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孩子们多做事
为下一代多做事
——唐志坚
唐志坚
澳门金莲花荣誉勋章获得者。1940年6月生于广东省普宁市,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任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科技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科技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校长、培华中学校董会副主席兼校监。并担任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澳门大学、暨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校董及澳门教育基金会会长、澳门计算机学会创会会长、澳门潮州同乡会创会会长等职。
Tang Chi Kin,
The winner of “Golden Lotus” medal in Macao. He was born in Pu Ni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July 1940 and graduated i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e currently serves as a committee member of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Zone, the president of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undation, committee member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ommission and of Education Commission, the headmaster of Macao Labor’s Children School, vice president and concurrent dean of board of director of Pei Hua Middle School. Meanwhile he is also the visiting professor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director of Macao University, Ji'nan University, Macao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the chairman of Macao Education Foundation, the chairman that establish Macao Computer Society, the president who established Chiu Chow Fellowship Association in Macao etc..
2004年12月19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莅临,使澳门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19日下午,胡锦涛主席专门提出,要看看澳门的青年学生,这也是他此次在澳门活动期间的一项重要安排。
当胡锦涛主席一行走进澳门劳工子弟学校,并把它作为自己此次视察的唯一一所学校时,许多人不禁好奇地揣测:是什么吸引了胡主席的目光,让他在澳门众多学校里选择了澳门劳工子弟学校?
这时,人们把目光同时聚焦在了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校长、著名教育家、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唐志坚先生身上,力图从他身上找到答案。
培育英才 誉满濠江
唐志坚先生是位名人,但人们认识他、了解他的大多是其作为政治人物光彩照人的一面,因为他是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兼行政会发言人,时常代表行政会向外界发布各类消息,作为立法会议员也经常在各种场所发表演讲。
但许多人也许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唐志坚先生首先是澳门劳工子弟学校的校长,是一位桃李满天下、享有盛誉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钟爱并为之奋斗了近四十载的是教育事业。
1968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唐志坚来到了澳门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献身澳门教育事业近四十年的教坛生涯。并且他从1975年来到属于私立性质的澳门劳工子弟学校任教导主任,并于第二年担任学校副校长,及后担任校长至今,三十年来为澳门劳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澳门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贡献颇多。
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是创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所私立学校。当时,澳门经济萧条,而澳葡政府又不重视广大华人子女教育,造成大量工人子弟失学。在此背景下,由澳门工联总会倡议“救济失学、维持就学”,得到了澳门中华总商会等8大社团的积极响应,何贤、马万祺等社会名流鼎力支持,利用募捐筹款的形式,创办了澳门劳工子弟学校,并成立“澳门劳工教育协进会”,马万祺担任主席至1969年。
正是因为“劳校”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靠筹款办学,所以唐志坚从到“劳校”担任校长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一个极其困难的办学局面。作为校长压力最大的便是办学经费问题。由于“劳校”一开始就靠筹款,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没有足够的校舍加之学校本身就是为了给贫穷家庭子女提供一个就读的机会,收费一直很低,学校经费来源很有限,维持正常运作尚且困难,如想进一步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每年的开学之初便成了唐志坚最忧虑,但却最能展示其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魅力的时候。他先要预算一学年经费缺口有多少,还要向社会筹多少钱,然后就像苦行僧一样,走东家串西家,找社会人士捐款。为了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失学,他放下校长之尊,尽可能地筹集经费。他常说:“如果一个学生没钱念书,宁肯我当校长的去‘化缘’,也不会让他失学。”
正是在唐志坚先生的带领下,“劳校”不但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生存下来,而且得到迅猛发展。1978年,“劳校”从只有小学和初中部发展成幼儿园到高中的完全学校,在校生人数从1975年的1800多人逐步增加到目前的3900多人,成为澳门学生数量第二的大型学校。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日新月异,得到了极大发展。
