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因稻瘟病的危害,一般年份减产5%左右,中发生年可减产10~15%。重发生年如2002、2005年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以致现在农民谈“瘟”色变。为了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下面把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原因及全程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原因
1、感病品种多千万病害大范围流行
由于大面积种植空育131、莎莎尼、501等优质米品种,这些品种多属垂直抗病性,其抗病性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目前,大部分乡镇所种植的一种品种已达7~8年,甚至10多年,大大超过品种本身的抗病年限,再加低温寡照多雨。从而加重了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
2、存在大量菌源
由于年复一年种植感病品种,在田间存有大量的病残体。成为第二年病害大发生的主要侵种来源。
3、低温寡照多雨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
我县一般在7月11日左右始见叶瘟,由于7~8月份阴雨连绵天数较多,增加了相对湿度,减少日照时数。据调查,流行年份在7月上旬、8月上旬,平均日照时数低于5d,时,温度低于19℃,会使叶瘟和穗颈瘟均普遍流行。
4,氮肥施用量大,使水稻抗病能力降低
由于氮肥施用量大,增加游离态氮和酰氯态氮,使水稻体内C/N降低,硅质化减少,导致水稻贪青,植株嫩,从而降低了水稻的抗病能力,另外,叶片下垂,色泽浓绿,分蘖期延长,增加了无效分蘖。使株间郁闭,湿度增大,为病菌生长发育和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防治技术
1、严把“种”关
①,选用抗病丰产良种。
如:龙粳8、12、13、14号,东北农学院99~21,佳市明科所c~16等。因为这些品种在多年的生产过程均表现为优质耐冷,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合我省和温带插秧种植。尤其在最近几年稻瘟病大发生中表现抗病性。所以选用抗病丰产良种是防治稻瘟病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常发病区尤其要注意更换感病品种如空育131,509、195等,避免布局上品种的单一化。这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②、推广化学药剂浸种。
用25%使百克、思道丰、坦阴克(都属于眯鲜安类)乳油3000倍液,浸种24小时,可杀灭种子表面粘附的稻瘟病病菌。
2、严把“管”关
①、加强栽培管理。
在精选种子,培育壮秧的基础上,要做到早播、早插、缩短叶瘟危害期,减轻后期可能出现的低温多雨条件的影响,造成大面积发生病害。根据地力实施测土配方,合理施肥,防治偏施迟施过量N肥,避免C/N比失调,佳质化下降,抗病力减弱。要在细致平整土地的基础上,实行合理浅灌,防止深水淹灌,清理进水渠道提高水温。
⑦、加强病草,病谷管理。
病谷、病草是稻瘟病的越冬场所,也是翌年的初侵染源,因此必须妥善处理。收割的病草、病谷应与健草、健谷分开堆放,不得四处散落,收割后尽早对其进行处理。病草要在春播前处理完毕,切不可做为饲料喂牲畜;以防二次侵染,病草要在春播前处理完毕。首先安排作燃料,并注意烧毁草堆下的秕粒和空壳,以免病菌随风雨传播。
3、严把“保”关
①、保育(秧田早治)。
做好苗床,秧田(床)调查,发现病情及时喷药防治。若秧田(床)出现中心病团,应拨除病团内病株深埋,然后喷药。
②、保健(带药移栽)。 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秧(移栽前3天对秧苗喷雾),然后带药移栽。这种方法基本控制本田叶瘟,防效可达90%以上。大大减少叶瘟发生面积和防治次数。
③、保苗(挑治叶瘟)。
在水稻分蘖期,目测种植感病品种和生长过旺的田块,凡看到有急性型病斑或有中心病株的秧田,即定为防治田,当本田出现发病中心,发病株率达3%以上或出现急性型病斑时。立即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荆20~30g,或用40%富士一号乳油100ml,或用25%使百克乳油40~60 ml,4~6天喷一次,如遇阴雨天气连续2~3天,对水喷雾,控制病菌蔓延,防治病害流行。 ④,保穗(狠治穗瘟)。穗颈瘟是药剂防治的重点。在穗期若发现感病品种上叶疲普通,急性型病斑增多,有阴雨天气,穗瘟就可能大流行。穗颈瘟常发生于稻瘟病常发老病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和已发生叶瘟的田块及其相邻稻田。但前期没有发生叶瘟的田块未必不发生穗颈瘟。穗颈瘟可防难治,在预防上一定要注意三点。一是时间。预防穗颈瘟要抓准抓紧时间在破口初期(即破口5~10%时)施第一次药,这次施药至关重要。以后视天气变化及病情发展情况在齐穗期(即抽穗80%时)施第二次药。若效果欠佳,灌浆期应再补施一次。二是药剂。破口初期所施药剂应以内吸性杀菌剂为主,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荆(丰登)20~30g,也可以用25%使百克每亩40~50ml,均匀喷雾进行预防。第二次和第三次施药则应选用防治效果较好的40%富士一号乳油或30%稻瘟灵乳油或25%使百克40~50m1或30%克瘟散每亩100 ml对水50kg进行喷雾防治(克瘟散要注意事项)。三是施用,施用时一定要注意喷头施药,雾滴一定要细小,喷雾一定要周到。对水量要足,常规喷雾每亩50kg为宜,机动喷雾每亩7.5~10.0kg。
