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带一路”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举措,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关键布局。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中,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进一步融合和发扬光大,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在各民族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的紧密关系,真正打造一个休戚相关、互利共赢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华 民族 文化 认同
作者简介:刘永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法制。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65
2014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雄伟战略,强调有关国家要一起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目前,“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深入地进行实施和全面展开,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非常有利于民族和边疆地区,要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开放节奏,努力开拓服务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自古以来,丝绸之路贸易与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密不可分,更促进了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是对外开放的崭新举措,这个战略布局的坚实基础便是民族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历史上形成的密切民族关系和民族感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与丝绸之路密切关联,源远流长,各民族成员都对丝绸之路怀有深厚的感情。“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要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努力,团结一致,整体发力,而不能各自为战、单打独斗。这就必须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统一国家的认同,坚决维护祖国的最高利益和民族大团结,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有必要向世界展现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國富有特色的各民族和谐与共、团结友爱的多元一体文化,尽力传播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密切关联的丝绸之路精神,努力增进我们伟大祖国的亲和力与感召力,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真正认同,以中华优秀文化软实力来促进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现。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民族交往
作为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信仰之路,肇始于两千余年前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商贸沟通的桥梁。“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多种文化和众多国家及民族,这个雄伟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能否和谐共处、真诚交往,摒弃各种误解、疑虑甚至对抗,让“丝绸之路”的历史焕发青春,“一带一路”沿线的相关国家和民族一起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自古以来,丝绸之路的贸易和商业往来就与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密不可分,与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密切相关。“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了多个民族自治区域和众多民族省份。“一带一路”战略把中国民族地区从边缘位置推向了历史前台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成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前沿阵地。“一带一路”战略将和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那样,对祖国多元一体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绝好的契机,各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一样都会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也会走出固步自封、发展迟缓的过往状态,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加深各民族之间的感情,真正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局面。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是民族之间新的利益矛盾产生。我国少数民族群众一大部分生活在西部地区,与汉族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有着明显差距,“一带一路”沿线的民族地区必须牢牢抓住机遇,迎头赶上,从而消除不平衡和落后的差距,发展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二是民族意识增强有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必将促进民族意识顺势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增强有可能导致一定的排斥性伴随产生,形成一定的民族隔阂。三是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可能多少会受到影响。“一带一路”沿线民族地区的风俗和宗教文化有历史的继承性,成为当地民族文化和生活的重要因素。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各种建设项目将逐渐在民族地区铺开,在给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多少会冲击和影响当地的日常生活,一旦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伤害民族感情的情况,倘若处理不妥当,势必影响民族团结,阻碍“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所以,要顺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重视民族关系和民族交往。一则,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中,各个民族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互相离不开,中华民族利益是最高利益,要坚决抵制和反对狭隘的本位主义。二则,每个民族都要互相尊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共同繁荣和进步。三则,各个民族也要从自身出发,努力发展和进步,整合各方利益,在中华民族和祖国大家庭的格局中,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互相促进,不歧视,不攀比,不泄劲,不拆台,要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进程中一起努力奋斗,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建立和发展伟大地中华民族感情,增强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础之一就是我国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交融和认同。民族文化通过影响相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商业贸易的内容并对商业贸易的规模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既存在“异质性”,也存在“同质性”。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导致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有效促进商业贸易的产生并进一步产生强大竞争力;民族文化“同质性”所内涵的禀赋优势则有利于商业贸易“网络效应”的形成并强化了贸易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文化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商业贸易的重要推力,是对经济方面劣势的有效补充。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历史中创造、积累和传承的,并在历史发展中与本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从而不断演进。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民族文化,都在历史演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认同是区域合作的基础。当今世界区域合作搞得比较好的地区,一般都有较多的文化认同,比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都有比较强的文化凝聚力。有了文化认同,才能达成共识,进而实现合作共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 民族和睦之魂。”