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唐志坚先生更是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应以教学为本,他始终坚持把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首位。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以基础目标为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知识连贯性”成为“劳校”的教学理念。同时,他在教学管理中提出要让每个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重视学生思维、判断和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民主严格的管理、科学的办学方针,使“劳校”的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不凡的成绩,为澳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近二十年来,“劳校”每年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的录取率都保持在95%—99%之间,最高曾达99.4%;其中被重点大学录取率都在87%左右,成为澳门高考成绩最好的学校。学风踏实、教风端正、校风优良,成为澳门社会对“劳校”的一致评价。
在重视学生知识、能力教育培养的同时,唐志坚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学生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坚持培养一批又一批爱国、爱澳、爱校的澳门下一代。在澳门进入过渡期的十多年时间里,特别是1993年3月《基本法》颁布后,唐志坚先生就积极投入到回归前的准备工作中,通过他担任副会长兼理事长的“澳门大学教育基金会”,致力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所需的各种人才,特别是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努力宣传和学习基本法,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提高师生对祖国的认识,增强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信心。并全情投入到迎回归、庆回归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为澳门的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贡献力量。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各界同胞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大巡游队伍中,由160位“劳校”师生组成的身穿56个民族服装手持花环的方阵,走在了巡游队伍的最前列,而由唐志坚校长设计的“回归啦”三个大字的标语,更是醒目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当天欢庆活动中的最大亮点,并被《人民日报》、《澳门日报》等国内外各大报刊在头版醒目位置刊发出来,向世人展示了以“劳校”师生为代表的澳门人民爱国爱澳的赤诚情怀。
尤其令教育界同仁尊敬的是唐志坚校长作为一位教育家所具有的远见卓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他时刻关注着世界科技和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并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紧跟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在计算机教育方面,更是走在同行的最前列。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便在学校大力推行电化教育,并在1981年2月率先把计算机教育纳入课程,建立第一个计算机室,自编了第一套计算机教材。当时许多大学也刚开始使用微机,而“劳校”更是比附近地区的学校推行计算机教育早了4年。以至于1982年,唐志坚在对珠海的教师和教育部门领导讲授计算机知识时,整个珠海市还没有一个计算机室,还是唐先生等捐出计算机在珠海市第一中学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室。随后他又捐出一个计算机室给中学的母校汕头市聿怀中学。唐志坚在澳门不遗余力地推广计算机技术、成立计算机学会,开展各类计算机人才的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在劳工子弟学校他很重视对学校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投入资金用于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并于1997年在澳门率先建立起第一个多媒体校园。许多外地学校的校长到澳门劳工子弟学校参观后不仅惊叹:“哇!没想到你们比我们还快还早!”如今,劳校的校园已经完全实现电子化,所有的教学和管理,全部通过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学校建立了三个大的计算机数据库,并建立了家长与学校、校友与学校沟通交流的网站。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并可以和老师对话。“劳校”的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澳门公认的IT教育最好的学校,并越来越成为劳校的一大特色。在采访过程中,唐校长还领着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各项设备,通过参观我们感慨“劳校”计算机教育在业内领先的名副其实。
正是“劳校”一向以爱国爱澳优良传统教育学生,并在为职工子弟提供学习机会和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才得以在澳门众多的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胡锦涛主席澳门之行选择的唯一一所学校。此次胡主席在视察中不但走进师生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签名留言、合影留念,而且还赠送给“劳校”14000多册图书和三部钢琴。这让“劳校”的广大师生在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更激发了学校师生爱国爱澳的无限深情。
作为“劳校”的一校之长,看着学校在自己的努力下,经过55年的成长逐渐成为誉满濠江的一所名校,唐志坚先生感觉那是自己人生的一件很高兴、很快乐的事;而能为澳门培育更多的人才,桃李遍天下,能照顾一些需要照顾的学生,让他们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则是他最大的快乐。
服务社会 福泽一方
作为澳门的教育家,唐志坚先生在办好劳工子弟学校的同时,为了帮助各类职工提高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1982年他负责创办了业余进修中心并担任校长,为社会职工提供各类进修的课程。经过他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业余进修中心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成人教育机构,为澳门职工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3年,唐志坚先生为了推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应用,促进澳门在计算机科技上的发展,发起创办了澳门计算机学会,并任会长长达17年之久,为澳门计算机信息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986年,他同黄保铨先生等5位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澳门大专教育基金会,并任副会长兼理事长,资助有志贫困学生升读大学,尤其是资助和安排了多批学生到葡国攻读语言和法律,推动学生到国内读法律,为澳门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人才。至今该会共资助3400人次,共发放助学金3000万元。
