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语言个性培养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hao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高低,则直接表现在语言运用的水平上。学生能够灵活、个性地运用语言是其语文素养较高的表现。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会出现用语的程式化、概念化倾向。在基础学习阶段,其语言的表述就已经呈现概念、“范式”的套路。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听有的教师执教一篇说明文,学生围绕教师的一个问题“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处作语言赏析”。几个学生都运用了这样的作答模式:“该句用了……方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两个同学这样来表述自然让人欣慰,见出功力。但是,同学的回答千篇一律,形成程式化表述,形成千篇一律的“八股”,就缺乏了语言个性,丧失了语言个性。语言表述的程序化、概念化,意味着某种审美能力的模糊,弱化。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应付考试是根源
  1.中考以权威的语言表述“指引”阅读教学语言表述
  中考的选拔性催生了铺天盖地的精细化的指导复习资料,各种能力考查的题型及其解答的精准让语文老师叹为观止。因此教师就试图让学生尽可能掌握“规范的”表述方式,以求得更好的分数。有应考经验的教师,在初一的语文教学时就有机渗入中考的题型,讲述应对思路,如何表述等等,甚至出现“考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上述现象的出现,其实是老师“规范”训练的劳动成果,更是中考“指引”的结晶。实质上,在初一就出现这一现象,是一种“小得”的有用,更是一种“大失”的无用,是极其不明智、不科学的。
  2.阅卷评价具有杀伤力
  在考试中,为了批改方便,紧扣参考答案,致使出现必须写出贴合答案所给的关键词语才得分的局面。这样的硬性评价方式,让太多的老师明白,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其“折腾”一番,伤不起。如,朱自清散文《春》的语段阅读,有一题:为什么要写蜜蜂?有生作答:蜜蜂嗡嗡闹,以点写面,把整个春天的烂漫写出来了。结果,零分计算,因为答案是“侧面写出了花的香,多”。本来是我们人本身在把控考试评价,可到头来,却被考试的东西所操控。
  3.教学评价机制与考试评价机制难以统一
  课堂阅读教学评价是一套机制,评价的标准都是先进理念、以人为本等思想。但是,考试本身却另有一套评价机制。所谓参考答案,它的表述遵循一套独有的“范式标准”,让“我们把学生应该产生什么体验、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应该怎么表达,都纳入了规范的轨道”。如果《春》在考试中出现“用合适的词语概括描述的画面”一问,出现了之如“花斗芳菲”“丝雨织春”“细细柔风不须归”“蒙蒙细雨不须归”“乡村四月闲人少”等答案,在参考答案是“春风图”“春草图”“春雨图”的情况下,会被老师接受吗?我不敢保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优质课评选上,如出现这一现象,肯定是亮点!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和考试评价机制的难以统一,使得更多老师不敢让学生放开手脚。
  二、课堂预设与课堂现实不贴合
  预设是使学习内容具有针对性、课堂高效、学生学习活动得到有序、有效组织的保证,也是目标达成的有效保证。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现实是很多课堂不能按照自己预定的路线达成目标,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作出反应、调整、应对,其结果只能是“牵”“拉”局面的出现。教师不敢以学生的思维成果作为问题“答案”,不敢让它们进入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些都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之中不是一个有活力的个体,从而抑制在课堂上言语的欲望,形成不敢说、不想说的局面。
  针对以上现象,结合自己《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减少或者避免这种程式化、概念化倾向,最终形成“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教学气象。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其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带给学生无限的美感。整篇文章语言生动,描写景物可谓是“极尽手法之能事”,是增强学生阅读兴致,感受语文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描写景物和鉴赏优美文字能力的经典。
  1.自我阅读体验交流平台的搭建
  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阅读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请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是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沉淀阅读心得的好习惯;一方面也使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这也是使学生自己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交流自己真实感受的平台。真正的实质性高效对话,是从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开始的,这样,在课堂中,学生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更深层的阅读理解体验,这也是学生言语有实质性表达,释放生命能量的前提,也是学生激发表达兴趣的原动力。
  2.老师要敢于“放手”
  靠“死记硬背”和简单机械的苦学无法生成智慧。学习只有在学生和活的知识发生关联时,才会抵达内心的情感世界,并形成“情感产品”,释放出生命的能量。教师“放手”,就是真正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思维之弦,让其在自我归属之中解决自己学习的事情,而不是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最后,老师把学生的答案比较、概括,同时相互碰撞交流,最终使学生分享了学生自己的思维结晶,这样就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语言兴趣和自信心。例如,在《春》的教学中笔者要求给每一个画面起一个美丽的名字,学生给出的答案有:
  ①嫩草丛生 茵茵绿草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花斗芳菲 繁花似锦 百花争艳 百花闹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和风丽景 柔风(轻风)拂面 温柔之风 细细柔风不须归
  ④无声春雨 丝雨织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 蒙蒙细雨不须归
  ⑤乡村四月闲人少 忙趁东风放纸鸢
  学生的答案可谓是“万紫千红”,异彩纷呈,超乎老师的想象。较之千篇一律的“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有深意得多,有价值得多。这才是师生共同呼唤的效果!