总之,水稻稻瘟病是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的,要夺取水稻丰收,在上述措施中,选用良种是基础,带药移栽是关键,预防穗瘟是保证。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原因
1、感病品种多千万病害大范围流行
由于大面积种植空育131、莎莎尼、501等优质米品种,这些品种多属垂直抗病性,其抗病性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目前,大部分乡镇所种植的一种品种已达7~8年,甚至10多年,大大超过品种本身的抗病年限,再加低温寡照多雨。从而加重了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
2、存在大量菌源
由于年复一年种植感病品种,在田间存有大量的病残体。成为第二年病害大发生的主要侵种来源。
3、低温寡照多雨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
我县一般在7月11日左右始见叶瘟,由于7~8月份阴雨连绵天数较多,增加了相对湿度,减少日照时数。据调查,流行年份在7月上旬、8月上旬,平均日照时数低于5d,时,温度低于19℃,会使叶瘟和穗颈瘟均普遍流行。
4,氮肥施用量大,使水稻抗病能力降低
由于氮肥施用量大,增加游离态氮和酰氯态氮,使水稻体内C/N降低,硅质化减少,导致水稻贪青,植株嫩,从而降低了水稻的抗病能力,另外,叶片下垂,色泽浓绿,分蘖期延长,增加了无效分蘖。使株间郁闭,湿度增大,为病菌生长发育和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防治技术
1、严把“种”关
①,选用抗病丰产良种。
如:龙粳8、12、13、14号,东北农学院99~21,佳市明科所c~16等。因为这些品种在多年的生产过程均表现为优质耐冷,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合我省和温带插秧种植。尤其在最近几年稻瘟病大发生中表现抗病性。所以选用抗病丰产良种是防治稻瘟病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常发病区尤其要注意更换感病品种如空育131,509、195等,避免布局上品种的单一化。这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②、推广化学药剂浸种。
用25%使百克、思道丰、坦阴克(都属于眯鲜安类)乳油3000倍液,浸种24小时,可杀灭种子表面粘附的稻瘟病病菌。
2、严把“管”关
①、加强栽培管理。
在精选种子,培育壮秧的基础上,要做到早播、早插、缩短叶瘟危害期,减轻后期可能出现的低温多雨条件的影响,造成大面积发生病害。根据地力实施测土配方,合理施肥,防治偏施迟施过量N肥,避免C/N比失调,佳质化下降,抗病力减弱。要在细致平整土地的基础上,实行合理浅灌,防止深水淹灌,清理进水渠道提高水温。
⑦、加强病草,病谷管理。
病谷、病草是稻瘟病的越冬场所,也是翌年的初侵染源,因此必须妥善处理。收割的病草、病谷应与健草、健谷分开堆放,不得四处散落,收割后尽早对其进行处理。病草要在春播前处理完毕,切不可做为饲料喂牲畜;以防二次侵染,病草要在春播前处理完毕。首先安排作燃料,并注意烧毁草堆下的秕粒和空壳,以免病菌随风雨传播。
3、严把“保”关
①、保育(秧田早治)。
做好苗床,秧田(床)调查,发现病情及时喷药防治。若秧田(床)出现中心病团,应拨除病团内病株深埋,然后喷药。
②、保健(带药移栽)。 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秧(移栽前3天对秧苗喷雾),然后带药移栽。这种方法基本控制本田叶瘟,防效可达90%以上。大大减少叶瘟发生面积和防治次数。
③、保苗(挑治叶瘟)。
在水稻分蘖期,目测种植感病品种和生长过旺的田块,凡看到有急性型病斑或有中心病株的秧田,即定为防治田,当本田出现发病中心,发病株率达3%以上或出现急性型病斑时。立即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荆20~30g,或用40%富士一号乳油100ml,或用25%使百克乳油40~60 ml,4~6天喷一次,如遇阴雨天气连续2~3天,对水喷雾,控制病菌蔓延,防治病害流行。 ④,保穗(狠治穗瘟)。穗颈瘟是药剂防治的重点。在穗期若发现感病品种上叶疲普通,急性型病斑增多,有阴雨天气,穗瘟就可能大流行。穗颈瘟常发生于稻瘟病常发老病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和已发生叶瘟的田块及其相邻稻田。但前期没有发生叶瘟的田块未必不发生穗颈瘟。穗颈瘟可防难治,在预防上一定要注意三点。一是时间。预防穗颈瘟要抓准抓紧时间在破口初期(即破口5~10%时)施第一次药,这次施药至关重要。以后视天气变化及病情发展情况在齐穗期(即抽穗80%时)施第二次药。若效果欠佳,灌浆期应再补施一次。二是药剂。破口初期所施药剂应以内吸性杀菌剂为主,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荆(丰登)20~30g,也可以用25%使百克每亩40~50ml,均匀喷雾进行预防。第二次和第三次施药则应选用防治效果较好的40%富士一号乳油或30%稻瘟灵乳油或25%使百克40~50m1或30%克瘟散每亩100 ml对水50kg进行喷雾防治(克瘟散要注意事项)。三是施用,施用时一定要注意喷头施药,雾滴一定要细小,喷雾一定要周到。对水量要足,常规喷雾每亩50kg为宜,机动喷雾每亩7.5~10.0kg。
总之,水稻稻瘟病是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的,要夺取水稻丰收,在上述措施中,选用良种是基础,带药移栽是关键,预防穗瘟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