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学生的法制意识的欠缺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除了教书之外还要担负起育人的重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又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的教学技巧。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中;法制教育
教师法规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自己做到遵纪守法,也要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在教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把学生教育成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而这种法制观念正是我们高中生最为欠缺的。作为地理老师,我们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法规的普及,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本文是笔者结合着自己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谈一下自己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的一些做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充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可以毫不谦虚的说我们高中地理教材就是一部给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活教材,只要我们充分研究教材,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可以渗透法律教育的知识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巧妙地将法律知识渗透进地理知识中去。这样做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这对高效课堂的打造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讲农业的区位因素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感觉不好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结合法律常识让学生明白毁林开荒不仅仅是一种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其实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讲《季风水田农业》的时候,将农田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内容渗透进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的法律意识。
2.创设法律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白法律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一些法律案件来创设案例教学的情境,让这些真实的法律情境进入我们的课堂,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分析、讨论和探究,引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法律知识和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通过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体会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比如在讲《人口的自然增长》这一节的时候,我们在讲到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时候,很多同学不理解我国为什么作为一个老龄化这么严重的国家还要实行这么严格的计划生育。通过解释很多同学都能明白其中的缘由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内容渗透进去。能让他们站在法律的高度上去审视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环境法治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讲述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要讲授生活中的地理原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起到验证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在农村地区一点都不缺乏环境问题,不过农村人的环境意识却非常的缺乏,对于那些工厂排放废气时所产生的空气中的异味,他们不会想到是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对于水污染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水体富营养化,很多人甚至会错误的以为只要不直接饮用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的认知,并且要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环境法制意识。
比如在讲述《环境保护》的时候,我就以我们当地的情况为例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这边每次在收割完庄稼以后都有焚烧秸秆的习惯,当地人还一直认为焚烧秸秆是秸秆还田的一种,是补充土壤肥力的一种方式,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习以为常,实际上焚烧秸秆是造成农村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我还带领学生分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污染方式所带来的沙尘暴、赤潮和垃圾围城现象,并且明确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性。
4.结合地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法制教育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问题,并且现在的青少年犯罪主要以团伙型和暴力型为主,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另外现在青少年犯罪也呈现了低龄化特点,特别是在校的中学生所占比例提升很快,这也为我们的高中教育敲响了警钟。在这所有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之中,高中生犯罪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主要与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我们所教授的这些高中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比如在讲《城市化》这一节的时候,我们讲到城市化发展的一定的阶段就会出现市中心空洞化,其中犯罪率会上升,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入法律、法规,让学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法律教育是一项长远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收到明显效果的,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教授给学生所必须的地理知识外,还要在课堂中渗透法律的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朱海红.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探索[J].地理教学,2007,12:25-26.
[2] 王世荣.对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法制教育的思考[J].环境教育,2012,03:61-64.
[3] 韦邦兴.法制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巧妙渗透[J].教师,2013,24:94.
[4] 吴海霞.论法制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法制与社会,2010,07:240.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中;法制教育
教师法规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自己做到遵纪守法,也要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在教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把学生教育成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而这种法制观念正是我们高中生最为欠缺的。作为地理老师,我们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法规的普及,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本文是笔者结合着自己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谈一下自己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的一些做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充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可以毫不谦虚的说我们高中地理教材就是一部给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活教材,只要我们充分研究教材,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可以渗透法律教育的知识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巧妙地将法律知识渗透进地理知识中去。这样做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这对高效课堂的打造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讲农业的区位因素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感觉不好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结合法律常识让学生明白毁林开荒不仅仅是一种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其实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讲《季风水田农业》的时候,将农田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内容渗透进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的法律意识。
2.创设法律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白法律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一些法律案件来创设案例教学的情境,让这些真实的法律情境进入我们的课堂,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分析、讨论和探究,引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法律知识和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通过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体会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比如在讲《人口的自然增长》这一节的时候,我们在讲到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时候,很多同学不理解我国为什么作为一个老龄化这么严重的国家还要实行这么严格的计划生育。通过解释很多同学都能明白其中的缘由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内容渗透进去。能让他们站在法律的高度上去审视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环境法治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讲述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要讲授生活中的地理原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起到验证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在农村地区一点都不缺乏环境问题,不过农村人的环境意识却非常的缺乏,对于那些工厂排放废气时所产生的空气中的异味,他们不会想到是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对于水污染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水体富营养化,很多人甚至会错误的以为只要不直接饮用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的认知,并且要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环境法制意识。
比如在讲述《环境保护》的时候,我就以我们当地的情况为例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这边每次在收割完庄稼以后都有焚烧秸秆的习惯,当地人还一直认为焚烧秸秆是秸秆还田的一种,是补充土壤肥力的一种方式,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习以为常,实际上焚烧秸秆是造成农村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我还带领学生分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污染方式所带来的沙尘暴、赤潮和垃圾围城现象,并且明确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性。
4.结合地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法制教育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问题,并且现在的青少年犯罪主要以团伙型和暴力型为主,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另外现在青少年犯罪也呈现了低龄化特点,特别是在校的中学生所占比例提升很快,这也为我们的高中教育敲响了警钟。在这所有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之中,高中生犯罪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主要与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我们所教授的这些高中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比如在讲《城市化》这一节的时候,我们讲到城市化发展的一定的阶段就会出现市中心空洞化,其中犯罪率会上升,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入法律、法规,让学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法律教育是一项长远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收到明显效果的,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教授给学生所必须的地理知识外,还要在课堂中渗透法律的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朱海红.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探索[J].地理教学,2007,12:25-26.
[2] 王世荣.对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法制教育的思考[J].环境教育,2012,03:61-64.
[3] 韦邦兴.法制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巧妙渗透[J].教师,2013,24:94.
[4] 吴海霞.论法制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法制与社会,2010,0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