而针对澳葡政府不重视教育和科技,尤其不重视广大华人子女的教育问题,从1988年任澳葡政府咨询委员开始,特别是1992年参选立法会议员后,他更是积极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吁政府重视和发展教育,关心失学青少年,致力推动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推动信息和科技教育,为澳门培养英才不遗余力。
作为澳门的一分子,唐志坚先生把维护澳门的稳定和繁荣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情倾力而为。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政务小组召集人和澳门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为了实现澳门的平稳过渡,为了特区政府的建立,唐志坚先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了解决回归前面临的三大难题:法律本地化、公务员本地化、中文官方地位,他和筹备组委员一起着手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迎接澳门回归的各项准备工作中。
正因为他在筹备特区政府过程中的积极贡献,得到了澳门社会和推选委员会委员们的一致认同,在选举澳门特区第一届政府首任行政长官的历史时刻,他还被推选为总监票人,光荣地见证了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产生的历史瞬间。
特区政府成立后,作为特区政府行政会委员、立法会议员,他更是积极投身澳门的社会事务中,为澳门的发展建言献策。在特区政府刚成立不久,他就迫切就澳门特区的科技发展提出议案亲自撰写《科学技术纲要法》,提交立法会获得通过。成为澳门特区政府成立后,向立法会提交个人议案的“第一人”。
此项议案也得到了澳门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澳门特区政府后来不但成立了科技委员会,还设立了科技基金,又创立了创新科技发展中心,并开放电讯市场,并逐步把科技确立为澳门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教育界的行政会委员和立法会议员,唐志坚先生更是多次在不同场合呼吁特区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他和多位社会人士的呼吁下,特区政府成立后,一改澳葡政府对教育不重视的错误作法,逐年加大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而且对计算机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仅今年就拔出约8000万资金用于中小学计算机设备的更新,使人机比例达8:1,中学人机比例达6:1。
身为澳门特区政府行政会委员和行政会发言人,唐志坚先生的社会事务繁多,但只在要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澳门社会的事,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去做。作为一名热心教育,为教育而奉献的人,他还先后担任了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国立华侨大学校董、暨南大学校董、澳门大学校董、澳门科技大学校董兼咨询委员会主席等多所国内及澳门高校的荣誉职务,为这些高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殚精竭虑。
为了更好地凝聚居住在澳门的潮籍乡亲,1985年,他和许世元等潮籍贤达一起发起成立了澳门潮州同乡会,并首任理事长,后任副会长、创会会长。为了增强世界各地潮团的联系,就在澳门潮州同乡会成立仅4年后的1989年,他们就承办了国际潮团联谊大会第5届年会,唐志坚先生任第5届国际潮团联谊会工作委员会主席,为该次年会在澳门的成功举办,作了大量工作。在关注澳门潮籍乡亲的同时,他还把目光投向了潮汕家乡,曾多次捐款捐物,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本人也因对家乡的贡献,而担任了家乡汕头市的政协常委,并被授予“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面对社会和政府给予自己的各种荣誉,唐志坚先生都看得很淡。虽然到今年十月底本届立法会议员任期结束后,因年龄关系,他已决定不再继续参选立法会议员了,但他为社会服务的工作热情依旧,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为澳门育人的事业当中。他说:“人生很短,应该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而为孩子们做再多事,为下一代做再多我都觉得不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位濠江之畔的育林人,在育出濠江一片茂盛的森林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植根澳门大地的一棵参天大树,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为下一代多做事
——唐志坚
唐志坚
澳门金莲花荣誉勋章获得者。1940年6月生于广东省普宁市,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任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科技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科技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校长、培华中学校董会副主席兼校监。并担任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澳门大学、暨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校董及澳门教育基金会会长、澳门计算机学会创会会长、澳门潮州同乡会创会会长等职。
Tang Chi Kin,
The winner of “Golden Lotus” medal in Macao. He was born in Pu Ni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July 1940 and graduated i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e currently serves as a committee member of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Zone, the president of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undation, committee member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ommission and of Education Commission, the headmaster of Macao Labor’s Children School, vice president and concurrent dean of board of director of Pei Hua Middle School. Meanwhile he is also the visiting professor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director of Macao University, Ji'nan University, Macao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the chairman of Macao Education Foundation, the chairman that establish Macao Computer Society, the president who established Chiu Chow Fellowship Association in Macao etc..
