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时期贵州老龄工作的新发展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min6735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值我省实施《贵州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进入最后阶段,为总结我省五年来老龄工作的经验,促进老龄事业的新发展,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贵州省委副书记、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孙淦同志。
  
  老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近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参与支持下,通过实施《贵州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我省老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老龄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请您具体谈谈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成效。
  孙淦:在“十五”期间,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4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1.38%,这表明,我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五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老龄工作方针,坚持把老龄工作列入党政议事日程,把老龄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富民兴黔事业和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以及广大老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全省老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老龄工作机构健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全省各地全部建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90%以上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建立了老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80%以上的村(居)委会,建立了老年协会。目前,全省建有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老年护理院53所,敬老院862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省及市(州、地)老年活动中心8个,县(市、区、特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8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老年活动站1208个。
  二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落实较好,全民敬老意识不断提高。各级老龄办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建立了老年法律援助中心或法律援助站,对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老年人,实行了诉讼费用“免、减、缓”的优惠。各地还积极开展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法教育;大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和“孝心进社区工程”,全省有49人被评为“孝亲敬老之星”,1人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
  三是“创建”活动深入扎实,老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开展了“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和先进单位”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将创建活动纳入工作日程。在创建活动中,有4个县(市、区)和7个单位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和先进单位,有12个县(市、区)和14个单位被评为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和先进单位。为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丰富老年人的文体生活,各级政府加强了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目前,全省有老年大学(学校)446所,广大城镇和乡村均组织成立了老年体协、老年书画协会、老年文艺宣传队,广泛开展老年书画展、文艺调演、棋类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是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截止2004年底,全省城镇退休人员75万人中,参加医保的有44万人。在农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基本上建立和完善了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还加大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对高龄老人和特困老人给予特殊救助。各级政府还对百岁老人给予定期生活补助。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龄工作
  
  记者:当前,全省上下都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在这种背景下,我省老龄工作发展有哪些新思路?
