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与心”论“舞与人”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x76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都知道,从古至今,身心一元的问题一直在被探索,而“身与心”的关系问题在舞蹈中也成为一个核心问题。在国标舞中对于身体与灵魂的把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并感受国标舞的魅力,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身与心”的角度切入,论述身心一元的理论出发点以及国标舞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与作用,展望新形势下普及国标舞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身心一元;国标舞;全面发展
  著名舞蹈家吕艺生先生说过:“我认为作为一个舞蹈家至少要考虑去争取成为一个双向人才,像贾作光那样,如果有可能,还要成为一个多向人才。”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社会的大环境以及大教育观都指向了“通识人才”的培养。我們的“大舞蹈观”也使我们的舞蹈走向了普及发展的道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舞蹈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国标舞是国际标准舞的简称,来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加以提炼和规范形成了“宫廷舞”。法国大革命后,它进入了平民社会,成为人人可舞的社交舞。在欧洲社会流行后,逐渐出现了学派交际舞,之后英国举办了世界性大赛,“国际舞蹈运动总会”成立于1997年,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员。2008年,国标舞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国标舞在当今的发展非常快,不仅发展成为一种艺术性高,技术性和表演性兼有的竞技性舞蹈,而且在“大舞蹈”观念下的国标舞也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项艺术活动,在这里,国标舞是自娱性与竞技表演性兼具的艺术。如果从身心关系出发,国标舞的竞技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性有助于我们对于身心关系的窥视与理解,也有助于我们认知国标舞对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1 从“身心”关系出发认知国标舞
  国标舞自身的竞技性与艺术性双重特性也是舞蹈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舞蹈训练可以认为是解决身体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为基本任务的。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多元文化的快速冲击,使国标舞艺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高科技的影响。现代的创意性舞蹈中国国标舞的元素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我们在看到外宇宙对舞蹈改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身体的极限被不断打破,要不断关注自身的内宇宙,由此引发国标舞人对技术展现与艺术的表现的进一步探索。笔者认为,国标舞现状可能出现过于关注竞技本身而忽略内在灵魂的表达的问题。国标舞作为舞蹈的种类应该具有舞蹈的共同属性,如果过于关注竞技的成分,就使得国标舞者变成了毫无感情的机器,停留在低层次的技艺的表达。我们在追求竞技的同时更要关注内心意识的表达。正如荀子提出的“形具而神生”,提倡的形神合一的思想也在强调的身心合一这样一个理论指向。
  我们应该深入探究舞蹈的意识表达,进一步发掘身体的“内宇宙”,有效开发身体的潜力。吕艺生先生提出的舞蹈的特征之一是身心统一的肢体,说道:“舞蹈艺术不借助其他任何东西的帮助,而只依靠人自身——包括肉体和精神,创造一种独特的艺术。”舞蹈是身体与心灵共同作用的产物,这里将意识的能动作用给予肯定,将思维、感觉、认知等一切心理活动形成意识作用于肢体。在国标舞中,将身心统一起来,不仅能使舞伴之间的默契感加强,也使动作更加富有质感,使个人意识的表达更加动人。吕艺生先生提出的舞蹈的特征之二是作为人的意识的载体,说明人的身体是受意识支配的,身体的呈现实则是离不开意识的。如果不关注意识,不关注灵魂,那身体便成为机器。国标舞需要两位舞者相互配合,在彼此配合的过程中,我们的意识是在不断控制着身体的运动的。我们的意识可以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同时对于深刻理解角色也是有重要作用的,进一步激发舞蹈感觉。换言之,对于技术的巩固和提高也是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的。在具体的国标舞动作中,一些动作是需要意识带动和引导的,如在牛仔舞中,要求腰和胯像钟摆一样摆动,脚步要轻松热情。此处的轻松热情就是靠意念来带动,启发想象表象在大脑皮层的运动,激发灵感,促进舞姿的艺术性表现,进而带动了技艺性的精准。
  2 身心合一下的“通才”
  2.1 国标舞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以“身”出发
  (1)生理学视角下的个人健康。对于未成年人甚至是身体素质较差的人而言,呼吸系统以及心肺功能机能尚不完善,肌纤维之间的间质较少,心脏收缩力也较薄弱。国标舞的训练对于能量消耗以及心率水平都有影响,华尔兹的能量代谢为7.3。进行国标舞的训练可以使心肌收缩加强,进而明显地引起生理变化,在优美音乐的刺激下会分泌激素霉,改善机体的功能。
