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常常是翻遍资料,引经据典,找些学生并不熟悉的例子,岂不知这种做法是舍近求远。因为语文课本里名篇佳作荟萃,完全可以作为最直接利用的素材。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根据学校教研工作的工作的需要,遵循把教研活动做细做小的原则,申请了“从课文中学作文”的课题研究。下面就以我最近执教过的几篇课文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一、学习课文题目的命题技巧
对于读者来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第一引力”,是感情交流的第一接触点。而中学语文课本中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失根的兰花》;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奔落的雪原》;或生动形象,脉脉含情,如《爸爸的花落了》;或主旨突出,旗帜鲜明,如《为了追求更大的自由》;或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济南的冬天》;或托物言志,精炼传神,如《行道树》……
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着意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这样篇篇渗透,天天“见面”,耳濡目染,学生便掌握了命题技巧。
作文课上,他们往往会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如《母亲•黑土地•小石磨》、《对手——榜样》《“1+1>2”》、《“7—1=0”》,还有的借助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歌词,如《儿女共婵娟》、《小楼昨夜又春风》,《今天有点烦》。
二、学习课文的布局谋篇的方法
尽管作文构思方法种种,但万不变离其宗,都可以从现行教材中学习。
1.一见钟情的开头。开门见山法。开篇即点明要叙事件,如:朱自清《背影》中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如鲁迅的《风筝》“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样的开头,洋溢着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抒发情感。议论抒情点题法。
2.一箭双雕的结尾。自然收束式。比如《社戏》的结尾,“真的,从那时到现在我真的没有吃过那样的好豆——再也没有看过那样的好戏。”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画龙点晴式。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记叙了“我”冒险攀登悬崖从而陷入困境,并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过程之后,运用简洁的语言把化解困难,从而克服困难这一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3.学会运用环境来表现主题。
⑴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是自然背景,或者是社会背景,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如《最后一课》的开头,写了一个孩子眼中那暖和、晴朗的天气,又更多地写了普鲁士兵的操练以及那发出坏消息的布告牌。——它表现出人们生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才有可能有那悲壮的“最后一课”。
⑵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如《最后一课》的开头,“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清朗。画眉鸟在树林边婉转的歌唱”在不谙时世的孩子的眼中那暖和、晴朗的天气,都会给他带来愉快和欢乐。《风筝》中对北京肃杀的严冬的描写“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也给全文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三、广收博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辞格,掌握各种句式的特性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朴实在记,或凝炼准确,字字珠矶,语言技巧都很高。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说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格,多么亲切。文学家鲁迅的作品也不乏经典句式,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说……,单是……就……”和“或许……或许……或许……”也给学生们创造了仿写的空间。在这篇文章学过之后很多学生写出了优美的句子。如:
1.走进永流中学不必说巍峨的教学楼,翠绿的银杏林,成排的白杨树,干净的大校园,也不必说从窗户里飘出的读书声,在教室里回旋的歌声,乒乓球台前的激烈厮杀,单是同学们一起三三两两的愉快的谈笑都能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2.不必说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柔柔的阳光,凉凉的海风,也不必说远处鸣笛的军舰匆匆驶过,近处的小渔船来回穿梭,空中的海鸟不时的掠过水面。单是脚下的缠足的水藻也能让我喜不自禁。
四、学习课文准确选材的方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们在作文的时候总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情况出现,要么重复以前写过多次的故事情节,要么存在文章题材大,内容却空洞无物的毛病。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遴选小巧灵活的切入口。
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生活中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大家都司空见惯,也许不会从中发现什么深刻的东西,但《散步》的作者莫怀戚却能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一家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后来遇到了分歧,最终分歧得到完满的解决,通过这个镜头表现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
这样写亲情,写生命,角度非常小,但是很独特,很有表现力,也很深刻。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正适合学生学习,从中他们可以知道生活中的这些小事也能写得那么出彩,那么有深意。同样的课文还有《胆小鬼》、《冬夜的灯光》、《背影》等。