  孙淦:我省是个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省份。老龄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做好老龄工作,使之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既是我们长期都要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们当前要应对的紧迫课题。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涉老工作部门,必须把老龄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龄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老龄工作。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发展,这是社会的进步。现在我们国家,整个人口结构中老龄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把老同志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来看待,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本身也要为老同志谋利益,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更要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老年事业的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老龄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老龄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丰硕成果。继续抓好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和先进单位活动,推动老龄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做好贫困老年人的救助工作,积极推进“孝心进社区”工程,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支持老龄工作的浓厚氛围,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准确把握老龄工作的着力点
  
  记者:为促进我省实现“十一五”规划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如何把握和推动老龄工作的发展?
  孙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对实现“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省老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涉老部门,要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和把握老龄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老龄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并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是老龄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老龄工作的关键所在。
  其次,要营造老龄工作的和谐氛围,努力贯彻和谐社会理念,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推动老龄事业不断发展,使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再次,老龄工作必须面向基层、面向广大老年人,尤其是在贵州这样的贫困省份,要以农村为重点,把抓基层作为老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我们只有用情去做、主动去做、务实地做,才能把老龄工作这项事业做好做实。
  一是对老同志要有真挚的关爱之情。老同志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他们的贡献,我们不能忘;对他们的优良传统,我们不能忘;对国家关心和爱护老同志的政策,我们不能忘。要加强与老同志的沟通,理 解他们的想法、行为和要求,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是要主动关心和帮助老同志。广大老同志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献给了共和国的伟大事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应主动关心、爱护他们,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认真解决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老同志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和老有所乐。
  三是要以务实的态度为老同志搞好服务。我们应当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完善老年活动场所及其他服务项目,认真解决好老同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落实好老龄工作、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政策,使广大老同志得到更多的实惠,确保老同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晚晴》是全省老龄工作和老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
  
  记者:《晚晴》杂志是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高品位的综合性老年刊物,是我省唯一的服务老年读者的期刊,也是我省推动配合老年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您对《晚晴》杂志十分关心,请您就《晚晴》的下一步发展提一些要求。
  孙淦:《晚晴》杂志现在改由省老龄委主管、当代贵州杂志社主办、省老干部局和省老年大学协办,这种办刊方式很好。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涉老部门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利用《当代贵州》这个省委唯一党刊的优势平台,更好地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涉老工作的方针政策,发挥《晚晴》在老龄工作全局中“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媒体宣传作用,促进我省老龄工作的加强和老龄事业的发展。《晚晴》杂志是我省唯一全面反映老年人思想、生活状况的综合性老年刊物。创刊10多年来,深受广大老干部和老年读者的欢迎,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刊物。《晚晴》杂志改版后,出版周期缩短了,内容丰富了,时效性强了,质量也提高了。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加大对老龄工作大政方针的宣传力度,努力使党和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老龄事业的目标、任务深入人心。
  第二,要继续深入宣传《老年法》,宣传广大老年人学法、懂法、用法,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的情况和典型事例。
