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我们对"双因素理论"内容的了解,从而将"双因素理论"的内容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激励作用,从而得到"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109-02
一、"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双因素理论",又称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匹兹堡心理学研究所的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要要受到两大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保健因素,即员工对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满足的因素,也就是防止员工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情绪,然而能够引起员工不满的保健因素主要有工资、安全、工作环境、福利、地位、人际关系和公司政策与管理等,只要这些方面员工能够获得基本的满足的话,就能够满足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就能够使员工能够在此踏实稳定的为公司工作,因此这类因素不能对员工的工作起到激励作用,主要是保证了员工的工作现状,因此保健因素就像打针、吃药能够预防或消除疾病,而不能保证人们身体强壮一样。
如果要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保有高昂的工作情绪的话,那么就要靠"双因素理论"的另一类因素激励因素,即能够为员工带来满意的因素,也就是通过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因此当公司给予员工工作表现机会、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奖励、职位提升等的时候,就会促进人们的进取心,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说保健因素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从而能够使员工踏实工作的话,那么激励因素就是对员工较高需要的满足,这种激励更能够使员工内心得到满足,更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更能够使员工达到高潮的情绪体验,但是激励因素就像锻炼身体可以改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而停止锻炼身体就会带来疾病一样,所以要注意激励因素不像保健因素,只要在公司工作的人保健因素都会得到满足,会持久存在,而激励因素是属于情绪体验,对员工的激励大部分是暂时的,因此在公司中激励的因素应该更多样性。
二、"双因素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上的运用
"双因素理论"的两大因素对员工的需要和心理做了深入的剖析,是专门针对员工需要提出的理论,那么这种"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现在研究激励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仍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处在当中的主体有两个,一个就是教育者,一个就是受教育者即教师和学生,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个大家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学生也就是我们的手教育者仍然是主体,他们的主体地位是针对接受教育的角度来说的,从接受教育角度来说,受教育者即学生时绝对的主体,由此可知,为什么说"双因素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呢?
教师也是一名职工,是一名担负教育下一代的教职工,但是他依然属于员工的行列,因此"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对教职工来说同样不可缺少,因此像工资、津贴、奖金、福利、工作条件等同样会引起教师对工作的满足与否,这个保健因素同样只是满足了教师较低层次或者说基本的需要,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保健因素,因为良好的业绩和丰富的教学成果的取得是以人的生存、安全需要的满足为基础的,当保健因素不健全时,教师就会产生不满,就会对教育工作产生厌烦。高校各位领导应该注意要在生活上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在教师遇到困难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提供进修和发展的机会,他们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创造成绩。
保健因素只是能满足教师的低层次或者是基本需要,但是不能激发教师对教育本身的热爱和忠诚,不能够满足教师更应该关注的精神领域的需求,因此要靠激励因素来满足教师高层次的或者精神需要,教师是道德修养较高的一个群体,成就感和胜任感较强,整体素质水平高,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和受尊重的愿望也比其他群体要高。如果教师能够在激励因素的驱动下,他们会更积极的追求工作成就,寻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以获得社会贡献感、义务感、责任感、成就感、创造感等。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励因素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仅仅满足基本的需要对其是极其不够的,这是由教师本身所处的位置决定的,更加是国家、社会给予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因为教师肩负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人才的重任。
学生是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国家和社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期望非常高,因此作为我们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必须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教育,发挥校的育人功能,因此"双因素理论"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高校不得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实行更多的激励。大学生是庞大的住校群体,因此他们的吃、穿、住、行一律都要在学校解决,因此高校能否满足学生基本的需要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这就是"双因素理论"中所说的保健因素,这个保健因素能不能满足,直接关系到学生多学校生活环境的满意与否,当保健因素不够健全的时候学生就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这样的状况,结果就是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无法得到实施,因此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是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我们知道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和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对于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说是绝对不够的,学生更需要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原动力就是国家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就是高校,学生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原型,因此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就需要"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发挥重要的作用,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给他们带来的社会贡献感、责任感、成就感、创造感。但这种创新体验得到激励的时候,学生就会自觉的保持,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这种激励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得到提高,这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一次一次得到满足,学生也就一步一步向着成才的方向发展。
三、"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从这个定义可以得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获得优秀的思想品德,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就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那么"双因素理论"对高校培养"四有"新人具有积极的作用。
"双因素理论"保证了高校课堂教学高质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课堂上教师自然是教育的主体,但是当学生主动接收知识的时候,学生就成为了接受主体,因此我说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而且教师与学生是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当"双因素理论"中的两大类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教师和学生切实起到作用的话,那么就会激发教师教的热情,学生学的热情,当这两股力量撞击在一起的时候必然会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必然会取得教学的最大收获。因此保证了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更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
"双因素理论"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创新能力的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当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教育主体发挥作用的时候,必然会调动教师带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必然会促进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出的人才必然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这些人才将这些能力发挥于社会的时候,必然就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鲁先锋.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作用[J].现代企业,2006(3).
[2]李耀辉.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作用[J].青海金融,2004(11).
[3]孙艳淮.激励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
[4]衣庆泳,郭旭.试论大学生激励教育的实施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8).
[5]赵忠云,刘树华.试论激励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4,(07).
[6]蒙秋明.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03).
