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殊幼儿融入主流社会是特殊教育的大方向,而节日文化作为社会的重要文化习俗是特殊幼儿与主流社会融合的必修内容。文章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取节日文化中要素、设计节日文化活动、重复节日的要素等方面,让特殊幼儿更好地感受节日,更好地理解节日,从而更好地与主流社会融合。
关键词:特殊儿童;节日要素;活动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127-02
特殊教育学校的幼儿是一群特殊的幼儿,特殊就特殊在身体存在着先天障碍,听障幼儿因为听觉障碍,无法用语言来交流学习;自闭症孩子言语发育障碍,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和行为方式刻板让他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1]脑瘫幼儿病变部位在脑与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觉、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这些障碍严重地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能力。正因为这些客观情况的存在,使特殊孩子难以融入主流社会。
让特殊幼儿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发展自己的技能,在生活中学会与他人交往,与社会融合,与主流社会共同的生活体验是交往的前提。因为特殊幼儿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基本的生活认知都困难,而对节日的理解就更是无从说起。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国家、民族固有文化的最为具体的体现。它展示了民族的信仰、民族的感情,在节日中传承着民族的喜怒哀乐。同时,节日来源于时间,只有理解了时间,才能理解我们跟这个世界的联系。[2]因此,让特殊幼儿感受节日,是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积累生活词汇,与主流社会融合的最有效的方式。
那么如何让特殊幼儿感受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呢?根据笔者对本校节日实践活动的体会,归纳以下要点:
一、提取节日文化中最为具体的要素
每一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印记,这些印记就是一个节日最为直观的要素。但是,有的节日要素需要去深刻理解,甚至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感知,比如各个节日的设置渊源,设置之后相同情感的不同内涵。同样是团圆,春节的一年之始,举家同庆,辞旧迎新;而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是上古秋收祭月的遗俗,月圆人团圆的情景交融,一样的团圆,一样的亲情,在不同節日又有不同的民族情感,这些不是所有的特殊幼儿能体会到的。
有的节日要素则很明显,既有鲜明的节日特征,又能够让人直观感受,比如中秋节的月饼和赏月;端午节的粽子、皮蛋、划龙舟;重阳节的登高望远,孝敬老人等,这些具体的要素,很多的特殊孩子都能够感受得到,把它们提取出来,让幼儿可以看到、可以摸到、可以尝到、可以体会到,这样,幼儿就会在直观的体验中感受节日的氛围,理解节日的概念,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就在不知不觉中传输给特殊孩子。根据多年的实践和了解,我们把特殊幼儿能够感受到的节日要素提取如下:
二、设计呈现将节日文化内涵具体化的活动
教师提取节日文化中最普世的要素,再把它们具体化,让特殊幼儿能够感受得到,从而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认识,这是让特殊幼儿理解节日的最好的途径。那么,要怎样把节日的内涵具体化而又方便特殊儿童去理解呢?设计有趣的节日活动是最容易让幼儿体会节日内涵的有效方式,教师设计时把具有鲜明节日特色的要素设计成活动,这样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
因此,节日的活动就以最鲜明特色的要素来设计,节日的要素不要求全,但要求特色鲜明。好吃、好玩的独特节日要素最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中秋节的月饼、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国庆节的升旗仪式等,都是各个节日最为突出的特点。基于此,我们根据不同节日设计了不同活动。比如,听障康复部的端午节。
(一)教师讲述配合视频展示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
(二)“赛龙舟”活动
人数:1名幼儿与1名家长,两两一组分组比赛。
准备:报纸、布若干。
玩法:幼儿和家长用布连在一起代表龙身,用报纸捆成的棒子做浆,在妈妈或爸爸的带领下绕障碍前行。
(三)手工活动
1.家长们教孩子们包粽子。
2.画彩蛋,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结束后展示作品并相互赠送。
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吃到粽子,还能够摸到浸泡的糯米,知道要放不同的馅料,知道要用粽叶和绳子才能够包扎起一个个粽子。这种从整个过程就开始感知,而且孩子们又比较喜欢的活动内容,能够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体会节日的要素和文化。而其前后又有赛龙舟、吃皮蛋等富有节日特点的活动,午餐时间又有自己制作的食品可以享用,因此,节日的体验就比较丰富了。
三、识记节日的要素
(一)按时开展有特点的节日庆祝活动
节日是每一年特定时候开展的纪念活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只有到了特定的时候才会形成独特的节日氛围。比如,春节时家家团圆的气氛,对联、灯笼、热闹的街市、万家热闹的氛围、春晚等,无不烘托出春节独有的节日氛围。这个时候,若家长在准备年货时,在阖家团圆时,在贴联鸣炮时适时进行教育,孩子在不自觉中就有了最直观的体验,印象深刻,因此,即时开展节日活动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幼儿的身障程度,根据幼儿的程度设计教学目标,对一些因各种原因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幼儿,在语言教学没有跟上之时,教学的目标就不能是根据节日要素说出节日名称,或者说出节日对应的活动来。他们能随着活动有相应反应即可,比如说端午节,说粽子知道目视或者选出相应的图片即可。 (二)在教学中巩固节日活动元素
