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中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k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创新的时代。特别是以后的语文教学,进入了以发展智能为主要目标的时代,阅读就更为重要了,应切实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呢?
  一、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层次
  每篇文章都有贯穿全文的一条红线,,即文章的主题思想。研读内容、结构及语言等都不能脱离这条红线。实际上也只有抓住文章的思路,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更为理清结构,品析语言打下了基础。例如:《北京立交桥》这篇通讯中饱含着对伟大祖国的赞颂之情,这是一条贯穿全文思想感情的红线,只有抓住这条红线,才能真正理解“北京立交桥”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激发學生深入思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如何铺架通向未来,通向幸福的理想之桥,也才能更好地学习这篇通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不能为读而读。读时应注意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这样才能给人一个完整、连贯认识,使整篇文章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文章的结构看。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先写各种花色形成的原因, 再写花色变化的原因,然后写白、黄、红三种颜色的花中种数最多的原因,是由于他们与绿叶相配,鲜艳夺目 ,易引起昆虫注意,这样就自然引起花色与昆虫的关系,紧接着就写花与昆虫相互选择的关系,最后写花与人类的关系。全文这几个部分,象一挂链子,环环相扣、逐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清楚。学生如果能掌握住了这个层次,分析这篇文章也就不难了。二是从每一部分内容看。例如:在《白杨礼赞》中写“白杨树力争上游”那一段时,作者按总分结构:第一句总写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下边第2、3、4、5句分别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写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6、7两句是从内在神美赞美白杨树。如果学生能理清每一小部分的层次,给学习全文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品味语言特色,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篇文章,不仅要理清文章的结构,而且也要品味文章的语言。清新、流畅、准确、简明的语言,读时朗朗上口 。如朱自清的《春》,杨朔的《荔枝蜜》,还有大量优美的诗歌等等。他们多出自名家之手,引导学生运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而且可以“披”文“悟”理,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久而久之,积累了经验,培养了语感。学生读得多了,头脑中储存的表现手段就会丰富起来,因而在需要时就会召之即来,分析阅读能力便会大大提高。
  三、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由于自学习惯差,自学能力低,因此影响了学习效果。况且又有一少部分老师在阅读方面往往唱独角戏,一节课自己一唱到底,学生硬是“不得其门而入”,依然两手空空,因此我觉得要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首先应从布置预习入手,教师应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按提纲预习,在课堂上并对预习进行检查,对预习好的,有新的见解的应给予鼓励。其次是布置课后作业和复习题,这些题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有意培养让学生先看书后做题,快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再次应注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可把预先印好的一些题目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做,然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大胆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会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
  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教科书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把钥匙,而更广阔丰富,精彩生动的世界却在课外。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书目,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摘录精彩片段和优美词句,并学会写读书笔记,教师再定期检查、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课外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增强阅读分析能力。
  总之,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不仅要求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和思路,多做知识迁移训练;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会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进行课外阅读,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
其他文献
英语中有一些表示方式、程度的副词具有两种形式。如late,lately;high,highly;slow,slowly 等 等。在这些词当中,两种不同形式所表达的含义有的完全不同,有的很相似,而有的却完全一致。这就给人们 使用这些词时带来一定的麻烦。特别是在学生中间,总免不了使用时的混淆。笔者想就此问题分类作一点探讨。  一、hard,hardly;late,lately;most,mostly等
期刊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依托家乡盐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16160402)研究成果。  我园地处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有着丰富的盐资源,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井矿盐田,全国精制盐生产基地,被命名为“中国岩盐之都”。丰富多彩的盐产品已成为叶县的特产,逐步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收集、利用有关家乡独特的物产,让幼儿在探
期刊
故事概述:在一个小小的池塘里住着小一条鱼儿和一只小青蛙,它们俩是特别好的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可是鱼不能离开水,它一离开水就会死去,没办法只好让青蛙独自出去游历了。  青蛙在外面周游一番终于回来了,它告诉小鱼:“外面有好多好多新奇有趣的东西。就比如说“牛”吧, “它的身体很大很大,头上还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主要是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还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小鱼听着听着,这时,在它的
期刊
创新能力(也可以说“创造力”)作为一种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身为教师的我们如何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
期刊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历史课,乐于学,主动学,让历史课堂活起来,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 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
期刊
在课堂上能否让学生“动”起来并真正有所收获是评价课堂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所以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课堂中去,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我们也应该适时的让学生静一静,想一想,练一练,写一写,这种“静”对更好的巩固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新课改之后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注重了让学生“动”起来,几乎所有的课堂学生比以前说的多了,如此看来这是我们英语课改的实
期刊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课堂有效设计方面,我联系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口语交际的课堂有效设计和实施  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它绝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交流,或陈述事实,或抒发情感,或议论评析,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教学中我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创设符合生活实
期刊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要素,情感教育应该在这三方面得到实施、渗透。  一、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题,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必要的。英语学科的课程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视野开阔,信息量大,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
期刊
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会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许多便捷和乐趣,把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能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课堂中某些环节时间上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教学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带来课堂效益的提高,利
期刊
一、情感教育应用与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的学习,学生情感态度不同,产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一样。学生学习时带有积极地情感,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思考,思维比较活跃;如果他们带有消极的情感,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中学生的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