[7]李亚宏,仇志伟.浅议激励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7(16).
[8]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109-02
一、"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双因素理论",又称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匹兹堡心理学研究所的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要要受到两大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保健因素,即员工对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满足的因素,也就是防止员工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情绪,然而能够引起员工不满的保健因素主要有工资、安全、工作环境、福利、地位、人际关系和公司政策与管理等,只要这些方面员工能够获得基本的满足的话,就能够满足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就能够使员工能够在此踏实稳定的为公司工作,因此这类因素不能对员工的工作起到激励作用,主要是保证了员工的工作现状,因此保健因素就像打针、吃药能够预防或消除疾病,而不能保证人们身体强壮一样。
如果要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保有高昂的工作情绪的话,那么就要靠"双因素理论"的另一类因素激励因素,即能够为员工带来满意的因素,也就是通过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因此当公司给予员工工作表现机会、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奖励、职位提升等的时候,就会促进人们的进取心,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说保健因素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从而能够使员工踏实工作的话,那么激励因素就是对员工较高需要的满足,这种激励更能够使员工内心得到满足,更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更能够使员工达到高潮的情绪体验,但是激励因素就像锻炼身体可以改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而停止锻炼身体就会带来疾病一样,所以要注意激励因素不像保健因素,只要在公司工作的人保健因素都会得到满足,会持久存在,而激励因素是属于情绪体验,对员工的激励大部分是暂时的,因此在公司中激励的因素应该更多样性。
二、"双因素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上的运用
"双因素理论"的两大因素对员工的需要和心理做了深入的剖析,是专门针对员工需要提出的理论,那么这种"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现在研究激励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仍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处在当中的主体有两个,一个就是教育者,一个就是受教育者即教师和学生,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个大家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学生也就是我们的手教育者仍然是主体,他们的主体地位是针对接受教育的角度来说的,从接受教育角度来说,受教育者即学生时绝对的主体,由此可知,为什么说"双因素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呢?
教师也是一名职工,是一名担负教育下一代的教职工,但是他依然属于员工的行列,因此"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对教职工来说同样不可缺少,因此像工资、津贴、奖金、福利、工作条件等同样会引起教师对工作的满足与否,这个保健因素同样只是满足了教师较低层次或者说基本的需要,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保健因素,因为良好的业绩和丰富的教学成果的取得是以人的生存、安全需要的满足为基础的,当保健因素不健全时,教师就会产生不满,就会对教育工作产生厌烦。高校各位领导应该注意要在生活上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在教师遇到困难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提供进修和发展的机会,他们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创造成绩。
保健因素只是能满足教师的低层次或者是基本需要,但是不能激发教师对教育本身的热爱和忠诚,不能够满足教师更应该关注的精神领域的需求,因此要靠激励因素来满足教师高层次的或者精神需要,教师是道德修养较高的一个群体,成就感和胜任感较强,整体素质水平高,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和受尊重的愿望也比其他群体要高。如果教师能够在激励因素的驱动下,他们会更积极的追求工作成就,寻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以获得社会贡献感、义务感、责任感、成就感、创造感等。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励因素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仅仅满足基本的需要对其是极其不够的,这是由教师本身所处的位置决定的,更加是国家、社会给予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因为教师肩负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人才的重任。
学生是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国家和社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期望非常高,因此作为我们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必须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教育,发挥校的育人功能,因此"双因素理论"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高校不得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实行更多的激励。大学生是庞大的住校群体,因此他们的吃、穿、住、行一律都要在学校解决,因此高校能否满足学生基本的需要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这就是"双因素理论"中所说的保健因素,这个保健因素能不能满足,直接关系到学生多学校生活环境的满意与否,当保健因素不够健全的时候学生就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这样的状况,结果就是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无法得到实施,因此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是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我们知道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和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对于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说是绝对不够的,学生更需要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原动力就是国家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就是高校,学生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原型,因此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就需要"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发挥重要的作用,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给他们带来的社会贡献感、责任感、成就感、创造感。但这种创新体验得到激励的时候,学生就会自觉的保持,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这种激励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得到提高,这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一次一次得到满足,学生也就一步一步向着成才的方向发展。
三、"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从这个定义可以得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获得优秀的思想品德,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就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那么"双因素理论"对高校培养"四有"新人具有积极的作用。
"双因素理论"保证了高校课堂教学高质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课堂上教师自然是教育的主体,但是当学生主动接收知识的时候,学生就成为了接受主体,因此我说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而且教师与学生是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当"双因素理论"中的两大类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教师和学生切实起到作用的话,那么就会激发教师教的热情,学生学的热情,当这两股力量撞击在一起的时候必然会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必然会取得教学的最大收获。因此保证了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更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
"双因素理论"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创新能力的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当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教育主体发挥作用的时候,必然会调动教师带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必然会促进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出的人才必然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这些人才将这些能力发挥于社会的时候,必然就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鲁先锋.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作用[J].现代企业,2006(3).
[2]李耀辉.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作用[J].青海金融,2004(11).
[3]孙艳淮.激励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
[4]衣庆泳,郭旭.试论大学生激励教育的实施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8).
[5]赵忠云,刘树华.试论激励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4,(07).
[6]蒙秋明.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03).
[7]李亚宏,仇志伟.浅议激励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7(16).
[8]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