  (2)训练学视角下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进行国标舞的学习,通过系统的机体机能结构重建,可以发展个人的基本能力,提高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和耐久素质等。现拿耐久素质举例,国标舞比赛中往往参赛者要跳完5~10种舞步才可以中场休息,拉丁舞比赛要跳完恰恰、伦巴、桑巴、牛仔舞和斗牛舞5支舞蹈才可以退场。显而易见,国标舞的舞者具有耐力素质以及很好的力量素质,这样才可以在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保证下完成舞蹈动作。
  (3)个人体态的调节。国标舞要在外在姿态上保持挺胸、立腰、收腹、大腿夹紧、臀部上提等。正常体态的人有4个生理弯曲,国标舞舞者具有优雅、挺拔、端庄的仪态,进行国标舞训练对于调整不良的身体姿态有一定的作用,可以调整含胸、驼背、扣肩等不良的体态,对于胸大肌、背脊肌、三角肌、臀大肌等肌肉也有一定的训练效果,对于塑造健康的体型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2.2 国标舞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以“心”出发
  (1)心智能力的培养。国标舞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稳定性和技术稳定性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国标舞训练不仅是一项身体机能的训练,也是一种心理训练和素质训练,而心理素质训练才是真正的艺术问题,对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个人潜能的开发具有关键作用。国标舞的训练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的重要途径,间接也提高一个人的心智力量。
  (2)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国标舞的训练对于一般能力的开发有重要的作用,以创造力为例。创造力是形象思维和想象力为核心的一种认知能力,表演国标舞时思维和想象是频繁交替活动的,因此间接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特殊能力又包括音乐能力以及舞蹈能力,特殊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动作协调能力以及模仿能力的强化。斯皮尔曼的双因素理论也说明了两种能力的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国标舞对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国标舞可以将自信心、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展现出来,也可以培养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等坚强的品格气质,坚定自身的信念,在陶冶美好情操的同时使人充满满足感,对于良好的情感情绪的体验有很好的作用。“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也阐释了舞蹈活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增进对自我的了解。这样一种非认知因素的发展是通过国标舞训练培养发展的。
  (4)IQ与EQ的对话:社会智力的开发。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教授认为EQ的内涵涉及以下5个方面: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管理。顾名思义,国标舞也是一种交际舞,对于社交能力的培养作用不言而喻,对于自我意识的控制与认知都在为人际沟通做准备。国标舞可以维系友谊,消除分歧,促进合作,对于人际沟通有一定的作用。一个成功者的全面素质不局限于逻辑能力的培养,还应包括自身对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认知与处理。情商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在国标舞中也被引入,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实。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国标舞也培养了综合素质和创造性能力的舞蹈高等人才。
  3 结语
  舞蹈中的身心关系一直被探索,日本“能剧”作家、理论家世阿弥说:“舞蹈可以消除客观身体和主观意识的矛盾,协调客观与主观。”可见身心对舞蹈的重要作用。国标舞不论从“身”而言,抑或是从“心”出发,都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证明了人有8种智力,说明人都具有8种潜能与特质,也是人全面素质的一种内在潜能。个人的智能分布情形不同,是独特的组合,国标舞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组合结构,从而开发全面的潜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国标舞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舞蹈教育成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关键,重要性无须赘言,这也是当前形势下国标舞普及的重要意义。国标舞对人全面發展的作用也指向了现今的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身与心”与“舞与人”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210.