  第三,要不断加强老龄文化的建设,努力反映老年人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反映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宣传老年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宣传老年人为国分忧的先进事迹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第四,要多形式、多渠道的反映老年人所关心、关注的问题,多反映他们的心声。同时,要呼吁全社会形成合力,都来关注老龄问题、关心老龄事业、关爱老年人生活。不然,《晚晴》这本杂志就没有它的特色,就没有它的针对性和特殊性。
  第五,《晚晴》杂志是我省唯一服务老年人的刊物,也是全省老龄工作和老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各级党委、政府和涉老工作部门,都要十分重视、关心这份刊物,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支持、帮助《晚晴》杂志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在老干部和老年朋友中的覆盖面,增强宣传的效果,为推动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老龄工作和老干部工作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晚晴》一方面要“立足老龄,面向社会”,增强刊物的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突出服务性和指导性;另一方面要“立足贵州,走向全国”,力争把《晚晴》打造成一本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老年刊物,努力成为老年人生活上的贴心者、呼声上的代言者、权益上的维护者,推动老龄工作和老干部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
其他文献
如今,许多儿女工作忙,没时间、没办法在身边关爱、照顾老人,于是各种“陪护”服务应运而生。花钱雇个家政服务员,陪老人吃饭、陪老人逛街、陪老人说话聊天,现在还有陪老人睡觉的。  以前有个笑话:有位老人想续弦,又怕年纪大了儿女们笑话,就说:“夜里没人挠背”,于是儿女们买来了挠痒钩子;老人过了几天又说:“夜里睡觉被窝冷”,于是儿女们又去买来热水袋。现在老人夜晚独守空房,儿女们添置一台34英寸大彩电是体现了
期刊
喜欢清淡 作家沈从文爱吃家常菜,很少上馆子,喜欢清淡。他住在北京小羊宜宾胡同时,常吃的不外乎是四川产的菜头和炒慈姑。沈从文最爱喝“罗宋汤”。他还认为,酱豆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下饭最好。  民俗学专家钟敬文在8S岁高龄时仍在大学中文系任教。平时他注意饮食清淡,常吃青菜与豆制品,鱼、肉等荤菜吃得不多。  吃饭不挑食 上海国画家、古筝弹奏家郭鹰,80出头了,仍很精神。郭先生对吃向来不挑剔,有啥吃啥。但
期刊
作为一代文豪,巴金的爱是博大的,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真理,热爱正义,热爱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巴金的爱又是细腻和缠绵的,他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子女平等随和,与手足感情真挚。在他的感情世界中有着太多让人感动的东西:他的善良、他的包容、他的温和、他的平易近人……    与妻子至情至爱    1936年的大上海,年仅32岁的巴金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深深唤醒了
期刊
我对周庄早有耳闻,在电视上也曾目睹过。亲临这座水乡古镇,那小桥、流水、人家的娴静安谧;那些元、明、清年代所建的房与桥;那敦厚淳朴的水乡风情……令我流连忘返,陶醉缠绵。  周庄是江苏省内具有九百余年的历史文化名镇,是一座国内仅存的水乡。她犹如湖上的一片荷叶,又似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淀山湖畔。古镇四面环水,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呈“井”字形,将古镇分割成八条长街,傍河筑屋,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整齐又狭窄的石
期刊
一、要科学地安排活动,防止过度疲劳,切忌不服老,马不停蹄地跟着年轻人东奔西跑。  二、不要参加探险等活动。老年人往往重心不稳,易摔倒而造成骨折。并且身体的灵活性也大不如前,参加此类活动有很大的危险性。  三、不要单独外出,以免发生意外时无人照料。  四、不要饮食无节制,对所喜爱的点心菜肴不可贪吃,并注意饮食的清淡等。  五、防止旧病复发。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定时服药治疗,旅行途中最好也不
期刊
贺神舟六号飞船  冉砚农    神舟六号升太空,  巡天科研探苍穹。  邀游四日胜利返,  举世华人尽欢腾。    折红梅  王仲捷    奏“梅花三弄”,错过了、梅开时节,回思那、朔风暴虐,香蕊傲寒迎雪。松青竹翠,独爱尔、红梅姿色。淡香摄魄、美艳勾魂,纵惜玉怜香、盛情难绝。 流连花月,当夜幕初张、蛾眉莹洁。朦胧里、人花相对,更有暗香留客。为歌三阕。分手为花呜咽。护花使者、送走梅花,却忧虑、李桃
期刊
已是“五世同堂”的徐州煤机厂东村梁老太太,耳聪目明、记忆力过人。令人仰慕的是,老太太96岁时还由儿子陪同旅游坐了一回索道车!老太太一生很少生病。其独到的“养生之道”,为她长寿“护驾保航”。比如,她喜爱吃肥肉、甜食,甚至连喝茶也要放上一点糖。老人说,这样的饮食比较有滋味。不过她每天早上花费洗脸的时间很长,至少1小时,且总是用热水。有意思的是,她还有着用冷水洗眼的习惯,这对她的视力有很大益处。这样,平
期刊
预感胃痛即将发作时,可平躺在床上,腹邯放松,手指稍微弯曲并使指尖布于同一平面,轻贴于腹部,上下颤动,如鸟啄之势。颤动频率以每秒3~4次为宜,用力应均匀柔和,可从上腹部开始,由剑突下缓缓下行,至脐部,米回往复移动。左右手可转换交替进行。如此颤动10余分钟,便听到肠鸣音,产生矢气,即已达到了治疗效果。此法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腹痛腹胀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摘自《生活日报》)
期刊
人到老年,皮脂腺萎缩,阳气日趋衰弱,尤其是头部,由于和外界环境接触最多,因而不少疾病都是从“头”发生的。所以老年人应该特别注意保养头部。  头发:经常梳头有益于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头发的营养。老年人皮脂分泌相对减少,平时洗头不易过勤,一星期洗一次头就可以了,且不宜使用碱性过多的肥皂。  面部:经常用双手擦面,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最好每天早、中、晚用双手擦面一次,这样持之以恒,可以减
期刊
民间老艺人吴敦厚扎制灯笼,已有65年历史。位于台湾省彰化县鹿港中山路的吴敦厚灯铺,是到了当地的必去之处,店内随意悬挂的传统灯笼,古色古香,琳琅满目,均由吴敦厚及传承衣钵的五子吴怡德制作。那些民间传统使用的各式灯笼,绘着招财进宝、花鸟、如意童子、松鹤、耕读等,一盏盏图案鲜活,栩栩如生。  灯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宫灯、龙灯,元宵灯、伞灯、鸳鸯灯、竹篾灯……无一不在传递特有的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