2004年12月19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莅临,使澳门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19日下午,胡锦涛主席专门提出,要看看澳门的青年学生,这也是他此次在澳门活动期间的一项重要安排。
当胡锦涛主席一行走进澳门劳工子弟学校,并把它作为自己此次视察的唯一一所学校时,许多人不禁好奇地揣测:是什么吸引了胡主席的目光,让他在澳门众多学校里选择了澳门劳工子弟学校?
这时,人们把目光同时聚焦在了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校长、著名教育家、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唐志坚先生身上,力图从他身上找到答案。
培育英才 誉满濠江
唐志坚先生是位名人,但人们认识他、了解他的大多是其作为政治人物光彩照人的一面,因为他是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兼行政会发言人,时常代表行政会向外界发布各类消息,作为立法会议员也经常在各种场所发表演讲。
但许多人也许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唐志坚先生首先是澳门劳工子弟学校的校长,是一位桃李满天下、享有盛誉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钟爱并为之奋斗了近四十载的是教育事业。
1968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唐志坚来到了澳门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献身澳门教育事业近四十年的教坛生涯。并且他从1975年来到属于私立性质的澳门劳工子弟学校任教导主任,并于第二年担任学校副校长,及后担任校长至今,三十年来为澳门劳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澳门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贡献颇多。
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是创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所私立学校。当时,澳门经济萧条,而澳葡政府又不重视广大华人子女教育,造成大量工人子弟失学。在此背景下,由澳门工联总会倡议“救济失学、维持就学”,得到了澳门中华总商会等8大社团的积极响应,何贤、马万祺等社会名流鼎力支持,利用募捐筹款的形式,创办了澳门劳工子弟学校,并成立“澳门劳工教育协进会”,马万祺担任主席至1969年。
正是因为“劳校”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靠筹款办学,所以唐志坚从到“劳校”担任校长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一个极其困难的办学局面。作为校长压力最大的便是办学经费问题。由于“劳校”一开始就靠筹款,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没有足够的校舍加之学校本身就是为了给贫穷家庭子女提供一个就读的机会,收费一直很低,学校经费来源很有限,维持正常运作尚且困难,如想进一步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每年的开学之初便成了唐志坚最忧虑,但却最能展示其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魅力的时候。他先要预算一学年经费缺口有多少,还要向社会筹多少钱,然后就像苦行僧一样,走东家串西家,找社会人士捐款。为了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失学,他放下校长之尊,尽可能地筹集经费。他常说:“如果一个学生没钱念书,宁肯我当校长的去‘化缘’,也不会让他失学。”
正是在唐志坚先生的带领下,“劳校”不但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生存下来,而且得到迅猛发展。1978年,“劳校”从只有小学和初中部发展成幼儿园到高中的完全学校,在校生人数从1975年的1800多人逐步增加到目前的3900多人,成为澳门学生数量第二的大型学校。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日新月异,得到了极大发展。
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唐志坚先生更是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应以教学为本,他始终坚持把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首位。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以基础目标为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知识连贯性”成为“劳校”的教学理念。同时,他在教学管理中提出要让每个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重视学生思维、判断和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民主严格的管理、科学的办学方针,使“劳校”的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不凡的成绩,为澳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近二十年来,“劳校”每年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的录取率都保持在95%—99%之间,最高曾达99.4%;其中被重点大学录取率都在87%左右,成为澳门高考成绩最好的学校。学风踏实、教风端正、校风优良,成为澳门社会对“劳校”的一致评价。