  [2] 平心.舞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高娟敏.论舞蹈训练中的身心一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
  作者简介:李丹,女,硕士,副教授,就职于天津美术学院公共基础课教学部,主要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钢琴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更多钢琴演奏技巧,提高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本文以《指尖下的音乐》为例,对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灵动展示钢琴中的心灵艺术。  关键词:钢琴教学;心灵艺术;展示;《指尖下的音乐》  0 引言  钢琴是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传统乐器,经过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调查式新闻的结构性解析,力求从共鸣情感与客观论证双重角度分析视听语言的隐喻性修辞功能。通过对《新闻周刊》的案例分析,剖析视听语言在视觉隐喻、强调、渲染与劝说的电视表达手段,进一步探究电视调查式新闻的结构性表达。  关键词:调查式新闻;视听语言;结构表达;视觉隐喻  电视艺术语言表达的声像性及新闻、美学双重属性共同制约着包括电视深度报道在内的电视专栏创作与表达,通过视听语言的结构性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儿童艺术教育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它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与课堂教育有着本质区别,颠覆了我们过去“参观——聆听——接受”的博物馆教育模式,强调体验、感知、参与,调动每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笔者考察了美国与欧洲各大博物馆,采访了大英博物馆馆长欧文·芬克儿和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郑勤砚,总结了西方博物馆在儿童美育方面作出的各种有趣的可借鉴的尝试,以便为中国儿童博物馆艺术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
期刊
摘 要:2011年11月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上,那坡黑衣壮的一首《壮乡三月风光美》一鸣惊人,引起了各地政府、各界人士的关注,纷纷提出要打造“黑衣壮”文化品牌,吸引了一大批中外民风研究学者、音乐家等前往采风学习。那坡“过山腔”婉转悠扬、犹如天籁,其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音阶调式、旋律色彩及节奏节拍三个方面。  关键词:那坡“过山腔”;音乐特点;《壮乡三月风光美》  那坡县在广西境内,与靖西县相连,
期刊
摘 要:河北省武安市土山诚会是农业社会中产生的一种迎神赛社,其历史悠久,形态独特,文化价值高。作为“中国节日影像志”项目之一,《土山诚会》的拍摄过程展现了田野调查和影像拍摄的互动关系,对于影视人类学的影像志创作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节日影像志;《土山诚会》;创作实践  河北省武安市西土山乡东、西土山两村联合举行的土山诚会是农业社会中产生的一种迎神赛社。其历史悠久,形态独特。土山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法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从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和师资队伍的培养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优化课程目标、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等几点建议,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有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乃至推进全国法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法语人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
期刊
摘 要:中国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学存在低效、低质的现象,笔者认为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艺术修养的工具,在贫困山村的教育活动中有着更为实际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义务教育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本文就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名下的驻校社工杨凯芩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草坪乡九年制学校两年的艺术教育实践对其进行讨论,希望能够给偏远山区的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贫困山区;社工教育;儿童;艺术教育
期刊
摘 要:在当代,不同时代的经典剧目依旧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当取消了场与场幕以及幕之间的时间间隔,文本的结构与构成就更加简练。舞台时间的概念已经从显性发展到隐性,藏于创作者对作品解读的逻辑思维中,然后把舞台时间转化为精神意识的外化,从而表达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戏剧活动。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当代戏剧舞台艺术家在时代的转变下通过不断反思才孕育出自身作品的哲理性,所以灯光设计在这种大环境的作用下也在思考自身的转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艺语出发,对比了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语言方式,进一步阐述了新媒体艺术技艺兼容、雅俗共生、虚拟现实、我即作品、走向整合的交互语言特征。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艺语;交互;媒体;语言特征  与传统艺术语言不同,新媒体艺术语言依赖与时俱进的“新”媒介,依托影像和身体,在后现代艺术的背景下充分展现出强大的交互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技艺兼容、雅俗共生、虚拟现实、我即作品、走向整合五个方面。
期刊
摘 要:吴江导演的仅9分钟的微电影作品《23:11》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好评,也夺得了国内外的优秀微电影大奖。微电影不同于一般电影的长篇大论,其短小精悍的篇幅和集中式的矛盾冲突彰显了作品主题。微电影作品讲求立足细微,以小见大,表达丰富的主题内涵。因这部微电影的成功,其艺术元素是值得探究的。  关键词:微电影;人性;主题;叙事;人物形象  1 主题表达  在所有艺术作品中,主要由内容和形式两部分组成,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