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不仅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同样是一门社会实践类学科,通过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原理和运用,探索到美术的奥妙,并体验到动手的快感,从而让学生保持更高的兴趣参与到美术学习当中。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占据主体的现象依然存在,且更加注重审美技能、知识的传递,学生严重缺乏动手操作的空间,以致于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过程中掌握、运用美术知识,让学生体验到动手的乐趣,已成为小学美术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文本结合小学美术课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时代的迅速发展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成为了各科教学的主旋律。美术本身就是一门社会艺术类学科,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绘画,制作艺术作品,既体验到动手的满足感,也能在动手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散其创新思维能力。因而,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学,要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结合多元策略,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给予学生动手的空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存在的问题
1、教师占据主导,学生缺乏动手的空间
当下小学美术课堂中,课堂内容通常是围绕教师进行,通常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解,学生在听、看,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美术探究,以致于学生的思维遭到限制,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动手的机会和空间不足,动手能力自然低下。
2 教师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度不足
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较大不足,片面地认为只要传递学生基础知识就算达成教学任务,严重忽略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责任感不足,极少带领学生操作,更多的是借助于黑板进行演示,且更加注重对美术作品内涵的讲解,将重心置于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当中,即使学生有动手操作的空间,也仅仅停留在绘画当中。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电子白板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促进了信息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具备的显著优势在于其直观的画面展示,融汇了音频、视频、图像等,且能够将这些内容直观显示于大屏幕上,学生通过观看屏幕信息,从强烈的视觉冲击上分析、感知,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在多媒体画面的吸引下,积极动手,绘画、设计作品,无形中促使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千姿百态的帽子”为案例,在该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精美的帽子作品,如军帽、安全帽、毛线帽...等,让这些精美的帽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一步步给学生讲解各种帽子的特征、作用,让学生学会欣赏、设计帽子,在讲解完全之后,教师说道:“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些帽子很精致呢?同学们可以在自己设计一下哦。”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意识、动手欲望大幅度提升,纷纷利用纸片、颜料、细线等开展制作帽子,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将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为给予学生动手的空间、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目标,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态转变为“学生课堂”,利用合作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真正动手、真正操作。例如,在五年级上册“陶泥的世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配为数个小组,给每一个小组一定的泥土,让学生自己对其进行打扮或者雕塑,看哪个小组打扮又精致又漂亮,教师从旁进行引导,或者给予指点,学生就可以掌握如何利用色彩、泥土进行泥塑作品的设计,让教学过程轻松惬意,学生也会体验到亲自动手的乐趣,让其真正爱上美术。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审美能力,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增强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对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此外,在引导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要“言傳身教”,要传递相应的技巧,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动手操作。如在关于“剪纸”的教学中,教师以“年年有余”为例,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一步步进行年年有余的剪纸设计,在剪纸时要注意“折叠”时需要对折重复,刺孔时需要先用小刀剪刻出基本轮廓等,在跟随老师的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实现学生身心的全方位发展。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内涵,转变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重心置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当中,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动手的快乐,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多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措施[J]. 数码设计(下),2020,9(5):200-201.
[2]常利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 速读(下旬),2020(4):244.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时代的迅速发展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成为了各科教学的主旋律。美术本身就是一门社会艺术类学科,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绘画,制作艺术作品,既体验到动手的满足感,也能在动手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散其创新思维能力。因而,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学,要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结合多元策略,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给予学生动手的空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存在的问题
1、教师占据主导,学生缺乏动手的空间
当下小学美术课堂中,课堂内容通常是围绕教师进行,通常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解,学生在听、看,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美术探究,以致于学生的思维遭到限制,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动手的机会和空间不足,动手能力自然低下。
2 教师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度不足
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较大不足,片面地认为只要传递学生基础知识就算达成教学任务,严重忽略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责任感不足,极少带领学生操作,更多的是借助于黑板进行演示,且更加注重对美术作品内涵的讲解,将重心置于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当中,即使学生有动手操作的空间,也仅仅停留在绘画当中。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电子白板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促进了信息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具备的显著优势在于其直观的画面展示,融汇了音频、视频、图像等,且能够将这些内容直观显示于大屏幕上,学生通过观看屏幕信息,从强烈的视觉冲击上分析、感知,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在多媒体画面的吸引下,积极动手,绘画、设计作品,无形中促使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千姿百态的帽子”为案例,在该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精美的帽子作品,如军帽、安全帽、毛线帽...等,让这些精美的帽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一步步给学生讲解各种帽子的特征、作用,让学生学会欣赏、设计帽子,在讲解完全之后,教师说道:“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些帽子很精致呢?同学们可以在自己设计一下哦。”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意识、动手欲望大幅度提升,纷纷利用纸片、颜料、细线等开展制作帽子,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将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为给予学生动手的空间、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目标,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态转变为“学生课堂”,利用合作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真正动手、真正操作。例如,在五年级上册“陶泥的世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配为数个小组,给每一个小组一定的泥土,让学生自己对其进行打扮或者雕塑,看哪个小组打扮又精致又漂亮,教师从旁进行引导,或者给予指点,学生就可以掌握如何利用色彩、泥土进行泥塑作品的设计,让教学过程轻松惬意,学生也会体验到亲自动手的乐趣,让其真正爱上美术。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审美能力,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增强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对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此外,在引导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要“言傳身教”,要传递相应的技巧,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动手操作。如在关于“剪纸”的教学中,教师以“年年有余”为例,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一步步进行年年有余的剪纸设计,在剪纸时要注意“折叠”时需要对折重复,刺孔时需要先用小刀剪刻出基本轮廓等,在跟随老师的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实现学生身心的全方位发展。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内涵,转变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重心置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当中,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动手的快乐,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多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措施[J]. 数码设计(下),2020,9(5):200-201.
[2]常利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 速读(下旬),2020(4):244.