在适逢节日的时候进行教学,并不意味着只能在节日中教学。当学生对节日的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还是要不断地加强巩固,巩固一是在节后的一段时间以节日的主要元素为强化物,加深学生印象。比如,可以询问学生,端午节我们吃什么?重阳节我们干什么?在不同的节日时再适当地巩固,加深幼儿的印象。二是在碰到相关词语时的提点。如讲到高山时我们要讲爬山,这时可以问,我们什么节日去爬山?有的幼儿会记忆起重阳节的活动,这样就带着大家一起巩固。
(三)家校聯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认知
中国节日丰富多彩,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对一些在上学期间碰上的节日,教师们可以根据节日的要素设计合适的内容,再组织幼儿一起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但是,一些在假期里度过的节日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庭设计合适的活动让幼儿参与进来。对一些没有掌握教育方法的家长,教师们可以根据幼儿的残障程度和他们家庭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家长在家庭进行操作。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可以在家长培训或者节日前向家长交代清楚。只有家长和学校不断地加强合作,在教学上、生活上给予幼儿一致的内容和体验,不断地强化幼儿的认知,才能让幼儿尽可能地掌握好学习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四)打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
让特殊幼儿感受节日不仅要在节日活动上做文章,还要应景布置校园,打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幼儿走入校园就能感受到气氛的不同,如迎新年挂上喜气的灯笼;端午节在门上插上艾草,布置有趣的民俗画卡;儿童节用气球、卡通画、布偶等打造一个多彩的儿童世界;国庆节则是红旗的海洋。让每一次校园华丽的变身都对应相应的节景,这样幼儿课堂中学,生活中感受,回家有家长一起巩固,就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是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是其他类特殊幼儿良好的认知环境,是特殊幼儿有效感受节日的强化剂。
节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文化、一种力量、一种乡愁。不能很好地理解节日就不能够很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让特殊幼儿感受节日,更好、更多地接触主流社会,这不仅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体现。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当尽己之力,为特殊幼儿与主流社会融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87.
[2]余世存.节日[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9:13.
关键词:特殊儿童;节日要素;活动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127-02
特殊教育学校的幼儿是一群特殊的幼儿,特殊就特殊在身体存在着先天障碍,听障幼儿因为听觉障碍,无法用语言来交流学习;自闭症孩子言语发育障碍,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和行为方式刻板让他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1]脑瘫幼儿病变部位在脑与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觉、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这些障碍严重地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能力。正因为这些客观情况的存在,使特殊孩子难以融入主流社会。
让特殊幼儿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发展自己的技能,在生活中学会与他人交往,与社会融合,与主流社会共同的生活体验是交往的前提。因为特殊幼儿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基本的生活认知都困难,而对节日的理解就更是无从说起。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国家、民族固有文化的最为具体的体现。它展示了民族的信仰、民族的感情,在节日中传承着民族的喜怒哀乐。同时,节日来源于时间,只有理解了时间,才能理解我们跟这个世界的联系。[2]因此,让特殊幼儿感受节日,是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积累生活词汇,与主流社会融合的最有效的方式。
那么如何让特殊幼儿感受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呢?根据笔者对本校节日实践活动的体会,归纳以下要点:
一、提取节日文化中最为具体的要素
每一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印记,这些印记就是一个节日最为直观的要素。但是,有的节日要素需要去深刻理解,甚至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感知,比如各个节日的设置渊源,设置之后相同情感的不同内涵。同样是团圆,春节的一年之始,举家同庆,辞旧迎新;而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是上古秋收祭月的遗俗,月圆人团圆的情景交融,一样的团圆,一样的亲情,在不同節日又有不同的民族情感,这些不是所有的特殊幼儿能体会到的。
有的节日要素则很明显,既有鲜明的节日特征,又能够让人直观感受,比如中秋节的月饼和赏月;端午节的粽子、皮蛋、划龙舟;重阳节的登高望远,孝敬老人等,这些具体的要素,很多的特殊孩子都能够感受得到,把它们提取出来,让幼儿可以看到、可以摸到、可以尝到、可以体会到,这样,幼儿就会在直观的体验中感受节日的氛围,理解节日的概念,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就在不知不觉中传输给特殊孩子。根据多年的实践和了解,我们把特殊幼儿能够感受到的节日要素提取如下:
