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当前教育的现状,很多学校建立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装备,信息技术已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力的辅助手段。信息技术教学在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变不可能为可能;信息技术可拓展教材,使教学贴近生活;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复习效果等。化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使教学过程增添情趣、活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化学教学中也反映出它的一些弊端。
关键词 信息技术;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作者简介 陈冬梅(1973-)重庆江津市人,攀枝花市第32中小学校,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当前教育的现状,很多学校建立了現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装备,信息技术已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力的辅助手段。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新奇有趣的化学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解和黑板、粉笔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例如“森林、空气、水、万物、元素”,“雷雨发庄稼”,“溶洞的形成”,“火灾”,“人工降雨”,“自然界的水”,“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实景”等等,通过信息技术展现这些内容,既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又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再如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由于微观粒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用手摸不着的,因此只有借助于挂图,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得学生理解。这样既显得枯燥,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又无法充分展示。信息技术在讲授抽象概念、描述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运动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通过PPT、FLASH等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微观粒子的运动、原子的构成及电子运动的情况。可见,信息技术教学在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二、创设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变不可能为可能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意义无容置疑。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1)反应装置规模小而教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2)个别实验危险性较强,不便于在课堂上演示等。信息技术教学克服了以上不足,例如:教师演示实验虽现象明显,但远观效果不好,而置于投影器上面,将实验现象放大于屏幕上,就能使全部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再如讲水倒入浓硫酸中、撤制取氧气的装置时先撤去酒精灯等,虽然老师对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作了强调,但单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心理很难满足,个别学生反而进行错误操作,等看到实验后果方肯罢休。学生的这种做法,往往使实验带有较大危险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错误的操作及造成的后果,这样做,既不会造成仪器、药品的不必要浪费,又能让学生从另一个方面来加深对实验的印象。
三、拓展教材,贴近生活
初中化學由于学科特点,学生需要记住很多化学用语、基本概念等,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热情会慢慢衰减,最后感到索然无味。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适量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可以使复习更条理化,提高复习效果
化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多、知识之间联系密切,每节复习课的内容都非常多,用传统的复习方式很难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特别是实验是复习中一个重要内容,如果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难以把大纲中所有要求掌握的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装置都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现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不但提高了课堂容量,还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化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使教学过程增添情趣、活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化学教学中也反映出它的一些弊端。举例如下:
1.滥用信息技术,忽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教学可能会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主观能动性下降,主要表现:有的老师离开信息技术,离开现成的课件,几乎就不会上课;有的教师用实验录像授课代替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相对来讲,教师对于实验教学内容演示缺少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实验的真实性。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过程会出现一些“意外”,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实验实际现象灵活掌握教学思路,哪怕出现“异常”亦可究其原因,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如果用实验录像授课代替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教师的这种灵活性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实验现象全凭投影所展示的现象分析,教学比较呆板,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所以当课堂无法完成的实验、复习实验等我们考虑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而对于普通的化学实验我们不都用信息技术演示代替实际操作,不能因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弱化实验教学的真实性。
2.使用信息技术软件代替学生实验,弱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实现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能证明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它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化学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而学生实验软件替代实验,弱化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弱化了仪器的感官作用, 没有肢体感触的感觉和味觉的刺激,不利于化学现象过程的展示,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3.教学容量过大,幻灯片播放时间仓促,似蜻蜓点水般,学生难以消化
有些老师设计的课件做得非常花俏,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一应俱全,播放起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内容太多,动辄几十张幻灯片,展示的时间又太短,学生还没形成概念就消逝了,更不用说留时间给学生练习,讨论了。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容量,将教材内容实行组合,按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基于上述分析,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树立“学科为主”和“学生为主”的观念,即信息技术的选择运用要围绕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把握“适时”和“适度”,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取舍、兼容。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化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翠花.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2]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理念的整合与实施[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作者简介 陈冬梅(1973-)重庆江津市人,攀枝花市第32中小学校,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当前教育的现状,很多学校建立了現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装备,信息技术已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力的辅助手段。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新奇有趣的化学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解和黑板、粉笔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例如“森林、空气、水、万物、元素”,“雷雨发庄稼”,“溶洞的形成”,“火灾”,“人工降雨”,“自然界的水”,“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实景”等等,通过信息技术展现这些内容,既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又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再如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由于微观粒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用手摸不着的,因此只有借助于挂图,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得学生理解。这样既显得枯燥,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又无法充分展示。信息技术在讲授抽象概念、描述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运动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通过PPT、FLASH等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微观粒子的运动、原子的构成及电子运动的情况。可见,信息技术教学在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二、创设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变不可能为可能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意义无容置疑。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1)反应装置规模小而教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2)个别实验危险性较强,不便于在课堂上演示等。信息技术教学克服了以上不足,例如:教师演示实验虽现象明显,但远观效果不好,而置于投影器上面,将实验现象放大于屏幕上,就能使全部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再如讲水倒入浓硫酸中、撤制取氧气的装置时先撤去酒精灯等,虽然老师对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作了强调,但单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心理很难满足,个别学生反而进行错误操作,等看到实验后果方肯罢休。学生的这种做法,往往使实验带有较大危险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错误的操作及造成的后果,这样做,既不会造成仪器、药品的不必要浪费,又能让学生从另一个方面来加深对实验的印象。
三、拓展教材,贴近生活
初中化學由于学科特点,学生需要记住很多化学用语、基本概念等,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热情会慢慢衰减,最后感到索然无味。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适量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可以使复习更条理化,提高复习效果
化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多、知识之间联系密切,每节复习课的内容都非常多,用传统的复习方式很难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特别是实验是复习中一个重要内容,如果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难以把大纲中所有要求掌握的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装置都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现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不但提高了课堂容量,还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化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使教学过程增添情趣、活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化学教学中也反映出它的一些弊端。举例如下:
1.滥用信息技术,忽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教学可能会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主观能动性下降,主要表现:有的老师离开信息技术,离开现成的课件,几乎就不会上课;有的教师用实验录像授课代替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相对来讲,教师对于实验教学内容演示缺少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实验的真实性。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过程会出现一些“意外”,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实验实际现象灵活掌握教学思路,哪怕出现“异常”亦可究其原因,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如果用实验录像授课代替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教师的这种灵活性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实验现象全凭投影所展示的现象分析,教学比较呆板,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所以当课堂无法完成的实验、复习实验等我们考虑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而对于普通的化学实验我们不都用信息技术演示代替实际操作,不能因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弱化实验教学的真实性。
2.使用信息技术软件代替学生实验,弱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实现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能证明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它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化学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而学生实验软件替代实验,弱化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弱化了仪器的感官作用, 没有肢体感触的感觉和味觉的刺激,不利于化学现象过程的展示,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3.教学容量过大,幻灯片播放时间仓促,似蜻蜓点水般,学生难以消化
有些老师设计的课件做得非常花俏,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一应俱全,播放起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内容太多,动辄几十张幻灯片,展示的时间又太短,学生还没形成概念就消逝了,更不用说留时间给学生练习,讨论了。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容量,将教材内容实行组合,按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基于上述分析,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树立“学科为主”和“学生为主”的观念,即信息技术的选择运用要围绕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把握“适时”和“适度”,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取舍、兼容。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化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翠花.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2]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理念的整合与实施[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