里,与“补”相关的行业少了——补鞋摊难找了,修缸补锅的工匠难觅了,老手艺,老行当,在时代的洪流中,悄然消逝,古老的传统,工匠的精神,等等,从任何一个角度入手,都足以令人感叹、深思。写作时,大家要明确交代“谁”补、补“什么”的问题。如修补破裂的情感,修补缺失的道德,修补流失的传统文化,修补扭曲的心灵……
作文要想写得深刻,最好去挖掘怎么去“补”,但不能只表明态度,却不说出怎样解决问题,这样,作文会显得立意不深刻。如可以反向立意,表达对不需要“补”而“补”的现象的担忧和批判,如“画蛇添足”式的“补”。
若写记叙文,则可以围绕“补”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表达情感,但最好能体现一个情感变化过程:原先破损、缺乏、过失、差错——修补、弥补、补救(做了什么事来“补”)——“补”的结果或感悟。写作时,可以巧妙地将实的“补”和虚的“补”结合起来,如补衣与补心;打补丁与弥补缺憾;补课与补德;补鞋与补缺点等。
通过组词,相信同学们能够发现,当“补”与不同的字词组合时,就能产生特殊的内涵。比如,“替补”可以是一种生命角色,“补白”可以是一种生命艺术,“补刀”可以是一種策略姿态,等等。
看吧,一个简单的“补”字,也是大有可挖掘的内容呢。对此,你有何启发呢?
用“补”最初的意思,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如补衣服;然后再升华到人生感悟的角度。这样,作文内容会更显充实。
补
◎孙宝坤
爷爷曾说过,补一件衣服要远比做一件衣服难得多。
那年,一位身材高且胖的顾客按响了我家的门铃。他是来做衣服的。毕竟,在这么冷的天,穿多点儿也不足为奇。只见那位客人头戴棉帽,围着围巾,宽大的上衣盖住了他庞大的身躯。他说他想要一件紧身衣,爷爷用卷尺量了量他的腰围,又量了量他的手臂,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看来,一件衣服的雏形已经出现在爷爷的心间了吧。
没过多久,一件衣服就做出来了。可那位顾客这刚一穿上,纽扣便“啪”地掉下,看来,他的胖远远超出了爷爷的判断。
爷爷只好拆开“重补”,他把一套衣服的制作方式又反着来了一遍,抽出线头,剪开,分线……爷爷神情专注。半个小时过去了,衣服终于被爷爷分开了。接下来,爷爷全神贯注地修补着紧身衣,把布对接的时候,还时不时地在顾客身上比一比,然后用针线紧紧缝住,使其再不分开。
衣领是最难“补”的,爷爷在那个男子的脖子上量了几十次,却还迟迟没有下手。终于,他拿起剪刀,手起刀落,飞快地剪下那块布上的多余部分。衣服做好了,可我仍心中打鼓,身材较胖的男人能穿上吗?嗯,只见他头一伸、手一拉,刚刚好。他付了钱,满面笑容地离开了。
“补”一件衣服验证了一个裁缝的技术是否到位。“补”,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健全。
只有用心补好每一件衣服,补好一个家,才能补好我们的社会。
(河南沁阳市第三中学初一)
点评
面对这样一位特殊的顾客,作为裁缝的爷爷不得不返工修补刚刚做好的衣服,但这不仅仅是为了让顾客更满意,也彰显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小作者从日常生活入手,选择了一个看似普通却意蕴深远的素材,真正做到了小切口、大主题。文中的描写十分细腻,主题呈现自然且不露痕迹。
从亲情的角度立意,用自然朴实的语言,“补”出那些难忘的美好瞬间。
补
◎卫 哲
亲情是一种神奇的东西,经常让我们心动落泪,而且,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消散在周围温暖的空气中。
傍晚,我偷偷地拉开抽屉,将保存了多年的一张冰棍纸取了出来,快速装进上衣的口袋里,然后奔出家门。
推开叔叔家的门,屋里散发出的热气瞬间包围了我。婶婶热情地招呼我,叔叔在厨房里炒菜,而姐姐的女儿则趴在里屋的桌子上做着作业。
“趁饭未好,你去教她几道题吧。”叔叔走过来说,我便紧走几步,推开了里屋的门。窗外棕色的墙壁配着皎洁的月光,屋里各种装饰配着明亮的灯光,一个纯天然,一个人为的,却各有各的韵味。
我弯下腰,将桌上的书抽了出来。翻着一年级的语文书,看着美丽且充满童真的插图,回忆起小学时的点点滴滴,我不禁笑了起来。把书翻到相应的页数后,小姑娘就给我背起了古诗:“一日无书,百日荒芜……”那些数学题在我看来也极为简单,看她抓耳挠腮的模样,我笑着说:“傻丫头,这也不会,来,要这样做,首先应该……”教了几道题,背了几首诗,看到小姑娘专心致志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
临走前,我拿出冰棍纸问她:“你还记得这个吗?就是那次,你请我吃冰棍的事儿……”她想了半天,却没有想起来。
或许是因为她那时年龄还小,记不住那么多事儿吧!不过,就是这小小的一张纸,勾起了我多年前的回忆。
多想一直这样走下去啊,但我明白,我不能永远陪伴他们。不过,我知道亲情是没有距离的,他们也会牵挂着我和爸妈,就像我们一直牵挂着他们一样!
只是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将那些因忙碌而失去的团聚时光给补回来啊!
(河南沁阳市第二中学)
点评
作文选材贴近生活,将“我”和叔叔一家团聚的美好时光描绘得细腻温馨,那份惬意的美好和浓浓的亲情令人动容。小作者对团聚场景的描绘、表达离去时的不舍以及对亲情永恒主题的提炼,其实都是在弥补自己心中的那份对亲情疏离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