“一带一路”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举措,将对我国的方方面面都会起引领作用,也必将对国家认同的意识构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认同,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就是各民族成员对国家都有归属感、认同感,是一种身份意识,是基于共同的历史和文化等因素产生,也会通过有意识地建立一定的政治、法律和文化体制来实现。国家认同,可以表现为政治认同、经济认同和文化认同等多种形式。“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家认同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群众的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文化核心的价值基础;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团结友爱、共享繁荣生活是“丝绸之路”精神的理想和追求。国家认同必将让“丝绸之路”精神焕发出青春活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共建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三、“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与实施有赖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进一步增强,也有赖于和谐的民族关系,倘若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进展,甚至影响区域发展、民族发展和国家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中,要严防出现影响民族和谐关系的情况。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工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认同,增强国家意识。
要大力宣传和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平等团结是民族关系的前提,“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民族关系涉及到不同层面,平等和团结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要努力处理好有关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各类问题,严禁发生伤害民族感情和影响民族团结的事情。应根据各地区民族特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加强各民族的交往和交流,营造和谐、团结、友好的民族关系氛围。各族干部群众也要敞开胸襟,增强自信心和包容力,摒弃地方保护主义,从全局着眼,与时俱进,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
引导健康积极的民族意识,增进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对于民族意识可能增强的趋势,不要刻意打压,也不可放任、放纵,要防止被坏人利用,要积极引导,要强化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认同。着力在全体公民中培育、发展和强化国家意识,把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结合起来,增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要有意识地导引向共同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历史认同,强化国家意识,有力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区域发展与民族发展要统筹规划。“一带一路”战略不但着眼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也着眼于促进民族间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应有之意。在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进程中,要努力促进和发展和谐的区域关系和民族关系,统筹规划,求同存异,互惠互利,有效互补,整体推进,要摒弃一地一域的狭隘利益,坚持全局观和大局观,将各方利益有效整合,努力发挥整体合力,同时权衡考虑各方的利益分配,避免差距过大,尽力实现相对公平,努力使各方都受益。
总之,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最关键的还是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营建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共塑民族团结之魂。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构建利益共同体,在各民族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的紧密社会关系,让各民族成员增进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伟大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悠久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从而加强各个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认同,强化国家意识,真正打造一个休戚相关、互利共赢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乌小花、红梅.论“一带一路”战略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兰州学刊.2015(12).
[2]王正伟.民族地区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大有作为.民族论坛.2015(7).
[3]梁紅军.“一带一路”战略的民心相通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1).
[4]王伟.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内质和蕴涵.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6).
[5]杨韶艳.“一带一路”背景下对民族文化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
[6]彭谦、 陈永亮.如何增强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民族报.2015年3月6日第5版.
[7]李伟、姚庐清.“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民族交流与核心价值认同.齐鲁学刊.2016(1).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华 民族 文化 认同
作者简介:刘永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法制。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65
2014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雄伟战略,强调有关国家要一起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目前,“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深入地进行实施和全面展开,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非常有利于民族和边疆地区,要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开放节奏,努力开拓服务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自古以来,丝绸之路贸易与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密不可分,更促进了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是对外开放的崭新举措,这个战略布局的坚实基础便是民族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历史上形成的密切民族关系和民族感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与丝绸之路密切关联,源远流长,各民族成员都对丝绸之路怀有深厚的感情。“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要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努力,团结一致,整体发力,而不能各自为战、单打独斗。这就必须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统一国家的认同,坚决维护祖国的最高利益和民族大团结,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有必要向世界展现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國富有特色的各民族和谐与共、团结友爱的多元一体文化,尽力传播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密切关联的丝绸之路精神,努力增进我们伟大祖国的亲和力与感召力,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真正认同,以中华优秀文化软实力来促进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现。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民族交往
作为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信仰之路,肇始于两千余年前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商贸沟通的桥梁。“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多种文化和众多国家及民族,这个雄伟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能否和谐共处、真诚交往,摒弃各种误解、疑虑甚至对抗,让“丝绸之路”的历史焕发青春,“一带一路”沿线的相关国家和民族一起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自古以来,丝绸之路的贸易和商业往来就与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密不可分,与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密切相关。“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了多个民族自治区域和众多民族省份。“一带一路”战略把中国民族地区从边缘位置推向了历史前台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成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前沿阵地。“一带一路”战略将和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那样,对祖国多元一体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绝好的契机,各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一样都会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也会走出固步自封、发展迟缓的过往状态,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加深各民族之间的感情,真正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局面。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是民族之间新的利益矛盾产生。