二、设计呈现将节日文化内涵具体化的活动
教师提取节日文化中最普世的要素,再把它们具体化,让特殊幼儿能够感受得到,从而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认识,这是让特殊幼儿理解节日的最好的途径。那么,要怎样把节日的内涵具体化而又方便特殊儿童去理解呢?设计有趣的节日活动是最容易让幼儿体会节日内涵的有效方式,教师设计时把具有鲜明节日特色的要素设计成活动,这样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
因此,节日的活动就以最鲜明特色的要素来设计,节日的要素不要求全,但要求特色鲜明。好吃、好玩的独特节日要素最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中秋节的月饼、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国庆节的升旗仪式等,都是各个节日最为突出的特点。基于此,我们根据不同节日设计了不同活动。比如,听障康复部的端午节。
(一)教师讲述配合视频展示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
(二)“赛龙舟”活动
人数:1名幼儿与1名家长,两两一组分组比赛。
准备:报纸、布若干。
玩法:幼儿和家长用布连在一起代表龙身,用报纸捆成的棒子做浆,在妈妈或爸爸的带领下绕障碍前行。
(三)手工活动
1.家长们教孩子们包粽子。
2.画彩蛋,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结束后展示作品并相互赠送。
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吃到粽子,还能够摸到浸泡的糯米,知道要放不同的馅料,知道要用粽叶和绳子才能够包扎起一个个粽子。这种从整个过程就开始感知,而且孩子们又比较喜欢的活动内容,能够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体会节日的要素和文化。而其前后又有赛龙舟、吃皮蛋等富有节日特点的活动,午餐时间又有自己制作的食品可以享用,因此,节日的体验就比较丰富了。
三、识记节日的要素
(一)按时开展有特点的节日庆祝活动
节日是每一年特定时候开展的纪念活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只有到了特定的时候才会形成独特的节日氛围。比如,春节时家家团圆的气氛,对联、灯笼、热闹的街市、万家热闹的氛围、春晚等,无不烘托出春节独有的节日氛围。这个时候,若家长在准备年货时,在阖家团圆时,在贴联鸣炮时适时进行教育,孩子在不自觉中就有了最直观的体验,印象深刻,因此,即时开展节日活动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幼儿的身障程度,根据幼儿的程度设计教学目标,对一些因各种原因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幼儿,在语言教学没有跟上之时,教学的目标就不能是根据节日要素说出节日名称,或者说出节日对应的活动来。他们能随着活动有相应反应即可,比如说端午节,说粽子知道目视或者选出相应的图片即可。 (二)在教学中巩固节日活动元素
在适逢节日的时候进行教学,并不意味着只能在节日中教学。当学生对节日的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还是要不断地加强巩固,巩固一是在节后的一段时间以节日的主要元素为强化物,加深学生印象。比如,可以询问学生,端午节我们吃什么?重阳节我们干什么?在不同的节日时再适当地巩固,加深幼儿的印象。二是在碰到相关词语时的提点。如讲到高山时我们要讲爬山,这时可以问,我们什么节日去爬山?有的幼儿会记忆起重阳节的活动,这样就带着大家一起巩固。
(三)家校聯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认知
中国节日丰富多彩,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对一些在上学期间碰上的节日,教师们可以根据节日的要素设计合适的内容,再组织幼儿一起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但是,一些在假期里度过的节日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庭设计合适的活动让幼儿参与进来。对一些没有掌握教育方法的家长,教师们可以根据幼儿的残障程度和他们家庭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家长在家庭进行操作。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可以在家长培训或者节日前向家长交代清楚。只有家长和学校不断地加强合作,在教学上、生活上给予幼儿一致的内容和体验,不断地强化幼儿的认知,才能让幼儿尽可能地掌握好学习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四)打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
让特殊幼儿感受节日不仅要在节日活动上做文章,还要应景布置校园,打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幼儿走入校园就能感受到气氛的不同,如迎新年挂上喜气的灯笼;端午节在门上插上艾草,布置有趣的民俗画卡;儿童节用气球、卡通画、布偶等打造一个多彩的儿童世界;国庆节则是红旗的海洋。让每一次校园华丽的变身都对应相应的节景,这样幼儿课堂中学,生活中感受,回家有家长一起巩固,就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是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是其他类特殊幼儿良好的认知环境,是特殊幼儿有效感受节日的强化剂。
节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文化、一种力量、一种乡愁。不能很好地理解节日就不能够很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让特殊幼儿感受节日,更好、更多地接触主流社会,这不仅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体现。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当尽己之力,为特殊幼儿与主流社会融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87.
[2]余世存.节日[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