在重视学生知识、能力教育培养的同时,唐志坚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学生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坚持培养一批又一批爱国、爱澳、爱校的澳门下一代。在澳门进入过渡期的十多年时间里,特别是1993年3月《基本法》颁布后,唐志坚先生就积极投入到回归前的准备工作中,通过他担任副会长兼理事长的“澳门大学教育基金会”,致力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所需的各种人才,特别是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努力宣传和学习基本法,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提高师生对祖国的认识,增强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信心。并全情投入到迎回归、庆回归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为澳门的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贡献力量。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各界同胞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大巡游队伍中,由160位“劳校”师生组成的身穿56个民族服装手持花环的方阵,走在了巡游队伍的最前列,而由唐志坚校长设计的“回归啦”三个大字的标语,更是醒目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当天欢庆活动中的最大亮点,并被《人民日报》、《澳门日报》等国内外各大报刊在头版醒目位置刊发出来,向世人展示了以“劳校”师生为代表的澳门人民爱国爱澳的赤诚情怀。
尤其令教育界同仁尊敬的是唐志坚校长作为一位教育家所具有的远见卓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他时刻关注着世界科技和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并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紧跟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在计算机教育方面,更是走在同行的最前列。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便在学校大力推行电化教育,并在1981年2月率先把计算机教育纳入课程,建立第一个计算机室,自编了第一套计算机教材。当时许多大学也刚开始使用微机,而“劳校”更是比附近地区的学校推行计算机教育早了4年。以至于1982年,唐志坚在对珠海的教师和教育部门领导讲授计算机知识时,整个珠海市还没有一个计算机室,还是唐先生等捐出计算机在珠海市第一中学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室。随后他又捐出一个计算机室给中学的母校汕头市聿怀中学。唐志坚在澳门不遗余力地推广计算机技术、成立计算机学会,开展各类计算机人才的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在劳工子弟学校他很重视对学校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投入资金用于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并于1997年在澳门率先建立起第一个多媒体校园。许多外地学校的校长到澳门劳工子弟学校参观后不仅惊叹:“哇!没想到你们比我们还快还早!”如今,劳校的校园已经完全实现电子化,所有的教学和管理,全部通过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学校建立了三个大的计算机数据库,并建立了家长与学校、校友与学校沟通交流的网站。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并可以和老师对话。“劳校”的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澳门公认的IT教育最好的学校,并越来越成为劳校的一大特色。在采访过程中,唐校长还领着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各项设备,通过参观我们感慨“劳校”计算机教育在业内领先的名副其实。
正是“劳校”一向以爱国爱澳优良传统教育学生,并在为职工子弟提供学习机会和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才得以在澳门众多的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胡锦涛主席澳门之行选择的唯一一所学校。此次胡主席在视察中不但走进师生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签名留言、合影留念,而且还赠送给“劳校”14000多册图书和三部钢琴。这让“劳校”的广大师生在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更激发了学校师生爱国爱澳的无限深情。
作为“劳校”的一校之长,看着学校在自己的努力下,经过55年的成长逐渐成为誉满濠江的一所名校,唐志坚先生感觉那是自己人生的一件很高兴、很快乐的事;而能为澳门培育更多的人才,桃李遍天下,能照顾一些需要照顾的学生,让他们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则是他最大的快乐。
服务社会 福泽一方
