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息的地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可分为城市公园空间和植物景观设计。摘要如何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分别从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两个方面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前言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不仅仅是城市居民所需要的观赏美景、相约聚会的地方,它在更大程度上随着城市开放度的提高,成为人们认知这个城市、体现这个城市空间的主要场所。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它们都是公园景观设计影响因素。因此,创造具有地域性的城市公园景观,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土地原则
将自然的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即是尊重土地。俞孔坚博士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土地是景观的主要载体,景观设计大部分都是基于土地实现的。在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茶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公园建设用地也变得异常珍贵,因此对土地的尊重应作为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之一。
2、生态平衡原则
自然生态性原则主要是指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生态的观点要求我们观察世界,倾听它的呼声并了解它。世界是生物和人类过去到现代一直生存的地方,而且一直处在变化中,我们和他们在这个现象世界的共栖者,和这个现象世界的起源和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在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尽量建立在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场地。尽量不要破坏原生态系统,同时要采取措施恢复己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注意保护优美的自然天际线和景观节点之间的视觉廊道。要尽量顺应原来的地形,尽量采用当地的植被,不破坏地质构造。
3、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空间必须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因此,城市公园与市区之间应该要加强联系,防止公园地区成为孤立规划的一个独立体。规划公园时刻都要与整个城市相联系,把市区的活动引向公园,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公园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公园内虽然会因为各地块的属性不同而导致使用性质的不同,但是各地块之间的风格应该统一,在整体效果上具有和谐感。
4、气候适宜原则
公园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给公园空间利用的方法和形态造成很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和微气候。
城市所处经纬度、地平面海拔高度、周边地理条件都是地区气候形成的因素;季节性的状态包括如植物的落叶、水体冰冻、水位的涨落、风向和风速的改变等;微气候指由于区域城市化程度的差异和自然生态要素的影响引起的区域性气候微差。因此,相对于城市其他区域而言,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更多地考虑气候因素的差别。在充分研究公园区域微气候的对城市气候调节作用之后,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从气候角度上看,大型城市公园的生态圈对周围环境有着明显影响,主要是公园水体和植被对城市地区气候和微气候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降水。同时公园周边的高层建筑对风向、风力强度、阳光充足程度的消弱也会影响到公园的生态系统。
5、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原则
城市公园一般是城市的旧城区,在对其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中,要十分注重分析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的场所,要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与发展。这是因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中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生活方式等等,恰恰与隐藏在全体市民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容易引起市民的共鸣,能够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十分注重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城市还要向前发展,具有历史遗产的城市其发展不应是盲目的,既不应当盲目地将传统的东西照抄和翻版,又不应当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现代化城市形象,而应该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史,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对城市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新要求,形成新的城市化和城市风貌,使城市公园景观的形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2、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绿地中设置的照明设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照明设施宜采用庭院灯、草坪灯与射灯相结合,色彩、照度应根据功能需要而定。对于绿地内条凳、座椅的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平均每一公顷陆地面积的座位数一般不少于20个,且合理分布,并根据场地条件可设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园林广场铺装尽可能使用硬质透水材料,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公园、游园、广场出入口及园内公厕、游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3、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构筑物)、园路及铺装场地、水体等用地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街景艺术效果并设有一定的休息设施,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0%以上,其它性质广场绿地应结合实际,尽可能提高绿地率。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以及政府对改善人居环境的关注和投入,城市公园景观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参考文献:
【1】欧阳琼.城市公园的改扩建设计研究与实践.《建材与装饰》,2008.
【2】王绿萍.城市公园在续扩建过程中的景观设计探讨.《中国建设信息》,2010.
【3】余从亮.城市公园生态完善与建设规划设计.《知识经济》,2011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前言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不仅仅是城市居民所需要的观赏美景、相约聚会的地方,它在更大程度上随着城市开放度的提高,成为人们认知这个城市、体现这个城市空间的主要场所。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它们都是公园景观设计影响因素。因此,创造具有地域性的城市公园景观,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土地原则
将自然的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即是尊重土地。俞孔坚博士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土地是景观的主要载体,景观设计大部分都是基于土地实现的。在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茶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公园建设用地也变得异常珍贵,因此对土地的尊重应作为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之一。
2、生态平衡原则
自然生态性原则主要是指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生态的观点要求我们观察世界,倾听它的呼声并了解它。世界是生物和人类过去到现代一直生存的地方,而且一直处在变化中,我们和他们在这个现象世界的共栖者,和这个现象世界的起源和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在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尽量建立在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场地。尽量不要破坏原生态系统,同时要采取措施恢复己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注意保护优美的自然天际线和景观节点之间的视觉廊道。要尽量顺应原来的地形,尽量采用当地的植被,不破坏地质构造。
3、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空间必须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因此,城市公园与市区之间应该要加强联系,防止公园地区成为孤立规划的一个独立体。规划公园时刻都要与整个城市相联系,把市区的活动引向公园,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公园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公园内虽然会因为各地块的属性不同而导致使用性质的不同,但是各地块之间的风格应该统一,在整体效果上具有和谐感。
4、气候适宜原则
公园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给公园空间利用的方法和形态造成很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和微气候。
城市所处经纬度、地平面海拔高度、周边地理条件都是地区气候形成的因素;季节性的状态包括如植物的落叶、水体冰冻、水位的涨落、风向和风速的改变等;微气候指由于区域城市化程度的差异和自然生态要素的影响引起的区域性气候微差。因此,相对于城市其他区域而言,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更多地考虑气候因素的差别。在充分研究公园区域微气候的对城市气候调节作用之后,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从气候角度上看,大型城市公园的生态圈对周围环境有着明显影响,主要是公园水体和植被对城市地区气候和微气候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降水。同时公园周边的高层建筑对风向、风力强度、阳光充足程度的消弱也会影响到公园的生态系统。
5、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原则
城市公园一般是城市的旧城区,在对其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中,要十分注重分析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的场所,要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与发展。这是因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中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生活方式等等,恰恰与隐藏在全体市民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容易引起市民的共鸣,能够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十分注重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城市还要向前发展,具有历史遗产的城市其发展不应是盲目的,既不应当盲目地将传统的东西照抄和翻版,又不应当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现代化城市形象,而应该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史,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对城市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新要求,形成新的城市化和城市风貌,使城市公园景观的形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2、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绿地中设置的照明设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照明设施宜采用庭院灯、草坪灯与射灯相结合,色彩、照度应根据功能需要而定。对于绿地内条凳、座椅的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平均每一公顷陆地面积的座位数一般不少于20个,且合理分布,并根据场地条件可设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园林广场铺装尽可能使用硬质透水材料,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公园、游园、广场出入口及园内公厕、游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3、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构筑物)、园路及铺装场地、水体等用地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街景艺术效果并设有一定的休息设施,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0%以上,其它性质广场绿地应结合实际,尽可能提高绿地率。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以及政府对改善人居环境的关注和投入,城市公园景观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参考文献:
【1】欧阳琼.城市公园的改扩建设计研究与实践.《建材与装饰》,2008.
【2】王绿萍.城市公园在续扩建过程中的景观设计探讨.《中国建设信息》,2010.
【3】余从亮.城市公园生态完善与建设规划设计.《知识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