我国少数民族群众一大部分生活在西部地区,与汉族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有着明显差距,“一带一路”沿线的民族地区必须牢牢抓住机遇,迎头赶上,从而消除不平衡和落后的差距,发展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二是民族意识增强有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必将促进民族意识顺势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增强有可能导致一定的排斥性伴随产生,形成一定的民族隔阂。三是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可能多少会受到影响。“一带一路”沿线民族地区的风俗和宗教文化有历史的继承性,成为当地民族文化和生活的重要因素。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各种建设项目将逐渐在民族地区铺开,在给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多少会冲击和影响当地的日常生活,一旦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伤害民族感情的情况,倘若处理不妥当,势必影响民族团结,阻碍“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所以,要顺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重视民族关系和民族交往。一则,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中,各个民族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互相离不开,中华民族利益是最高利益,要坚决抵制和反对狭隘的本位主义。二则,每个民族都要互相尊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共同繁荣和进步。三则,各个民族也要从自身出发,努力发展和进步,整合各方利益,在中华民族和祖国大家庭的格局中,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互相促进,不歧视,不攀比,不泄劲,不拆台,要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进程中一起努力奋斗,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建立和发展伟大地中华民族感情,增强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础之一就是我国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交融和认同。民族文化通过影响相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商业贸易的内容并对商业贸易的规模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既存在“异质性”,也存在“同质性”。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导致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有效促进商业贸易的产生并进一步产生强大竞争力;民族文化“同质性”所内涵的禀赋优势则有利于商业贸易“网络效应”的形成并强化了贸易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文化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商业贸易的重要推力,是对经济方面劣势的有效补充。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历史中创造、积累和传承的,并在历史发展中与本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从而不断演进。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民族文化,都在历史演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认同是区域合作的基础。当今世界区域合作搞得比较好的地区,一般都有较多的文化认同,比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都有比较强的文化凝聚力。有了文化认同,才能达成共识,进而实现合作共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 民族和睦之魂。”
“一带一路”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举措,将对我国的方方面面都会起引领作用,也必将对国家认同的意识构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认同,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就是各民族成员对国家都有归属感、认同感,是一种身份意识,是基于共同的历史和文化等因素产生,也会通过有意识地建立一定的政治、法律和文化体制来实现。国家认同,可以表现为政治认同、经济认同和文化认同等多种形式。“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家认同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群众的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文化核心的价值基础;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团结友爱、共享繁荣生活是“丝绸之路”精神的理想和追求。国家认同必将让“丝绸之路”精神焕发出青春活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共建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三、“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与实施有赖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进一步增强,也有赖于和谐的民族关系,倘若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进展,甚至影响区域发展、民族发展和国家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中,要严防出现影响民族和谐关系的情况。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民族工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认同,增强国家意识。
要大力宣传和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平等团结是民族关系的前提,“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民族关系涉及到不同层面,平等和团结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要努力处理好有关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各类问题,严禁发生伤害民族感情和影响民族团结的事情。应根据各地区民族特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加强各民族的交往和交流,营造和谐、团结、友好的民族关系氛围。各族干部群众也要敞开胸襟,增强自信心和包容力,摒弃地方保护主义,从全局着眼,与时俱进,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
引导健康积极的民族意识,增进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对于民族意识可能增强的趋势,不要刻意打压,也不可放任、放纵,要防止被坏人利用,要积极引导,要强化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认同。着力在全体公民中培育、发展和强化国家意识,把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结合起来,增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要有意识地导引向共同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历史认同,强化国家意识,有力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区域发展与民族发展要统筹规划。“一带一路”战略不但着眼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也着眼于促进民族间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应有之意。在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进程中,要努力促进和发展和谐的区域关系和民族关系,统筹规划,求同存异,互惠互利,有效互补,整体推进,要摒弃一地一域的狭隘利益,坚持全局观和大局观,将各方利益有效整合,努力发挥整体合力,同时权衡考虑各方的利益分配,避免差距过大,尽力实现相对公平,努力使各方都受益。
总之,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最关键的还是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营建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共塑民族团结之魂。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构建利益共同体,在各民族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的紧密社会关系,让各民族成员增进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伟大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悠久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从而加强各个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认同,强化国家意识,真正打造一个休戚相关、互利共赢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乌小花、红梅.论“一带一路”战略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兰州学刊.2015(12).
[2]王正伟.民族地区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大有作为.民族论坛.2015(7).
[3]梁紅军.“一带一路”战略的民心相通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1).
[4]王伟.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内质和蕴涵.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6).
[5]杨韶艳.“一带一路”背景下对民族文化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
[6]彭谦、 陈永亮.如何增强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民族报.2015年3月6日第5版.
[7]李伟、姚庐清.“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民族交流与核心价值认同.齐鲁学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