作为澳门的教育家,唐志坚先生在办好劳工子弟学校的同时,为了帮助各类职工提高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1982年他负责创办了业余进修中心并担任校长,为社会职工提供各类进修的课程。经过他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业余进修中心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成人教育机构,为澳门职工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3年,唐志坚先生为了推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应用,促进澳门在计算机科技上的发展,发起创办了澳门计算机学会,并任会长长达17年之久,为澳门计算机信息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986年,他同黄保铨先生等5位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澳门大专教育基金会,并任副会长兼理事长,资助有志贫困学生升读大学,尤其是资助和安排了多批学生到葡国攻读语言和法律,推动学生到国内读法律,为澳门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人才。至今该会共资助3400人次,共发放助学金3000万元。
而针对澳葡政府不重视教育和科技,尤其不重视广大华人子女的教育问题,从1988年任澳葡政府咨询委员开始,特别是1992年参选立法会议员后,他更是积极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吁政府重视和发展教育,关心失学青少年,致力推动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推动信息和科技教育,为澳门培养英才不遗余力。
作为澳门的一分子,唐志坚先生把维护澳门的稳定和繁荣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情倾力而为。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政务小组召集人和澳门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为了实现澳门的平稳过渡,为了特区政府的建立,唐志坚先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了解决回归前面临的三大难题:法律本地化、公务员本地化、中文官方地位,他和筹备组委员一起着手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迎接澳门回归的各项准备工作中。
正因为他在筹备特区政府过程中的积极贡献,得到了澳门社会和推选委员会委员们的一致认同,在选举澳门特区第一届政府首任行政长官的历史时刻,他还被推选为总监票人,光荣地见证了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产生的历史瞬间。
特区政府成立后,作为特区政府行政会委员、立法会议员,他更是积极投身澳门的社会事务中,为澳门的发展建言献策。在特区政府刚成立不久,他就迫切就澳门特区的科技发展提出议案亲自撰写《科学技术纲要法》,提交立法会获得通过。成为澳门特区政府成立后,向立法会提交个人议案的“第一人”。
此项议案也得到了澳门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澳门特区政府后来不但成立了科技委员会,还设立了科技基金,又创立了创新科技发展中心,并开放电讯市场,并逐步把科技确立为澳门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教育界的行政会委员和立法会议员,唐志坚先生更是多次在不同场合呼吁特区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他和多位社会人士的呼吁下,特区政府成立后,一改澳葡政府对教育不重视的错误作法,逐年加大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而且对计算机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仅今年就拔出约8000万资金用于中小学计算机设备的更新,使人机比例达8:1,中学人机比例达6:1。
身为澳门特区政府行政会委员和行政会发言人,唐志坚先生的社会事务繁多,但只在要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澳门社会的事,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去做。作为一名热心教育,为教育而奉献的人,他还先后担任了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国立华侨大学校董、暨南大学校董、澳门大学校董、澳门科技大学校董兼咨询委员会主席等多所国内及澳门高校的荣誉职务,为这些高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殚精竭虑。
为了更好地凝聚居住在澳门的潮籍乡亲,1985年,他和许世元等潮籍贤达一起发起成立了澳门潮州同乡会,并首任理事长,后任副会长、创会会长。为了增强世界各地潮团的联系,就在澳门潮州同乡会成立仅4年后的1989年,他们就承办了国际潮团联谊大会第5届年会,唐志坚先生任第5届国际潮团联谊会工作委员会主席,为该次年会在澳门的成功举办,作了大量工作。在关注澳门潮籍乡亲的同时,他还把目光投向了潮汕家乡,曾多次捐款捐物,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本人也因对家乡的贡献,而担任了家乡汕头市的政协常委,并被授予“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面对社会和政府给予自己的各种荣誉,唐志坚先生都看得很淡。虽然到今年十月底本届立法会议员任期结束后,因年龄关系,他已决定不再继续参选立法会议员了,但他为社会服务的工作热情依旧,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为澳门育人的事业当中。他说:“人生很短,应该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而为孩子们做再多事,为下一代做再多我都觉得不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位濠江之畔的育林人,在育出濠江一片茂盛的森林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植根澳门大地的一棵参天大树,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