当然,从教材中我们还可以学到许多其他的写作方法,相信如果能够把教材中的写作方法系统地整合并且能实实在在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许会轻松些。这也是我这一学期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河北省永年县刘汉中学)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根据学校教研工作的工作的需要,遵循把教研活动做细做小的原则,申请了“从课文中学作文”的课题研究。下面就以我最近执教过的几篇课文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一、学习课文题目的命题技巧
对于读者来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第一引力”,是感情交流的第一接触点。而中学语文课本中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失根的兰花》;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奔落的雪原》;或生动形象,脉脉含情,如《爸爸的花落了》;或主旨突出,旗帜鲜明,如《为了追求更大的自由》;或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济南的冬天》;或托物言志,精炼传神,如《行道树》……
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着意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这样篇篇渗透,天天“见面”,耳濡目染,学生便掌握了命题技巧。
作文课上,他们往往会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如《母亲•黑土地•小石磨》、《对手——榜样》《“1+1>2”》、《“7—1=0”》,还有的借助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歌词,如《儿女共婵娟》、《小楼昨夜又春风》,《今天有点烦》。
二、学习课文的布局谋篇的方法
尽管作文构思方法种种,但万不变离其宗,都可以从现行教材中学习。
1.一见钟情的开头。开门见山法。开篇即点明要叙事件,如:朱自清《背影》中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如鲁迅的《风筝》“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样的开头,洋溢着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抒发情感。议论抒情点题法。
2.一箭双雕的结尾。自然收束式。比如《社戏》的结尾,“真的,从那时到现在我真的没有吃过那样的好豆——再也没有看过那样的好戏。”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画龙点晴式。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记叙了“我”冒险攀登悬崖从而陷入困境,并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过程之后,运用简洁的语言把化解困难,从而克服困难这一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3.学会运用环境来表现主题。
⑴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是自然背景,或者是社会背景,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如《最后一课》的开头,写了一个孩子眼中那暖和、晴朗的天气,又更多地写了普鲁士兵的操练以及那发出坏消息的布告牌。——它表现出人们生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才有可能有那悲壮的“最后一课”。
⑵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如《最后一课》的开头,“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清朗。画眉鸟在树林边婉转的歌唱”在不谙时世的孩子的眼中那暖和、晴朗的天气,都会给他带来愉快和欢乐。《风筝》中对北京肃杀的严冬的描写“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也给全文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三、广收博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辞格,掌握各种句式的特性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朴实在记,或凝炼准确,字字珠矶,语言技巧都很高。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说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格,多么亲切。文学家鲁迅的作品也不乏经典句式,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说……,单是……就……”和“或许……或许……或许……”也给学生们创造了仿写的空间。在这篇文章学过之后很多学生写出了优美的句子。如:
1.走进永流中学不必说巍峨的教学楼,翠绿的银杏林,成排的白杨树,干净的大校园,也不必说从窗户里飘出的读书声,在教室里回旋的歌声,乒乓球台前的激烈厮杀,单是同学们一起三三两两的愉快的谈笑都能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2.不必说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柔柔的阳光,凉凉的海风,也不必说远处鸣笛的军舰匆匆驶过,近处的小渔船来回穿梭,空中的海鸟不时的掠过水面。单是脚下的缠足的水藻也能让我喜不自禁。
四、学习课文准确选材的方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们在作文的时候总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情况出现,要么重复以前写过多次的故事情节,要么存在文章题材大,内容却空洞无物的毛病。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遴选小巧灵活的切入口。
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生活中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大家都司空见惯,也许不会从中发现什么深刻的东西,但《散步》的作者莫怀戚却能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一家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后来遇到了分歧,最终分歧得到完满的解决,通过这个镜头表现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
这样写亲情,写生命,角度非常小,但是很独特,很有表现力,也很深刻。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正适合学生学习,从中他们可以知道生活中的这些小事也能写得那么出彩,那么有深意。同样的课文还有《胆小鬼》、《冬夜的灯光》、《背影》等。
当然,从教材中我们还可以学到许多其他的写作方法,相信如果能够把教材中的写作方法系统地整合并且能实实在在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许会轻松些。这也是我这一学期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河北省永年县刘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