  三、形成关注性的语言表述评价机制
  事实上,我们评价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学生也就会关注自身的语言表述。教师在课堂上倾听学生的表述,给予准确具体的评价,也是培养其语言表述个性形成的好的途径。教师的教学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表述个性的形成,无论是学生的听、说、读,还是写,都会关注个性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长时间坚持。
  学生是一粒粒种子,教师把他们种在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他们会同冰雪一起凝结成冰;倘若把他们种进春天的花园,最后他们就是那万紫千红。我们应用我们的努力,打造学生语言个性的万花世界!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9期。
  2.李炳亭《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山东文艺出版社。
  3.叶圣陶、夏丏尊《文心》,开明书店。
其他文献
写字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的基础。纵观当前学生写字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改变观念、加强指导、寻找规律、關注细节、培养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还语文课堂以本色。  一、现状  每一次学生作业现状调查,结果总令人堪忧,特别是小学生的书写存在很大的问题。  1.书写不认真。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随意涂划本子等现象随处可见。  2.姿势不端正
[摘 要: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重点的问题。需要借助科学化的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全局化的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英文素养,根据真情化的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有效提问]  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提问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走向,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开发基于地域文化的语文拓展性课程,既能传授当地文化,又能促进学生对民风民俗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宁波鄞州石碶街道是民国知名文人苏青出生地,苏青故居至今保存完好,可供挖掘的文学资源相当丰富。
[摘 要:高校肩负着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而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奋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其作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关系到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应在充分考虑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基础上,建立以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核心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大众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也有所涉及。信息技术可有效辅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带给学生别样的学习体验。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微课这一教育工具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微课可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将结合于实际,对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展开信息化
叶圣陶先生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郭沫若在《正标点》一文中说:“标点之于原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由此可见,标点符号在我们的书面语言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但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语言的品读中,标点却一直受到冷落,老师们大讲字词、句段、篇章,却很少讲到标点的品读。其实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标点的品读,往往能起到以少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下在教育方面将实现教学环节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是加强知识与技能传授,更是要重视对阅读课教学课堂的创新。因此,这种传统的教育课堂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新课堂,需要教师们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因此,本文将围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和分析,做到精简精练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们在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它的主要特点是“语文性,综合性,主体性,整体性,实践性,合作性,阶段性,开放性,生成性,全员性,过程性,应用性,探究性”,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提出学习的总体目标是“重主体,重自主”“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识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语综在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比较,讨论争辩,引导他们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审美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
文言文凭借其简约凝练、含蓄深沉的特点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古今言殊”,初中学生文言文基础又相对薄弱,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字词的教学上要讲究一些策略。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加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